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由小做起
当时民营农机企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国内的农机龙头,都是国有控股企业,而且底蕴也格外深厚。
像是东方红农机,就是一拖集团旗下的品牌。一拖厂可是“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稳妥妥的国家机械工业领域的长子。
虽然在技术层面上,国内农机龙头还是不如国外的农机巨头,但毕竟有着几十年的积累,多少是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
富康农机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虽然不少,但毕竟是底蕴不足,所拥有的都是通用技术,核心技术方面是匮乏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传统农机并不是什么新兴行业,而这种传统机械制造业的技术积累需要时间。
就比如约翰迪尔、纽荷兰、久保田、洋马这些国际农机巨头,全都是百年左右的历史,没有近百年的积累,很难成就巨头的身份。
一些比较年轻的品牌,像是美国爱科,虽然是“90后”企业,但他们是靠着收购老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比如他们收购的芬兰维美得,曾是世界第五大拖拉机生产商,也有着六七十年的历史;他们收购的麦塞弗格森,还是道光时期成立的企业。
这就是传统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只要活的足够长,自然成为了行业巨头。
在这一行,新兴企业想要赶超前辈,就必须得另辟蹊径。如果别人走什么路,你也走什么路,那么后来者永远都追不上先行者。
就比如汽车行业,欧美传统品牌风光了近百年,日系品牌作为后来者,虽然一直在发力,但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六十年历史的丰田本田,怎么也比不上九十年历史的BBA,同样道理,四十多年历史的现代,怎么也比不上六十年历史的丰田本田。
然而只有十年历史的特斯拉,却成功的完成了逆袭。
原因就是特斯拉跟传统车企不同,他们另辟蹊径,走的另外一条道路。
农机行业也是如此,新兴农机企业按部就班的发展,永远也不可能超过传统的农机巨头。但是只要选对另外一条路,比如在智能化、无人化方面,新兴农机企业却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在二十一世纪之出,连3G都还没有普及,谈农机的智能化和无人化还言之过早,李卫东所说的“换一个发展思路”,也不是智能化和无人化,而是小型化。
……
只听李卫东开口说道;“如果跟那些农机龙头企业生产同样的产品,我们可没有没有优势。人家多少有一些核心技术,产品的品质也会更好一些。
如果公平的竞争起来,我们恐怕只能通过打价格战,来获取一些市场,赚一点微薄的利润,真正想要赚大钱,可轮不到咱们。
可以预测到的是,未来的农机市场,国外的农机巨头会占据高端市场,国产农机只能瓜分中低端市场。其中中端市场,是国内龙头企业的,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大概率是吃不到的。
至于低端市场,由于门槛比较低,竞争必然会非常的激烈,会有一大批民营企业涌入,甚至很多中端市场的企业,也会下沉经营,来抢占低端市场。
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去做差异化,也就是生产别人没有的产品,通过填补市场需求的空白,来扩大市场份额。”
“董事长,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们之前做农用三轮车,以及做棉花收割机,都是做的差异化,当时国内市场上并没有这一类的产品,我们做出来就能赚大钱!”岳安全开口说道。
倪贵林则从旁说道:“董事长,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新型农作物了,农机的种类也固定下来,很难再研发新型农机了。”
“农机的种类只是一个方面,规格则是另外一個方面。农机的种类虽然固定了,但规格大小还是可以变化的嘛!”
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据我了解,现在国内的农机企业,都在往大马力农机方向发展吧?”
倪贵林点了点头:“大马力农机向来都属于市场上的高端产品,这方面也是我们国内品牌的弱项。就比如大马力拖拉机,主要都是依靠进口。
国内的农机龙头企业,就比如一拖集团,一直都在进行大马力拖拉机的研发,虽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距离世界顶尖,还是有一定个差距的。”
“国内的农机企业研究大马力农机,也是为了填补国产化缺失的空白。这方面他们也研究了有些年头了,取得的技术突破和技术积累,远在我们之上。
如果我们也跟他们一样,去研发大马力农机的话,在起跑的时候,就已经慢了一大截了。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别人都喜欢将农机越做越大,我们就将农机越做越小,国内的农机龙头都在研发大型的大马力农机,我们就去研究轻型的小微型农机!”
“小微型农机?这东西能有市场么?”倪贵林下意识的问。
“倪总工,你别只盯着那么大农场,也要关注一下那些小农嘛!至少咱们国家的农业,还是以小农为主的。普通的农民,一户也就是几亩地,哪里用得上大马力的拖拉机!”
李卫东接着说道:“除了我们国家,像是东南亚地区,基本都是农业大国,而且人口同样比较密集,人均土地占有率不高,很多地方也是小农经济,这些都是小微农机的主要市场!”
倪贵林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小微农机,市面上的确不多见,但是这种产品技术含量也低,门槛也很低,恐怕很容易被别人仿造啊!”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小微农机。我们要把小微农机的质量和性能做上去,即便是有其他企业仿造我们的产品,他们也达不到我们的质量和性能,市场依旧是我们的。”
李卫东接着说道;“我所期望的是,最终形成一个大企业看不上,小企业又做不了的局面,到时候整个小微农机的市场,就由我们来主导!”
