冒泡书屋 >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 574章 一二三

574章 一二三


  首都连着下了几天的雨,潮湿的空气从窗外涌进沈奇的办公室。

  毕业季的燕大,本科生们忙于毕业论文。

  沈奇的工作看似和普通的理工科学生没什么区别,建坐标,曲线平滑修正,提取节点,做各种平均,比较,作图,输入,计算,再输入,再计算,继续输入,生成模型。

  数千个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被输入,衍生出的数万个矩阵筑起新的长城,因果律模型的雏形呼之欲出,它如同一座巨型城市,闪烁着蓝光的坐标分割出许多“街区”,天空中的曲线交织密布宛如七彩祥云。

  各种颜色的细小箭头按照某种规律不停的运动,熵,边界,混沌,散度和涡度,重建与崩塌,标度性和普适性,特殊性和概率性,不再迷航的湍流孤子,庞大繁杂的各种元素融汇在一起,千丝万缕的联系遵从最严谨的公式和方程。

  沈奇正在干的事情几乎已触及到人类数学和物理知识的巅峰。

  有几个人,沈奇必须对他们表达敬意。

  一是莱布尼茨,二是海森堡,三是庞加莱,四是沈奇。

  可操作的因果律模型生成中,1%……2%……3%……7%,5月12日整整一天,进度条只读到7%。

  “看来我需要申请一台生物电脑了。”

  沈奇保持电脑开机状态,离开办公室,锁好门。

  这么重要的研究成果,万一被别人窃取了咋整?

  没关系,沈奇相信除了他之外没人能看懂并学会使用他的终极模型。

  次日,沈奇还真写了份了申请报告提交给科学院计算机中心。

  科学院计算机中心在生物专家的帮助下,将克隆出的猴脑组织应用于生物计算机的研发,并做出了样机。

  沈奇申请的是猴脑生物计算机样机,他需要这玩意,这玩意比超算更快。

  5月底,沈奇的常规计算机终于读完了可操作的因果律模型100%进度条。

  电脑桌面上多了个图标,沈奇将它命名为“一二三”1.0版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二三”1.0版本是个程序,基于因果律模型所产生的推演终端程序。

  启动“一二三”需要应答一段指令,指令随机生成,生成原则是沈奇自己创造的,除了他本人之外没人可以操作“一二三”。

  想象不可能凭空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必有接地气的现实原型。

  起因-推演-结果,这是沈奇赋予“一二三”的核心设计思想。

  用科学语言解释,起因就是原始数据,数据样本越多越精确,推演出的结果越准确。

  沈奇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他兴奋的搓搓手,令人激动的时刻即将到来。

  点开“一二三”,沈奇输入了从FAST拷贝而来的全部原始数据,射电源图像,H2CO脉泽与H2CO吸收线的谱,蝴蝶星云的射电核及高强度射电瓣边缘,各种算法自动生成的蝴蝶星云轮廓线……这些来自FAST的数据有2T多。

  然后,沈奇输入了他自己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人们已探测到的中子星和黑洞,以及暗物质的定义。

  咚!

  沈奇敲响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击,“一二三”的首次推演被激活。

  推演目标被沈奇设定为:蝴蝶星云处是否存在暗物质。

  有人说这不合适吧,沈奇自己编了个程序,他利用这个程序去推演六千多光年之外的地方是否存在暗物质。

  这不就是纸上谈兵吗?务实派的实验物理学家会接受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情节吗?

  没关系呀,如果他们不接受的话,那咱们可以论道嘛,各讲各的道理呗……基于以上原则,沈奇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脑屏幕,“一二三”正在运算“蝴蝶星云处是否存在暗物质”这个指令。

  海量的数据洪流一刻不停的冲击着“一二三”的承受极限,非线性方程掀起滔天巨浪,数不清的函数自动生成后进化为新的函数,它们低沉的咆哮,如同恐怖的巨大旋涡。

  “一二三”这艘小船在惊涛骇浪的数据海洋中颠簸前行,它的船长沈奇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屏幕上刷出一段信息,来自“一二三”的推演进度预估:“本次推演运算预计持续十七年……1%……推演中……1%……”

  “沃靠……”

  沈奇傻眼了,十七年之后他家闺女都到了谈男朋友的年纪,那时的沈老爷子也快50岁了,咱等不了那么久啊。

  “一二三”1.0版毕竟是试用版,软件方面的技术性改进或许还需要沈奇继续努力。

  制约运算速度的另一个条件是硬件,沈奇的生物电脑申请报告打到科学院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尚未到货。

  科学院很重视沈奇的申请,院领导郑重答复,一定为沈院士提供一台性能最优秀、运算最稳定的猴脑生物计算机样机,请沈院士耐心等待。

  沈奇终止了“蝴蝶星云处是否存在暗物质”的推演运算指令,和星辰大海相关的推演工作量极其巨大,渺小的人类想要窥探宇宙的奥秘,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代价。

  “换个平易近人的推演方案吧。”

  从宇宙回到地球,沈奇输入他在十年前做过的地震预测原始数据,并命令“一二三”推演北半球的那两个坐标点发生地震的概率有多少。

  “一二三”给出了推演进度预估:“本次推演运算将持续66天零3个小时58分钟……1%……推演中……1%……”

  这次“一二三”有零有整的给出了精确时间节点,说明它心中有数,运算不慌。

  “两个多月,还是太久了……”沈奇迫切的想要在短时间内验证“一二三”的推演精度,这个程序是他设计的,他知道数据量越大、运算越复杂,得出结果所需的时间越久。

  推演六千多光年之外的宇宙活动,需要十七年。

  推演地球上的地壳运动,需要两个多月。

  沈奇得到了两个参考系数。

  基于“一二三”的设计思路,沈奇将目光转移到人类身上。


  (https://www.mpshu.com/mp/10822/450703867.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