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春秋大领主 > 第242章:晋国人的使命感

第242章:晋国人的使命感


  晋国贵族一般会有一种使命感。

  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保卫文明得以延续,有着其余列国所没有的心气与骄傲。

  这么说其实也没有错。

  不止晋国有这样的使命感,先前称霸的各国也是相同的心思。

  不知道多少年前,周王室分封天下。

  周王室的分封可不是打下一块地盘,任命谁去享福。

  他们需要带上自己的人手,去到一个地方首先遭遇的是当地土著的反抗。

  有人要来宣布某块地属于谁,当地人能答应吗?

  那肯定是不答应的!

  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赢的通吃,死了拉倒。

  成批成批的土著被消灭和吞并,又或者走马上任的某个诸侯身死业消。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曾经的村长,一再跟异族斗争,又要与天地争命,成为镇长、市长、高官。

  其过程中灭掉的异族不知道有多少。

  更不知道有多少人牺牲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之中。

  格局逐渐走到了当下。

  晋国并不是列国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有着几位前任。

  曾经的霸主不说了。

  晋国的历史使命就是跟楚国争霸。

  一旦晋国输了,代表的是以周王室为首的文明,输给了野蛮。

  野蛮当然是指楚国。

  关键是人家楚国其实并没野蛮到哪里去,制度方面不好说谁好谁坏,甚至某些技术方面还胜过中原列国。

  人在军帐的吕武一再听到“文明”二字。

  他的理解中,文明当然是极其高大上的层次。

  只是在奇怪,目前才是什么时候,怎么就出现文明争霸了呢?

  后世的人,不去做了解的话,会以为东亚开局就是一家子,只是随着分封的时间太久,各家老大互相之间的血缘关系淡了,才进入到你死我活的阶段。

  吕武一开始也是那么认为的。

  然而,事实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认真地絮叨起来,荒淫无道的帝辛能考究的只有三个儿子,伟大、光明、正义的西伯侯姬昌却有二十多个儿子。(谣传是一百多。)

  老周家其实是得位不正。

  各个诸侯国并不是全部出自老姬家。

  人老殷家正在开疆拓土,谈什么为民族奋斗,是后人去说的。

  帝辛要的是增加商族人的生存空间,才拳打东夷,脚踹南蛮。

  跟西岐、北苏、南楚、庸、卢……等等诸侯,还真没关系。

  他们只是奉殷商为共主而已。

  为什么要说西岐得位不正?

  老姬家几代人干的就是运营人设,一边偷偷摸摸地抹黑殷商。

  而老姬家可是殷商的臣子哦!

  以臣伐主,不管是在什么时代,都属于以下犯上。

  老姬家不惜重金贿赂和收买,看到帝辛与内部大臣不合,甚至还头铁地去挑战宗教,甭提有多开心了。

  在那个时代,什么都能挑战,独独要对宗教谨慎。

  老姬家依靠什么起家?就是捧一些神明代言人的脚,搞什么凤鸣岐山,依靠祥瑞来增加自己的光环。

  他们趁着殷商主力在外去搞偷家,偏偏还成功了。

  不是依靠实打实的方式获得扛把子的地位,朝歌陷落,人王帝辛也自焚而亡。

  老姬家为什么没完全灭掉殷商,甚至要将殷商原有的地盘分封给帝辛的儿子?

  需要牵扯到“商人不食周粟”这件事情上。

  事实证明商人是爱戴帝辛的。

  老姬家依靠运营人设才上的位,好些诸侯未必服气,本身的实力并不能吊打一切,再来是商人的主力还在,只能选择安抚商人咯。

  商人内部的二五仔太多,尤其是帝辛的两个儿子也跳反,要不西岐未必能成为扛把子。

  而就这样,后来还有诸侯愿意帮殷商后裔拨乱反正,只是没成功而已。

  说到二五仔,吕武发现自己被安排的那位祖先,也就是比干,好像就是一个二五仔?

  他很庆幸的是,殷商内部的二五仔简直不要太多。

  比如吕尚,也就是那个钓鱼的姜太公,他其实也是一名商族人。

  名气大的姜太公是一位。

  后来封圣的孔子,也就是孔丘,祖上其实也是商族人。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值得吕武感到庆幸。

  有些时候,他都在考虑要不要时不时地黑殷商一把。

  毕竟,不管是前面的姜太公,还是后面的孔圣人,逮住机会绝对是要黑殷商。

  吕武琢磨着自己也青史留名了,是不是要保持队形?

  不管前事如何。

  胜者为王是一种真理。

  只是老姬家现在没落,只成为一块招牌了。

  不得不说的是,老姬家这块招牌现在其实还挺好用的。

  哪个诸侯国老旧君主更替,少了周王室派出公卿赐予肘肉的流程,是要被诟病的!

