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剑来无弹窗 > 第四百章 远游北归

第四百章 远游北归


  一行人原本打算住在山脚客栈,不料人满为患,多是这家剩一间那家余一间,陈平安不放心,担心石柔一个人护不住裴钱,就只好乘坐飞舟,返回那艘悬停空中的渡船青衣。

  朱敛询问山顶那座中岳祠庙香火如何,陈平安说就没进去烧香,只是在山顶转了圈,不过一路往上,经过几座道观寺庙,看得出来,为了争夺香客,不遗余力。道观请承天国三品高官立碑在观外门口,寺庙就去聘请书法名家撰写匾额,除此之外,将各自通往寺庙道观的山路修筑得异常平坦,绿树荫荫。

  一岳山上,是如此,一国五岳之间,争夺香火,更加激烈,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一岳神祇经常会请那些中五境练气士结茅修行,哪怕人不到,茅屋在就行,这叫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还会盛情邀请文人骚客,来自家山头游历风景,留下诗篇墨宝,再让人去世俗王朝推波助澜,等等,花样百出。据说承天国南岳,有一位后世被誉为芭蕉学士的著名文臣,在南岳避雨期间,写了那篇脍炙人口的绝妙诗词,被观湖书院副山长极为推崇,编入诗集,并且作为压轴之作,以至于百年之后的今天,南岳祠庙还受这股“文气”的惠泽。

  陈平安对于这些跟仙气不沾边的经营,谈不上喜欢,却也不会抵触。

  说不得以后在龙泉郡家乡,万一真有天要创立个小门派,还需要照搬这些路数。

  乘坐飞舟升空之前,朱敛轻声道:“公子,要不要老奴露一手?裴钱得了那么块灯火石髓,难免有人觊觎。”

  陈平安摇头笑道:“如今我们一没有惹是生非,二不是挡不住寻常鬼蜮之辈,哪有好人夜夜防贼、敲锣打鼓的道理,真要有人撞上门来,你朱敛就当为民除害好了。”

  石柔难得主动开口,“可我们身怀重宝,才让人眼馋。”

  陈平安耐心解释道:“你错了,第一,见财起意,心起夺宝杀人之心,本就不对。第二,看似我们是怀璧其罪在前,使得外人眼红在后,实则不然,是恶人心中存恶在先,今日见灯火石髓,明天见什么法宝灵器,后天他人福缘,都会是他们铤而走险、枉顾律法的理由。”

  前后顺序,说的仔细,陈平安已经将道理等于掰碎了来讲,石柔点点头,表示认可。

  陈平安最后微笑道:“江湖已经足够乌烟瘴气,咱们就不要再去苛责好人了。春秋责备贤者,那是至圣先师的良苦用心,可不是我们后世谁都可以生搬硬套的。”

  朱敛笑眯眯问裴钱,“听得懂吗?”

  裴钱瞪眼道:“要你管?!”

  朱敛啧啧道:“赔钱货终于踩到了狗屎,难得挣了回大钱,腰杆子比行山杖还要硬喽。”

  飞舟缓缓升空。

  裴钱坐在陈平安身边,辛苦忍着笑。

  朱敛问道:“怎么不多买几块灯火石……赌赌运气?比如你手头还剩下三颗雪花钱,实在不行,可以让石柔卖了那块小灯火石髓嘛,以小博大,越赚越多,金山银山,岂不是在这块风水宝地,让你发了大财?别说今年送你师父的生日礼物,说不定明年后年都一块儿妥当了……”

  裴钱伸出两根手指,满脸得意。

  朱敛微笑道:“给说道说道,我洗耳恭听。”

  裴钱学那陈平安缓缓道:“第一,离开狮子园的路上,师父教了我,君子不夺人所好,所以我可不会要石柔卖了灯火石髓。第二,行走江湖,要见好就收!这也是师父讲的。”

  朱敛双手抱拳,“受教了受教了,不知道裴女侠裴夫子何时开办学塾,传道授业,到时候我一定捧场。”

  裴钱递出一拳故意吓唬朱敛,见老厨子纹丝不动,便悻悻然收回拳头,“老厨子,你咋这么幼稚呢?”

