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不灭西夏,踏平金国,朕睡不着觉(第一更)
推荐阅读:血之圣典 权游之龙裔降临 风水神相 人在漫威开店,刚成毁灭日 末世:开局先囤十亿物资 地府签到千年,投胎气哭女帝 当总裁太快乐了 八零之香江美人玩转豪门 疯了吧!你管这叫辅助? 全能助理,满级穿书
赵宁环视一周,说道:“从即日起,推行《靖康新军法》。”
这短短的一句话,是大宋军政的一次全新开端。
新军法是张叔夜主导,宗泽、李纲、张浚编写,还有大量综合了刘锜、岳飞、吴玠等人意见。
最后由赵官家裁定的一部全新的军法,历时两年。
在过去,大宋也是有一套严格的军法的。
但旧军法里坑太多,例如军官可以随意打骂士兵,士兵不准告状。
自从赵光义在高粱河飙完驴车之后,大宋内部进行重大整改,开始全面打压武人。
赵光义不仅仅开启潜邸制军的先河,在文官内部也大肆提升科举、恩科人数的同时,对军队进行了重新定义。
赵匡胤时代的宋军,主要任务是统一天下。
雄心勃勃的柴荣在位六年,也就打下二十几个州,相当于二十几个地级市,后周版图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倒不是说柴荣不行,柴荣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主,却过于保守。
到了赵匡胤上位,两年时间灭荆湖,再用两年灭巴蜀,真正灭巴蜀只有了两个月。
登基的第十年,灭南汉,第十四年,遣开国名将曹彬灭南唐,基本上统一南方。
所以后世很多人说柴荣死得早太可惜,其实不然,历史上柴荣和赵匡胤的功绩是有充足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做支撑的。
所谓的唐宗宋祖,可不是那个人胡说。
还有人说那是柴荣为赵匡胤打下的基础,赵匡胤摘桃子,那就是纯粹信口开河的。
赵匡胤登基之时内部情况和柴荣登基之时的内部情况几乎差不多,不存在柴荣在位六年就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宋军,指哪打哪,所向披靡!
无论是大兵团的协同指挥,还是后勤调度,或者军队质量,都是当时天下一流。
又有赵匡胤这种本身就从底层一路砍上来的皇帝做总指挥。
(据说赵大对谁都很好,对弟弟好,对大臣好,对百姓也好,唯独对自己要求高)
可惜啊,宋军再强,但也是赵匡胤时代了。
车神漂移后,大宋精锐尽失,连曹彬这样的开国名将都被坑死了,这就相当于明朝的英国公被坑死在了土木堡。
自那以后,宋军编入的大多都是土匪、流民、地痞。
为什么?
车神不光彩啊,怕军队做大。
这货在军中本就没什么威信,又打了大败仗,就只能疯狂采用内缩战略来压制武人。
再往后,大宋的禁军可以说一年不如一年,真正能打的,也就长期跟西夏作战的西北禁军。
即便是京畿路的禁军,也多是一群流氓土匪,上层军官又以纨绔子弟居多,都是来混日子的。
还有许多吃空饷的,说是有八十万禁军,可能只有不到二十万,而且一大堆老弱病残。
甚至连神宗时代的名额都还在拿军饷。
上下瞒报,不修武德,蛀虫满天。
这两年,重建了一批禁卫军,几乎是换了一次血。
但远远不够。
新军法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入伍参军者必须是良家子弟。
实际上,这一条从去年禁卫旅招募就开始推行。
当年唐军为什么如此强悍?
因为盛唐时期的军队都是接受过教育的良家子弟,例如岳飞那种。
军人在唐朝是荣誉的象征,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蹭吃蹭喝的。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赵宁真正重振宋军的决心。
众人说道:“陛下圣明,新军法必壮哉我大宋!”
赵宁又说道:“讲武堂朕也设立好了,新军要识字、读书,军人要有信念,对朝廷有信念,对大宋有信念,这样的军队才能打胜仗。”
李纲说道:“陛下,臣担心,若是过于放任,会使武人骄横。”
“朕知道你的意思,但现在不是内守,是要重新打开局面,在不久的将来,大宋要主动出兵西夏,出兵金国。”
“攻守若要易形,必须扩充武德!”
赵宁越说语气越锋利,整个人仿佛一柄出鞘的利剑,他的目光也越来越深沉,连语气也自然而然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党项如同一条毒蛇在西北卧了近百年,金国又在咱们头上悬了一把剑!”
“不灭了西夏,踏平金国,朕睡不着觉!”
张浚立刻说道:“陛下放心,臣就算累死在陕西,也重振我大宋军威,踏平西夏!”
赵宁的目光落到宗泽身上:“宗帅,你有什么要说的?”
宗泽用一种比较深沉的语气说道:“老臣也赞同陛下所言,从目前我军的布局来看,确实还需要再加强,无论是招募兵源,还是后勤供给,或军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重振军制,裁汰冗余,正本清源。”
“李相公呢?”
李纲说道:“臣也赞同,我军入编者,大多为流民或招安匪徒,其性恶劣,难以驯服,平时蹭吃蹭喝,大难之际,一哄而散,难成大事。”
李纲继续说道:“便说去年九月,金军南下越过黄河,在沧州西南石家圈镇的收兵,是靖康元年在河北东路民间义军一个叫李春的首领,其人在当地以勇著称,然一遇金军即溃。”
“非李春不勇,而是他的人马,大多是难民,难民入伍,有愿以死保家者,却也有一大部分只是为了吃一口饭,当金人大举而来,这些人顿时慌乱无措,自己溃逃,还影响了大军。”
“此类情形,在各地皆有发生。”李纲也是一阵感慨,他的东线可以说是实力最薄弱的,底子最浅的,唯一能打的是韩世忠。
而更多的只是之前河北东路一带的义军,或者临时招募过来的军民而已。
缺乏正规训练,对战争恐惧,不堪一击。
甚至李纲认为,他的东线能守到现在,真是上天眷顾。
李纲似乎是感慨最多的那个人,他继续说道:“不瞒陛下,去年九月南下到沧州的那路金军,后来臣打听到了,是刘豫的人马,与金军精锐战力相差甚多,饶是如此,石家圈镇的守军也是不堪一击,此乃臣之失责。”
“刘豫?”这个名字顿时吸引了赵宁的注意。
军情司可不知一次向自己汇报这个名字了。
(https://www.mpshu.com/mp/17828/182581.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