小微型农机,的确是未来农机发展的一个方向。
过去的几十年,世界农机的发展思路就是,最少的人,种最多的地。
因此农机越做越大,马力也越来越强。很多大型农机,做的比坦克还壮实,而那些所谓的国外高端农机,清一色的都是大马力产品。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农机消费市场。
美国都是大农场,适合大型农机耕种,很多农场得开着飞机才能溜达一圈。若是放在国内的话,别说是开飞机溜达,就是起落一架直升飞机,就能把全家一年的收成都吹走了。
而且美国的人力成本贵的要命,雇人开农机的钱,可能要比农机本身都要贵,所以农业生产当中,能少用人就尽可能的少用人。
这时候大型农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越大的农机,可以作业越多的土地,也可以节约劳动力。
基于市场的需求,美国农机自然是越做越大,马力越来越强。
而美国又是农机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别的国家的农机企业,为了进入到美国市场,也只能向大型化发展。
就比如日本的久保田和洋马,都是世界顶级的农机企业,完全不逊色于约翰迪尔和纽荷兰。但日本那么小的地方,能有多点儿的耕地?所以美国才是日本农机的主要出口市场。
而为了能够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久保田和洋马生产也将主要精力放在大型农机上。而这种大型农机在日本的农业中,几乎发挥不了作用,完全就是为了外销而诞生的。
除了美国之外,南美、东欧、澳洲等粮食主产地,也都是采用大农场的模式,这些地区用的都是美国的种子,也学习了美国大规模机械耕种的模式,因此对于农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像美国,那就越大越好。
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也是世界上的粮食主要产区,但是这些地方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积少,而且还有很多山区丘陵地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土地并不多。
像是中国,除了东北和华北两大平原之外,南方都是丘陵地形,中西部和西南的地区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是不适合大型机械化耕种的。
印度的情况差不多,虽然印度的气候很适合发展农业,但除了北部恒河平原之外,南部的德干高原同样没有大型机械化耕种的空间。
中南半岛地区,也就是湄公河下游有大批的平原,可那地方是柬埔寨,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哪里买得起大型农机!
南洋各岛国,苏门答腊岛一半是山,加里曼丹岛一大半是山,爪哇岛一大半是山,也都用不上大型农机。
这些地方地形特点,其实是很适合中小型农机发挥作用的,而且这些也都是粮食产地,是农机产品的消费市场。
但发达国家的农机巨头,却不肯为这些地区,开发中小型的农机。
原因自然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比较穷!
对于那些农机巨头而言,既然赚不到多少钱,干嘛还费心思伺候啊?不如多关注一些有钱客户的需求。
可以说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需求决定了世界农机市场的走向。
而那些比较贫穷的国家,自己没有什么工业体系,也造不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农机。
即便偶尔能生产一些小微农机,但由于工业水平不足,也只是质量低劣的产品,性能差,效率低,还不如养头牛实用。
直到中国的农机企业开始崛起,开始针对国内碎片化的土地研发各种小微型农机,这个一直被国际农机巨头看不上的产业,才开始逐渐兴起。
后世国内出口的农机当中,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小微农机,而且主要出口对象也都是一带一路国家。
小微农机的出口企业,也主要都是民营企业。那几家底蕴深厚的国有控股农机龙头,还是看不上这种小微农机的。
这方面,从后世一些小微农机展会就能看出,参展的几乎都是民营企业,而且以湖南、江西、重庆的企业居多,主要就是因为这些省份的农业,比较适合小微农机的作业。
除了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一直在做小微农机,那就是日本。
八十年代以前,日本一直在学习美国,日本的农机行业也是向美国看齐,基本上美国做什么样的产品,日本就跟着做什么样的产品。
久保田、洋马等日本农机巨头的发展史,其实跟众多日本企业差不多,最开始就是模仿和山寨,看到约翰迪尔推出了什么新产品,立马有样学样。
进入到八十年代以后,日本的研发能力开始爆发,日本的农机行业也开始研发自己的产品,这时候日本的农机企业也开始因地制宜,针对日本农业研发出农机产品。
日本的土地面积狭小,肯定是不适合大型机械化农业的,小微农机其实很适合日本使用。
但日本走的是精致化农业,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做的小微农机,也是服务于这种精致化农业。
就比如久保田的中小型水稻插秧机和收割机,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性能确实很好,而且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浪费少,很适合精细化农业。
而且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缘故,从事农业的人逐渐变老,因此日本的小微农机,也逐渐向着省力和操作方便方面发展,以方便老年人使用。
任何的机械,越是追求省力和操作方便,就必然意味着更高的科技含量,而更高的科技含量,也就意味着更高的价格。
日本的小微农机虽然性能很好,但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贵!
东西卖的太贵,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就买不起。
也是因为日本产品里面又比较有科技含量,想卖便宜一些都不可能。
结果就造成了我不降价,你买不起的尴尬局面。
其实只要是去掉一部分科技含量,就可以降低一些价格,反倒可以卖到发展中国家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但死板固执的日本人偏偏不这样做。
日本农机企业表示,我就是要省力,就是要操作方便,就是要有科技含量,让老年人都能轻松上手使用。
然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种地的都是年轻人,他们要的不是省力方便,而是价格实惠。
可以说在小微农机这方面,日本的科技树虽然点满了,但可惜的是,又点歪了!
正如李卫东所说的那样,小微农机的市场,属于大企业看不上的那一块肉。
而如果将小微农机的品质做起来,制造已经的技术壁垒,那么小企业也很难进行仿制。
到时候就形成了大企业不屑去做,而小企业又做不了的局面,整个市场就会被富康工程所独霸。
这也算是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的一种手段。
而且小微农机日后还可以向智慧农机方向发展。
小微型农机进行智能化改装,肯定要比大型农机容易的多。
从小微农机开始做起,也是为日后智慧化农机进行布局。
(https://www.mpshu.com/mp/15584/709272752.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