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嫁给一个和尚 > 第94章 双身佛

第94章 双身佛


这天昙摩罗伽又发作了两次,虽然不像之前在山上时那么痛苦,意识也清醒,身体却明显虚弱了很多。

        瑶英怕他出事,不敢离开太久,除了几次下楼,其他时间一直守在他身边。这次她不敢再瞌睡,一整夜坐在昙摩罗伽对面,一边思考怎么尽快顺利地赶回圣城,一边盘算回圣城以后的事,看他眉心泛红,立刻轻声唤醒他。

        昙摩罗伽睁开眼睛看着她,眸光冰冷。

        瑶英扑上前,喂他服下丸药。

        想到他这些年都是如此硬生生熬过来的,以后还会继续这样,她忧心忡忡。

        昙摩罗伽平静地背过身,擦去唇边血迹,一副淡然模样,看一眼落在帐前的天光,作势要起身。

        瑶英赶紧拉住他的胳膊:“在高昌的时候,将军对我说过,先养好病,再去想盟约的事,怎么轮到将军自己,就贪小失大呢?正事要紧,将军的身体也不容轻忽。”

        昙摩罗伽淡淡地道:“无事。”

        最难熬的那一夜已经过去了。

        瑶英眉头轻蹙:“将军明明有事,我虽然不懂武艺,这点还是能看得出来。”

        昙摩罗伽浓眉微拧,目光落到她脸上,她这几天不分白天黑夜守着他,眼圈的青黑始终没有淡去。

        瑶英凝眸和罗伽对视,完全没有退让的意思:“我知道将军必须赶回圣城,可是你也不能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现在将军是病人,病人要听话,不能逞强。”

        说完,按着昙摩罗伽坐下。

        她力气不大,昙摩罗伽只需要轻轻挥一下胳膊就能甩开她,手臂刚绷直,对上她关切的视线,又放下了。

        他没说话,坐回原位。

        “我昨天从商队那里打听到一些事情,想到一个能顺利混进圣城的办法,正要和将军商量。”

        瑶英捧出一只黑漆镶嵌螺钿宝匣,打开盖子,屋中顿时一片金光闪耀,宝气浮动。

        匣子里是一尊密集金刚莲花鎏金铜像,一共分四层,每一层为盛开的莲花,八尊佛像手持长枪、金刚杵,结跏趺坐于莲台,层层雕琢繁复,精美绝伦。

        “这是献给佛子的生辰礼,我从一个天竺商人那里买的。”

        瑶英轻声说。

        昙摩罗伽垂眸,扫一眼匣子里的莲花鎏金铜像,怔住了。

        瑶英没察觉到他一瞬间的错愕,接着道:“现在越来越多的百姓从四面八方赶去圣城参拜佛子,我们可以混进去,和他们一起进城。我打听过了,这些人人数众多,又是成群结队去参拜佛子的,每年对他们的盘查最为宽松。”

        她昨天没有闲着,借口说自己敬仰佛子,想要买些宝物进献,和来自不同地方的商队攀谈套话。

        商人们告诉她城中各处哨卡盘查依旧严格,而且和圣城越近的城镇越严格。

        摄政王现在仍然重伤在身,她不想他冒险奔波,想来想去,觉得不如混进参拜队伍进城,这样不仅能躲避盘查,还能顺理成章地接近王寺。

        “将军觉得我这个主意怎么样?”

        瑶英睁大眸子,认真地征询昙摩罗伽的意见。

        昙摩罗伽正低头看她。

        四目相接,他看着她的眼神带了几分审视。

        瑶英不明所以,朝昙摩罗伽眨了眨眼睛,乌眸漆亮。

        她看着他的目光灵动澄澈,恍如朝露,没有一丝试探之意。

        “将军?”瑶英轻轻地唤了一声。

        昙摩罗伽挪开了视线,道:“这尊铜像不合适。”

        瑶英一愣,拿起鎏金铜像细看:“这尊金刚像有什么不妥吗?”

        这尊金刚像不仅华美精巧,还别具匠心,据说只有天竺工匠才能雕琢出这种样式。昨日天竺商人拿出这尊铜像的时候,厅堂里的商人叹为观止,抢着出价,要不是因为她从般若那里学会几句蹩脚的梵语,而且先和天竺商人谈妥了,早被其他人抢走了。

        她还以为这尊铜像很珍贵,看这金光闪闪、尽善尽美的工艺,不是和王庭行像节时法坛上的佛像很像吗?

        昙摩罗伽顿了一下,道,“一卷经文就够了,不必奢华。”

        瑶英意识到自己可能做了一件错事,因为面对的人是摄政王,倒也没觉得难为情,笑了笑:“多谢将军,我受教了。”

        言罢,立马抱着匣子站起身,蒙上面纱,噔噔蹬蹬跑出去,身影消失在门口。不一会儿脚步声折回,她站在门边低头套靴子,往房里探进半个身子。

        “我去去就回,将军好好休息。”

        半个时辰后,瑶英抱着几本金灿灿的经书回来,经书是以皮纸绘制的,绘有图案,精美鲜丽。

        “我把铜像转手卖了。”她盘腿坐下,拍拍经书,“这些经书献给佛子,合适吗?”

