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春秋大领主 > 第588章:又一个大人物死了

第588章:又一个大人物死了


  孙林父说道:“郑国危矣!”

  有两个郑国“军”被楚军顶在前面,一旦楚军或晋军的左右两翼向前推进,郑军撤离战场的空间就全没啦。

  看看楚军在干些什么玩意?他们左右两翼的兵力分出了侧重,左翼有三万左右,右翼则是两万左右,推进的速度都非常快,分明就是要将郑军的撤退路线全堵死。

  已经能够预见到一点,爆发在“朝歌”附近的战役无论出现什么结果,郑国无疑问会是绝对的输家。

  战争是发生在“朝歌”,卫国这边暂时还没有一兵一卒上阵。

  孙林父早就觉得事情不那么美妙,有心干点什么事情,遭到了卫国一众贵族的软硬抵制。

  “嘉,你率我家之兵出城。”孙林父意识到必须干点什么,语速极快地继续说道:“全军皆没亦可,勿晋‘卿’恶我。”

  不要觉得霸主国的气量很大,相反霸主国远比其余国家还要小心眼。

  孙嘉是孙氏的第一继承人,听到自己父亲那样讲,脸色非常凝重地行礼说道:“阿父,孩儿去了。”

  其余卫国贵族心里被逼数?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卫国孙氏跟包括卫国公族和卫君卫衎都不和睦,他们认定晋国会成为孙氏的退路,想要保住退路就不能惹怒晋国。

  孙林父下了城墙再次去找一些贵族,给出的意思非常明确:孙氏不过日子啦!要出动家族军队去跟晋军同生死共患难,有聪明人愿意尾随吗?

  不是每一个卫国贵族都傻。

  孙林父能够坐稳卫国执政的宝座,除了晋国那边很给力之外,孙氏在卫国也有自己的盟友。

  意识到情况非常严重的孙氏盟友,他们咬牙决定陪孙氏疯一把,就是疯得没孙氏彻底,一家家还是有所保留。

  战场之上,位处左右两翼的晋国上军已经开始推进。

  人在后方巢车之上的子耳一看,脸上的血色以飞快的速度消退,以至于脸色看着有明显的病态苍白。

  子耳需要扶住护栏才能站稳,用悲戚的声音呢喃道:“楚人何其无良凶狠,欲使我尽丧!”

  看看楚军摆在左右两翼的是个什么成份吧!

  有楚君的左右广,还有楚国非常强力的几家封君,光是受到重用的蒍氏出现就值得注意了,别提还看到了成氏和斗氏两家。

  说到这个“蒍氏”,他们是楚国若敖氏(亦被称为斗氏)叛乱之后突然窜上来的家族之一,近期正是他们风光的时间阶段,以后则是会更风光。

  斗氏已经衰败下去,关键在于烂船还有三千钉呢!

  成氏则是楚国的老牌家族之一,看着好像不怎么出名,实力方面却是不可小觑。

  楚君熊审不但将自己的左右广分布在左右两翼,还让几个能打的家族也过去?

  子耳想到的就是楚国不给郑国在战场上的两个“军”活路。

  这个是很明显的事情!

  两个郑国“军”被夹在中间,他们既要面对晋国下军的推进,跟晋国下军打完还有晋国中军。

  子耳当然也看出了晋国下军的不对劲,他更知道晋国中军是什么成份。

  晋国中军历来就是主力,是那种不管在什么时期,无论从装备还是兵源构成都相当过硬的级别。

  阴氏崛起之后跟谁交战都没有输过,考虑到阴氏兼并了郤氏和栾氏,能打也就不显得奇怪。

  当然了,吕武领导下的阴氏绝对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已经一再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

  所以,战场上的两个郑国“军”能扛住不对劲的晋国下军又怎么样,后面还要跟阴氏和范氏组成的晋国中军硬碰硬?智商正常都预料到郑国两个“军”会有什么下场。

  那是郑国的军队已经跟晋国下军打了一场,体力和战斗意志都被进行了消耗。郑军还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心态方面可想而知是个什么状况。

  在那种处境下,不是心态崩溃,便是要绝地反击。

  然后,郑军跟晋国中军拼命?极可能是死得更快。

  子耳吩咐了一连串的事情,自己则是要去找楚君熊审好好哀求一波。

  尽管要去哀求,子耳却知道根本没可能得到什么好的回复。

  毕竟,郑国的两个“军”已经被包夹,还能让楚军让出空间吗?

  即便是楚君熊审愿意,郑国这边还要去求晋国那边。

  以郑国的信誉度,再加上近几年郑国与晋国的邦交情况,晋国凭什么放过郑国啊???

