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我的师长冯天魁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求人不如求自己

第二百一十九章 求人不如求自己


  投资团在永州城防司令部,片刻不停的发电报,跟洋行订购了设备,要生产铝制品!

  还有一家南昌的电池厂,根本没有心思继续参观,老板马不停蹄的就要去南江,看石墨矿。

  更让周小山吃惊的是,邓锡候跟刘文辉没去重庆迎接,他们的兵是直接从成都方向过来的,带着好长的马队,马队驮的是川西北的牛羊皮!

  说是恒发洋行替大帅发话,永州鞋厂,皮革厂,在高价收购皮毛,他们不要高价,只要鞋厂,皮革厂看得上,长期签订供货协议!

  看到马队卸下成山的皮毛,算下来,比天津购买的皮毛成本更低,这可把刚迁川的皮革厂,鞋厂老板乐坏了。

  震动了整个永州城。

  实业同仁的喜悦,畅谈,也让这帮上海,江浙过来的实业家,感同身受。

  范旭东他们参股了六十六师投资的部分工厂,参观了新建的部分工厂,甚至有种错觉。这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一个实业家的乐土,永州的繁华才刚开始发力,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欣欣向荣的状态。

  比重庆更有生气。

  甚至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也比不上这里。

  参观完毕,投资团回到永州司令部,会议室作战室喝茶叙话。

  “听说,你小子为了这个钢厂,还跟范先生提了好多苛刻条件!”

  看着刘湘不善的眼光,性格收敛了一路的冯天魁等几个大小军阀,都在爆笑。

  连范旭东也笑吟吟的把他望着。

  他带来的一群实业家,更好奇了。

  这些实业家对周小山也不陌生,范旭东给他们讲了一路他三访永利,北平征兵的事情。

  这样少年得志的后辈,百战军传奇品牌的主人,又同为实业界的精英,引发了他们极大的好奇。

  六十六师特务营在北平的好多趣闻,随着报纸转载,也被四川人熟悉。

  弄的楚天舒,周小山在川军里都出了名。

  “大帅,木得办法,穷的批爆啊!”

  刘湘想起这混蛋训那些个**,又笑喷了。

  一些军阀知道周小山是永州最大的土财主,认认真真的哭穷,也跟着疯笑。

  “小子,别跟着天魁学那些没文化的坏毛病,堂堂大学生军官,也把言子挂嘴上!”

  “大帅,冤枉死兄弟了,这小子嘴巴臭的很,我比他差远了!”

  刘湘一挥手,生怕冯天魁把话题扯远了。

  “今天我看范先生,陈先生的面上,炼钢厂两百万缺口资金,我来出入股。你们两位银行家也不要失望,四川矿藏丰富,这些年战乱,一直没有开发,开发这些矿山,打通道路,急需资金,四川省政府已经在跟国民政府申请建设债券,我是真心希望你们把这个钱,放贷给迁川的实业家,他们非常困难,也急需帮助!”

  刘湘如此气度,在场的实业家拼命的鼓起手来。

  两个银行家笑着站出来了。

  “那更好了,我们金城银行,向来放贷的对象是三白一黑,钢铁行业,对军工很重要,收益也比较稳定,未来要扶持六十六师和川军,却不是什么太赚钱的项目,四川这么多矿产,各位将军也愿意保证契约联营,路上还几位实业家跟我问着要支持,我就转向他们放款了!”

  “我们也是托不下范先生人情,加上不忍心看着预定的炼钢设备,从国内离开,不忍心国内的实业吃亏,才决定放的款,范先生开口,利率几乎没有利润,我们就放其他项目了!”

  两位银行家,顺手就挣脱了绳索。

  周小山猛的举起手来!

  “要不,两位银行家,把钱贷款给我?”

  现场再次哄笑起来,冯天魁恨不得踹这小子一脚,当初消息传来,两百万债务都让司令部几个将领愁眉苦脸的,要知道冯天魁攒了十几年,身家都没超过百万。

  罗家烈第二天还黑着眼圈到司令部,这小子根本不当一回事,真是虱子多了不痒。

  “贷给你没问题,我要你的投资计划,只要你能用你百战军玻璃和罐头厂的股份做抵押,我们银行,会考虑在永州设立分行的!”

  “你可别抢了我的买卖,我很喜欢永州!这里跟重庆的分行,我设定了,成都我也会去看看,有必要也会设立分行!”

  刘湘看着周作民和许福晒两人争执起来,露出和蔼的笑容。

  这种事情,在这个投资团面对矿藏分布,时有发生,大家商量着办,气氛也非常好。

  这次川军请动了范旭东,赚大了,他带来的投资团,刘湘在公馆收到电报,面对这么长的名单,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在重庆时候,实实在在看见永州和重庆的军政两界,不遗余力的对实业家的创业进行支持。很多实业就决定从上海两年内搬迁四川。

  现在到了永州,进一步加大了投资的意向。

  简直收获太大了,配合平津的招商,刘湘初步估算,超过二千万大洋的设备,货物,透过这个投资团,资金流入四川。

  即便是不从这些实业直接征税。

  明年四川的财税,也会大幅度从衍生的资金,流通领域提升。

  工厂落户的意义,出川前周小山已经给他解释的很详细了。

  四川土地少,人口多,大部分农民别说农闲不知道干什么,就连农忙也不是非得拼命干活,四处农村都处于人浮于事的状态,工厂,矿山招工,起码能让一些没有土地的佃户们吃饱饭。

  这是自己和川军为四川人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周小山拿着数据都在发抖,抗战爆发以后,上海,江浙,近万家的企业,大部分想迁川,而真正到达大后方的,只有国民政府圈定以军工有关的实业,仅有三百零四家,四川仅占了七成多,就这两百多企业入川,才给四川奠定的工业基础。

  也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支撑着中国人不屈的意志。

  现在进入四川投资的大小实业,光刘湘统计前期平津实业家落地,以及这个投资团承诺的数据,已经超过两百七十家了。

  要知道民国的工业产业,非常不均衡。

  百分之四十工厂实业是分布在上海,四千多家厂矿,由于租界的关系,抗战爆发的时候,实业家心存侥幸,都火烧眉毛了,还在犹豫要不要西迁。

  


  (https://www.mpshu.com/mp/15494/595629645.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