  朱敛一拳递出。

  裴钱身体瞬间后仰,躲过那一拳后,哈哈大笑。

  朱敛跟陈平安相视一笑。

  石柔到底不是纯粹武夫,不知这里边的玄妙。

  一行人上了渡船后,大概是“一位年轻剑修,两把本命飞剑”的传闻,太具有震慑力,远远大于三颗谷雨钱的诱惑力,所以直到渡船驶出承天国,始终没有不轨之徒胆敢试一试剑修的斤两。

  不过这艘渡船速度之慢、航线之绕,以及变着法子挣钱的种种手段,真是让陈平安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这天又有渡船悬停、飞舟撒网出去一座仙家府邸走“独木桥”的时候,连陈平安都忍不住笑骂了一句咱们真是上了艘贼船。

  那座仙家门派,在宝瓶洲只是三流,但是在两座山峰之间,打造了一条长达十数里的独木桥,常年高出云海,风景是不错,只是收钱也不含糊,走一趟要花费足足三颗雪花钱。据说当年那位蜂尾渡上五境野修,曾在此走过独木桥,刚好看到旭日东升的那一幕,灵犀所致,悟道破境,正是在这里跻身的金丹地仙,正是跨出这一步,才有了以后以一介野修低贱身份、傲立于宝瓶洲之巅的大成就。

  陈平安仍是乖乖掏了十二颗雪花钱。

  裴钱一开始想着来来回回跑他个七八趟,只是一位有幸上山在仙家修行的妙龄婢女,笑着提醒众人,这座独木桥,有个讲究,不能走回头路。

  让裴钱懊恼得直跺脚,又亏钱了不是?!

  说是独木桥,其实并不狭窄难行。

  当年那位蜂尾渡野修那条所走之桥,确实破破烂烂。

  后来给山门砸锅卖铁,修出了现今规模,宽阔稳固不说,还重修得无比精致秀美。

  此后渡船绕过了战火如荼的宝瓶洲中部,绕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圈。

  以至于渡船脚下版图,地底下正是那条陈平安曾经坐船南下的走龙道。

  那一次,陈平安与张山峰和徐远霞分别,独自南下。

  这一次,身边跟着裴钱、朱敛和石柔。

  这段在渡船上的时日,陈平安除了练习拳桩,不得不分出半数光阴,入定坐忘内视,汲取灵气,温养那座“水府”。

  越是涉足修行一途越久,对于脚踏练气、习武两条船的后遗症,感触越深,陈平安大致得出一个结论,这条路,会在陈平安跻身武道第七境、练气士洞府境后,有一个短暂的红利路程,但是再往后,尤其是本命物炼制完毕、最终某天结成金丹后,两者冲突就会越来越无法调和,使得武道攀登处处坎坷,进阶元婴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这些都是将来事。

  当下拳还是要打,天地灵气还是要竭尽全力去汲取和淬炼。

  陈平安将那最入门的六步走桩,在剑气长城打完一百万拳后,从离开倒悬山到桐叶洲,再到藕花福地,再到大泉王朝、青虎宫和宝瓶洲最南端的老龙城,到如今从东南方青鸾国去往北部大隋,又大概打了将近四十万拳。

  在青衣渡船远去后。

  小暑时节,已经步入了上蒸下煮的酷暑时分,有三位老者登山来到这架独木桥。

  游人稀疏。

  除了在独木桥两端收钱的山门女子,桥上几乎看不到客人。

  一位身材矮小、身穿麻衣的老人,长得很有匪气,个子最矮,但是气势最足,他一巴掌拍在一位同行老者的肩头,“姓荀的,愣着作甚,掏钱啊!”

  那荀姓老者,正忙着跟那位妙龄女子询问此处风景有何独到之处,给按住肩头后,立即很狗腿地掏出九颗雪花钱,当那冤大头。

  而这位掏腰包的老人,正是朱敛嘴里的荀老前辈,在老龙城灰尘药铺,赠送了朱敛好几本神仙打架的才子佳人小说。

  朱敛是很佩服这位前辈的学识的,学问做得很是精深了。

  之后隋右边便是去往这位老人所在的桐叶洲玉圭宗,在桐叶宗杜懋飞升失败后,元气大伤,玉圭宗如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一洲执牛耳者。

  剩余一位相貌平平的老人,欲言又止,想要劝说一下这位大大咧咧的至交老友,人家荀老前辈好心好意跨洲拜访你,你从头到尾一点好脸色都不给,算怎么回事?真当这位前辈是你那无敌神拳帮的晚辈子弟了?何况这次如果不是荀老前辈出手相助,那杜懋遗落人间最大的那块琉璃金身碎块,自己又岂能顺利拿到手。

  退一万步讲,荀渊,终究是桐叶洲的仙人境大修士,更是玉圭宗的老宗主!你一个跌回元婴境的家伙,哪来的底气每天对这位前辈吆五喝六?