        昙摩罗伽微微颔首。

        看来她只是无心为之。

        ……

        楼下,刚刚从瑶英手中买走铜像的商人大喜,捧着铜像回到自己的房间。

        同伴诧异地问:“这尊铜像做工精良,样式精美,可惜被一个羊马城的毡毯商捷足先登买走了,怎么又到了你手里?”

        商人捻了捻胡须,眉飞色舞地道:“那个卖铜像的天竺商人不识货,买铜像的女郎也不识货,以为这只是一尊普通的铜像,我刚才多加了五十枚银币,她就高高兴兴地转手卖给我了!”

        同伴满脸羡慕:“好运气!这铜像是天竺的稀罕物,你再转手卖给王庭的王公贵人,肯定能大赚一笔!”

        商人哈哈大笑:“岂止大赚一笔这么简单?”

        说着,故意停顿下来。

        同伴知道他在卖关子,笑着追问:“这铜像到底有什么好处?你快告诉我。”

        “妙处多着呢!”商人压低声音,放下铜像,手指摸索了一阵,找到机关,轻轻一扭。

        咔哒一声,铜像最顶端一朵鎏金莲花忽然开启,莲瓣一片片张开,宛如莲花盛开,金色光华闪颤,美轮美奂。

        同伴啧啧称赞。

        下一瞬,他目瞪口呆。

        只见开启的莲花当中缓缓露出一座头戴宝冠的金刚坐像,金刚赤身,有好几张面孔,六双长臂,腰佩璎珞,手握法器,主臂拥抱一位鎏金女神,女神亦是赤身,紧搂着金刚的脖颈,双腿盘绕在金刚腰际,呈现紧紧相拥的姿势。

        同伴面红耳赤。

        商人朗声大笑:“这是从天竺传过来的双身像,听说天竺有一门宗派的僧人修习男女双身修法,得以进入大乐境界。我以前在天竺见过这种双身像,你说的没错,这可是稀罕物,圣城的贵人领主肯定愿意拿更多银币来交换它。”

        他撞大运了!

        ……

        楼下发生的对话,瑶英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一天,她继续打探消息,同时看着昙摩罗伽,不许他运功。

        夜里,苍鹰带回一封回信。

        昙摩罗伽看完信,沉吟不语,苍鹰等得有些不耐烦,轻轻啄他的胳膊,他抬手抚了抚苍鹰,示意它直接离开。

        第二天,两人混进参拜的队伍,出了城,朝着圣城的方向行去。

        他们刚刚出了城门,迎面正好一支腰佩长刀的兵卒策马而来。兵卒骂骂咧咧,坐在马背上,大声宣读告示,紧接着,只要看到路上有单独行路的年轻男人,立刻把人拉到一边去盘问。

        身后很快传来打骂呵斥声,落单的男人都被带走了。

        瑶英心有余悸,放下帘子,看一眼身边盘腿而坐、闭目调息的昙摩罗伽,他的伤势有加重的迹象,今天他们乘坐马车。

        马车走出几里路后,后面一阵马蹄踏响,飞雪四溅,一支由数名北戎兵丁组成的队伍逶迤而来,当中一辆毡布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大车,从车前坐着的几个胡人侍女来看,车里的人必然是一位女子。

        马嘶声声,路上行人纷纷叫骂着避让,队伍直接扬长而去。

        大道两侧一片抱怨声。

        “车里坐着的贵女是北戎公主,架子真大。”

        “北戎人就是野蛮粗俗。”

        ……

        瑶英透过帘缝,目送朱绿芸乘坐的大车走远。

        稳住心神后,她不再刻意避开朱绿芸,而是留心打听对方的动向,以推测北戎到底发生了什么、瓦罕可汗怎么会想到把朱绿芸送来王庭。

        朱绿芸自从来到王庭,频繁出入市坊,似乎在寻找打点王庭贵族的宝物,没有其他异常的举动,北戎使团依旧目中无人,态度傲慢。

        瑶英百思不得其解:海都阿陵和瓦罕可汗的几个儿子斗得你死我活,兄弟阋墙,冲突不断,北戎居然还是一片风平浪静。

        她算了一下,朱绿芸从北戎牙庭出发的时候,海都阿陵和金勃小王子几人应该还没有闹翻,可是现在金勃已经派人告知瓦罕可汗海都阿陵的阴谋,北戎怎么还没动静?

