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春秋大领主 > 第221章:来啦,老弟?

第221章:来啦,老弟?


  看人斗嘴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吕武觉得可惜的是,很多典籍目前还没有著作,听不到“子曰啥啥啥”之类。

  晋国第一才子和第二才子,他们本身就是“子”。

  而“子”现在是一种敬称,类似于先生、大佬、BOSS。

  魏相和智罃聊的是这一次与吴国顺利会盟,将对楚国产生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讲的是以后,并不是讲以前。

  只讲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聊起来不过是在“讲古”,能汲取教训或成功,自然是极好的。

  谈论以后则很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力。

  吕武觉得这是才子该有的样子,不像宋和明两个朝代,才子只是文化科方面优秀,其它基本上就干啥啥不成,甚至满腔热血地尽帮倒忙。

  汉和唐,才子还是挺牛逼,随便拉出一个都能干一些实事。

  汉的才子能文能武,典型的人物太多太多。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即便是吃软饭写软文的司马相如,担任参谋也能出很靠谱的主意。

  更不用提更风华绝代的几个人了。

  只是他们绝没想到,自己干的一些丰功伟业,到了后世会成为某些忌讳。

  唐的的才子?留下太多的绝美传世诗篇,更有力挽狂澜的郭子仪。

  宋代才子很多,只是染了太多的胭脂水粉气,无论诗篇或词,不见了雄壮威武。

  个别才子,比如砸缸的那个,压根就是遗祸万年。(割西北,弃交趾,还特么能上教ke书,还是党争中保守派大佬)

  对了,包黑子不审案,也没狗头铡。

  人家作为首都shi长,干的是总览民政的事,审判有衙司。

  不过大天朝将演义当成历史已经是一种趋势。

  就好像狄仁杰被塑造成侦探那样,谁管狄仁杰是日月当空的智囊啊!

  自明代的“蛐蛐皇帝”之后,才子是一些米虫不说了,他们不干事才是国家的大幸运,任官只会使国家灭亡得更快更惨。

  吕武一边听智罃和魏相讲时势,一边琢磨着来南方获取了多少收获。

  这个收获不是抢劫的战利品。

  他已经习惯每到一地,会去当地的市场走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熟悉的植物类种子,或是稀奇物件、水果之类。

  并且,他还会到乡间走走看看,有时候能碰上惊喜。

  例如一些就在旷野上的植物,别人不懂那是什么,又能有什么用。

  他碰上了熟悉的东西,肯定会收集起来。

  “武!”智罃说不过魏相,想要让吕武来拉偏架,说道:“罃以为吴弱于楚,难以助晋甚多,可是实言?”

  现在的吴国当然比楚国弱小,正面肯定刚不过楚国。

  要说吴国帮不到晋国,要看晋国付出多少,又是想要获得什么样的回报了。

  吕武假装没搞懂,频繁眨着眼睛。

  年纪小的赵武嘀咕道:“众‘卿’拟策,必有其意。”

  就是呀!

  拿主意的八“卿”认为吴国能在晋国与楚国的争霸过程中帮上忙,他们难不成没经过深思熟虑?

  魏相忍不住乐了。

  智罃一下子涨红了脸蛋,气咻咻地看向赵武。

  “昂?食肉……”吕武迷糊着一张脸,劝智罃多吃点。

  赵武这孩子现在这么耿直的吗?

  又或者说,他是故意的?

  一插刀,直接一刀插得智罃说什么都不对。

  魏相一吸溜地将一长串肉羊肉片卷进嘴中,满脸爽快地嚼动起来。

  其实智罃现在也没多大,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而已。

  魏相大智罃没几岁。

  他们四人中,赵武的年纪最小,吕武比智罃大一岁,魏相又比智罃大三岁。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等当代的“卿”都去历史长河躺着,他们肯定会接过各种“棒”,成为掌权的一代。

  外面有人通报,说是韩无忌来了。

  这家伙进来之后很不像话地抖着身上的雪,笑嘻嘻地扫了一眼吃火锅的四人。

  赵武看到韩无忌立刻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行礼。

  还在生闷气的智罃只是看了一眼韩无忌,无比郁闷地又低下头猛吃。

  吕武和魏相没站起来,却放下手里的餐具,挺直腰板对韩无忌行了一礼。

  他们是分开坐,并不是围着。

  所以,每一个人的案几上都摆着火炉,上面就是一个盆状的铁锅。

  至于说里面的其余人?

