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侯夫人与杀猪刀 > 第100章 第 100 章

第100章 第 100 章


下午,  樊长玉刚回军中,就被陶太傅叫了过去。

        她还以为陶太傅是为了检查让她抄的书,捧着谢征帮忙抄写的那一摞纸张前去,  却发现陶太傅那里还有旁人。

        对方瞧着年近四十,眉眼间一派儒雅清正,  并未着甲,  瞧着像个文官。

        樊长玉不认得他,便只唤了陶太傅一声:“义父。”

        那中年男子自樊长玉进帐来,  就一直在端详着她,目光和蔼又带着几分沉重,  还有几分说不清的欣慰和担忧在里边。

        樊长玉心头甚觉怪异,  但见对方并无恶意,  便也只任对方打量。

        陶太傅瞧见樊长玉,  说了声:“你来了。”

        他似乎并没有引荐樊长玉与那人认识的意思,  只道:“这是军中一位将军,  听闻你杀了石虎,甚是好奇,想看看你的武艺。”

        樊长玉没料到对方一身儒袍,竟是个将军,忙抱拳一礼,“见过将军。”

        那中年男子正是贺敬元,他在樊长玉身上看到了几分故人的影子,  心下百感交集,  问:“你会武?”

        樊长玉答:“会一些。”

        哪怕心中已有了猜测,贺敬元还是问:“何人教授的你武艺?”

        樊长玉道:“家父。”

        贺敬元问:“可否同老夫过上几招?”

        樊长玉看向陶太傅。

        陶太傅捋须道:“这位将军也擅刀法,  且让他指点你一二吧。”

        樊长玉便抱拳道:“还请将军赐教。”

        军帐内地方狭小,  施展不开。

        二人到了帐外演武,  各持一柄长柄大刀。

        樊长玉率先展开攻势,刀风迅疾,所向披靡,贺敬元一开始只守不攻,且战且退,为的就是看清樊长玉的招式。

        快退到军帐边上时,他才猛地转守为攻,所用的正是樊长玉先前的招式。

        比起樊长玉的一味求猛,他的刀法明显更沉稳,进可攻,退可守,张弛有度。

        樊长玉还想再变换攻势时,却被对方抓住了一个防守上的漏洞,刀刃直指她脖颈。

        樊长玉手中的刀却还没来得及送出去,顿时心中暗自一惊,她虽缺少实战经验,但从前被拘在家中,唯一的乐子便是练习他爹教的这套刀法,樊长玉自问是无比熟悉其中的一招一式的。

        可此番同这位将军交手,她却有种对方比她更熟悉这套刀法的错觉,甚至怎么拆招都了如指掌。

        见她怔愣,贺敬元收了刀问她:“你可知你方才那一式的漏洞在何处?”

        樊长玉恭敬抱拳道:“恳请将军指教。”

        贺敬元说:“这套刀法,想来是你一招一式练了太久,出刀才过于死板,必须打完这一式,才出下一式,但战场上瞬息万变,一击不成,换一击便是,哪能被人家破了招就乱了阵脚?”

        这番话,的确点出了樊长玉刀法的缺陷所在,她使杀猪刀时,还长能杀对方一个出其不意。

        用长柄刀法,碰上武功路数不如她的,她必胜无疑,但碰上贺敬元、谢征这类精通各式兵刃打法的,就极为受制。

        樊长玉心中敬意陡增,感激道:“多谢将军!”