  这位老人,正是蜂尾渡的那位上五境野修,也是姜韫的师父。

  所以这条独木桥,当年正是老人结成金丹客的福地。

  那位才三境修士的婢女,可认不出三人深浅,别说是她,就算是那位观海境山主站在这里,一样看不出底细。

  一位仙人境,一位玉璞境,一位元婴境。

  随便哪个一跺脚,估计这座山头都要塌掉。

  在荀渊交过了钱后,三位老人缓缓走在独木桥上。

  论岁数和修为,都是荀渊为尊。

  可这位桐叶洲一尺枪,在宝瓶洲玉面小郎君跟前,实在是硬气不起来。

  一次观看同一场镜花水月,小郎君破天荒主动询问一尺枪能不能打,如果能打,就来帮个小忙。

  荀渊拍胸脯保证就算不能打,也绝不至于拖后腿。

  然后身为练气士却给门派取了个无敌神拳帮的老帮主,就给了荀渊一个地址,约好在那边碰头。

  荀渊便直接御风而去,可谓风驰电掣。

  结果是神诰宗那位刚刚跻身十二境没多久的道家天君,跟蜂尾渡口的玉璞境野修,起了冲突,双方都对那块琉璃金身碎块势在必得,僵持不下。

  如果不出意外,不论最终结果是什么,最少无敌神拳帮都会与神诰宗结怨。

  结果荀渊出现后,立即才打破了僵局。

  勉勉强强算是皆大欢喜,玉璞境野修花钱买下那块千年难遇的大块琉璃金身,几乎掏空了家底,可显而易见,名义上宝瓶洲的修士第一人,道家天君祁真,是退让了一大步的,除了收钱之外,荀渊还帮着神诰宗跟坐镇宝瓶洲版图上空的一位儒家七十二贤之一,讨要了那块琉璃金身逃窜、钻进的一座远古不知名破碎洞天遗址,交由天君祁真带回宗门修缮和缝补,若是经营得好,就会成为神诰宗一处让弟子修行事半功倍的小福地。

  一般而言,上五境修士,都不会轻易进入洞天福地的碎片,只是事无绝对。

  何况浩然天下的儒家圣人们,其中就专门有“开疆拓土”的一拨圣贤,去寻觅那些飘荡在光阴长河底部的遗址,打捞起来后,或者稳固为新的洞天福地之一,或者直接将其逐渐融入浩然天下版图。

  历史上因此而彻底陨落于光阴长河的儒家圣人,不在少数,为此折损大道根本的,更是不计其数。

  只是这些凶险和付出。

  人间不知。

  ————

  李槐到了大隋山崖书院求学后,虽然一开始给欺负得不行,只是雨过天晴,之后不但书院没人找他的麻烦,还新认识了两个朋友,是两个同龄人,一个天资卓绝的寒族子弟,叫刘观。

  一个生于世代簪缨的大隋豪阀,叫马濂。

  贫苦出身的刘观胆大包天,总是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出身最好的马濂反而畏畏缩缩,做什么都放不开手脚,成了他们两个的小跟班,整天只管跟着刘观和李槐厮混,由于马濂所在家族,是大隋头等豪阀,与戈阳高氏又有联姻,马濂更是嫡长孙,如今却跟李槐刘观厮混在一起,所以很受大隋书院其他同龄人的排挤,被嘲讽为马屁虫和钱袋子。

  入夏后,三位同年同窗同学舍的孩子,学院夜禁后,仍是偷摸出学舍,要去湖边纳凉,这是要给夫子逮着,可是训斥抄书、罚站吃板子的事情。

  今夜刘观带头,走得大摇大摆,跟书院先生巡夜似的,李槐左右张望,比较谨慎,马濂苦着脸,耷拉着脑袋,小心翼翼跟在李槐身后。

  三人顺顺利利来到湖边,刘观脱了靴子,双脚放入微凉的湖水中,觉得有些美中不足,转头对如释重负的一个同伴说道:“马濂,大夏天的,闷热得很,你们马家不是被称为京城藏扇第一家嘛,回头拿三把出来,给我和李槐都分一把,做课业的时候,可以扇风去暑。”

  马濂苦着脸道:“我爷爷最精贵那些扇子了,每一把都是他的心肝宝贝,不会给我的啊。”

  刘观白眼道:“那就偷几把你爷爷不经常拿来出把玩的扇子,真给发现了,难道还能打死你这个孙子?”

