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秦吏 > 第404章 国之大事

第404章 国之大事


  离开楼烦后,秦始皇抵达了马邑县。

  雁门郡四周均为山地,北为阴山支脉,西为管涔山,外缘有黄河,南为雁门山,东为恒山,中间是一个狭长的盆地(大同盆地),冶水(桑乾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这样的地理形势,易守难攻,是军事上的“锁钥”之地。

  而马邑县,位于大同盆地中部,西距大河,北临广漠,地控雁门关和武州塞之间的大路要冲,壮雁门之藩卫,为云中之唇齿,屹然北峙,乃代北之巨防。

  马邑才归属秦国十年,当地民众也多为邯郸、巨鹿移民,充当行宫的县寺仍有明显的赵国建筑风格,这让始皇帝见了颇为不喜,勒令官府改之!

  统一两年来,秦一直试图做一场“去六国化”运动:更易其文字、度量衡,收缴其史书典籍入秦秘藏,六国过去的制度、官职也统统废弃,只推行秦制。但想要让六国人忘记过去,视自己为秦人,着实不易。

  这不,在马邑停留期间,秦始皇便听雁门郡丞禀报了一件案子……

  “陛下,马邑人暗暗在城东设李牧祠,每年悼念李牧,香火不绝,官府屡次捣毁,但马邑人又暗中屡兴祭祀,除了马邑外,善无、平城亦有李牧之祠。”

  现在郡府面临两难:雁门郡人对李牧念念不忘,屡禁不绝,官府是将李牧祠视为淫祠,加大捣毁力度呢?还是从当地民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真是糊涂!”

  郡丞话音刚落,廷尉李斯便斥道:“朝廷已立律法,列入祀典或祠令者属于正祀,不在其列者即是淫祀!”

  “淫”,是过多、额外的意思。古人曾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周以来的祭祀,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大系统。而这三者,因为诸侯分裂,都具有极强的区域特点,各地神祇之间互相排斥。

  人鬼祖先之祭,自不必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各国都只祭祀自己的祖先神,不会乱认祖宗。

  地祇方面,主要是山川,有“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的说法,比如秦国祭祀华山等四座名山;晋人祭太行、王屋、霍太三山;齐人有蓬莱、瀛洲、方丈这三神山,另有“八主”之神;楚人也有巫山、冈山。

  至于天神之祭,除了大家都认可的“昊天上帝”外,所封疆域,皆有分星,大家认准自己国家的天际分野,可不能搞错了。

  秦始皇一天下后,便发现,虽然政治归一,车同轨书同文了,但各地祭祀却还是各行其道。

  始皇想要的统一,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为了整合文化,从称帝之初,他便开始着手制定礼乐祀——那七十多儒生博士可不是吃闲饭的,他们帮秦始皇做的,便是统一天下礼仪、祭祀。

  首先是山川,秦朝官府汇总天下山川,以秦关中的七大名山加上关东的五大名山,形成“十二岳”“四渎”,这是官府承认的山川祭祀体系,每年隆重祭祀。

  至于没入选的山川诸神,也没有贸然一棒子打死,虽不领于天子之祝官,但郡县官民可以酌情祭祀,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不能怠慢了。

  山川是搞定了,但人鬼却有些麻烦,因为各地常祭祀地方鬼怪、名人,实在是太多了,统统视为淫祠?有一刀切的嫌疑,一一辨别却没那么多人手和功夫。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诸多地方奇祠、淫祠,没得到官府承认,百姓祭祀祷告,官府也不怎么管。

  但李牧祠不同,因为他曾是秦的敌人,生死大敌!

  秦始皇尤其记得,李牧,这个名字无数次出现在前线军报里,伴随而来的,便是秦军的两次大败……

  那是秦始皇十三、十四年的事情,那段时间,王翦阏与之战大败赵军,秦将桓齮(yǐ)又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赵国一副无力抵抗的模样,秦国朝野一片喜气洋洋,只觉得灭赵指日可待。

  唯独赵高对秦始皇说,桓齮易骄,恐怕有失……

  果然,随着李牧从雁门归赵,接过指挥大权,桓齮的噩梦开始了,宜安之战,秦全军覆没,桓齮败逃。

  次年,秦始皇不甘心,继续令人攻赵,李牧却又在番吾大败秦军……

  那是秦始皇亲政后,秦遭遇的最大败仗,李牧竟成秦始皇一统天下最大的障碍。

  好在,之后几年,王翦与李牧对上,二人你来我往,谁也占不到便宜。最后王翦靠了一手反间计,使赵相郭开进谗言,杀李牧,秦军才得以轻易灭赵……

  这样一个人,他是赵人的英雄,却是秦人的仇寇,岂能放任祭祀悼念?

  所以李斯认为,应该捣毁雁门郡境内所有李牧祠,并按照律令处置祭祀者。

  “擅兴奇祠者,赀(zī)二甲!”

  法家认为,重罚是最有效的遏制手段,以宽服民,不如以猛服民。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

  一通罚款下来,看谁还敢对李牧念念不忘!