        贺敬元见她听明白了,眼底除了复杂,还有些许淡淡的欣慰,他道:“我且再指点你几式。”

        二人便在军帐外的这片空地上继续切磋,樊长玉每使出一式,贺敬元都点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告诉她破招之法。

        直到一名亲卫模样的兵卒寻了过来,贺敬元才停下,让樊长玉先回去自行参悟今日所学。

        樊长玉拜别陶太傅后,带着一脑子的刀法招式回去了。

        陶太傅见樊长玉走远了,贺敬元都还望着她离开的方向出神,道:“我从前便觉着那孩子心眼实诚,心性又坚毅,不管置身何地,都保持着一份良善,是个好苗子。后来听你说了她是那老头子的后人,方才明悟,这份大智若愚,是肖似她外祖父。”

        贺敬元郑重对着陶太傅一揖:“故人遗孤,敬元便在此托付与太傅了。”

        陶太傅叹了口气:“一个小子,一个闺女,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前尘皆已作古,当年那些事发生的时候,两个闺女都还没出生,又关她们何事,无论如何,老夫都会护她们周全的。”

        贺敬元又是深深一揖。

        陶太傅道:“九衡那边,且先瞒着他。”

        贺敬元忧心道:“就怕纸,终究是包不住火。”

        陶太傅拍了拍他的肩:“敬元呐敬元,你还是不够了解你家丞相。你当真以为,他是十几年后才查到孟叔远的女儿女婿在你的庇护下,躲在清平县?”

        贺敬元怔住。

        陶太傅负手望着远山与天际交接处道:“当年的事,或许并非你想的那般。你我都知晓孟叔远的为人,他是万万做不出那等不分轻重之事的。奈何锦州城破后他便自刎于帐中,身边重将也在后来的战役中死伤殆尽,再无从得知当年的真相。可若说是魏严一手策划的这一切,孟叔远后人手中还握着他构陷的证据,只怕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能放过一人,又岂会放任对方远逃至边陲之地,偷生十余载?”

        贺敬元苦笑道:“当年祁林兄带着孟将军独女寻到我,便同我说,丞相给他的指令是杀孟将军独女。他下不去手,这才伪造了自己和孟将军独女坠崖而亡的假象。若如太傅所言,丞相一开始就有意留他们一条活路,为何后来又命我手刃昔日袍泽弟兄,几次三番派死士前去樊家找那东西?”

        若有老将在场,便该知晓贺敬元口中的“祁林”,乃是魏府家将魏祁林。

        魏祁林原先并不姓魏,也没有名字,只是魏家买回去当死士训练的一个仆役,因他天生巨力,在习武上又颇有天赋,才被魏家当家将培养。

        魏严手中本是一点兵权都没有的,全靠贺敬元和魏祁林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才渐渐也有了声望。

        后来魏严嫁妹给谢临山,魏家同谢家的来往愈发密切,魏祁林还去谢临山麾下做过事,得了谢临山麾下老将孟叔远的赏识,因孟老将军只有一独女,入赘与了孟家。

        这魏祁林,便是后来的樊二牛。

        贺敬元一直害怕的,就是魏祁林当了那柄刀,成了让孟老将军延误运粮的推手。

        奈何关于当年锦州的事,魏祁林告诉他的甚少,二人十来年里,除了魏祁林主动找上门求他那次,甚至没再碰过面,就是为了避免让魏严发现端倪。

        他沉沉叹息一声:“若是当初他把那些东西交与我时,我打开看了,如今倒也不必这般猜疑不定。”

        可要是那时候就看了,他除非直接反了魏严,否则也保不住樊长玉姐妹二人。

        陶太傅宽慰道:“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且再看看吧,老夫出山,便是担心有心人借着当年锦州一战,拿九衡当刀使。临山的死,终究是那孩子心上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儿,我怕他着了别人的道。”

        贺敬元自问对当下的局势看得也足够透彻,只是心中依然疑团密布,他道:“贺某愚钝,民间传出关于锦州一战的疑点时,矛头就是直指丞相的,太傅的意思是说,有人在想引侯爷与丞相鹬蚌相争?”