  这块肘肉,换个说法就是欧罗巴那边的王冠。

  没有周天子赐予肘肉,信不信周边的诸侯国就敢出兵吞了?

  楚国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他们有没有成为殷商的臣子,无法进行考究。

  能够得到证实的是,楚国一开始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

  他们跟徐国一样,是在后面才得到周天子的册封。

  根据徐国自己的文献,他们的祖先在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区),建立了徐国。

  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国的战争非常频繁。

  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王室的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

  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王室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一直到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徐国才归于周王室的分封诸侯国队列。

  而楚国是在周成王时期得到册封,却只是一个子爵的爵位。

  后来楚国一再兼并周边诸国,渐渐就脱离了周王室的阵营。

  直至发生了“楚王问鼎”的事件,楚国正式宣告自己为一阵营,开始与周王室互相叫板。

  所以,那之后两个阵营就是两个文明,开始了关于话语权的争夺。

  赢的一方有资格玩弄历史这位可怜的小姑娘。

  输了?认命躺下就是。

  现在,栾书就在大谈特谈历史使命感。

  他要求所有贵族放下平时的成见,团结一致来应对即将爆发的战争。

  另外,他还要求其他“卿”务必赶紧派人出使列国,该喊的小弟全部给召唤过来,哪怕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什么实际作用,摇旗呐喊也是挺好的。

  鲁国的季孙行父和卫国的孙林父听得面面相觑。

  什么叫摇旗呐喊也挺好的?

  看不起人啊,这是!

  只是,他们心里很清楚,那么大的场面之下,自家好像真的只能摇旗呐喊。

  另一个人,也就是来自吴国的子远,觉得今天可算是长见识了。

  中原霸主国,一看就是摆出要跟南方霸主国拼命的架势。

  楚国那边出动了三十多万人,有个十万左右摆在侧面威胁宋国,楚共王亲率二十万左右进逼“鄢陵”。

  晋国不但自己出动了四个军团,还要拉上一帮小弟,该会聚拢多少人?

  这注定将是一场旷世大战啊!

  一直谨言慎行的韩厥,开口说道:“列国之军,快者三月方至,慢着四五月。”

  现在的月份已经是五月。

  等各个小弟带人过来,有的是秋天才能抵达,更的需要到冬季。

  他们要不要等小弟都来了,再与楚军交战?

  他们看出韩厥心里有些没底。

  国君继续双眼迷离地算计着什么。

  栾书没吭声。

  其余各“卿”保持安静。

  没谁出声,代表都不是那么有把握。

  有一小会,栾书才说道:“如前所制方略,开拔‘鄢陵’。”

  会议结束。

  国君和众“卿”留在军帐内,其余的贵族退了出去。

  吕武与魏琦等老魏家的人结伴而行。

  季孙行父不喜欢孙林父,却是并肩交谈着远去。

  子远站在军账外看了许久,摇了摇头也离开。

  晋军拔营了!

  以上军为前茅,中军、下军为中茅,新军垫后,浩浩荡荡地向着“鄢陵”开进。

  行军途中,好些贵族派出人手回去封地。

  他们不是要临战逃遁,完全是觉得先前的准备不足,需要派人回去再调些物资过来。

  吕武也在干相同的事情。

  他们很默契,该偷偷带回家的东西,悄悄地带回去。

  这一场旷世大战,不可能短时间内结束。

  没有事先做好相应的准备,还等事到临头再摆出一脸的愁苦?

  他们抵达“鄢陵”之后,被严格要求需要将营地设在哪里,规格方面又是怎么样。

  因为评估会打很久,营地的建设不得马虎,周边的树林又彻底倒了血霉。

  栾书还下令,哪怕用不到那么多的木材,周边树木能砍的就全砍了。

  这就有点意思了啊!

  分明是要给即将到来的楚军制造难题。

  毕竟,楚军扎营也是需要用到木材的。

  晋军先行抵达,过了八天之后,楚军的先劲(先锋军),目测有个两三万人的样子,出现在地平线的另一头。

  眼见楚军果然来了。

  事到临头的份上,士燮再一次找到栾书,沉重地说:“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老哥,俺们已经在中原称霸。

  现在秦、狄、齐已经跪下,对楚国是不是要悠着点?

  咱们不能将所有强敌都打服咯。

  要不子孙没了敌人,是不是会懈怠啊?

  栾书经过一小会的沉默,尽管觉得士燮讲得非常有道理,却还是力主跟楚国分出胜负。

  这样一来,大战无可避免!


  (https://www.mpshu.com/mp/12850/602366776.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