  有贵族聚会时,只有贵族才算是人,其余等当然是会走路和说话的工具,俗称工具人。

  吃的羊肉薄片和牛肉薄片,是冰镇之后用工具给刨成片,并不是刀工厉害的厨师去切。

  后面,魏绛和魏颉,还有韩起,相继也都过来。

  这些都是吕武能玩得来的小伙伴。

  其余贵族家跟着来南方的孩子,他们即便知道吕武这边聚了不少年轻一代,想过来之前需要先思考自己够不够资格。

  而一些有资格的人,他们则是要先考虑过来之后会有什么影响,再决定来不来。

  因为是雨夹雪的关系,不是必要压根不会有人闲逛。

  这种天气待在室内烤烤火,吃吃热的食物活汤,不香吗?

  几个“卿”一开始是各自待在自己的地方,后来得到栾书的邀请。

  像往常那般,韩厥是最先到的“卿”;郤氏一叔二侄则会是最后到的一批。

  栾书等人都到了,没有任何客套地说:“吴君已距‘钟离’不足五里安营扎寨,君上已命巫臣前往。”

  他说的这个巫臣,其实原先是楚国的贵族,只是在二十三年前(公元前599年)就叛离楚国。

  巫臣原本是不叫这个名字的。

  他之所以叛离楚国跟一个叫夏姬的女人有关,算是诸夏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个“贪色误国”的例子。

  晋国之所以会看重吴国,跟巫臣有非常大的关系,他更是提出“联吴疲楚”计策的策划者之一。

  后面智罃的“疲楚之策”其实是拾了巫臣的智慧。

  巫臣现在全称叫申公巫臣,他的封地在“申”,本来是芈姓,屈氏,名号叫子灵。

  另外,他还是当代“楚才晋用”的典范!

  在楚国他的名声极差,不简单是因为叛国,一切是因为带着美女私奔,自己或许爽翻了天,却是导致一众亲族被杀。

  这么个年头,某个谁去哪个国家谋官效力,于道德其实无损,自己的行事作为致使家族受到伤害则是十恶不赦,牵扯上美色的话,名声必然坏掉。

  晋国前两年发生了一件事。

  郤氏内乱,伯宗出逃去了楚国。

  现在伯宗已经被楚国接纳,成为楚君熊审的智囊之一。(他们自己称王,既楚共王)

  晋国取的不是申公巫臣的名声,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多高的才能,哪怕只是能让楚国难堪都行。

  申公巫臣却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十分了解吴国,肯定也了解楚国。

  这不,晋国要跟吴国正式展开邦交,众“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申公巫臣,也派了出去。

  晋国和吴国相距很远,尽管已经极力想要了解吴国人是个什么情况,能够得到的信息却是极为有限。

  话说,不是有个了解吴国的申公巫臣在吗?

  关键是,了解吴国就是申公巫臣在晋国的立身之本,他需要凸显自己的作用,却又不能不留一手,是吧?

  智罃挽了一下自己的山羊胡,问道:“元帅,吴国人数多寡?”

  栾书说道:“探子回报,不下贰‘军’。”

  吴国跟其余列国的军职一样,还是采取周王室的制度,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

  韩厥问道:“戴甲者几许?”

  栾书笑呵呵地说:“以晋国标准,少也。”

  没错,现在就有标准了。

  晋国对甲胄的有几套标准,对箭矢或近战兵器的防御力是其一,再来就是看材质。

  不同的材质,相同的防御力,依然存在区别。

  最为简单的区分,铜甲肯定最为高大上,再来就是犀牛皮甲。

  现在又多了一个标准,出产自阴氏的铁甲也是极好的。

  他们正交流着,外面的谒者报告,说是胥童携带国君意志求见。

  郤锜立刻冷哼了一声。

  郤犨和郤至也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阴沉。

  这一叔二侄对一再为国君冲锋陷阵的胥童极其不爽。

  来的是胥童和步毅、栾纠。

  胥童就不用说了。

  步毅是郤至的同袍弟弟,职务是国君的御戎(车夫)。

  栾纠则是栾书的儿子,他是国君的车右(戎右)。

  三人以胥童为领前者,一块步入军帐。

  “诸位大夫!”胥童行礼,说道:“君上有命,展旗昭昭,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应时劫事,是维天子。”

  吕武要是在场的话,会觉得有点熟。

  晋君姬寿曼的意思是:赶紧地让吴国知道俺们的强大,教导他们属于我们的道理,能让他们行使晋国制度最佳,听从俺们的指示,一块欢乐地团结在周天子的领导下,一起干楚国呀!

  几位“卿”听完行礼,齐声应道:“诺!”

  步毅和栾纠手上都有盘子,里面装的是一些铜器。

  作为元帅、执政和中军将的栾书一一接过那些盘子,看向韩厥问道:“会盟台可布置妥当?”

  韩厥严肃着脸,说道:“自然!”

  “如此,静待吴君前来罢。”栾书知道这一次会盟的重要性,又开始思索应该干点什么。

  


  (https://www.mpshu.com/mp/12850/585506716.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