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信号传输层面的麻烦
推荐阅读:新婚妻子发现了我不为人知的过去 长生从吃妖开始 长生:从成为族长开始 手握购物系统,我在八零当首富 大明:朱标胞弟,史上最强逆子 唯一玩家 凡人:我能加点修仙 全职猎人:今夜,杰尔曼加入狩猎 我洪荒人祖,开局废人教废圣母 NBA:开局融合约基奇模板
虽说此时的运9已经跟任何其它型号都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军用运输机这种东西,在总体设计上其实搞不出太多花样。
尤其是,现在上级单位和用户层面已经给定了非常清晰的技术指标要求。
不说别的,光是“货舱横截面积不小于伊尔76的85%”加上“涡扇动力”这两条,就没给设计层面留出太多操作空间。
涡桨动力的运输机由于飞行速度较慢,所以还能够容许一些稀奇古怪的设计。
但对于巡航速度普遍在600km/h以上的喷气式运输机来说,其总体气动特征已经高度同质化了。
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带后掠角的悬臂式上单翼和T型尾翼、吊挂式发动机……
不过只是进行材料学研究的话,还是足够了。
光源控制团队的负责人韩志高首先表态:
“常总,上次会议结束之后,我们搭了一个简易的原理样机进行测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至少8项对激光加工存在影响的主要因素。”
在常浩南介绍新进展的时候,会议室里的气氛总体上还是平静的。
“再继续延长,到1皮秒,则会开始电子晶格热平衡过程,此时的热效应已经逐步开始显现,只是受影响的分子数量远低于直接转化为等离子状态的分子数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
能完全听懂的人确实是不太多。
不过,接下来的部分,就没有这么和谐了……
80-90吨体量的飞机说起来不大,但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却还算是个空白。
肯定要集中力量搞攻关的。
而另外一边,常浩南此时还不知道丁高恒已经把运9的研发工作给安排下去了。
而如果没有这台激光器进行试验,那烧蚀阈值模型的完善速度也会大大减慢。
还是航空动力集团的那间会议室里。
“此时,由于自由电子所具有的温度远高于晶格所具有的温度,通过和热电子碰撞获取热量的方式晶格的温度逐渐上升,最终达到热平衡状态。达到热平衡状态所需要的具体碰撞时间主要由电子-声子碰撞驰豫时间决定,但对于绝大多数金属材料,都是在10皮秒量级附近。”
在常浩南提出烧蚀阈值模型之前,这台飞秒激光器在诞生的最初几年里并未表现出特别可观的科研价值。
或者说是全方位缩小的C17。
不过,那都是正式立项以后的事情。
“除了光束质量、脉冲宽度这些我们之前就想到的以外,还有光通量密度、偏振状态和离焦量,这里是指离焦量本身,也就是说,即便最终作用在材料表面的能量相同,不同的离焦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加工效果……”
而翼梢小翼,华夏在过去的型号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所以值得一试。
大体上就是一架在高度降低、长度缩短,但宽度大体保持不变的伊尔76。
就是说还能得到航空工业系统内其它兄弟单位的支援。
而今天的情况……
也差不多。
靠巧思来投机取巧的空间很小。
之前丁高恒说的已经非常明白了。
先是常浩南例行展示一下理论层面的进展,然后就是几名负责硬件研发的带头人开始争论。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自打上個月项目正式立项开始,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在这里上演类似的剧情。
又一场气氛热烈的项目研讨会正在进行。
主要是这个设备,实在是太别扭了。
总之,几乎是在从京城返回南郑的路上,梁绍修就已经粗略构思出了这个方案的整体样貌。
西安光机所在90年代中期就研发出过飞秒(千分之一皮秒)级激光器,只不过峰值功率不能达到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因此没有被常浩南选为光源。
“但现在我们发现,在10皮秒以下,还能进一步分为三个更加细致的作用过程。”
更麻烦的是,为了对获取端和控制端进行信号延时补偿,还需要引入一种叫做“真实时间延迟线”的技术,而这东西的补偿能力和物理长度有关,动辄就是几十上百米,又会对传输延迟和损耗带来不利影响……
一来,这些亚皮秒级的研究更多是考虑到战未来的需求,对眼下这个皮秒级项目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像是激进的吹气增升技术,对于一架战术用途的双发飞机来说风险过大,属于得不偿失的设计。
“在高能激光照射到金属材料表面上之后10飞秒,就会引发电子受激电离,而继续延长照射时间到100飞秒,才会开始发生电子-声子耦合,不过这个时候还不会表现出可见的热效应。”
因此,下了飞机之后,梁绍修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中秦飞集团的主要研发力量,开始部署预研工作……
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常浩南切换了一页PPT,然后继续道:
另外就是,战术运输机有在非铺装跑道上起降的需求,所以需要在发动机防异物和起落架结构的设计上进行特别关照,好在连更大的伊尔76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倒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首先发言的照例仍然是常浩南:
“上一周,侯院士的团队已经利用飞秒级脉冲激光器验证了我之前提出的烧蚀阈值模型。”
短暂的茶歇之后,负责控制信号传输和负责光源控制的两个技术团队就掐了起来。
而信号传输团队的负责霍鹏华则表示你怕不是在做梦,单是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两次低损耗转化就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能满足你这么多要求,尤其是那个低电磁辐射的要求,本身就和高带宽冲突,除非增加一层厚度和重量极其离谱的屏蔽层,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除了侯院士会经常进行主动交流以外,就只是偶尔会有一两个人举手提问。
一番话的大体意思就是一个:
这套加工方式的控制需求极其精细,信号传输过程必须满足低延迟、低噪声、高带宽和高稳定性,另外由于设备本身高度复杂,因此还要把向外辐射的电磁信号控制在极低的水平。
基本就是拼硬功夫。
“根据烧蚀阈值模型,当激光照射在金属材料表面时,由于金属内电子的比热容较小和剧烈的逆韧致辐射,电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大量激光能量,电子活跃性瞬间升高,并且通过电子之间相互碰撞,出现费米-狄拉克分布。”
……
型号成败的关键在于结构层面的设计,以及一些细节的补充完善。
他正在为了尽快完善超短激光加工技术而头大……
当务之急,还是把运9从一个需求变成一个正式的项目。
其实这也正常。
理论和实验,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得益于这项发现,我再次对烧蚀阈值模型进行了修正,添加了两个与非热熔过程相关的变量参数,通过隐式方法求解后的差分表达形式是……”
“以秦飞集团牵头”。
“而且,得益于飞秒激光器可以使用更小步长的脉宽进行试验,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此前单靠计算没有得到的结论。”
常浩南看向侯院士,后者则表示二人说的问题都客观存在,确实很难同时满足。
于是,局面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24620/12453.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