        陶太傅道:“我同魏严算不上深交,这些年不管是民间还是朝堂,对他皆是骂声一片,也许当真是在那个位置上坐久了,便迷了心窍。但诚如你所言,再往前走十几年,他对大胤的社稷,也称得上兢兢业业。当年让我收九衡做学生,也是托了南山书院的夫子,打着谢临山的旗号拐着弯地劝说我,瞧着倒是怕我因同他不对付,不肯收九衡这个学生。”

        陶太傅便是师出南山书院。

        贺敬元未料到魏严竟为谢征谋划至此,他从前也算得上是魏严心腹,偶然见过几次魏严同谢征的相处,魏严对这个外甥从来都是不假辞色。

        便是谢征战功赫赫,得了嘉奖,他也会先训斥几句,再不痛不痒地夸赞几句。

        整个丞相府都知道,魏严不喜欢谢征这个外甥,可背地里却大手笔地替谢征请陶太傅来教他,魏宣作为魏严亲子,怕是也没这番待遇。

        一时间,贺敬元心中更疑惑了。

        他道:“丞相欲在崇州战场上治侯爷于死地,也是事实。”

        陶太傅一双苍老的眸子眯了起来,眸光锐不可当,他道:“当年锦州一案,肯定是与魏严有关的,只是其中兴许还有什么隐情,才让他这般反复无常。我亲自进京去见他一趟,在我回来之前,你先别告诉九衡关于孟家的事。”

        他顿了顿,又道:“李家那边查到了不少东西,怕是也会有动作,我那闺女磨砺得也差不多了,让她上战场多挣几个军功去。若是被李家搅了局,让那臭小子提前知晓了此事,她身边有人可用,我也不必替她忧心。”

        贺敬元只觉一团乱麻的思绪终于被理出了个线头,连忙答好。

        -

        京城。

        早朝后,文武大臣们陆陆续续从金銮殿内走出,以魏严和李太傅为首的官员们簇拥着各走一边。

        魏严从汉白玉石阶上走下时,同龙雕阻隔的汉白玉石阶另一头走下来的李太傅碰了个正着。

        二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这一打照面,一人刚强威仪,一人随和亲切。

        对视片刻后,李太傅率先向魏严拱了拱手:“魏丞相。”

        他身形干瘦,须发皆白,看起来比魏严年长了许多,只是那份随和却又不如陶太傅通达,因此哪怕瞧着让人觉着易亲近,却又难以真正亲近起来。

        魏严只虚虚抬手,回了一句:“李太傅。”

        他架空皇权十余载,身上那股威严,不输帝王。

        李太傅笑呵呵道:“西北战局上,反贼叫武安侯和贺将军分头牵制,如今已无还手之力,陛下龙颜大悦,想来捷报不日便会送回京城了,李某,提前贺喜丞相了。”

        魏严面上瞧不出丝毫情绪起伏,只道:“国之大事,同喜。”

        二人这场交锋,到此便已至尾声。

        不管如今朝堂局势如何,天下人对魏严骂声多少,但他的确是大胤官场上的第一人,他直接越过李太傅,猩红的官袍广袖盈风,步履从容步下下一段汉白玉石阶,也无人敢说一句不是。

        一直到魏严走远了,李太傅身后的官员们才敢愤愤出声:“他魏严未免太过狂妄了些!这大胤皇室,如今可还姓齐!”

        李太傅淡淡扫了说话的人一眼:“守义,休得胡言!”

        嗓音不大,甚至不见动怒,却吓得那名官员赶紧躬身作揖,连声道:“是下官失言……”

        李太傅没再说什么,和身边的其他官员一道远去了,那名官员才胆战心惊地往身后的金銮殿看了一眼,抬起袖子擦了擦额角的冷汗。

        李家三代都已入仕,除了李太傅这个和魏严分庭抗礼的中流砥柱,远去西北的李怀安,李太傅还有几个儿子也在朝中做事,但眼下唯一还留在京中的,便只剩大儿子,也是李怀安之父。

        李太傅父子二人坐上归家的马车后,其长子李远亭便道:“父亲,武安侯不攻崇州,转围康城去了,想来是看出咱们欲夺崇州战功,故意置身事外。但今日早朝上,陛下对武安侯却仍赞赏有加,言语之间,似有要将长公主下嫁之意。魏严还没倒,但陛下已开始忌惮咱们李家了。”

        李太傅闭目问:“皇后那边怎么样了?”

