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 第32章 力挽狂澜的于谦!希望曙光!

第32章 力挽狂澜的于谦!希望曙光!


洪武王朝。

  朱元璋也迅速的想到了这一茬,脸色简单用一个黑字已经无法形容了。

  “轻易迁都对国朝是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土木堡之变在前,一旦出了岔子,恐怕我大明基业真的要在这帮混账手里毁于一旦了!”

  “朝中难道就没有一个能镇场子的人么?!”

  洪武大帝心头有些绝望。

  “朕的蓝玉,徐达,李善长……但凡有一个像他们一样的臣子都不至于让王朝被逼到这副境地啊!!”

  若是有一个厉害的武将,那就让他带兵镇守国门,无论朝中如何动荡,至少瓦剌绝不会攻陷北平!

  若是有一个厉害的文臣,那就能迅速稳住朝局,将大明拧成一股绳,这样瓦剌无论出什么计谋,都无法动摇大明国本!

  朱标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脸色惨白的喃喃道。

  “爹,有的啊……他正统王朝曾经也有许多厉害的武将文臣,只是全都被朱祁镇带出去,战死沙场了啊!!”

  洪武王朝这才猛地想到这一茬,瞬间就感到了天旋地转,喉咙里有血腥控制不住的涌了上来!

  “混账!混账!!混账啊!!”

  洪武大帝恨得仰天怒吼!

  ……

  天幕继续播放。

  在一片喧嚣嘈杂的大臣吵闹声中,一道声音骤然如石破天惊一般传出!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天幕前的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的眼神顿时biu的亮了,豁然坐直了身体!

  怒吼之人身穿文臣朝服,面如斧着,身如松竹,眼神锐利如刀锋一般将整座朝堂扫视了一遍。

  此人正是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势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

  天幕前。

  朱元璋拍案而起,眼光大亮,大声称赞道。

  "说的好!太好了,太好了啊!朝中还有一个脑袋清醒能主持大局者,我大明有救了啊!"

  永乐王朝。

  朱棣也狠狠松了口气,脱力一般跌坐在皇座上。

  “太好了,太好了!好在我大明王朝还有识大体的臣子……”

  宣德王朝。

  宣德皇帝朱瞻基豁然站起身,眼睛爆发出强烈的闪光,激动万分道。

  “于谦!是他,朕对他有印象!”

  宣德元年,那时朱高煦那个蠢货妄想学他祖宗叛乱上位,于谦不畏权贵,严厉而又极尽羞辱的怒骂了一番这位失败而又愚蠢的藩王,让朱高炽和朱瞻基二人都对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朱瞻基眉开眼笑,心情舒畅了些。

  “朕当初就看出了于谦此人绝不简单,日后必有大成就!只是可惜了,此时于侍郎还在外巡抚吧?难怪没在朝中见到他!”

  杨士奇和杨荣本就极为欣赏于谦,二人官场混迹多年,一眼就能看出于谦的才华,很早就对他释放过友善的信号。

  见此好时机,二人果断的站出来为于谦站台。

  “陛下,于侍郎是难遇之奇才,未来必成朝之肱骨,国之栋梁!”

  “是啊,于侍郎才华横溢,能力卓绝,他也为国在外巡抚多年了,基础已然夯实,不若便调回京城为陛下做事吧!”

  朱瞻基稍作思虑便干脆的点头答应了。

  “杨老先生是三朝重臣,既然有二位为他作保,又有天幕预言,朕自然没有放任人才在外的道理!来人,拟旨,传召于侍郎回京述职,留任京官!”

  朱瞻基倒是想借此机会给于谦升个官,但他现在兵部右侍郎的职位本就是当初明仁宗朱高炽大为欣赏他越级晋封的,再往上就是兵部尚书了,现在的兵部尚书邝埜干的挺好的,没有取而代之的道理,反正先给人弄回来再说。

  这么个宝贝疙瘩,搁在外面太浪费了!

  ……

  天幕继续播放。

  很快,于谦便用实际行动向朱瞻基证明了他不是浪费,而是暴殄天物!

  朝中许多还在犹豫不决着被于谦一嗓子吼回了理智,清醒了过来。

  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无数朝官站出来公然支持于谦,将徐珵南迁的声音彻底打压了下去。

  临时代理皇帝朱祁钰虽然参与不了朝官的争吵,但他脑子还算清醒,见势头已定,便干脆利落的把防守北京的任务全权交给了于谦。

  权力交争取到手了,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怎么做。

  于谦显然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他方一上任便立刻快刀斩乱麻的将朝中凌乱的局势理的顺顺溜溜的,让整个北京城从皇帝蒙尘的慌乱中镇定了下来,再次成为了一个铁桶之城!

  天幕悠悠然的在视频的左侧贴上了一张图,图上清楚的将于谦上任后所做的事情井井有条的罗列了下来,视频右侧则是缓缓的一幅幅图片接连随着文字出现。

  看不懂的人能从图片上隐约揣测出此人十分厉害,而这也足以让他们充满敬佩。

  而能看懂的人则是心头大震,连连叫好!这个决策恰到好处,那个决策就该如此!原来这里还能这么做!

  细化的暂且不论,于谦此时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多方运筹解决了两大难题。

  一个是军队,一个是粮食。

  在主力部队全都埋在了土木堡的当下,于谦软硬兼施,多方周转,最终竟然在这般困难的情况下重新拉起了十万大军!

  虽然这些军队大多都是预备役和后勤人员,但此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另一方面,于谦显然不是王振那种会眼睁睁看着军队饿死的蠢材,但主力部队出发时已然带走了北京的大部分储备粮,粮食从哪里来呢?

  这就不得不说于谦的睿智和聪明了,他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受召进京的军队从通州入京,士卒各取粮,运送至京城。”

  通州是当时离京城最近也最大的粮仓,粮食虽多,但人手不足也很难短时间内运入京城,人数众多的军队恰在此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这样两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把北京城的一盘死局硬生生的盘活了,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利用了劣势转化为了相对条件下的绝对优势!

  多么聪明的于谦,多么勇敢的于谦啊!

  国之将倾,力挽狂澜,此乃国士无双!


  (https://www.mpshu.com/mp/17312/13302.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