  马濂欲哭无泪。

  李槐打圆场道:“算了,马濂胆儿小,脸上最藏不住事,真要他回家偷扇子,估计一到家就给爹娘看出了马脚。”

  马濂使劲点头。

  刘观叹了口气,“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出身,这也做不得,那也不敢做,马濂你以后长大了,我看出息不大,最多就是吃老本。你看啊,你爷爷是咱们大隋的户部尚书,领文英殿大学士衔,到了你爹,就只有外放地方的郡守,你叔叔虽是京官,却是个芝麻绿豆大小的符宝郎,以后轮到你当官,估摸着就只能当个县令喽。”

  马濂唉声叹气,没有还嘴,既没那跟刘观吵架的胆识气魄,更是因为觉得刘观说得挺对。

  三人当中,教书先生虽然责骂刘观最多,可是瞎子都看得出来,夫子们其实对刘观期望最高,他马濂不上不下,比万年垫底的李槐的课业略好一些。

  李槐拍了拍马濂肩膀,安慰道:“当个县令已经很厉害了,我家乡那边,早些时候,最大的官,是个官帽子不知道多大的窑务督造官,这会儿才有了个县令老爷。再说了,当官大小,不都是我和刘观的朋友嘛。当小了,我和刘观肯定还把你当朋友,但是你可别当官当的大了,就不把我们当朋友啊?”

  马濂赶紧保证道:“不会的,我这辈子都会把你们当成最好的朋友。”

  刘观笑嘻嘻道:“那我和李槐,谁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马濂愣愣无语,总觉得怎么回答,自己都讨不到好,他虽然更佩服刘观的聪明才智,以及小大人似的做什么事情都果断,可其实内心深处,马濂还是相对更喜欢跟李槐相处,好说话,不会拿话刺他,也不会让他觉得自惭形秽。

  李槐笑将双脚放入水中后,倒抽一口冷气,打了个激灵,哈哈笑道:“我第二好了,不跟刘观争第一,反正刘观什么都是第一。”

  刘观一把搂过李槐脖子,笑道:“说得像是故意让我,你小子争得过我嘛。”

  李槐赶紧求饶道:“争不过争不过,刘观你跟一个课业垫底的人,较劲作甚,好意思吗?”

  马濂偷偷笑。

  三个孩子,到底还是无忧无虑的岁月。

  结果远处传来一声某位夫子的怒喝,刘观推了李槐和马濂两人肩头一把,“你们先跑,我来拖住那个酒糟鼻子韩夫子!”

  马濂二话不说就撒腿狂奔,还光着脚。

  李槐帮着马濂拿上靴子,问道:“那你咋办?”

  刘观瞪眼道:“赶紧走,咱仨被一窝端了明天更惨,责罚更重!”

  李槐火急火燎穿上靴子,跑得比马濂要稳重一些,毕竟是从大骊龙泉郡一路走来的大隋书院。

  最后是刘观一人扛下值夜巡查的韩老夫子怒火,如果不是一番课业问对,刘观回答得滴水不漏,老夫子都能让刘观在湖边罚站一宿。

  刘观回到学舍,李槐开门后,问道:“咋样?”

  刘观伸出右手打了个响指,得意洋洋道:“天底下没有我刘观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槐观察敏锐,问道:“你不是左撇子吗?”

  刘观立即骂了一句娘,坐在桌旁,摊开手掌,原来左手已经手心红肿,愤懑道:“韩老酒鬼肯定是心里窝着火,不是京城酒水涨价了,就是他那两个不肖子孙又惹了祸,故意拿我撒气,今儿戒尺打得格外重。”

  刘观心大,是个倒头就能睡的家伙,在李槐和马濂惴惴不安担心明天要吃苦头的时候,刘观已经酣睡。

  刘观睡在床铺草席的最外边,李槐的被褥最靠墙,马濂居中。

  李槐没有睡意,借着月光,靠墙而坐,手里拿着一只彩绘木偶,念念有词。

  马濂轻声问道:“李槐,你最近怎么不找李宝瓶玩了啊?”

  李槐随口道:“我从小就怕她,再说了,总找一个姑娘玩算怎么回事,要是给人误会我喜欢李宝瓶,到时候风言风语的,我一定会被李宝瓶打个半死。”

  马濂哦了一声,有些失落。

  他觉得那个红棉袄姑娘真好看。

  如果哪天能够在书院远远看到她一眼,他就能开心一整天。

  马濂沉默很久,李槐还在那里晃着那只彩绘木偶,正假装自己是统军将帅,玩得乐此不疲。

  马濂知道在李槐的小绿竹箱里边,装着李槐最喜欢的一大堆东西。

  马濂突然问道:“李槐,你经常说的那个陈平安,你到书院都快三年了,他怎么从来不来看看你呢?”

