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合作队和移民
推荐阅读: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炮火弧线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重生之资本传奇 小轩窗,玉珠忙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皇帝的一道命令,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远在东宁的李三水,就提前接到了宋应昇的召唤,要提前去陕西开展移民。
他在左思右想后,最终在妻子的支持下,放弃了正在署理的都保长一职,选择继续去移民——
毕竟他擅长的就是当保长,这些日子担任都保长管理一千户,让他觉得力不从心。
相比只管理一百户的保长来说,都保长的工作更加繁杂,除了要管好麾下一千户,还有财务、军事等责任。
李三水一个底层军户,哪受过这类教育?
他之所以能够当好保长,靠的全是用心。
到了都保长这个位置上,那就忙不过来了。
所以,在接到宋应昇的来信后,他放弃了都保长一职,用其中的调令,求得上官同意。
东宁中卫的军官,对李三水的辞职还是非常可惜的。
李三水自觉担任都保长不称职,但是在东宁中卫的高层看来,他已经干得很可以。
至少他那一都没有什么破事,李三水也没有仗着权势欺男霸女等行为。而且在垦荒时以身作则,在当地汉民的指导下学会了种植水稻,带动了麾下的不少人。
所以他们劝说了李三水一阵,直到发现李三水态度坚决,才批了他的调令。
好在让人欣慰的是,东宁卫的春耕已经完成,最艰难的垦荒也已过去。
接任的都保长只要能力不是太差,就能做好这些事。
李三水离职之后,东宁中卫的军官,很快任命了新的都保长。并且按照东宁府的要求,对署理都保长的人选进行更换,合格的转为实任,不合格的任命其他人。
在都和保的治理上,也发生了变化。成立了民兵队不说,还尝试建立垦荒队、种植队、收割队等合作队。
民兵队要负责保卫工作,主要从退役军士和军民户中挑选,平时兵农合一,防备土人进犯。
种植队和收割队则是把拥有的耕牛、铁器等生产工具集中起来,在农忙时一起劳作,提高工作效率。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涿鹿区那边发现,为军士军户重新分地后,很多家庭变成了一两人的小户,出丁服役之后就没法耕种田地。
所以一些有威望的军士,就和其他家庭联合起来,在农忙时相互帮助。
这种做法的效果不错,涿鹿守备区护军都尉陈仁锡发现后,建议在其它卫所实行。
朱由检对此也很赞赏,仿照后世的合作社制定相关政策,让刘宗周整理之后,在顺天府和东宁府的卫所试行。
李三水也是听说了这件事,下定了辞去都保长的决心。
因为他这是外出任官,符合合作队的帮扶政策。遇到农忙的时候,不至于家里的田地照顾不过来。
至于因此要出一些粮,李三水是不太在乎了。因为他有八百零一亩土地,即使只开垦出来两百亩、第一年开荒的收成也不可能很好,他收获的粮食却仍不是小数,而且在垦荒前五年还不用纳税。
所以李三水现在,可谓自信了很多,渐渐有了世袭军士的样子。
在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之后,李三水带着上次被赏赐的军大衣,准备踏上行程。
不过在临行前,他又遇到了一件事,让他的行程不得不向后拖延。
那就是他的妻子杨大妮,身体有些不舒服。
李三水紧张地去城隍庙找懂医术的道士看了一下,才得知一件喜事——
他的妻子已经怀有身孕。
这让他喜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又有些不敢离去了。
因为他家里就他和妻子两个人,他在离开之后,平时的除草、施肥等工作,都需要人看着。
如今妻子怀孕,让他怎么放心?
但是杨大妮却很有主见,认为自己刚怀孕没多久没有事,还有个弟弟能帮忙。
李三水如今连都保长的职务都辞了,再不去移民像什么话?
所以她催着李三水出发,把他送上了船只。
李三水虽然还担心,却只能怀着喜悦和担忧,踏上了北去的船只。
——
陕北,奉命去陕西查看情况的行人司行人马懋才,看到家乡饿殍满地的情况。怀着沉痛的心情,将见闻写入奏疏。
也正是他的《备陈灾变疏》,让延绥官员不敢隐瞒。在刚刚开春的当下,就请求开始移民——
实在是延绥的粮食已经耗尽了,再拖延下去连卫所的口粮都无法保证,只能尽快移民。
马懋才也正是知道这种情况,再加上他的家乡安塞县,因为编成卫所活下了不少人。所以他没有苛责延绥官员,甚至在奏疏中说了一些好话,褒扬了一些做得好的官吏。
不过家乡的情况,也让他心急如焚。所以在朝廷的批复用飞鸽传书传回后,他当即作为特使留在延绥护军府,帮助组织移民。
作为延绥一带为数不多的进士,马懋才在本地还是很有名气的。
天启五年考上进士的他,如今是朝廷行人司正八品行人,磨勘法确定的散官级别是从六品。
他写奏疏向朝廷请求救灾的事情传出后,很多延绥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对他极为感激。
也因为此,在他号召延绥百姓移民后,很多原本不愿离乡的人、或者对编入卫所怀有疑虑的人,都响应了他的号召,主动听从官府的安排移民。
甚至移民的人越来越多,负责移民的官员都有些安排不过来。
见到这种情况,马懋才又写了一封奏疏,请求允许招秀才和武秀才为官,让他们参与移民。
这份奏疏,并没有送到朝廷。因为马懋才从朱童蒙那里得知,陕西布政司吏政厅,就有资格任命低品级官员和吏员。
所以奏疏就变成了延绥护军使朱童蒙和他联名的呈文,呈送给三遍总督府和陕西布政司。
杨文岳看到之后,觉得这是个解决官吏不足的好办法。现在的陕西因为大部份地方实行军管,可谓处处缺人。
他拿着这份呈文和孙传庭、沈自彰等人商议,这些人也都很赞同。
不过孙传庭考虑得更多一些,要求秀才必须从军才能直接授官,否则就只能授予吏员:
“若不做出限制,恐怕各地秀才,会来陕西冒籍。”
“天下生员数十万,如何安排过来?”
“再说除了关中和汉中外,陕西都在军管。”
“要求他们从军,也是理所应当。”
“陛下在京城中,就曾号召秀才从军,还招了很多大学生担任见习指导员。”
根据这个理由,孙传庭成功说服了杨文岳等人,并且把这个决定转为陕西戡乱救灾委员会的决议。
陕西的文武秀才,也因此多了个当官的机会,那就是加入军中做军官。
如果是在江南等地,估计是没有多少秀才愿意的,因为从九品的军官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但是陕西这边能考上进士的文人实在是少,再加上连年发生大灾,很多人也没有条件学习。
所以这个命令下达后,得到很多秀才响应。
吏政厅把他们派到延绥等地,充实当地官吏。
而且很多人被授予护军府军官的身份,在家乡负责移民。
他们在当地大多有些名望,陕西的移民工作,因此更加顺利。
尤其是李三水等本地人回乡、向他们宣扬了东宁的景象后,不用护军府再费力去抓,就有很多流民主动请求迁徙——
实在是李三水说得太过诱人了,他们根本没想过,能分几十亩、几百亩的水浇地。
所以陕北的移民,这次很是踊跃。
甚至传到关中后,关中也有一些活不下去的灾民,想要迁徙海外。
他们同样有门路,因为秦王开藩,正在招揽移民。
孙传庭、朱童蒙等人,对此很是欣慰,觉得皇帝下达的移民数额,今年能够完成。
他们也开始秘密执行皇帝的指示,把异族和信仰佛道之外宗教的人,优先迁移出去——
避免陕西的人口比例失调,发生不测之事。(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30516/12843.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