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403章 涿鹿区试点和卫所改制

第403章 涿鹿区试点和卫所改制


冯铨之所以被启用,还要从周延儒说起。

    今年四月的时候,因为光禄寺对举办宴会的抱怨,朱由检趁着为新科进士举办琼华宴的时机,在报纸上掀起舆论,彻查光禄寺弊案。

    周延儒这个署理寺务的光禄寺左少卿,自然首当其冲。

    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听从温体仁的安排,自己主动申报财产不说,还命令所有光禄寺官员,都要申报财产。

    这个做法,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温体仁跟进,在所有礼部系衙门都推行财产申报后。京城衙门的官员,几乎要恨死这两个人。

    但是朱由检这个皇帝却很高兴,很是褒奖了两人。并且授意温体仁举荐周延儒为佥都御史,让周延儒署理耿如杞调任山西巡抚后、空出来的廉政总署职位。

    周延儒因此春风得意,掌握了财产申报这项大权。很多官员再是厌恶他,也不得不选择去廉政总署,主动申报财产。

    他们忿恨之下,把周延儒和冯铨的往事,全部揪了出来。甚至想要把周延儒列入逆案,让他不得翻身。

    但是周延儒虽然和冯铨交好,却算不上阉党。因为阉党掌权的时候,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一直在家丁忧。

    他连上疏称颂都没做过,如何列入阉党?

    也因为此,周延儒越被弹劾,越受皇帝信任。

    冯铨也因此被皇帝注意到,在嘱咐周延儒让他申报财产后,被调去香江办事。

    虽然没有品级,也称不上起复,但是香江的议会,是国会试点之一。

    如果冯铨能做出成绩,可想将来的影响力。

    东林党的官员,不想见到这一幕。但是香江岛被皇帝看作海外戒严区,所有人员任命,能够直接决断。他们再是反对,也改变不了皇帝决定。

    为了防止以后的国会被阉党获得发言权,他们催促刘宗周,尽快在顺天府找个地方做试点。

    最终选来选去,刘宗周选在了涿州。

    这个州是顺天府属州,州中只有一个县。级别比县要高,能够安置更高品级的官员。

    刘宗周举荐天启二年状元、翰林院侍讲文震孟担任从五品知州,今科状元刘理顺担任从六品同知,探花史可法担任从七品判官——

    除了文震孟外,都是按皇帝的要求,选新科进士担任。

    朱由检对三人没有什么意见,但他认为州里面只有几个官太粗疏。所以他下令把涿州和涿鹿卫、涿鹿左卫、涿鹿中卫合并为涿鹿区,仿照京城三城区设三署。

    (涿州和涿鹿三卫所在示意图,出自宁南左侯绘制的万历三十年北直隶界内都司卫所图)

