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惊鸿楼 > 455.第453章 太平

455.第453章 太平


正在这时,净鞭声传来,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官员们立刻安静下来,不远处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皇上启驾,祭拜天地。”

    广场上一片肃静,众人看到龙辇向这边驶来,那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女子端坐其上,神态平静,目光坚定而悠远。

    护在龙辇一侧的男子身穿赤色飞鱼服,腰悬绣春刀,一双眸子如鹰隼般锐利,他只是往这边看了一眼,众人便觉背脊生寒,如同刀锋从身上刮过。

    大太监元小冬高声喝道:“跪!”

    众人垂首,撩袍跪下,龙辇从他们面前缓缓驶过,耳边是整齐的脚步声,他们不敢抬头。

    脚步声渐渐远去,元小冬的声音再次响起:“起!”

    众人起身,在冯撷英与何秀珑的带领下,向祭坛走去。

    这座祭坛还是周池登基前,由何惊鸿主持修建的。

    祭坛的图纸是何惊鸿亲手所绘,那时何惊鸿曾经笑着对自己说:“这座祭坛以后若能不被战火焚毁,说不定后世就没有天坛了。”

    当年的何惊鸿没有想到,后世的她会站在前世自己亲手所建的祭坛前,祭告天地,以示她是天命所归。

    按照规矩,新帝祭天之后,要去太庙祭祖,每一位皇帝都是如此,如周池这样的开国皇帝,会在登基前,在京城修建了太庙,供奉周家列祖列宗。

    按照何苒的意思,她是想要取消这个环节的。

    但是冯撷英和她据理力争,向她列举了这样做会导致的危害。

    是的,危害。

    皇帝的一举一动,影响深远。

    若是从皇帝开始便不认祖,不敬祖,那么官员和百姓便会纷纷效仿。

    担心她一意孤行,冯撷英请来了劳光怀,其实他是多虑了,何苒虽然态度明确,但她并非不懂变通。

    她有八九分的把握,这具身体就是何大老爷与劳氏的女儿,何大老爷将亲生女儿遗弃在雪地上,不知是幸或是不幸,那小小女婴没被冻死,而是被人捡走,后来又被训练做了杀手,八九岁便开始杀人,十四岁时被晋王灭口。

    何苒对真定何家没有好感,至于原主,所谓生恩只针对于原主的母亲劳氏,至于何大老爷这位生物学父亲,在他将原主丢弃的那一刻,原主与他之间,便只是死仇,没有生恩。

    然而,做为一位帝王,何苒是不能弃何家于不顾的,所以哪怕劳光怀没有出面,何苒还是会同意祭祖的。

    她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她把这件事交给了何宗群。

    何宗群虽然只是何家旁支子弟,但他的功绩以及日后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何家列祖列宗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的。

    就在何宗群回到真定之前,何家的族老们便已经开了祠堂,将何宗群死去多年的父亲过继到嫡房老太爷名下,这样一来,何宗群这一房就变成了嫡支。

    何宗群听说之后,哭笑不得。

    何宗群让人四处查找,终于找到一个名叫何志义的老人。

    这位老人已年过六旬,十八岁时便中了秀才,刚中秀才不久,他便因为救人而成了残疾,终身未娶,这些年来靠着家里的五亩田地,以及抄书和代写书信维持生活,从不曾向亲戚们伸手要钱,可即便如此,族里还是有人打起了他的主意。

    他有残疾,不能下地种田,这些年来田地都是租给亲戚种的,一来二去,亲戚便觉得这五亩田是自家的了,就连租地的银子也不给了,

    现在见他年事已高,担心他死后这五亩田连同何志义住的三间瓦房都会被族里收走,便软硬兼施,要把家里的一个孙子过继给他。

    何志义老人早就看出这家人狼心狗肺,坚决不肯过继,于是这家人便三天两头上门去闹。

    何宗群把何志义的资料呈给何苒,何苒看后,点点头:“就是他吧。”

    也正是有了何宗群自己这个先例,所以族老们在得到他的暗示之后,立刻便知道该怎么做了。

    何老太爷去世多年,而何宗群告诉他们,何老夫人到了金陵,便带着何三老爷父子一起改嫁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何宗群带来了余老头与何老夫人的婚书,而何三老爷的儿子何书铨甚至连姓氏都改了,跟了余老头的姓,改叫余全了。

