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就食朝鲜
推荐阅读:开局一包老鼠药,农门辣妻超旺夫 重回七零,被最猛糙汉宠到腰软 这个顶流他神经病! 圣女来时不纳粮 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 蒲公英旅团的秘密庭院 这个反派过于年幼 天下剑法出华山 快穿之反派boss滚回来 安利你单推偶像,没让你推了偶像
“奸臣已经跳出来了,袁崇焕是一个,还有王之臣!”
李昊拍案而起,指着诸多文官大骂。
恶名在外,前锋镇总兵拍案那一下子,就吓得这几位身子大抖,好一段时间没缓过神来。
等确认总兵官只是骂人,没有动手后,这群文官居然委委屈屈认下了自己的错误,开始积极想办法弄粮食,一给前锋镇将士发饷,二给辽东百姓赈灾。
李昊掰着手指头给这群还算能办事儿的文官数需要多少粮食。
“东江镇在铁山等地还种了粮,需要赈济的东江民算个十五万,降民算十五万,跑回家的辽西流民、登莱流民算二十万。这就五十万张嘴,一月算吃上十五万石,挨到年底就得九十万石。”
“鞑子在北面还能稳得住,一处处打过去怎么也得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才能肃清两红旗,甚至他们还可能往北跑,或者抓了野人鞑子又打回来。”
“抚顺关内主要是两黄旗与两蓝旗余兵,山地崎岖,正需要降兵里的女真兵出力死战,才能将阿济格、济尔哈朗等人擒获献俘。”
“如此两线作战,山区内至少一万兵卒,北面得一万五,尚有五千镇守辽沈各城,要淘汰冗兵怎么也得先淘汰关城、宁前,我这三万兵得实打实吃饷干仗,就是有些兵卒只吃单饷,也得把摊子撑到明年种上地。”
北面那部分八旗兵里还是有能人的,一直用分散骑兵快速攻击沈阳一带的明军,只打一场就快速撤离,也不恋战,给机动性不强的普通明兵造成了不少的战斗减员。
李昊的对策则是精选各路猛将,也带着一两百骑兵四处出击,普通士卒收拢在大城小堡里,还是打呆仗。
当然,这也是个很好的练兵机会,前锋镇总兵意图经过下半年的实战训练,练出三五千能长途攻击的精锐骑兵。
其余普通营兵、降兵也不会闲着,会骑马的逐渐配马,也要练习快速机动的能力。
“今年的辽饷还是照常发给辽镇,既然形势如此,那山东等地的班军也不上来修城了,可剩下大概五十万两银子,等今年湖广粮北上后,我命人收购六七钱一石的粮,先将今年对付过去。”
被李昊吓了一跳后,辽东巡抚总算是想起他和蓟辽经略手上还有今年即将到位的辽饷,并稍微动动脑子就挪用了修城的那部分银子。
这些文官都是进士出身,脑子相当好使,定下了不裁前锋镇战兵与救济辽民的大方向后,又陆陆续续提出了数条有效策略。
其中包括向朝廷继续伸手要赈灾粮、调走关城总兵标营、移走祖大寿手下的宁前营兵等。
说到这几点,又坐回去的李昊问道:“老赵为国捐躯,朝廷给的封赏是什么?还有朱梅呢?”