  李槐停下手上动作,怔怔出神,最后笑道:“他忙呗。”

  马濂发现李槐竟然很快就躺在了凉席上,将彩绘木偶放在脑袋旁边,以往李槐能折腾小半个时辰,今天是例外。

  李槐其实瞪大眼睛,望向窗外的月色。

  绿竹书箱,一双草鞋,一支篆刻有槐荫的玉簪子,墨玉材质。

  这三样东西,是李槐最稀罕的。

  簪子,李宝瓶和林守一也各有一支,陈平安当时一起送给他们的,只不过李槐觉得他们的,都不如自己。

  还有一本购自红烛镇的《断水大崖》,是陈平安掏的银子。

  再就是李槐经常拿出来戏耍、显摆的这只彩绘木偶,它与娇黄木匣,是在棋墩山土地公魏檗那边,一起分赃得来,木偶是李槐麾下头号大将。

  当时李槐想要送给陈平安,陈平安没要,只是让李槐好好收起来。

  然后他就夹在了那本《断水大崖》里边。

  还有一套栩栩如生的泥人,是风雪庙魏晋赠送,它们不如彩绘傀儡那么“高大雄壮”,五枚泥人塑像,才半指高,有游侠剑客,有拂尘道人,有披甲武将,有骑鹤女子,还有锣鼓更夫,都给李槐取了绰号,按上某某将军的头衔。

  当初那个飞来飞去的魏剑仙还说了些话,李槐早给忘了,什么阴阳家、墨家傀儡术和道家符箓派什么的,什么七八境练气士的,当时只顾着乐呵,哪里听得进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跟两个朋友介绍泥人的时候,想要好好吹嘘它们五个小家伙的值钱,绞尽脑汁也吹不好牛,才终于想起这一茬,李槐也没去问记性好的李宝瓶或是林守一,就想着反正陈平安说好了要来书院看他们的,他来了,再问他好了。反正陈平安什么都记得住。

  一张纸上,写着齐先生当年要他们几个临摹的那个齐字。

  可是陈平安好像把他们给忘了。

  一开始还会给李宝瓶写信、寄画卷,后来好像连书信都没有了。

  ————

  相较于李槐和两个同龄人的小打小闹。

  林守一已经是山崖书院公认的天之骄子。

  做学问与修行两不误,深受书院诸多夫子们的重器。

  早早就跟随一位精深雷法的老神仙游历大隋山河,在书院和在外边的时间,几乎对半分。

  上一位有此待遇的,还是那位大隋最年轻的观湖书院贤人,而且被观湖书院副山长誉为君子器格。

  随着年龄渐长,林守一从翩翩少年郎成为一位潇洒贵公子,书院内外钦慕林守一的女子,越来越多。许多大隋京城头等世族的妙龄女子,会专门来到这座建造在小东山之上的书院,就为了远远看林守一一面。

  林守一身上,逐渐孕育出一种仿佛离开人间越来越远的出尘气质。

  随着林守一的名声越来越大,而且白玉无瑕一般,以至于大隋京城诸多豪门的话事人,在衙门公署与同僚们的闲聊中,在自家庭院与家族晚辈的交流中,听到林守一这个名字的次数,越来越多,都开始或多或少将视线投注在这个年轻读书人身上。

  对于这些幕后视线的关注,以及日常点滴的诸多纠缠。

  龙泉郡官署胥吏私生子出身的林守一,既没有志骄意满,也没有不厌其烦。

  修心也是修行。

  昨日今日砥砺心境越肯下苦功夫,明日将来破境瑕疵就越少。

  林守一对于大隋朝野的风起云涌,因为游历的关系,见闻颇多,原本一洲北方最为文风鼎盛的王朝,多悲怆氛围。

  但是林守一都不感兴趣。

  甚至就连家乡大骊铁骑南下的势如破竹,亦是不上心。

  林守一除了那位书院老夫子传授的雷法,一直勤勉研习那部得自棋墩山的《云上琅琅书》。

  此次跟随老夫子去了趟大隋边境的北岳,和一座名为神霄山的仙家洞府,耗时三月之久,林守一也生平首次乘坐了一艘仙家飞舟,为的就是去近距离观看一座雷云,景象壮阔,惊心动魄,老夫子御风而行,离开那艘摇摇晃晃的飞舟,施展了一手手抓雷电的神通,收集在一只专门用来承载雷电的仙家瓷瓶中,名为雷鸣鼓腹瓶,老夫子当做礼物,赠送给了林守一,便于林守一返回书院后,汲取灵气。

  今夜,林守一独自行走于夜幕中,去往藏书楼观看典籍,值夜夫子自然不会阻拦,儒家书院规矩多,却并不死板。

  登上书楼,挑灯夜读,直到天明。

  林守一成为练气士后,只要神气温养得当,熬夜读书,不会疲倦。

  林守一放回书籍,来到窗口,正是天地间浊气下沉、清气上浮之际。

  练气士眼中的世界,与凡夫俗子所见截然不同。

  肉眼凡胎,看不见灵气流转,煞气升腾,阳气的集聚,阴气的飘散。

  只是凡夫俗子的一座座洞府大门紧闭,虽然无法接受灵气浸染淬炼,延年益寿,却同时可以不受世间种种罡风吹拂激荡,生老病死,皆由天定。

  崔东山曾经吟诗。

  让林守一无比向往。

  风高浪快,万里骑乘蟾背,身游天阙,俯瞰积气濛濛。醉里仙人摇桂树,人间唤作清风。

  进入书院后,翻阅那些泛黄典籍,传闻上古仙人,确实可以去那日殿月宫,与那神灵共饮仙酿,可醉千百年。

  林守一对此充满了憧憬。

  林守一突然叹了口气。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希望那位杨柳依依的女子,陪在自己的身边。