    闻言,何家族老们羞愤难当,本朝寡妇可以再嫁,何老夫人可以改嫁,可是却不能越过族里,带着儿孙一起改嫁,甚至连孙子的姓氏都给改了,这是对何家的羞辱。

    何家族老们再次开祠堂,将何老夫人连同何三老爷父子从族谱中划去,何大老爷有官身,又是在赴任途中失踪,自是不能跟着一起划去。

    族老们便替何大老爷做主,将何苒和何书桥过继到何志义名下。

    何宗群此次回真定,除了带来了余老头和何老夫人的婚书,他还带来了劳光怀替已故多年的女儿写的和离书。

    这份和离书经由何家族老签字盖章,再送到衙门里备案,从此何劳两家便再无姻亲关系。

    这样一来,何大老爷名下就只有已经死了的何书铭。

    真定何家的族谱上是没有女儿名字的,何苒是唯一一位,而且还给她单开了一页,多亏何书婷还不知道这件事,若是让她知道何苒能上族谱,而她不能,她可能会气个半死。

    而那位名义上的假千金何淑媛,当然更不在族谱上了。

    劳光怀的两个儿子也一同前来,为劳氏迁坟,九泉之下的劳氏与何大老爷终于和离,劳氏的棺椁被护送回京。

    因此,现在何苒还是真定何家的女儿,但已经与何大老爷那一支没有关系了,她和何书桥现在是何忠义的孩子。

    何苒不能回去,但是何书桥是可以的,他护送武国昌回京之后,便去了真定,给何忠义磕头认亲。

    据说那家一心一意想吃绝户的亲戚,得知何忠义多了一个嗣子,便带着十几个人过来,想要闹事,可是还没进门,便看到外面站着的兵士,一问才知,原来这位嗣子是军队里的长官。

    仗着自己也姓何,那家亲戚便厚着脸皮凑上去,想说几句风凉话,可是却被人直接扔了出去,他们一家现在竟连那个孤老头子家里的门槛也跨不进去了。

    不用他们去打听,就有人告诉他们,那个孤老头子现在可了不起了,不但族老们亲自登门嘘寒问暖,就连父母官也屁颠屁颠地过来了,但是据说这种情况也不会维持多久了,因为人家要进京了,至于那五亩地和那三间青砖大瓦房,你就不要惦记了,哪怕人家不要了,也决不会让你捡漏。

    因此,何苒今日要祭祖,仍然是祭何家的祖先,只是却与何大老爷那一支没有关系了,何志义还在世,百年之后,这位老人的牌位会被供奉于太庙之中。

    而现在太庙里除了何志义往上三代祖先,还有劳氏的牌位。

    劳氏虽然已经不是何家妇,但她仍是何苒生母,何苒在她重新下葬之前,便封她为敬慈夫人。

    此刻,何苒站在敬慈夫人的牌位前,诚心祭拜,敬慈夫人是原身的生母,劳光怀一家是真心把何苒当成亲外孙女了,于朝廷,劳家更是有功之臣。

    祭完祖先,何苒重又登上龙辇回到太和殿前面的广场,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在钟意的护卫下,她走下龙辇,抬脚走上台阶,她一直向前,越登越高,走进太和殿,坐到了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上。

    在文武百官的齐声恭贺中,何苒登基为帝,国号为成,年号太平。    

    太平。

    何苒很喜欢这两个字,简简单单,但寓意很好。

    只是现在还是四月末,要明年正月初一之后才能正式改元。

    何志义老人,随着何苒登基为帝,也被封为福安侯。

    历代开国皇帝都会追封祖先为皇帝,但是何苒没有,这一次冯撷英没有说教,何苒封何志义为福安侯,也只有一代,做为嗣子的何书桥不能继承爵位,何书桥的前途都在他的战功里。

    前来观礼的百官之中,还有一位惹人注目的女子,她便是第一次进京的侬六娘。

    登基大典之后,何苒单独召见了侬六娘,两人神交多年,却还是第一次见面。

    侬六娘也同时接受了何苒给她的官职,她仍然是侗王,但同时也是大成朝的三品大员。

    除了侬六娘,何苒还召见了武国昌。

    武国昌已经回京有些日子了,何苒让人找到武氏族中,请了一对德高望重的老夫妇进京,担起武国昌的抚养教导之责。

    现在他不是长安王了,只是武小公子。

    五岁的武小公子对新环境适应得很快,在陇西时他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小病不断,或许是京城的气候更适合他,来了京城之后,他不但不生病了,而且长胖了不少。

