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八百十三章 两头下注

第一千八百十三章 两头下注


李神符叮嘱道:“欲成大事者自当平心静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当时机来临则一往无前、奋不顾身,贤侄只需耐心等待即可,一切谋划只在老朽,纵使大事不成也由老朽一身担之,绝不会坏了汝等前途性命。”

        “叔父恩重,小侄何以为报?但有需要小侄之处尽可告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好好好,不愧是我郑王一脉,勇于任事、豪气冲天,老夫甚慰啊!”

        李神通、李神符之父乃是前隋海州刺史李亮,武德年间被高祖皇帝追封为“郑王”,李孝逸乃是李神通幼子……

        ……

        雪粉纷纷扬扬下个不休,街道上的积雪前脚被官府雇佣的民夫清扫一空,后脚便又落了厚厚一层,车轮转动行驶其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微响,马匹鼻孔喷出的白气搅动落下的雪花上下卷动。

        李孝逸坐在马车里挑开车帘看着车窗外扑簌簌的落雪,心中纠结,焦急、恐惧、贪婪、茫然……

        若压所料不差,李神符等人已经动手在即,此番拉拢他未必是想要获取他的支持,更多还是为了对他予以安抚,纵然不能从他这边得到多少助力,也万万不能让他坏了大事。

        以他所见,李神符等人并无直接掌握之军队,所依仗者无非是宗室而已,李孝恭逐渐老朽,对于宗室之事既力不从心、又敷衍了事,李元嘉威望浅薄、心有余而力不足,偌大宗室居然四分五裂、各怀机心。

        对于绝大部分的宗室来说,谁当皇帝其实并无所谓,只要是李二陛下的儿子就没什么大问题,大家更多还是关心自身之利益,如若能够在官职上更进一步、利益更加丰厚,或许不会直接参与政变,但袖手旁观却肯定做得到。

        这也正是李神符等人的底气所在。

        军队未能掌控又怎么样?

        只要快速发动政变推翻李承乾、扶持新皇登基造成既定事实,即便是房俊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还是那句话,李承乾自身之威望不足,不能收获军方之效忠,那么对于一众掌控军队的勋贵来说只要是继任者是李二陛下的儿子就无所谓。

        可李神符到底打算如何发动政变?

        一旦政变成功是软禁李承乾、还是直接将其杀死?

        其后又如何安抚军方各派系的势力?

        对于掌握着左右金吾卫的房俊又将如何处置?

        李孝逸心慌意乱,回府之后在书房里坐了半天,待到日暮时分天色擦黑,大雪纷纷扬扬依旧未停,再也坐不住起身更衣,乘坐一辆没有家徽标识的马车自后门而出,去往河间郡王李孝恭府邸。

        行至半途,忽然让车夫转向,径直去了韩王李元嘉的府邸……

        ……

        韩王府中。

        叔侄两人于书房之中相对而坐,听完李孝逸的叙述,李元嘉蹙眉道:“此等大事攸关皇祚,怎地不去向陛下禀报?”

        李孝逸摇摇头,道:“陛下看似羸弱,实则胸有成竹,长安城何事能瞒得过陛下?无凭无据贸然去向陛下检举,没什么大用处。”

        李元嘉怒目而视:“那叔父你跑来我的府邸何意?”

        事关重大,旁人能避嫌则全力避嫌,现在却被李孝逸硬生生卷入其中,难免心生恼怒。

        李孝逸叹气道:“我心里害怕啊,此等谋逆之事沾身,就不是想洗就能洗得掉的,就算自身之生死不在乎难道还能不在乎阖家老小之性命?所以来寻你给我出个主意。”

        李元嘉冷笑:“出主意?呵呵,叔父怕不是想要两头下注吧?那边答允了李神符,只待事成便可坐享其成,这边又提前向陛下报备,纵使事败也有挽回之余地、脱罪之理由,当真算计得明白。”

        “贤弟岂能这般污人清白?咱们在宗正寺同僚多年,愚兄何等样人你应该清楚才是,纵然算不上品性高洁,可也当得起‘中正谦和’这四个字吧?我胆小怕事,却也从不惹是生非,宗室之内已经是很低调了。”

        李孝逸叫起撞天屈。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虽然与李神符同属郑王一系,但这两年李神符上蹿下跳搅风搅雨却从来都不曾掺和其中,稳稳当当本本分分在宗正寺当差,与其余那些心存觊觎之宗室子弟截然不同。

        李元嘉摇头道:“空口无凭,兄长当自证清白才行。”

        “如何自证清白?”

        “弄清楚那些人到底打算如何行事,以及行事之时间、地点,如此至陛下面前检举揭发,陛下不仅不会怪罪,还会酬赏功劳,或许让你如愿以偿得到那些人许诺给你的好处也说不定……”

        李孝逸大惊:“我何曾向那些人收受好处?”

