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三国第一毒士,曹老板劝我冷静! > 第433章 曹操的试点改革

第433章 曹操的试点改革


一个满腹野心抱负的人,在自己父亲阴影下隐忍半辈子。

    其野心与伤痕绝非常人可比!

    一旦破茧而出,其手段之凌厉,将如暴风骤雨。

    容不得半点尘埃,落定于他的尊严与权威之上。

    而这一切,皆曹丕源于对权力的贪婪和对他人深深的忌惮。

    特别是对自己的兄弟曹植曹彰,复仇之焰已在曹丕心中熊熊燃烧。

    手足之情,在他眼中薄如蝉翼。

    那即便是从龙旧臣又能怎样?

    触怒曹丕者,哪怕过错微不足道,也难逃将来的劫难。

    他半生研习权谋诡计,学会了隐忍,学会了等待。

    更学会了如何将对手一步步推向绝境。

    在这样的帝王麾下,功臣更要步步为营。

    哪有资格沾沾自喜?

    如今他们这些臣子侍奉曹操时,需谨小慎微。

    在曹丕的时代,则需更加卑躬屈膝。

    不得不说,曹操曹丕父子二人,皆是人君英杰。

    可司马懿的内心,其实难以对他们升起敬意。

    毕竟,他出身司马家河内望族。

    祖上司马卬曾为项羽分封的殷王,荣耀无比。

    曾祖司马均为征西大将军。

    祖父父亲更是皆曾任高位。

    而今我司马家几个兄弟,却要侍奉这些阉宦之后。

    细细思来,心下难免有些不甘。

    然人生在世,总要有所追求。

    纵使对曹氏不满,此刻也要为曹家竭尽全力。

    对司马懿来说取悦曹丕,方能为自己赢得进阶之机。

    满足曹丕,方能遂了自己的心愿。

    只要自己押注成功,未来便有望成为开国元勋。

    富贵荣华自然不在话下,如此只需步步为营。

    稳行向前,时机自会转变。

    世事如棋,命由天定。

    也许未来的某日,我司马氏也能迎来逆转之机。

    毕竟未来之事,谁能随便断言?

    而就在曹丕这边做着春秋大梦。

    司马懿与陈群各怀心思。

    企图推动曹丕上位之时。

    另一边的魏公府中。

    一场决定未来朝堂格局的走向的密会。

    却是已经在曹操的书房中悄然展开。

    此时曹操的三位心腹谋士。

    程昱贾诩荀攸皆被曹操唤过来商议要事。

    待三人落座之后,曹操方开口道:

    “今日唤三位前来,是有要事询问。”

    “观当今之天下,群雄逐鹿割据一方。”

    “论治下土地之广,人丁之丰。”

    “孤据于中原北方傲视群雄。”

    “如今兼关中三辅等地。”

    “普天之下,诸侯莫能也。”

    “然则,北方中原久经战乱,关中一带更是民生凋敝。”

    “较之各地民众之富庶,稍有不足。”

    “如今关中一带百废待兴。”

    “治郡安县之才,更是捉襟见肘。”

    言及此处,曹操目光流转。

    轻轻掠过荀攸、程昱、贾诩三人。

    只见他们皆是神情专注,洗耳恭听。

    在做了这一波铺垫之后,曹操这才直入主题道。

    “此前,吾欲在各郡兴办学府,以教化民众。”

    “在邺城立‘国学’,设为最高学府。”

    “任荀彧钟繇等人为博士。”

    “五年一度,广纳弟子五十名。”    

    “其中前三十者,可直授官位,”

    “以此扬我中原学府之名,兴文化之风。”

    虽然,司马德此前提出的科举制。

    乃是曹操心中最完美,亦是他集权最为有利的手段。

    然而,鉴于当下的形势。

    新纸问世,却唯有士人富商问津。

    曹操只得先取科举之精髓所在,以授官为饵。

    激励民众向学,旨在增强荆楚之文化根基。

    此法不失为因时制宜。

    首期学子,多为士卒豪强之子嗣。

    乃至后几批亦复如此。

    但总能给有才有能之学子,一个宝贵的机会。

    而且曹操坚信,只要此法推行采取。

    终有一日,凡愿读书之民,皆有书可读。

    毕竟如今有司马德所献的造纸印刷术在手。

    足以以替代此前记录文书的竹简。

    只要逐步推动考核制度,便会有千万学子竞相涌现。

    凡考核通过者,皆有望为官。

    如此科举制逐渐成型,便可使寒门人才生生不息。

    而贾诩、荀攸、程昱三人听罢,顿时眸中光芒骤亮。

    “主公此举,是有意选拔寒门?”

    成语反应迅速,一语便道破其中玄机。

    自古以来,寒门与士族,犹如天壤之别。

    前者根基浅薄,后者则根基深厚。

    或在朝为官,或深植地方。

    而且各家通过联姻绑定关系。

    自有汉一朝以来,士族已然树大根深。

    寒门则如无根之浮萍。

    曹操此举,无异于是再挖一块选官制度的墙角。

    逐渐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此举若是他人提出,或许即刻便会遭到士族反对。

    导致政权势力摇摇欲坠。

    然而曹操自起兵,以来多行霸道。

    手段之强硬,根本不惧士族为难。

    一旦此法行之有效,此制度必将延续各地。

    如此一来,今后不仅令曹氏集权。

    亦可利用寒门制衡世家大族。

    所以程昱这话,是想隐晦地试探自家主公的真实意图。

    而对他这一问,曹操也是微微颔首,坦然承认。

    除去建立选拔体系,广纳贤才这个目的外。

    他确实有意绕开世家大族,提拔寒门子弟。

    曹操心中算盘拨得响亮,却又不乏忐忑。

    因在座三人中,程昱荀攸皆出自高门大族。

    在中原北方颇有影响,唯贾诩是寒门出身。

    其出身武威姑臧,属于关西一带的士族。

    就算他祖上是前汉名士贾谊,后来也已经没落。

    要不然其年少氏时落难,被叛乱的氐人抓获。

    也不会谎称,自己是太尉段熲的外孙。

    所以在这三位心腹谋士,他是最不可能反对此议。

    可若是荀攸成语,对曹操所提这个制度有异议。

    那这个政策的之下恐将有不小是阻力。

    荀攸在得道曹操的之后便就此沉默,贾诩亦未表立场。

    一时之间,厅内氛围略显沉重。

    良久,程昱开言打破沉寂:

    “古往今来,哪有千年不朽的世家大族。”

    “反观寒门大才却是层出不穷。”

    “昔日汉初韩信萧何不外如是。”

    “而如我东郡程氏,也是历经数百年。”

    “几代人的经营下,方有今日之名望。”

    (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30462/12901.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