即使大明官府运转再慢,这个时间也该放出点风声来了。
见总兵官语气大大缓和,文官们也敢小心翼翼提起这个话题。
董老头赔笑着解释道:“兵部议了个海州伯给赵大帅,但圣上最近不召见臣工,封爵之事无人主持。朱梅镇帅的身后事倒挺顺利,追封左都督、总兵官,荫一子为广宁卫指挥佥事,世职。司礼监挪了五十两的内帑银,又凑了两匹上好绸缎子给朱镇帅妻子,兵部出了三十两棺材钱。”
在大明朝当了几个月的差后,李昊知道了皇帝赏赐的内帑银五十两封顶这回事,给朱梅的抚恤不算差了。
“你们让王之臣连上奏疏催一催,老赵一把年纪和我打海州城,又出死力攻鞑子大营,朝廷迟迟不给封赏也不像回事。
对了,后来交上去的四千多颗首级的赏银也得尽快拨过来,这又是十万多两银子,卖粮分给辽民吃,还能多顶几个月。”
总兵官说这话纯粹是出于好心,总不能放着投奔到他辖区的百姓饿死。
其余文官脸色却有点奥妙。
这算私自收买民心,历来都是边将大忌。
不过为首文官袁崇焕没有出言提醒,其余文官也就揭过这档子事。
“本抚台还有一计。李大帅可带降兵入山清剿抚顺关内的鞑子兵,既能打击阿济格等鞑子,又能消耗降兵,减轻兵饷支出。”
辽东巡抚还是不想掏降兵的饷银。
李昊被他气笑了,“你怎么不说让我带兵一路追着阿济格往宽甸等地跑,然后驱赶鞑子兵去朝鲜,我后脚到,顺手再抢朝鲜的粮回来。”
进出赫图阿拉就那几条路,明军若大举从抚顺打进去,阿济格等人要么往北跑,要么南下到宽甸,跨过鸭绿江出海口,去朝鲜讨生活。
袁崇焕等人眼睛都亮了起来,巡抚大人赞扬道:“就食朝鲜也不失为降兵出路,就这么办。只要能熬过今年,到明年秋天辽地二十五卫屯户能交上来上百万石的子粒粮,养活三万战兵不成问题。”
虽然他脸皮厚,可这的确是条出路。
李昊盘算片刻,自己领军去追杀东边山区的八旗兵,以降兵的战斗力,加上他搜刮来的各路猛将,也能和北面黄太吉、岳托手下的两红旗打一打。
虽然做不到向北推进战线,但稳住沈阳一带没啥问题。
辽河套以及北面的蒙古各部也滑溜的很,大明支棱起来后,蒙古人也不想帮后金了。
总兵官点点头,承认了这种打法的可行性。
接下来的议的事就杂多了,比如让辽地重开各种盐井、铁矿,以及派人进山采参,产出送到内地换钱,又从内地买粮回辽地。
核心就一句话,官府也不能白养这些百姓,得让他们干点活。
“对了,袁抚台和我的驻地怎么算?”
说到最后,李昊问起他最关心的事。
按大明惯例,辽东巡抚和总兵官应该驻守辽阳城。
“辽阳城尚有缺口,也没官府衙门,不方便办事,明年秋天之前,本抚台还是驻守宁远城。请李帅秋冬驻守沈阳城,春夏驻守广宁城,防备两路蛮夷。”
李昊揣摩这段话,发觉以后要火并祖家将、砍袁都督的脑袋还得去宁远城里面。
虽然远了点,但好处是两件事一起干了,且靠近山海关,大明朝廷反应也来不及,有助于顺利入关拷饷。
“抚台大人调度得当,我也觉得这么驻守没问题。”
既然以后要杀袁都督,李昊难得给他说了两句好话。
辽东巡抚也笑了笑,拱手一拜,就此带着部分文官离开。
董应举和毕自肃留了下来,董老头笑得合不拢嘴,他觉得前锋镇总兵官前途一片光明。
“我那孙女儿也到沈阳城了,大帅什么时候见见面?好交换生辰八字。”
“是那个身穿麻布直裰男服,头戴网巾的……”
李昊将先前碰到的那女子相貌说给董老头听,免得出了差错。
“对对对。”
董老头点头如捣蒜,他对李大帅这个孙女婿相当满意。
福建士子与浙江、南直士子一样,也是对鞑子强硬派占多数,董应举都不敢想象孙女儿嫁给辽镇总兵官后,自己回乡能收到多大的赞誉。
“交换生辰八字走流程吧,我看她心性挺好,你家在福建没土地吧?”
李昊最后又问了一句。
免得拷饷后分大户田地时,回旋镖打到岳父家身上。
“无有,田庄一概无有。别说福建,就是两京一十三省里都没一分地,只在天津等处有几间铺面。”
虽然不知道总兵官为何如此发问,董老头还是将自家情况说清楚。
毕家兄弟与董应举交往颇深,毕自肃给李大帅解释道:“董兄原先因为地受过大官的气,早就把祖上传下来的田地卖干净了,登科之后坚决不做侵占别家田地之举,也算是朝中奇观,闽地士子可将董兄视为福建海笔架呢。”
李昊呵呵一笑,这董老头家风挺正,可论清廉,怎么也不能和海瑞比。
他准备这段时间先搞定家事,免得没儿子拷饷时吃大亏。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27090/13223.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