  林守一想起了她后,便情不自禁地泛起了笑意。

  若是大隋京城女子看到这一幕,恐怕就要心神摇荡了。

  林守一这几年也会偶尔想起那趟少年时懵懵懂懂的游历,走得有惊无险,处处新奇。第一次见到山泽精怪,第一次见到土地神祇,第一次拿到修行机缘,第一次入住仙气萦绕的仙家客栈,第一次见到与人等高的彩绘门神。第一次得到馈赠小书箱和玉簪子。第一次在人生地不熟的大隋书院,跟一起游历至此的那些人同仇敌忾,共渡难关。

  林守一突然有些遗憾。

  好像那个人离开后,所有人就散了,哪怕还在一座书院,经常会碰个面,可人心已散。

  一条清浅的源头之水,开始分叉,各奔东西,虽然像是逐渐壮大,变成了李槐这样的欢快溪涧、自己这般开始浩荡起伏的江河,或是李宝瓶那般选择停步等待的湖泊,又或是于禄谢谢那样的深井、地下河流,可回头再看,当年最早的时候,吵吵闹闹,磕磕碰碰,大家都是满腿泥泞,草鞋竹箱,风餐露宿,有人值夜……

  林守一叹了口气。

  回不去了。

  ————

  于禄起先学舍并无同窗居住,后来搬进来一个皇子高煊,两人影形不离,关系莫逆。

  只是前不久于禄又成了一位“孤家寡人”,因为高煊悄然离开了山崖书院,去了龙泉郡披云山上的那座林鹿书院,说是求学,真相如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无非是质子罢了。大骊宋氏和大隋高氏签订那桩山盟后,除了高煊,其实还有那位十一境的大隋京城高氏守门人,与黄庭国那条本来辞官退隐山林的老蛟,一起成为大骊新建林鹿书院的副山长。

  于禄当时将高煊送到书院山脚就不再相送。

  今天清晨,于禄破天荒敲响了一座独栋小院的院门。

  开门之人,是谢谢。

  于禄看到手持扫帚的谢谢。

  哪怕崔东山已经离开书院一段时间,看来她每天还是勤勤恳恳做着丫鬟婢女的事务。

  谢谢板着脸问道:“你来做什么?”

  于禄微笑道:“突然想起来很久没见面了,就来看看。”

  谢谢问道:“现在已经看过了,然后?”

  于禄无奈道:“进去喝杯茶,不算过分吧?”

  谢谢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于禄这位她本该敬称为太子殿下的年轻男人,步入院子。

  院子不大,打扫得很干净,若是到了容易落叶的秋天,或是早些时候容易飘絮的春天,应该会辛苦些。

  谢谢指了指正屋那边,屋门紧闭,檐下廊道以青竹串成铺就,就像一张大凉席,于禄甚至可以想象那位眉心有痣的白衣少年,夜凉如水时分,就在此慵懒侧卧观看星象。

  谢谢提醒道:“上台阶之前,记得脱鞋,不然你走后我还要多擦拭一次。”

  于禄脱了靴子,坐在青竹地板上,应该是大隋境内某座仙家府邸农家练气士种植的绿竹,寻常大隋权贵,用来制作笔筒已经算是奢侈手笔,文人雅士相互惠赠,十分得体,若是有张避暑睡席或是纳凉竹椅,更是了不起的香火情与财力,只是在这座院落,就只是这样了。

  谢谢继续忙碌,没有给于禄倒什么茶水,大清早的,喝什么茶,真当自己还是卢氏太子?你于禄如今比高煊还不如,人家戈阳高氏好歹好住了大隋国祚,比起那拨被押往龙泉郡西边大山里担任役夫苦力的卢氏遗民,一年到头烈日曝晒,风吹雨淋,动辄挨鞭子,要不就是沦为货物,被一座座建造府邸的山头,买去担任杂役婢女,两者差距,天壤之别。

  于禄后仰倒去,问道:“谢谢,你有过想过以后想要什么样的日子吗?”

  谢谢坐在石桌旁,“没想过。”

  身穿书院儒衫的于禄双手叠放在腹部,“你家公子离开书院前,将我揍了一顿。”

  谢谢讥笑道:“怎么,打不过他崔东山,就要来拿我当出气筒?不愧是身负半国武运的七境武夫,不过你确定一定能赢过我?”

