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春秋大领主 > 第631章:致敬秦帝国、汉帝国

第631章:致敬秦帝国、汉帝国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乡间村落应该是山清水秀,并且处处的鸟语花香?这个是滤镜产生的错觉。

  实际上,乡间的纯天然是常态,要说能有多美则未必。

  大多数的乡间村落,它们未必会有多脏,乱和旧则是一定的。(排除高铁附近)

  呈现在吕武等人眼前的村落很普通,属于一点特色都没有的那种。

  一条并不宽大的泥土路贯穿到村头的大门,门其实也就是一个篱笆编制的条板,木门板什么的是不存在的。

  一道很长的篱笆墙将整个村庄给围了起来,篱笆墙前方还有一条最宽不会超过两米的小水沟。这两个其实就是防止野兽进入村庄的防御带。

  村里自然是看不到什么高大的楼层,一眼看去只有座座的茅草屋,以及一些看不出用途的窝棚。

  仔细看那些茅草屋会发现连泥巴墙都没有,仅仅是用麦秆和杂草编织就成了遮风挡雨的墙壁,屋顶的茅草呈现出一种三角的形状。

  吕武是谁,又是带着谁出行,哪可能只是小猫两三只?

  队伍之中的精锐甲士数量超过五百,其余随行人员不少于两千,他们进入村庄的可视范围,等于他们看到了村庄,村庄里面的人也看见他们了。

  发现有庞大队伍向着自己而来,村落里的人其实并没有多么重的恐惧感。

  首先,村落距离“新田”也就百八十里,再来这是一个属于阴氏的“邦”。

  离“新田”足够近,代表周边不可能有成伙的匪盗,仅是小偷小摸村里就能自行解决。

  作为一个阴氏的村庄,有实力攻打的人不敢去动,没实力的人一样能被村子自己弄死。

  同一个家族的人,哪怕是阶级有区别,怎么可能会认不出自家的制服和旗号?

  村子里的人看到自家的军队过来,没有看到家主旗帜,并不知道家主和继承人也在。

  村里的“士”得到消息赶紧穿戴整齐,准备到村口进行询问。

  他们还有更多需要忙碌的准备,比如赶紧生火煮水,清出一片地方提供军队休息。

  犒劳什么的?只有封主有资格对成建制的家族军队进行犒劳,其余谁干都是越权。

  有一个更现实的地方,一个家族中的“士”和“徒”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财产,家臣和属民、奴隶则是没有。

  不提有没有权力犒劳成建制军队的问题,“士”和“徒”的家业可经不过几千人吃喝一顿的。

  一个家族的九成九资产都属于封主,只有他有权力去进行支配。

  家主没开口,谁敢私自去想拿什么就用什么?

  晋国有制服,颜色以红色为主,战袍和甲胄款式则是每家都不一样。

  其余家族怎么样不提,阴氏的制服会更偏向于“现代”一些,也就是比较节省布料。

  阴氏制服的颜色当然也是以红色为主,比较有区别的是不再作为长袖款式,上身会相对宽松一些,下身以束裤为主。

  现在的士兵,各国依然是长袖款式,战时会将长袖卷起来捆绑在手腕上。另一个布料需要临时收缩的地方是小腿,一般是系上绑腿。

  阴氏与其他家族,包括列国,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异,也就是现在的军事人员基本没有“胄”这么一种配件,阴氏的防御装备里面则是有“胄”。

  “胄”也能被称呼为“兜”,翻译成为白话就是头盔。

  说“基本”也就是绝大部分列国和家族没有列装头盔,头巾束发是一种常态。

  不装备头盔跟工艺水平或生产力有关联吗?应该是有一些,再来则是观念问题。

  进入到战国阶段之后,山东列国的防御装普遍会配上头盔,当时国力集中到军事上的秦国则是少量将士才有头盔。

  有一些历史专家对秦国的将士为什么只有少量才装备头盔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的一种解释就是观念差异。

  阴氏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名“村正”,一般是由劳苦功高的“士”担任。

  除了“村正”之外,阴氏还在每一个村庄设立“啬夫”和“游徼”两种职位。

  啬夫的责任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家族收取赋税、安排徭役。

  游徼的职权是掌巡察地方、缉捕盗贼。

  看着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吕武没有完全照抄秦汉乡里制度,搞了“致敬”呗。

  知道什么是“致敬”不?就是咖位不够,名声不显,为了预防版权方面出现纠纷,用“致敬”来忽悠人,哀求“正版”大佬放过。

  其实吧,制度这种玩意跟写书、作诗在艺术领域上没有区别,历来就是“我抄前人,后人抄我”的状况。

  至于吕武为什么抄秦汉不抄隋、唐、宋、明?只能说春秋环境带来的限制了。

  为什么不抄西方的制度?吕武脑子没坏!

  纵观历史长河,几乎所有照抄西方制度的国家不是把国祚玩没了,便是让国家陷入各种奇葩之中,要么就是动荡不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种真理,别人能够玩得转,主要是别人从小就生活在那种环境,对一切习惯成自然,懂得了游戏规则。

  思想观和价值观不同,肯定是要玩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糟糕局面。

  吕武当然也没觉得东方的制度就一定好。

  世界上就不存在什么最优秀的制度,有的只是最合适于自己的制度。

  吕武在跟吕阳介绍自己的管理理念,着重讲到一套合适的制度有多么重要。

  “父亲时常提及变法,是否变法乃是寻求制度?”吕阳有了自己的思考。

  这句话没毛病!

  变法不就是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让国家变强的制度吗?

  吕武说道:“为父乃是搭设能及框架。”

  讲得同样没毛病。

  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最基本的基础,

  拿吕武为什么要“致敬”秦汉来说,还不是阴氏没有足够的文化人,搞不动隋、唐、宋、明的那一套制度嘛。

  再则说了,阴氏的确是学秦汉最合适,接着更是要把晋国的那一套军果主义发扬光大。

  吕武没打算带吕阳到村庄里面闲逛。

  还是那句话,吕阳又不是只在蜜罐里面泡着,小时候就一再被差遣出去巡查,长大了更是负责起一国(秦国)军政,没少接触基层,对高层该干什么也不陌生。

  吕武需要做的是观察吕阳的性格,不是考核行政能力。

  当然了,父子两谈谈心,互相阐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理解,也挺重要的。

  


  (https://www.mpshu.com/mp/12850/658793293.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