  这时候,一旁的蒙恬却说道:“陛下,臣也听闻此事,一番询问后,当地士卒说,他们祭祀悼念李牧,为的不是他与秦为敌之事,而是敬其为代、雁门抵御匈奴入寇,又怜其被昏君奸臣所害,死状凄惨……”

  蒙恬自从第一次伐楚战败后,便一直盘桓于云中、雁门,灭代破齐,短暂在朝中为官后,又回到了这里。

  所以,他比李斯更了解边地情况。

  “赵武灵王时虽设雁门、云中、九原,但长平之战后,赵国大衰,被秦、燕两面夹击,边境防备松懈,遂给了匈奴机遇。到李牧来雁门做郡守时,云中、九原已陆续废弃,落入匈奴之手,赵国边境已退至善无、平城一线。”

  “代、雁门地边胡,数被寇,百姓苦不堪言,边将也对匈奴人无计可施,出战则常被匈奴击破,边境人口遭到掳掠,田畜都无法正常进行。直到李牧为将,才一改前法。”

  李牧的策略,是蒙恬较为欣赏的,他采取的是防守姿态,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长城固守,让匈奴一无所获。几年下来,匈奴以为李牧胆小,殊不知他早就在长城内默默练兵,但一直假装失败,让匈奴越发骄横。

  最后,李牧让商贾在塞外布下大量牛羊,漫山遍野都是,引诱匈奴前来,却在匈奴人争抢牛羊时,以车千三百乘,骑万三千匹,甲士五万人,徒卒十万的赵国半数兵力击之,大败匈奴十余万骑,单于遁逃,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之后,李牧又灭襜褴,破东胡,收复了云中、九原。

  在蒙恬心中,李牧堪比自己的前辈,自己来到代、雁门,接收了赵国边卒,楼烦勇士,将伐匈奴,颇有“继李牧之业”的意思。

  可这样一位人物,下场又如何?比白起还更为凄惨,白起好歹是横剑自刎,但李牧却做不到。

  因为按当地老卒的说法,李牧天生残疾,右臂佝偻,无法伸直,一直是左手持刃。甚至在向赵王迁下跪时,右臂够不着地,不得已做了个假肢,以表示对赵王的尊重,却被奸臣郭开说成是暗藏凶器,欲行刺谋反!

  最后,李牧被赐死时,因右手残疾,拔剑自刎却够不着自己的脖子,最终口衔长剑,把剑顶在柱子上撞柱而亡!

  蒙恬当年听完李牧的事迹,不由感慨万千,百战百胜的将军,却沦落这般下场,真是令人惋惜。

  他当然不会想到,历史上的自己,也会有类似的结局……

  所以在蒙恬眼中,让当地人祭祀李牧,合情合理,并没有太大不妥,若非披着这身官服,他也想一同祭拜李牧。

  见蒙恬一个小辈在这与自己抢白,李斯难免不快,说道:

  “蒙将军颇为赞赏李牧啊,不仅效仿他的战法,还想保留他的祠庙,或是他与你都在代北为将的缘故?我听闻,李牧职权极大,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设置官吏,代、雁门的租税都直接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费,蒙将军,这点你可欲效仿?”

  李斯此言有些诛心了,一旁的中车府令赵高见状,心中暗乐……

  “臣绝无此意。”

  蒙恬下拜道:“臣只是觉得,堵不如疏,允许雁门人祭李牧,反而能激起当地人对匈奴同仇敌忾,于来年兵事有利!”

  李斯依然反对:

  “陛下,当年,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为王祷告,结果,昭王知晓后,却不但不赏,反罚之二甲,曰:‘非令而擅祷,是爱寡人也。夫爱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与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乱亡之道也。不如人罚二甲而复与为治!”

  “如今若有法不依,容许雁门人祭李牧祠,则他日,楚人亦可祭项燕祠,燕人亦可祭太子丹、荆轲祠,臣以为,淫祠必毁,国法必立!”

  秦始皇还是老样子,臣下争执时,他只是静静听着,只管最后的裁决。

  他的手轻轻敲打着案几,忽然看向好像事不关己的赵高:”赵高,你以为呢?”

  赵高下拜:“小臣岂敢妄议二君之言?不过……臣记得,陛下北巡前,北地郡尉曾上书,说二三月间,已奉陛下之命,行县之时,前往朝那湫祭祀。期间发现北地郡华戎之民常祭当地野狐山魈,以上皆为淫祠,纵之不可,全禁又不妥,他已在当地加以整治损益。陛下令臣拟诏回复,故臣知此事。”

  “既然北地郡尉对整治淫祠一事似有心得,陛下何不让使者问之?或许他又能说出什么不一般的见解……”

  言罢,赵高垂下了脑袋,蒙恬倒是没发现什么,只当是皇帝正常的令群臣议论。李斯则意味深长地看了赵高一眼,却又自信地昂起了头。

  秦始皇笑了起来,虽然臣下的心思他都明了,却很乐意看他们相互竞逐。

  “可!速发诏至北地郡问之!一月之内,必给朕答复!”

  ……

  皇帝使者轻骑传诏,换马不换人,沿着刚修好的直道飞驰,速度极快,十来天便至义渠城,将皇帝的诏书交到黑夫手中。

  黑夫恭恭敬敬接过诏书,让人带使者去休息,回到内室里后,他对怀胎三月,在家里安生养胎的妻子道:

  “不管支持哪方,都要得罪人!若说不知,又会让陛下觉得我在装糊涂,平白生隙。某人真是阴险,故意将这皮球踢给我!”

  


  (https://www.mpshu.com/mp/12696/418869090.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