        李远亭有些艰涩地道:“娘娘她……还是没能有孕。”

        李太傅是天子帝师,当年小皇帝为了扶持李家对抗魏严,立了不到十三岁的李家女为后。

        但经年过去了,皇后一直都没有身孕。

        李太傅问:“太医怎么说的?”

        李远亭道:“太医也瞧不出是何病症。”

        李太傅睁开眼,意味不明说了句:“陛下确实长大了。”

        李远亭困惑道:“父亲这是何意?”

        李太傅看着长子问:“你可记得,当年魏严,是如何在一众皇子中,选了毫无母族庇佑的陛下继位的?”

        李远亭思量片刻后,面上陡然一惊:“是陛下故意不让皇后有孕?”

        魏严当年选中如今的皇帝继位,便是看中他没有外戚,小皇帝要想坐稳帝位,就只能什么都听魏严的。

        如此一来,魏严几乎是理所当然地架空了皇权。

        小皇帝为求庇佑,在李太傅跟前装乖了十几年,如今也慢慢露出了自己的爪牙。

        在他多年扶持之下,李家在朝堂上已如日中天,小皇帝也怕倒了魏党,李家就是下一个魏党,所以不敢让皇后有孕。

        毕竟他手中的大权还没收回,一旦李皇后有孕,将来他只要有铲除李家的念头,指不定李家会比他先下手,学魏严拥护小皇子上位。

        李太傅没接话,算是默认了长子的话。

        李远亭面露愤愤之色:“无怪乎陛下想将长公主嫁与武安侯,他这是想在魏严倒台后,用武安侯牵制咱们李家!都说鸟尽弓藏,魏严尚还把持着朝政,陛下都已待我李家至此,等魏严一除,我李家可还有立足之地?”

        李太傅却是道:“罢了,自古帝王心难测。”

        李远亭急道:“父亲,总得想想法子啊,陛下今日是如何待魏严的,只怕明日就得轮到咱们李家。”

        李太傅悠悠开口:“这天底下,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不是还另有其人么?”

        李远亭浑身一激灵:“您是说……皇长孙?”

        李太傅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只问:“怀安在蓟州查到了些什么?”

        李远亭反应过来自己同李太傅方才的谈话意味着什么,后背不受控制地爬满了冷汗,回道:“魏严能稳坐丞相之位这么些年,手底下的确有几个可用之人,贺敬元在蓟州十几载,竟无半点贪墨。怀安查了数月,只查到了年前魏严派了大量死士去杀的那一家屠户,案子存疑。”

        李太傅动了动眼皮问:“那些死士,不是去杀武安侯的么?”

        李远亭道:“怀安查到了蓟州府的出兵记录,魏严派死士前去时,贺敬元那边也调了兵过去相助。瞧着倒像是一个想杀,一个想救。但贺敬元如此行事,魏宣征粮在西北惹出祸事后,贺敬元八百里加急命人送了东西回来给魏严,魏严便丝毫没有怪罪之意。”

        他看了一眼父亲的神色,继续道:“那屠户夫妇,卷宗上记录是死于山匪之手,但怀安后来审问了活捉的山匪,山匪们一致答并未杀害屠户一家。怀安深究那屠户的案卷,发现他是十七年前才回到清平县的,还带回去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十七年前那名屠户所干的营生,都是借用了一名镖师的。”

        李太傅道:“放眼整个蓟州府,能伪造户籍文书和其他履历文书的,也只有贺敬元才有这个权利。”

        他看向自己的长子:“你是说,贺敬元在帮那名屠户隐瞒什么?并且还一直都在庇护那屠户一家?”

        李远亭点头:“正是如此。”

        李太傅好一阵都没再言语。

        十七年前,这个数字太敏感了。

        十七年前发生的事何其多?

        谢临山麾下老将孟叔远枉顾军令,在送粮路上前去救被困的十万边镇百姓,延误战机,害得承德太子和谢临山战死锦州,自刎谢罪,背上千古骂名。

        同年东宫失火,太子妃和皇长孙都被烧死。

        李太傅缓缓道:“你说,贺敬元拿给魏严的是什么?”

