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七十章 坚持与反对

第三百七十章 坚持与反对


  当此次会战结束之后,在得知此次会战基本上达成战役发起目,以及接到抗联伤亡数字的报告之后,主席在心疼之余给杨震下了二个评语。一个说他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人是年轻,但这个胆子更大,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量体裁衣。给他一个竹竿子,他敢把天捅一个窟窿。

  第二个说他的思维有些天马行空,跳跃性很强,眼光看的也很远。从此次会战的战略和战术部署上来看,他这个人很不喜欢墨守常规。很善于打破条条框框,不拘于常理。一旦认定了,就敢于放手干。这个人虽然年轻,但可以带一百万的兵。

  主席说这番话的时候,虽然语气里面掩饰不住的欣赏。对此战改变了整个华北的战局,让华北各大战略区的压力大大的减轻,有利于各大战略区尽快恢复元气。但此战引发的一系列后续影响,尤其是眼下国内政治局势复杂的情况之下,也让主席多少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从会战尾声开始,八战区在陕甘宁周边频频的小动作,让主席已经清楚的认为,此战已经让某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不单单是政治上的,更是军事上的。这么庞大的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让一向秉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某些人,恐怕是寝食难安。

  这一战在军事上,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已经连成一体的华北与东北根据地,将会获得一个相当大的跳跃式发展。这也是中央提前对各大战略区,进行重新整编的原因。

  但在政治上引起的后遗症恐怕会更多,因为军事实力上的改变,不单单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改变。当军事的天平出现倾斜的时候,直接会影响到国内本就已经微妙的政治生态。主席与中央,都感觉到了相当大的压力。

  在为政治环境很可能会急剧恶化担忧的同时,抗联此战之中巨大的伤亡,更让主席心疼。这么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虎狼之师一战伤亡过半,短时间之内再无力承担任何大型作战任务,也让主席感觉到这才是某些方面蠢蠢欲动的主要愿意。

  所以主席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让此刻不仅成为全军主要突击力量,更是华北战场总预备队的抗联,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恢复元气。但在东北今后还要承担相当大重担,建设成为全军大后方,工业和农业生产压力相当大。以及根据地人口基数有限的情况之下,这些缺口,全部依靠东北有限的人口自己解决不现实。

  应杨震所请求,也为了尽快的恢复此战之中伤亡过半元气大伤的抗联。主席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给几大战略区都下达了为抗联动员一部新兵的命令。甚至给山东和苏北的新四军,也下达了各动员七千至一万人新兵的任务。

  对于中央的这个要求,几个大区的首长尽管都有一定的为难,但最终还是都咬牙答应了下来。三个大区几位首长一合计,将这个数字按照各自根据地实际负担能力,直接在会上就分配了下来。

  至于说为难,倒也不是说他们都本位主义。而是他们自身也要发展,也要扩充部队,也要补充此战之中的伤亡数字。特别是眼下所辖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的晋绥和晋察冀两个战略区,尤其是很为难。

  相对其他大区来说,周围环境最差的晋绥军区是最吃力的。位于晋西北、绥远的晋绥军区,在面临着前狼后虎,不仅要对付正面同蒲铁路的日军,还要提防后套方面三个军,侧翼还要应对那个时不时搞些小动作的二战区。一旦陕北真的有事,还要抽调兵力西进增援。

  华北境内所有的大区,晋绥军区压力却是最大的。但这里的环境也是最差的,人口基数还是最少的。眼下晋绥军区所辖地区,虽说一下子扩充了两倍多。但是无论是绥远还是晋西北本身的人口基数来看,都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动员太多的新兵。

  当年担任协防陕甘宁边区河防任何的一二零师,当初进入冀中平原,除了为刚刚成立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压阵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补充兵员。也足以说明了晋西北人口数量,根本就无法满足扩军的需要。

  而新解放的绥远,虽说人口数量最多的绥南和绥中,现在都在绥蒙军区手中控制。但绥远地处西北偏远地区,本身人口基数就不足。即便控制了整个绥远最富庶,也是人口数量最多的绥南,但有限的人口也无法满足大量扩军的需要。

  至于晋察冀虽说所辖区域周边环境虽说要好于晋绥,而且有着抗联从侧翼的支援。但却直接面对着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地处日军在华北的战略核心地带,更承担着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战略区纽带的重担。

  本身扩军的压力,也是相当的大。而且作为去年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区,晋察冀军区在去年日军持续近一年的疯狂大扫荡之中,也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原本就不富裕的人口数量,现在显得更加紧张。

