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42章 牌铺居民委员会

第642章 牌铺居民委员会


三环路确定之后,朱由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那就呼之欲出了:

“京城各门之外,要修建和三环路联接的大街。”

“这些街道的名称,就称之为某某门外大街。原本城内的大街,称之为内大街。”

“围绕外大街设立外坊,中间规划好小街小巷火巷,给现有居民划分宅基地。”

说着,朱由检以德胜门为例,解释道:

“德胜门南面的那条街,原本被称为德胜门大街。”

“今后要改称德胜门内大街,和城外的德胜门外大街对应,合称德胜门大街。”

“向北而去的德胜门外大街,和三环路在前元的健德门一带连接。将来条件成熟后,都要铺设轨道,通行有轨马车。”

有轨马车的发明,别看不如火车那么起眼。但它却让城市公共交通,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沿着固定线路确立。

城市能管辖的范围,也会因此得到扩展。人口有可能突破百万限制,向数百万发展。

所以朱由检把三环路以内,全部划入三城区:

“内城区三面城墙的九个城门,还有南城区东便门、西便门之外的五个城门,都要修建城外大街,设置一个外坊,按城门划入三城区。”

这个设置,终于引来了异议。袁可立道:

“如此一来,东城区就要增加东闾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北闾门五个外坊,城外面积甚至比城内的面积还要大。”

“它若继续扩大,岂不变成了以前的大兴县?”

大兴县以前就管辖中轴线以东,和宛平县分管京城东西。

但是当今皇帝设立三城区后,两个县衙的政务,就像五城兵马司负责的政务一样,移交给了三城区。

甚至皇帝还在城外设立了海淀区、朝阳区、南苑区,让宛平、大兴两县,只能负责京城西南、东南。

如果东城区继续扩大下去变成了大兴县,那何必把它分出来?

所以朱由检道:

“东城区、西城区、南城区的范围,到三环路为止。”

“三环之外,西北属于海淀区,以大学城为中心,成为京城的文化区。”

“东北和东面属于朝阳区,和通州区连接,依靠运河成为京城的工业区、商业区。”

“三环路修好之后,各区县的范围也要划定。”

“并且要绘制精确地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开发,把城内卫所迁移过去。”

这个说法,让袁可立暗暗点头。

知道皇帝不是想一出是一出,而是有完整的谋划。

所以他主动说道:

“城墙到三环路之间,多有未开发的地界。”

“例如京西的玉渊潭,臣以为可开挖深湖泊,降低沼泽面积。”

“城内的卫所可迁过去屯垦,围着沼泽造田。”

显然枢密院这段时间不是吃白饭,做了不少工作。

把京城能开发的荒地,几乎都查了出来。为的就是迁移卫所,完成京城卫所改制。

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对袁可立掌管的枢密院十分满意,放权道:

“这点卿可以和专督河道侍郎、海河巡阅使商议,最好把京城的湖泊、水系整理一遍,确定泄洪区和水道。”

“京城的自来水源、下水道,也都需要确定,做出完整的规划来。”

“朕允许你们调动军户做工,在开垦出荒地后分地。”

袁可立之前在兼任顺天府尹时就召集过民夫以工代赈,对此可谓是轻车熟路。

他之前的想法,也是用这些军户垦荒,然后分他们土地。

同时把勋贵和寺庙的土地逼出来一些,满足城郊各卫所需。

也不知是不是听到了风声,知道文官在磨刀霍霍,这些勋贵今天并没有多嘴。

再加上皇帝在城内留下了很多卫所,让他这番谋划,有点无处可使。

朱由检这个时候,也在想着把哪些卫所留在城内,哪些卫所要迁出去,他看着地图说道:

“每个城门都要安排一卫,城内各坊的辖区也要更改。”

“要确保每个卫负责的坊巷接近所守城门,那些面积比较小的坊,要合并起来方便管理。”

这个想法,早就盘旋在朱由检的脑海里。

当前京城的三城区,沿袭的是五城兵马司和大兴、宛平二县对京城的管理。

虽然这让三城区的衙署顺利接手了工作,但也把一些积弊,随着带了过来。

卫尉署派往各坊的警务所执法之时,就曾遭到地头蛇的抵抗。还有些权贵亲族,阻扰他们行事。

对此,锦衣卫是很不满的,把事情捅给了皇帝。

朱由检对京城还有人敢抗拒朝廷同样很不满,打算再举行一次严打,彻底清扫街面。

并且让三城区和各卫重新统计户口征收赋税,扫除二百多年积累的积弊。

首先,就是从根子上着手,调整坊巷范围,打破原有利益关系。

朱由检指着东城区的坊巷道:

