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 第六百五十二章 都城

第六百五十二章 都城


  “北运河,通惠河的修缮,按照修缮计划,主要分为清河淤泥,拓宽河道两部分……”

  “前后陆续共调动了一千多名工匠,近五万难民,在去年八月末,便已竣工。”

  “只不过近来连年干旱,运河水位不高,难以通航大型河船,所以如今运河船只大都是一些中小型河船。”

  “海运那边抵达天津后,便会在天津港换为河船……”

  “从京城到通州,通州到天津的水泥官道,也已经竣工完成……”

  京城东城城楼之上,洪承畴缓缓的向天子汇报着,天子身披狐裘,目光则定格在了风雪之中的东城码头许久。

  河道尽头有人工开凿的大湖,码头便在湖泊之中,民间称之为积水潭,在如今大恒,则被定名为百川湖,取海纳百川之意。

  百川湖经元明两朝扩建,还有大恒的修缮扩建,湖泊已是占地近两千亩,只不过,这些年干旱少雨,湖泊之水位,俨然下降了许多许多。

  但显然,只要湖水未干涸,为京城命脉的河运海运之终点的百川湖,就不可能衰落。

  如今凛冬一至,风雪漫天,湖面之上,却依旧是络绎不绝的船只。

  甚至,在这百川湖,还驻扎有两支江河水师营,在这凛冬之际,每天昼夜不停的在湖面游曳,确保主要航道不结冰冻住。

  湖面上船只络绎不绝,码头上更是喧嚣异常,各地的商旅,在码头讨生活的百姓,巡视的官员士卒,络绎不绝的车架……

  南北的一切,大都是在这百川湖汇聚,影响着京城的方方面面。

  京城人口的暴增,还是这些年的愈发繁荣,一切也皆是来源于此。

  而这里,也可以说是京城的命脉所在。

  稍有波动,影响的,便是京城的方方面面。

  一个非农业重心,且还处在边陲,甚至可以说是荒凉之地的都城,衣食住行,很多方面,都得依赖外地运输而来。

  如此重地,自然也是防范把守之重地。

  百川湖除了两支江河水师营外,京军的奋勇营,禁军的羽林左卫,便是驻扎在这百川湖附近。

  而百川湖通向通州的通惠河,通州至天津的北运河,沿途也皆是有重兵把守。

  环视一圈,天子之目光,亦是定格在了这百川湖码头两侧岸边,那一眼望不到的低矮棚户。

  城池的设计,注定了一座城池的人口承载力,被城墙限制在了一个限度之中。

  而愈发盛隆的繁华,又注定增长人口,城池无法承载,也就形成了这汇聚了不知道多少底层百姓的棚户区。

  “这里,人口统计没有?”

  天子收回目光,看向了刘起元。

  “回禀陛下,这边的棚户区,主要是附近县城还有京城里在此务工的百姓,还有各地的商旅,以及前些年天灾时各地逃难而来的百姓。”

  “总共约有近十万人,规模太大,也不好处理,再加之这棚户区也已经安定,自有秩序……”

  “也就是说,这近十万人,并没有算在京城的人口之中?”

  天子再问。

  “陛下英明。”

  天子瞳孔微缩,加上这十万人,京城的人口,怕不是要奔百万去了。

  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哪怕是在后世,也算得上大城市了。

  更别说一个方方面面,都需要外地供养的都城了。

  毫无疑问,这座都城,人口的暴增,已然带来了愈发恐怖的供给压力。

  衣食住行,一个人的存在,涉及着方方面面的存在,而京城,却是一个连最基本的粮食,都难以自给自足之地。

  而最为重要的便是,不仅仅是京城,更是整个北方。

  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却是在于大恒本身。

  自古至今,一次次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土地承载力到达极限,养不活人了,才有了改朝换代的血腥。

  改朝换代的战乱,不仅仅意味着对秩序的洗牌,更是一种天然的人口消灭!

  战乱必然意味着死伤无数,且无秩序的战乱,必然对百姓有天大的损伤。

  战乱过后,人口少了,土地空了,也就是大治的开始。

  而大恒继明而立,用一支强军,硬生生的压制住了本该绵延数十年的战乱,在短时间内,结束混乱,转为大治。

  如此,也就意味着,本该锐减的人口,并没有减少太多,纵使改革财税土地,但土地的承载力本就有限度。

  更别说,还有如今的天灾绵延。

  庞大的人口,有限的土地,绵延的天灾……

  显而易见,大恒的存在,是违逆了大势,更是坐在了一个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口之上。

  这也是天子为何执意要迁徙人口,要开发辽省,开发西南边陲,西北河套的最根本原因。

  土地承载力不够,那就只能开拓生存空间,再以政权统筹调配,最大程度上,缓和承载力的限度。

  商业,海贸,也皆是为了此。

  对新学的投入,则是寄希望生产力的提高,能够以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而北地天灾绵延下,依旧稳定,以及京城如今的繁华,便可以说是这些策略的阶段性成果带来的。

  “朕听闻,工部对京城的整修扩建有做过计划?”

  沉吟片刻后,天子才缓缓出声。

  “回禀陛下,工部的确做过预案。”

  “说来听听。”

  天子点了点头,目光却是有些闪烁。

  扩建京城,这个想法,他一直都有,但对北京这个都城,他着实有些不满意。

  历史上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都表现出了对江南统治的无力。

  定都北京,虽更容易统筹边镇军力对付北疆边患,也更容易掌控边疆军镇,不至于发生边镇失控之祸。

  可这些虽重要,但未来的大趋势,在于海洋。

  只要生产力发展,定都南方,控制北方,也并不算太难的事情,唯一的顾虑,就是定都南方之后,尝到海洋的利益甜头后,南方中枢,会忽视北疆,乃至收缩北疆防御……

  天子思绪流转,洪承畴亦是缓缓汇报着。

  对于他们而言,自然不清楚天子的迁都之念。

  但对如今的京城而言,扩建,已是必然之事。

  如今的京城,不仅仅只是南北商贸的中心,更是控制北方绵延天灾的定海神针。

  以前的南粮北运,是为了供给京城,而现在的南粮北运,是为了维持大半个处在天灾之下的北方省份的稳定安宁。

  所有粮食,皆是通过漕运海运,至天津,至京城存放,再拨给地方。

  其他一切需要朝廷拨给的物资,也皆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举国之力在办这件事,才有了如今京城异于往常的繁华,也带来了暴增的人口。

  再加之商业的慢慢兴盛,带来的人口汇聚,而现如今的京城,或者说,这座京城,从建设之初,就没有做承接南北商业繁荣的准备。

  显然,现如今的京城,已经有些承担不起时代变幻之下的种种职能,京城的扩建,在这种种因素影响之下,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工部再商议一下扩建整修方案。”

  最终,天子也没有表露出明显的反对与赞成,只是留下了这一句模糊的话语。

  “臣遵旨。”

  洪承畴立马应声。

  天子点了点头,步子迈开,随即朝城楼之下而去。

  见此,洪承畴刘起元对视一眼,亦是连忙跟随而上,随着天子的脚步,朝着百川港而去……

  ……

  


  (https://www.mpshu.com/mp/15692/728584042.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