  她被大骊抓住后,被那位宫中娘娘让一位大骊供奉剑修,在她几处关键窍穴钉入了多颗困龙钉,阴毒至极。

  后来被崔东山拔除一半困龙钉,修为恢复到练气士洞府境,之前崔东山离开书院,又拔掉几颗,谢谢体内,只留下最后一颗钉死本命物所在窍穴大门的困龙钉,不过当下总算已经重返观海境。再加上崔东山在小院布置了许多秘术,大多都阵法中枢控制都传授给谢谢开启、驱使和关闭之法,因此谢谢只要身在小院,就有了茅小冬坐镇山崖书院的雏形。

  于禄坐起身,微笑道:“真要交手,你还是会输的。”

  谢谢哦了一声,神色淡漠,“那你真了不起,是我看走眼,需不需要跟你赔罪道歉?”

  于禄又躺回去,双手当做枕头,感慨道:“你啊。”

  虽然同是卢氏王朝余孽,本该同病相怜、相互搀扶才对,可谢谢内心深处,对这个随遇而安的于禄极其厌恶,而且毫不掩饰。

  于禄闭上眼睛,“这里躺着舒服,让我眯会儿。”

  谢谢犹豫了一下,没有赶人。

  她其实有些好奇,为何于禄没有跟随高煊一起去往林鹿书院。

  于禄去了大骊,最少能够看顾一下水深火热之中的卢氏遗民,何况如今其实有不少卢氏文臣武将,虽然依附大骊,可还算被器重信任,许多武将更是追随大骊铁骑一起南下,据说建功立业,极为瞩目,开始融入大骊军方。

  哪怕这些都不论,于禄如今已是大骊户籍,如此年轻的金身境武夫。

  说出去能吓死人。

  大骊宋氏皇帝别的不说,有一点谢谢必须承认,不缺气度。

  藩王宋长镜也是如此。

  怎么看,于禄都应该去林鹿书院。

  可于禄偏偏留在了山崖书院。

  他们这拨当年一起进入书院的外乡人当中,在大隋朝廷和书院最顶层的视野之外,一直是修道胚子的林守一最出彩,未来成就最高,红棉袄小姑娘李宝瓶最有趣,谁讨厌不起来,谢谢最有靠山,李槐做学问的资质最平庸,但是最招惹不起。而于禄,始终是最不惹人注意的那个,容易被人遗忘,哪怕与皇子高煊成为朋友后,仍是不会让人觉得年轻人于禄,值得关注,反而更让人看轻,一个喜好投机取巧、攀附天潢贵胄的年轻人而已。

  于禄突然睁开眼睛,“你家公子说,陈平安已经是即将破境的五境武夫了,真实战力,还要更高。”

  谢谢幸灾乐祸道:“怎么,你怕被赶上?”

  于禄摇头道:“肯定会被赶上的。”

  谢谢皱眉道:“很快?”

  于禄点头道:“快到超乎你的想象。”

  谢谢又问,“武运恩泽?”

  于禄摇头,“正因为跟这个没有关系,所以我才觉得有些……惆怅。”

  谢谢无言以对。

  不知道下一次见面,陈平安会是这么个样子。

  谢谢想象不出来。

  大概还是背着竹箱、穿着草鞋,就只是个子高了些?

  ————

  李宝瓶也是独自一人住着学舍。

  这是茅小冬和崔东山两个死对头,唯一一件没有起争执的事情。

  因为学舍是四人铺,照理说一人独住的红棉袄小姑娘,学舍应该空空荡荡。

  可事实上,除了她自己住的那张床铺,其余三处,满满当当,纸张堆积,一摞摞摆放得齐齐整整。

  为此教书先生不得不跟几位书院山主抱怨,小姑娘已经抄完了可以被责罚百余次的书,还怎么罚?

  值夜巡视的夫子们更是啼笑皆非,几乎人人每夜都能看到小姑娘的挑灯抄书,落笔如飞,勤勉得有些过分了。

  一开始还有些老先生为小姑娘打抱不平,误以为是负责传授李宝瓶课业的几位同僚,太过针对小姑娘,太过严苛,私底下很是埋怨了一通,结果答案让人哭笑不得,那几位夫子说这就是小姑娘的喜好,根本用不着她抄那么多圣贤文章,李宝瓶偶尔缺课去小东山之巅发呆,或是溜出书院逛荡,事后按照书院规矩罚她抄书不假,可哪里需要这么多,问题是小姑娘喜好抄书,他们怎么拦?别的书院学子,尤其是那些性情跳脱的同龄人,夫子们是用板子和戒尺逼着孩子们抄书,这个小姑娘倒好,都抄出一座书山来了。