“城门内大街两边的坊巷,尽量划归两个坊管理。”

“两条城门内大街之间的坊巷,则从中间分开。设置小街甚至大街,作为两坊边界。”

“例如朝阳门和东直门之间的思诚坊和南居贤坊,就要按这个办法调整辖区。”

“思诚坊在朝阳门大街以南的辖区,完全让给黄华坊。”

“它的辖区范围,则向北面扩展。”

“以北安门外的皇墙北大街向东延伸整修小街,直接抵达旧太仓。”

“以南划给思诚坊,以北留给南居贤坊,重新按街巷确定牌铺。”

“每个坊至少要派一个千户、每个牌派遣一位百户,每个铺派遣一名军士,负责数个街巷的征兵工作。”

“新的牌铺数量,要参考卫所数量来。”

“一个铺所辖的街巷,原则上不超过五个。一个牌所辖的铺数,同样也是如此。”

“但是每个坊的牌可以多一些,毕竟每个千户有十个百户所。就算超过十个,还能让试百户负责。”

这个调整,在一些人看来很麻烦,而且毫无必要。

毕竟每个坊有那些街巷,这些街巷又属于哪个铺、哪个牌,早就已经确定了。

如今突然改变,让人很是不解。

袁可立觉得皇帝似有深意,揣摩着这个调整说道:

“陛下是想用卫所行保甲,以军士为保长,让所辖的街巷推举甲长?”

这是东宁卫那边实施的政策,因为改为军民卫后户口变多,千户、百户有些名不副实,而且还不再让他们直接当官。所以就改为卫下设都,都设保甲,从卫所选拔人才担任保长、都保长。

京城的街巷户数很多,每个铺就可能就可能超过百户。这样军士的职责,岂不就是保长?

但这样会让卫所侵扰地方,如果皇帝真想这么做,他是不会同意的。

幸好朱由检没有用卫所军管的想法,他说道:

“推举的说法不错,但不是推举甲长,而是选举居民委员会。”

“以后每个铺都要选举居民代表,组建居民委员会。负责调节纠纷、协助维护治安、代表居民提出建议等事情,属于居民自治单位。”

“他们的职责,和保甲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完全相同。”

“以后议会建立后,要为居委会的职责和权力,规定具体范围。”

“牌铺的调整既是方便征兵,也为了将来选举居委会。”

“总不能让铺下辖的街巷距离太远,不利于居委会管理?”

这个理由,让一众官员恍然大悟,同时又激动起来。

因为居委会的设置,明显是在为将来设立议会做准备。这代表着皇帝设立国会不是说说,而是一直在切实推进。

不过袁可立还是有些不解,询问道:

“既然如此,让居委会负责征兵即可,为何要派遣军士下去。”

朱由检对此说道:

“军士派到各铺,是为了担任居委会中的治安委员,属于上级指派。”

“他要协助各坊警务所维护所在铺的治安,同时组织铺里的民兵,在遇到事情时巡逻守卫。”

“这种事情,不能完全让当地居委会负责,必须上级指派。”

这个说法,让袁可立终于恍然,明白了为何要派军士。

如果连治安工作和组织民兵都交给居委会自治,那么一些地头蛇,就可能掌握这些人手、用暴力掌握居委会。

只有朝廷派去、定期更换的军士,才能避免这种可能,同时让街面上为非作歹的人物无法横起来。

尤其是军士属于卫所,不属于地方体系。辖区内算有人在官府有关系,也难以干涉到他们。这让他们在维护治安时,能够减少忌讳。

袁可立想着其中的种种好处,只觉得皇帝的用意就是如此,再也没有疑问。

朱由检见他不再追问,私下里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的目的,不止是维护治安那么单纯。

他派卫所军士深入各铺,协助警务所的治安工作,为的就是让这些人熟悉治安事务,在将来执行戒严时,能够有条不紊。

同时,他还打算把一些表现优秀的治安委员吸收入卫尉寺,加强对这个衙门的掌控力。

让锦衣卫拥有足够的人才来源,维持这个机构的活力。

将来的锦衣卫,会越来越多地从卫所吸收人才,不止是京城一地。(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30516/12667.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