  另一个心态快崩的人是晋君姬周。

  新编下军由公族充当主力来跟郑军交战,位处整个战场的最前端,战局发生新的转变……,也就是楚军向前推进,一开始的态势还不是那么明显,等待左右两翼的双方军队都向前迫进,再怎么没有军事常识都明白不但郑国两个“军”被夹住,新编下军也没退路了。

  “我不可使下军退却。”吕武进行不是解释的解释,说道:“下军一退必乱我阵型,使我软肋显露于敌。”

  大军都有阵型,临战状态变阵是一种大忌,怎么可能为了某些人而去破坏全局。

  因此很多时候统帅知道哪一个局部状态不妙,明知道有可能发生被歼灭的事情,还是会咬牙舍弃那个局部的军队。

  “寡人未曾多想。”晋君姬周深呼吸一口气,说道:“元戎不必有所顾忌。”

  真的吗?

  看那一脸的肉疼,明显是口不对心哦!

  吕武也就当晋君姬周是讲真话,再一次将注意力放在战场上。

  早就有中军的战车和步兵越过吕武和晋君姬周所在的战车,他们是来自阴氏的部队。

  按照老套路,战车处在军阵的最前端,后方跟随编队的步兵,看上去不存在什么紧迫,有着属于晋国精锐该有的不慌不忙。

  跟下军相距约百米时,各级的‘士’看到信号,放声不断大吼:“全军止步!”

  下军跟郑军依然是在交战状态,随着退路完全被堵死,两个阵营的士兵带着一种歇斯底里的心情卖力拼杀,打着打着已经没有了战列线,变成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局面。

  吕武将目光转向左右两翼。

  在楚军调动部队时,吕武已经得知楚君熊审派什么样的部队出战,给予魏琦和士鲂的交代就是稳住再稳住。

  那两边可是有楚君熊审的“亲卫队”啊!

  每一代楚君的左右广数量都不固定,看的是当代楚君的财政状况怎么样。

  然后,以历史记录来看,楚君左右广数量最少也不会低于一“广”三十乘战车,战车的附属步兵数量不固定,一般会是甲士级别的战士。

  吕武调来巢车,上去借高度更好地观察战场态势。

  “一‘广’为一‘卒’,一‘卒’兵车五十乘,每‘乘’有五十兵。”吕武能大概目测身穿土黄战袍的楚军士兵约五六千。

  这五六千就是当代楚君的左右广了。

  能够看到楚“王卒”都有身穿防具,离得太远不好仔细辨认,能大概辨认出是身穿皮甲。

  当然了,在铁大规模应用之前,穿青铜甲片制作而成甲胄的人是少数,一般就是使用皮甲,差别是什么皮来制甲,规格又是怎么样。

  吕武再次看到魏氏舍弃了战车,有大批身穿重甲的步兵变成了先导部队,其中包括扛着大盾的魏氏士兵。

  而上军中的范氏部队,他们依然是采取“老样子”的布置,战车位列最前端,步兵紧紧跟随。

  吕武心想:“魏氏越来越重视重步兵,有点要完全舍弃战车的意思啊?”

  这时,一同上了巢车的晋君姬周却大声说道:“郑军偃旗矣!”

  吕武视线转移过去,发现郑军的队列中再也看不到竖起的旌旗,耳朵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声。

  欢呼当然是新编下军爆发出来。

  在刚才,中行吴冒险到最前方,亲自向郑军进行喊话,喊的是:楚军根本不会在乎郑人生死,一旦郑国两个“军”完蛋在这里,郑国也许就没救,选择投降输一半吧。

  吕武还没来得及多想什么,先是看到位于郑军“屁股”后面的楚军开始恢复推进,下一秒就看到楚军的牛拉战车直接往郑军后队撞。

  怎么说?楚人干盟友也不是第一次,郑人也有战场倒戈的例子,谁也别苛求谁必须文明,是吧。

  楚军却是要逼迫郑军向前,要不前路被堵着,怎么跟晋军交锋?

  让开空间让郑军退出战场这种事情?楚人才不乐意。

  所以现实情况是,等着跟楚军交战的晋军也不可能调整阵型让郑军离开战场,郑军依然要当“夹心饼干”,并且郑军要承担偃旗后继续大动干戈的责任。

  考虑到郑国的信誉值早就破产,前一秒投降,下一秒继续干仗,不就是郑国的惯用套路吗?不值得意外。

  刚刚觉得自己逃过一劫的公族,他们发现郑军还在往前挤,欢呼声被掐断,一种愤怒在喷发。

  不管是不是被逼无奈,反正郑人又不好好当人了啊!

  没办法的事情,弱国从来没有决定自身命运的资本,非常清楚这一点的子耳在遭到楚君熊审拒绝退兵后,他的选择是当场唱了《诗经.郑风.子衿》,唱完了拔剑非常利索地自刎。

  这是该场战役死的第二个大人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耳的歌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回荡、回荡、回荡……

  


  (https://www.mpshu.com/mp/12850/654774849.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