  好在这位书院人人皆知的小姑娘,除了时不时翘课让夫子恼火之外,还是很招人稀罕的,当然除了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样经常会让夫子们头大。小脑袋瓜里,怎么就装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想法,为何天底下那些河流都喜欢扭来扭去,夫子你知道答案吗?下大雨的时候,学舍外边的蚊子会不会被雨点砸死,夫子你晓不晓得,反正我天晴后去地上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一具蚊子的尸体唉?湖里那些鱼儿,为什么喝了那么多水也不会撑死,夫子你还是不知道对吧,那书上有讲吗,我自己去翻书就行……

  以至于为小姑娘授课的几位夫子,头疼之余,闲聊打趣,是不是什么时候可以编撰一部李宝瓶问题集。

  ————

  今天李槐鬼使神差地没有跟着刘观和马濂,说是要去趟茅厕,独自一人,去了东山之巅。

  很巧,果然看到了那个坐在树枝上身穿着红裙襦的李宝瓶。

  李槐没敢打招呼,就趴在山顶石桌上,遥遥看着那个经常来这里爬树的家伙。

  李宝瓶发完呆后,无比娴熟地抱着树干滑落在地,撒腿飞奔。

  她也看到了那边高高举起手臂却说不出话的李槐。

  李宝瓶只是瞥了眼李槐,就转过头,脚下生风,跑下山去。

  李槐一时间有些哀怨和委屈,便从地上找了根树枝,蹲地上圈圈画画。

  李槐眼睛一亮,记得上次自己写了爹娘,他们果然就来书院看自己了。

  那么自己写一写陈平安的名字,会不会也行?

  李槐咧嘴笑着,开始写陈平安三个字。

  不等他写完,就伸出一只手,把只差一笔就写完的字都给抹去。

  李槐一头雾水,看到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折返回来的李宝瓶。

  李槐又赌气地写了个陈字,李宝瓶伸手擦掉。

  若是以往,李槐可能就会退缩了,可今天像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愣是硬着头皮又要开始写。

  李宝瓶也不说话,李槐用树枝写,她就擦伸手擦掉。

  结果等到李槐写断了那根枯枝,还是没能在地上写出一个完完整整的陈字,更别提后边的平安两字了。

  李槐丢了半截树枝,开始嚎啕大哭。

  李宝瓶不理睬李槐,捡起那根树枝,继续蹲着,她已经有些尖尖的下巴,搁在一条胳膊上,开始写小师叔三个字,写完之后,比较满意,点了点头。

  李槐胡乱擦了把脸,抽泣道:“李宝瓶,你再这么欺负我,陈平安来了后,我就跟他告状!他一生气,说不定就不乐意当你的小师叔了!”

  李宝瓶换了一种字体,继续写小师叔三个字,聚精会神盯着地面,对于李槐的威胁,置若罔闻。

  李槐突然挤出一个笑脸,小心翼翼问道:“李宝瓶,你就让我写三个字呗?可灵验了,说不定明儿陈平安就到咱们书院了。真不骗你,上次我想爹娘,这么一写,他们仨不就都来了,你是知道的啊。”

  李宝瓶头也不抬,只是递过了树枝。

  李槐雀跃不已,只是手上树枝刚刚落笔,李宝瓶冷不丁皱眉道:“好好写!”

  李槐吓得手一抖,立即歪歪扭扭得不像话了,他哭腔道:“你干嘛?!”

  李宝瓶帮着擦掉痕迹。

  李槐破涕为笑,开始认真写那个陈字。

  写完之后。

  李宝瓶环顾四周,“人呢?”

  李槐哭丧着脸道:“哪有这么快啊。”

  李宝瓶起身麻溜儿跑向那棵大树,站在树枝上举目远眺。

  李槐眼珠子急转,心知不妙,丢了树枝就开始跑路。

  只是他哪里跑得过李宝瓶,给下了树的李宝瓶很快就追上,李槐吓得蹲身抱头。

  只是李宝瓶这次破天荒没有揍他,沿着山路一直跑向了书院山门,去逛荡大隋京城的大街小巷。

  在李宝瓶风风火火游览京城街巷、李槐劫后余生返回学舍的时候。

  大隋山崖书院的山门那边。

  风尘仆仆的一行四人,一位白衣负剑背竹箱的年轻人,笑着向山门一位年迈儒士递出了通关文牒。

  老儒士看了很久,上边的两洲各国各地印章,钤印得密密麻麻,老人心中满是惊讶,抬头笑道:“这位陈公子游历了这么多地方啊?”

  拜访书院的年轻人微笑点头。


  (https://www.mpshu.com/mp/29372/43316992.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