        李远亭心中一惊,道:“可惜贺敬元做事谨慎,怀安已查不到旁的东西了。”

        李太傅却道:“我们查不到了,让查得到的人去查便是。”

        李远亭迟疑道:“您的意思是……报给皇上?”

        李太傅答:“御史台赵大人有句话说得对,这大胤的天下,还姓齐。”

        他口中的御史台赵大人,便是之前在魏严走后,愤愤出言的那位言官。

        李远亭便知自己猜对父亲的意思了。

        马车已停,李远亭亲自搀着李太傅下车,家门口仆役侍卫众多,二人并未再谈国事,等进了府门,李远亭才道:“借陛下之手可以除去贺敬元,断魏严一臂。但父亲既想拥立崇州那位了,若让陛下赐婚大长公主与武安侯,得了武安侯这一助力,只怕接下来的局势,对咱们又极其不利。”

        李太傅抬了抬眼皮道:“听怀安说武安侯身边有个女子?”

        李远亭忙道:“正是那屠户女,怀安初去蓟州遇上匪患时,便是武安侯身边的亲骑假扮蓟州府兵前去救的那女子。而今那女子就在蓟州军中,还被陶太傅收为义女了,想来甚得武安侯看重。”

        李太傅脚步微顿:“陶奕那老东西?”

        他眼皮微耷,瞳色因苍老而显得有些淡,片刻后道:“想法子把这消息传到长公主耳边去。”

        李远亭应是。

        他心中也明白,成了陶太傅的义女,那女子的身份可就不一般了,显然武安侯并不打算只收那女子当个侍妾。

        大长公主心高气傲,必是容不得的。

        皇帝想借赐婚来拉拢武安侯,但这最终会变成结盟还是结仇,就说不清了。

        -

        几日后,一封弹劾贺敬元伪造卷宗,包藏祸匪的折子便递到了皇帝跟前。

        贺敬元是魏严的人,眼下又正领兵剿崇州反贼,在这时候治他的罪,皇帝那头也不好办,索性在朝堂上将这封折子交与百官商议该如何处置。

        百官们犯难,弹劾方是李太傅的人,被弹劾方是魏严的人,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掺和到这要命的党争站队中去。

        当日早朝上,便只剩魏党和李党吵得不可开交。

        最终皇帝以战事为由,暂且压下了此事。

        下朝后,魏严和李太傅再次于汉白玉石阶尽头狭路相逢。

        李太傅依旧是一副笑脸,拱了拱手道:“人老了,门生们主意大了,管不下来,早朝上的事,丞相可莫要往心里去。”

        弹劾贺敬元的,便是李太傅的门生。

        魏严这次连礼都未曾回,鹰目一扫,不怒自威:“李太傅老了,倒是可学学陶太傅。当年陶太傅急流勇退,如今不止朝堂上的百官,连陛下都念着他的好不是?”

        李太傅面上的笑意微微收了收。

        魏严这才虚虚一抬手道:“魏某先行一步。”

        魏严走远之后,李太傅脸色也沉了下来。

        -

        魏严上了轿辇,便一直闭着双目,面容刚严肃穆。

        李太傅此举,是在逼皇帝审贺敬元。

        皇帝因崇州的战事,暂且压下了此事,但等崇州的仗一打完,不用李家提,皇帝都会重新将此事提上议程。

        十七年了,小皇帝也羽翼渐渐丰,想从他手中夺权了。

        贺敬元替那叛徒伪造身份的事一曝光,当年的锦州惨案必会被提及,孟叔远已是盖棺论定的罪臣,他的心腹包庇罪臣之后,他一直想压下的锦州案,只怕得会迎来重审。

        许久,他睁开一双鹰目,缓缓道:“贺敬元,不必留了。”

        轿外有黑影飞速掠走。


  (https://www.mpshu.com/mp/21900/7329361.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