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八百八十五 郭某人的政策重点永远都是农村

八百八十五 郭某人的政策重点永远都是农村


  挺进朝鲜半岛之后,太史慈麾下魏军兵分两路,大肆扫荡三韩之地。

  旬月之间,所到之处,没有谁可以阻挡魏军前进的脚步。

  每到一处聚居点就会击溃当地人的抵抗,杀死当地人的首脑贵族,将他们原有的组织彻底摧毁,然后占领当地。

  而与此同时,大量魏国官吏也从青州港口出发,在青州刺史糜竺的组织下乘船大量抵达三韩之地。

  与之一同行进的还有专业的建筑队伍和一些必要物资。

  这也是郭鹏事先订下的计划策略。

  考虑到摧毁三韩之地原有的社会组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在重建这件事情上,就不得不用魏国基层的官吏们去进行管理了。

  不仅要管理,还要教会这些三韩的原住民们学习汉话和识字,然后建立村庄,开始屯田,修路,建立起基础的秩序,开始统治。

  不能打下来就不管了,那就无从治理,无从收益,也无法收税了。

  既然打下来了,就要占有,就要统治,就要得到一切,这是郭某人一直以来的办事风格。

  对付三韩之地的人是很容易的事情,摧毁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和一些本地贵族之类的也是相当容易的。

  一口气杀光就好,留下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原住民,很好统治。

  所以在太史慈等人出发之前,朝廷政令下发之后,青州兖州和徐州三州之地的基层官吏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筛选。

  从中选择一些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的乡长村长一级的基层官吏,带着自己治理地方的经验,前往朝鲜半岛开始工作。

  青州徐州和兖州三州的财政也要拨出一部分投放在朝鲜半岛上,为今后开发朝鲜半岛提供资金。

  综合看起来,讨伐朝鲜半岛是这一场战斗之中最容易的战斗了,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成熟的国家组织,还处在半奴隶社会的状态之下,文明层次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摧毁他们原有的些许文明是很轻松的,把汉文明整体移植过去也是轻而易举的。

  殖民,尤其是对没有强大且成熟的原生文明的地区进行殖民,乃至于同化,原来是一件如此愉快的事情吗?

  郭某人的野心剧烈的膨胀着。

  太史慈这边进军十分顺利,于禁那边的主力军队也在辽东半岛上的平郭县顺利登陆了。

  十天的海上航程,让晕船的人是受够了,也是吐够了,堪堪适应海上风浪。

  终于,等到了登陆的日子,他们顺利的登陆,整军,安营扎寨,欢庆自己终于登陆了,为此感到十分的庆幸。

  休整一夜,于禁整顿了军队,然后派遣先锋将夏昭带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前往平郭县。

  平郭县是辽东第二重镇,人口和城池都是有规模的,不过和中原重镇比起来自然不在一个档次,甚至在魏军看来,简直就是低矮破败的代表。

  所以这样的平郭县城根本也不可能抵挡住三千魏军的突然来袭。

  这座城池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被魏军全部占领,城中少数辽东官吏被悉数斩杀,抵抗的辽东军兵两百多人被全部斩杀,魏军正式占据了平郭县。

  随后,于禁带领整个军队进驻平郭县,以平郭县为中心构筑了最初的作战指挥中心,商量接下来的行军作战计划。

  目前的作战计划当然是北上汶县,继而突破安市县,再向新昌县进攻,然后抵达襄平县。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割据军阀势力,毁掉这个军阀势力就是本次作战的核心任务,摧毁掉辽东公孙氏政权之后,再开展毁灭高句丽、扶余国的战略计划,将这两个相对成熟的国家组织灭掉,解除东北方向的异族威胁。

  建立起一个稳定和平可以发展的平州。

  说发展就发展,说建设就建设,郭某人不和你玩虚的。

  于禁在郭某人麾下做了那么久的将军,自然也明白郭某人的做事风格。

  “夏将军,你带兵为先锋,向汶县进军,我率军在后,跟着你一路往前,直接行军到襄平县,没有问题吧?”

  于禁指着地图询问夏昭。

  “遵命。”

  夏昭领下命令。

  其实进军计划就是这样简单,枯燥,乏味。

  因为地广人稀的辽东大地上根本没什么人烟,和长江以南一样,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原始丛林密布,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人类足迹十分罕见。

  就算有,也是当地原住民,土蛮。

  围绕着平郭县这座辽东第二重镇,周围有一系列的农庄,一系列的开垦土地,于禁派人四散而出,要求占据这些农庄,消灭反抗的人,要求这些农庄的农户向魏政权效忠,并且缴纳赋税。

  辽东这地方,摧毁当地原有的社会组织,把公孙氏统治下的豪强地主什么的剿杀一遍,就能直接掌握这里的土地人口。

  而跟在于禁的身后,冀州刺史韩浩和幽州刺史鲜于辅还会调动本地的一些基层官吏干部,顺着海路,跟随魏军进军的步伐,将魏军打下来的土地巩固,统治,吞吃进肚子里,缓缓消化。

  尤其是农村,必须要派遣基层村长、乡长进入乡野之间,把农村建设起来,把基层组织建设起来。

  郭某人很明确,魏帝国打政策重点永远都是农村,针对的是农村,绝不是那些大规模的历史名城。

  魏帝国毫无意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

  虽然他的手工业发达,商业发达,军事强盛,但它依然是一个农业国,一个重农抑商讲究小农经济的农业国。

  中华帝国从始至终都是个农业国。

  农业国和现代工业国不一样,国力精华是分散的,不是统一的,小农经济的确弱小落后,但是它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要害可抓。

  和现代工业国不一样,几个大城市提供了极大的gdp数据,一旦大城市遭到毁灭或者进入紧急状态,对国家的运转就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而农业国就不一样。

  占据几个大城市或者交通枢纽,甚至占据所有的大城市,控制周边的交通要道,对于这个农业国家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灭亡它。

  因为它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都散布在农村,不在大城市,最大的有产阶级是土地主,而不是资本家。

  大城市是靠农村提供的各种产物支撑起来的,并且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小规模商业,实际上基础在于广大且分散的农村。

  古代皇权衰弱的原因和国家覆亡的原因也就在此。

  政府组织基本上止步于县,认为只要占据了县城就算是统治了整个县域,事实上县城非但不能统治县域,还要受到县域的支配。

  若要发展一个农业国,动员一个农业国,治理好一个农业国,就非要把政权触角深入基层不可,单单占领一个县城是没有意义的。

  而在征服战争之中,郭某人遇到的对手全部都是这样的。

  袁绍,袁术,吕布,李傕郭汜,刘表,刘璋,还有孙策。

  他们的政府往往只在县城,县城往下就是宗族豪强自治,郭某人只需要拿下县城就能摧毁对方的政府组织,结束对方对这一地区的统治,转而确立自己的统治。

  但是这就是真正的占领了吗?

  并非如此,这个国家的要害不在县城,而在县城周边的乡村地带。

  所以除了占据县城之外,郭鹏往往会要求魏军深入乡村,找借口杀死当地的土豪宗帅,瓦解当地原有的社会组织,再用魏国的乡村制度取而代之,掌握农村。

  只要农村在手,生产资料在手,那些精英士人、豪强聚居的大城市就翻不了天,郭鹏就有改天换地的底牌。

  他不断的用战争和军队为他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生产资料,争取到更多的农村,用他的权力和威望在地方上巧取豪夺,用他所掌握的农村在地方上包围豪强们的庄园,包围士人们的大都市。

  在一个农业国度内改天换地的要义,就在于此。


  (https://www.mpshu.com/mp/12998/517447058.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