  而其新解放又都不是人口密集的地区,甚至人口总数相加比不上一个原来的冀中军区的两个县。再加上自身所需扩编部队,同样所需的新兵数量。这么一来中央的这个要求,带来的负担可就相当的重。作为军政主官,他们不能不考虑各自根据地的承受能力。

  但不管怎么说,为难归为难,几位老帅还是都很大肚。对于中央的要求,也没有打折扣的都承诺下来。保证十月份之前,为抗联动员十万名新兵。这也算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吧。都承了东北方面这么大的情,而且以后还要继续承下去,自己总归还得有点表态。

  而且按照中央原本得意思,挺进军在完成此次会战后,除了营以上干部调回原根据地之外,所有的部队全部移交给抗联。但人家主动提出这些部队只完璧归赵,自己则只要新兵。将骨干在武装齐全之后,又都给送了回来也算是相当够意思了。几位老帅为难归为难,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不过杨震也没有白要他们的新兵,答应将此次会战之中在东北缴获的日军所有武器,全部交给华北部队。其中的火炮,全部由东北军区配齐挽马之后再行移交。同时由东北军区几大马场,为几大战略区各提供两千匹合格的战马。为各大战略区组建或是扩编骑兵,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将主要问题研究完毕之后,杨震最后两个议题,第一个在各个根据地内,再想办法动员一批高中文化基础的学生,去苏联留学的建议,没有任何障碍的通过。甚至杨震提出的,能派出多少就派多少的要求,都障碍的通过。但是他第二个议题,却是遭到了全体与会人员的坚决反对。

  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对杨震要各大战略区,统一抽调一批有文化的干部,去苏联学习海军,抽调一批部队到苏联接替不断抽调海军上岸参加陆战,海军兵力已经不敷使用的苏联海军,担任水兵执勤的思路。都表示了激烈的反对,甚至是相当的不理解。

  几位老帅都认为在眼下根据地已经扩大,华北的形势已经得到改变,部队急需要扩编。到处都需要军事干部,更需要补充兵员的情况之下。抽调一批干部和部队,去苏联搞什么海军,非但没有任何的作用,还变相的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中日之间战争是以陆战为主,海战那是太平洋上的事情。全军各大战略区,包括靠海的新四军一部,以及山东军区的几个二级军区在内,全军上下没有一艘军舰,甚至连一个造船基地都没有。

  行,就算退一万步,美国人会给几艘军舰。但日本人的海军实力居全世界前三位,就算搞来几艘军舰,与实力强大的日本海军一对比,也是蚂蚁撼大树。这不是眼光的问题,是眼下的现实不允许。

  而且眼下美国人又正在与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不断的进行着海空大战。在打一战败一仗的情况之下,也不可能给你太多的军舰。但就算美国人答应给军舰,你怎么开回来?要知道整个中国沿海,都在日本海军的封锁范围内。

  美国人即便答应援助军舰,他怎么给你送过来?全军各大战略区华北到华中,就算将华南的东江抗日中纵队都算上,除了几个小鱼港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可供军舰停泊的港口,你军舰就算真的搞回来,可你往哪里放?就停泊在海上,用不了几天日本海军就会将它们全部送入海底。

  最关键的是眼下各大战略区,都缺乏可以维持舰队运转的体系,都没有一个熟悉海军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旦出现什么战损,连维修的地方都没有。现在的那个大战略区,都无实力支撑一支舰队,哪怕是最小规模的舰队。你就是学成归来,搞来了几艘军舰,也无用武之地。

  现在战争时期都用不上的东西,你学那玩意有什么用?这些东西等到抗战胜利了,或是等到也许不远的未来在去考虑才行。至于现在应该集中精力解决陆地上的问题,而不是好高骛远的去考虑海上的问题。

  这些老帅除了副总指挥与一二九师、太行军区那位黄埔毕业的代师长和司令员之外,基本上都曾经在国外留学过,其中不乏去法德两国的人。虽说学的都是陆战,但是对海军也有一定的了解。毕竟近代中国遭遇的入侵,都是从海上来的。

  他们都很清楚,维持一支海军需要什么。更知道海军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不仅仅是有几艘军舰就完事了的。它需要强大的修造船能力,系统的机械工程研究以及制造能力,以及庞大的基地群。对国家整个工业基础发达与否的依赖,更是超过了任何的军兵种。

  维持一支海军庞大的费用,对国力的需求也是异常的庞大。海军出动一次,不算其他方面,仅仅维持必要的燃料需要,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笔钱,包括东北在内那个战略区现在都根本承担不起。


  (https://www.mpshu.com/mp/16630/22048078.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