    何苒见到他时,小脸蛋胖乎乎白里透红,学着大人的样子,中规中矩地行礼,何苒问他话时,他也能稚声稚气地回答,并不像传说中的愚笨。

    显然,这只是一个天资普通的孩子,只要不用帝王的标准来衡量他,他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的,天才万中无一。

    何苒赏给他一套文房四宝,勉励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科举入仕,为国效力。

    若干年后,武国昌考上了秀才,但是却一直没能考取举人,好在家资丰厚,所以武国昌索性躺平摆烂,办了一家私塾,每年收上十几个学生,他没有继承祖业成为武将,也没有多少成就,但是他没有学坏,更没有走上极端,他教书育人,生儿育女,悠闲而满足地享受着盛世太平。

    登基大典之后,何苒的登基诏书被刊登在晨报上,一个月之后传遍天下。

    而远在西南的某个小镇上,又下起了大雨,周沧岳淋成落汤鸡,飞奔回到营帐里,却见几名亲兵正端着盆盆罐罐在接雨,没办法,营帐太旧了,已经有多处漏雨的地方了。

    周沧岳小心翼翼地从怀里取出一个油布包,他全身上下湿淋淋的,但这用油布包里面的东西却干干爽爽,连个水珠儿也没有。

    那是一份晨报,日期是四月二十九。

    而现在已经是五月二十九了,距今已经整整一个月。

    没办法,已经离开了青木,但这里距离京城仍然很远很远。

    小镇上的人从未听说过晨报,这里识字的人也不多,这份晨报还是镇上唯一的秀才老爷,托人从桂地带回来的。

    其实在那位秀才老爷家里,周沧岳已经把晨报上的内容看了一遍,并且指着晨报上的登基诏书,对那位秀才老爷说:“你是怎么知道我认识皇帝的?”

    秀才老爷

    现在,周沧岳坐在漏雨的营帐里,听着雨水落进盆盆罐罐里发出的叮咚声,一字一字地看着那份诏书。

    确定自己已经倒背如流了,他便让人把军中的文吏们全都叫过来,然后他非常大方地把那份报纸交给他们,让他们把上面的诏书抄写上几百份,传送军中。

    这时,白狗走了进来,问道:“以前是没有皇帝,不对,是有皇帝和没皇帝一样,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了真皇帝了,那咱们怎么办?”

    周沧岳:“什么咱们,关你们啥事?”

    白狗:“咱们虎威军啊,咱们是虎威军,不是苒军,你看那什么长安军、甘州军、庄浪军,现在全都易帜,改叫苒军了,放眼天下,没有冠上苒军名头的,除了土匪,就是咱们了。”

    周沧岳想想也是,不过这事也不急。

    “先别管这些,等明天雨停了,抓紧时间去抓剿宝象王余孽,这才是最重要的。”

    转眼便是一个月,虎威军也已经离开了那座小镇,去了另一座小镇,又一个月后,他们到达更大的城池,周沧岳终于收到了来自京城的信。

    整整三封,都是何苒写给他的信,最早的那封信已经是九个月前的了,这九个月来,何苒每隔三个月便给他写一封信,可惜这些信没能在第一时间送到他手中。

    何苒给他的第三封信,日期是四月二十八。

    就在登基大典结束后的那个晚上,何苒挑灯给他写了这封信。

    信很短,只有三行字。

    “我当皇帝了!”

    “你可愿来京?”

    “我请你喝酒。”

    周沧岳看着这封信,只有十五个字,可是每一个字都像是小锤子,锤在他的心口上。

    周沧岳捧心枯坐良久,忽然,他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备马,备马,我要去京城!”

    周沧岳骑马出城时,雨过云歇,路边有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

    周沧岳拉住缰绳,问道:“这么早就出城,这是去哪里?”

    百姓中为首的老人笑呵呵地说道:“将军,现在不打仗了,我们要回家种田去了。”

    周沧岳向他们挥挥手,继续策马前行,没走多远,又遇到一群百姓,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虽然衣着破烂,但是眼里有光,脸上也有笑容,他们也是回家去的,因为战乱,他们已经辗转多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

    “将军,现在不打仗了,您这是去办差吗?”

    周沧岳哈哈大笑,大声说道:“我要去京城,见一个重要的人。”

    此时,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正文完)(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18066/12878.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