        李元嘉笑了笑,意味深长:“所以啊,空口白牙连我都不信你,你让陛下如何信你?”

        李孝逸无可奈何,叹着气道:“去到陛下面前我也是空口白牙、全无凭证啊,攻讦、诬陷一位郡王乃是大罪,更何况那还是我的亲叔叔?恐无容身之地啊,罢了罢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若有了真凭实据之后再去陛下面前。”

        他的本意便是在李元嘉这边通通气,待到李元嘉迫不及待去向陛下通风报信之后自己也能领取一份功劳,如此万一李神符等人事败,自己也能撇清干系。

        可若是直接去往陛下面前检举揭发,那就与李神符等人彻底决裂、不死不休,万一将来李神符等人成事,自己可就亏大了……

        所以李元嘉说他左右逢源、两头讨好,还真是一针见血……

        至于他来见李元嘉之事泄露出去会否激怒李神符,他却是并不在意,李神符等人不安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陛下因为各种各样的掣肘只能隐忍等着后发制人,自己又没有具体透露李神符等人的计划,李神符凭什么迁怒自己?

        更何况他现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李神符等人起事之后安抚宗室,很是重要,李神符纵然不满也只能忍着,如若那日成事,自己居功至伟,李神符哪还会记得今日之事……

        李元嘉面色冷淡,缄默无语。

        他也看懂了李孝逸的用意,不过却无可奈何,同样因为全无凭据,不仅无法在陛下面前告上一状,还得感激人家前来通风报讯……

        李孝逸知道李元嘉肯定要去陛下面前回禀自己入府拜访之事,目的已经达到,他便起身告辞。

        “我忠于大唐、忠于陛下之心天日可鉴,至于旁人若有误解也没法子,只希望贤弟能以大局为重,告辞。”

        李元嘉并不挽留,将其送出后门,看着马车消失在大雪茫茫的夜色之中,伫立少许,便让人备车,他要连夜入宫向陛下禀报。

        ……

        现如今长安城的宵禁制度早已名存实亡,限制放宽、人口流动增大、各种物资充沛,使得百万人口的城池爆发出巨大的商业潜力,即便入夜之后东西两市依旧灯火如昼、人头攒动,汉人、突厥人、薛延陀人、波斯人等等昼夜不停的进行贸易。

        丰厚的商税使得那些但有京畿治安的大臣们纷纷闭上嘴巴,虽然宵禁取消有着安全方面的弊端,但继续实行宵禁则意味着如此繁荣之商业贸易就此断绝,两权相害取其轻,只能默许宵禁之废弛。

        但皇城、宫城的戒严却愈发严密,横亘东西的天街、贯通南北的朱雀大街在入夜之后顶盔掼甲全副武装的兵卒按时巡逻,身穿皂色圆领衣袍、头戴幞头、腰佩横刀的武侯更是随处可见,每遇有扰乱治安、行踪诡异之百姓便要上前盘问或是缉拿,如若汉人态度还好一些,若是胡人则当场缉捕送入长安、万年两县之牢狱,严加审讯。

        胡人粗鄙愚昧,遭受歧视的情况下并非聚集起来索要权利,而是恨不能倾家荡产也要购买一个唐人的身份,从此高出族人一等成为人上人……

        李元嘉抵达承天门的时候,宫门早已落钥,朝野上下只有寥寥几人拥有叫门扣阙之资格,所幸执掌宗正寺的李元嘉便是其中之一……

        至门前扣阙,值守的内侍赶紧前往武德殿向内侍总管王德通禀,已经入睡的王德从床榻上爬起穿好衣物至李承乾就寝的寝殿,请近侍叫醒皇帝,告知韩王求见。

        得到皇帝允可召见的口谕,王德这才亲自来到承天门打开一侧的小门将李元嘉迎入宫内,提着灯笼引领着来到武德殿,李承乾已经在御书房等候。

        李承乾穿着一件袍子随意坐在御书房内,即便深夜地龙依旧烧着,屋里很是温暖。

        李元嘉入内见礼,之后坐在一侧,将李孝逸登门之后一言一行仔仔细细的汇报一遍。

        末了,李元嘉忧心忡忡,道:“那等乱臣贼子反迹昭彰、几乎无所掩饰,陛下岂能因顾念己身之名誉从而对其一再纵容?当断不断,容易养虎为患啊!依臣之见,当下令左右领军卫防御宫城,再召集越国公节制左右金吾卫封锁四门入城缉拿逆贼,彻底扫除隐患。”


  (https://www.mpshu.com/mp/13074/801627555.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