        瑶英抿了抿唇。

        杨迁是个将才,可以胜任训练指挥义军的重任,不过他不擅长安排细作、训练斥候。

        摄政王和她说起过,北戎有一支无孔不入的斥候队伍,北戎地域广阔,从牙庭到各个小部落,走得慢的话得走几个月,没有训练有素的斥候,一道指令从颁布到传达可能要耗费半年之久。有了强大的斥候队伍,他们才可以迅速掌握各国的情报,然后制定计划、发动奇袭。

        瑶英也需要一支这样的队伍。

        这样她就不必每天苦苦等待高昌那边传回消息。

        老齐他们的商队就是很好的斥候人选,在流落至王庭之前,他们在西域生活多年,常常和各个部族打交道,以商人的身份行走各地不会引起怀疑。

        不过他们毕竟只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平民,不懂怎么从琐碎的消息中分辨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瑶英想了一会儿心事,听见身边昙摩罗迦呼吸声加重,回过神,倒了一盏热汤药,递到他面前。

        昙摩罗迦伸手正要接,她缩回手,拿起一张**的馕饼当扇子,对着热气腾腾的瓷盏轻轻扇动。

        “等等,刚刚熬好的,还很烫。”

        不管汤药有多浓多苦,昙摩罗迦就像没有味觉一样,拿起药盏一口饮尽,眉头都不皱一下,瑶英怕他一口气喝下去烫着。

        她扇了好几下,觉得差不多了,这才递出瓷盏。

        昙摩罗迦一声不吭地接过瓷盏。

        瑶英丢开馕饼,问:“将军,这些天北戎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昙摩罗迦饮尽药汤,看她一眼,摇摇头。

        他一直按兵不动,也是在等北戎的消息,知道她怕海都阿陵,所以没和她提起过。

        瑶英叹口气,怀疑海都阿陵可能像书里的那样把瓦罕可汗父子都宰了,而且还控制住了局势,所以北戎才一点动静都没有。

        她得提前做好准备。

        瑶英靠在车壁上,默默盘算。

        昙摩罗伽喝了药汤,身上慢慢腾起一阵痛楚,骨头缝里也隐隐酸痛,他闭目静坐,等这一轮痛苦过去,睁开沉重的眼皮。

        一张帕子送到他跟前,瑶英看着他,漆黑双眸满是关切。

        这些天,只要昙摩罗伽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她。

        有时候她坐在那里出神,神情认真,像是在思索大事。有时候她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看他气色好一点,满脸雀跃,发现他伤势加重,眉头紧蹙。有时候她手撑着下巴,脑袋一点一点,坐着打瞌睡,听到声响,立马正襟危坐,揉揉自己的脸,瞪大眼睛,努力做出精神饱满的模样。

        如果没有她照顾,他也可以回圣城。

        不过那样的话,他随时可能倒在荒无人烟的角落里,一个人默默忍受痛苦。不会像现在这样,一路上都有人细心照顾。

        昙摩罗伽接过帕子,暖意从冰凉的指尖迅速扩散。

        帕子一直放在炭炉上烘着,热乎乎的。

        他有些不适应,等帕子凉了些,拿起来拭去冷汗。

        ……

        他们继续向西进发,参拜的队伍越来越庞大,除了有豪奴健仆、驼队马队簇拥的豪族,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大道上随处可见背负毡毯、风尘仆仆的信众。

        这些信众并不富裕,很多人连一件像样的贺礼都拿不出来,不过他们十分虔诚,一路上都在诚心念诵经文,为昙摩罗伽祈福。

        瑶英和他们结伴,听他们一遍遍讲述昙摩罗伽给予他们的恩惠,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百姓对他的爱戴敬仰,也想明白了为什么昙摩罗伽和王庭的王公大臣矛盾重重。

        昙摩罗伽庇护的对象是所有百姓,不分贵贱,而王公大臣把领地的百姓视作他们的私产。他目光长远,看到的是怎么让王庭长治久安,强大到不需要倚仗他也能安定繁荣,这样的追求,不仅王公大臣不理解,那些获益的百姓也理解不了。

        正如商人所说,离圣城越近,路上的盘查越严格,气氛沉重压抑。

        除了每天必须煎煮的汤药之外,瑶英每到一处市坊就花重金买些药材,每天熬几罐药,车厢里里外外都是酸苦的药味,连车帘都浸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刺鼻气味。

        同行的人问起,瑶英就说自己的丈夫身染重病,她正是为了求佛子救救她的丈夫来圣城参拜,众人看昙摩罗伽从来不下马车,每天都得服药,吃的喝的都是她送进车厢,信以为真,对她既同情又佩服。

        一个年老胡女见瑶英每天累得眼圈发青,感叹道:“你家郎君不中用了,你还对他不离不弃,佛子一定会保佑你们的!”

        瑶英眼皮直跳,她可没说过摄政王不中用。

        再遇到兵卒盘查,瑶英还没掀开帘子,周围的信众就替她解释,兵卒只对落单的青年男子格外警惕,见瑶英的文书过所齐全,又从其他人口里听说她一个弱女子千里迢迢带着病重的丈夫前来求医,没有为难她。

        一路平安无事,等到了离圣城不远的一座星城,沿途把守的士卒换成了王公贵族的四军骑士,一副山雨欲来的架势。


  (https://www.mpshu.com/mp/11410/4374961.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