    同时设立守备营,从军官、军户之中挑选精锐,负责当地守备。

    卫所军官对军户的管辖权,被政务署剥夺,司法归廷尉署,执法归卫尉署。

    他们除了能世袭官职外,再无治理军户的权力。甚至进入军中任职,还要降三品任用。正六品世袭百户,只能从正九品干起。

    这在涿鹿三卫中引起很多世官反对,他们纷纷找关系上疏,请求皇帝收回这条旨意。

    但是京城的五军都督府,此时已基本丧失了管辖卫所的权力。勋贵也在绸缪着如何去海外开辟领地,哪里顾得上这件事。

    尤其是皇帝在和英国公等勋贵谈话时,提到要调遣一些卫所军官,帮他们开辟领地后。

    这些人纷纷认识到,皇帝是想要改变卫所制度,把不顺从的卫所官员,全部迁移海外。

    所以他们对此事缄默不言,唯恐开口反对后,被皇帝作为打击对象,立刻派往海外。

    涿州三卫的世官,还想要发动其他卫所世官反对。但是不等他们动作,锦衣卫派去涿鹿区的卫尉署,就把一些人的违法犯罪事迹查出来。严重的被削去世官,不严重的被迁移海外——

    大约有一半的涿州三卫世官,因此被迁移去东宁岛。正应了卫所的名字,被派去类似古时涿鹿之野的地方捕鹿。

    剩下的世官,纷纷噤若寒蝉。积极配合涿鹿区的改制,甚至把侵占的卫所土地,配合上交出来。

    朱由检对这些人全无顾忌,是因为上半年他让徐光启从京城周边卫所挑选新军时,就摸清了他们的底细。

    知道涿鹿三卫不堪战的他,大规模迁移了反对改制的世官。并且把卫所土地收回重新分配,根据这些军官的世袭职位和祖上功勋,为他们分配了世业田——

    之所以不像海外世官称爵田,是因为他们的世官没有转为爵位。朱由检不想在地方放置一堆爵爷,以后难以管束。

    剩余的土地则是分给军户,对于分不到土地的,允许转为民户。

    这个命令一下,很多涿鹿三卫的军户,连土地都不要了,请求转为民户。他们被世官压迫得太狠,在军中一刻也不想待。

    眼看这样下去,守备营有可能招不到足够的兵力,朱由检只能仿照东宁卫的政策,把优秀军户提升为军士,把涿州三卫剩余的土地,给他们重新分配。

    如同被迁去东宁岛的延安卫一样,计算祖上当军户的时间、以及过往功勋。但是因为内地的土地少,要求要更高点,东宁卫能分配五百亩土地的军士,在这里才能分配五十亩世业田,授予一级军士。

    不过即便如此,涿州作为老卫所,被授予世袭军士的也很多。他们在和军官一样分配到世业田后,选择留在军中。

    这让涿鹿守备区,拥有了足够的军士。将来遇到战争时,能够以他们为骨干,组织民众防御。

    并且涿鹿的民众,也多了一项兵役。每年的徭役时间都要分出来一些,作为民兵训练。

    兵役由涿鹿守备区的护军校尉掌管,在守备区成立护军处。仿照京营护军司,下设司务科、职官科、后勤科、装备科、训练科,负责守备区军政。

    兵役就属于训练动员,被划给了训练科。

    军官和军士、军户的袭替,则是由职官科监管。

    在军人犯法需要审判时,护军校尉需要按照制度,决定是由军事法庭审判,还是移交地方廷尉署。在廷尉署审判之时,护军处还要派人列席。切实保护军人,不受地方欺压。

    这个政策,让军官安心了一点。知道他们还有一些优待,不会被地方随意欺压。

    更别说皇帝为了安抚他们,规定世官和继承人只要通过礼法数算考试,就能转为文职军官。将来甚至有可能转业到卫尉署甚至廷尉署、政务署。让他们担任的官职,不局限在军队。

    文官对此有些意见,但他们更高兴的是把卫所给收编了,被护军校尉管辖。

    虽然护军校尉属于文职军官,文官要转任需要加入军队。

    但是不管怎么说,文官的权力都开始深入卫所,对这个以前无法插手的体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力。

    这让刘宗周等人,深感事关重大。因为涿鹿区的改制,现在不仅关系到以后的国会,还关系到卫所改制、文官的彻底掌权。

    所以他们纷纷举荐能臣干吏,去往涿鹿区任官。

    最终,涿鹿区的区长,被任命文震孟担任。这个区长的级别被定为正六品,文震孟以翰林院正六品侍讲身份,兼任涿鹿区区长。相当于以前的涿州知州,级别降了半品。

    区长之下设副区长,级别被定为从六品,相当于以前的涿州同知,级别没有变化。

    这个职位,被朱由检任命翰林院从六品修撰刘理顺兼任。同时刘理顺还兼任政务署署长,负责涿鹿区政务。

    廷尉署署长,由翰林院正七品编修史可法兼任。他在考取进士科的同时,还考取了明法科,对司法事务有一定了解。

    这三人都还在翰林院任职,涿鹿区的职位是兼职。方便他们以储相的身份,推进涿鹿区改制。

    三人还加入了礼法研究中心,研究重制礼乐。

    可以说皇帝对他们寄予厚望,为将来全国改制做准备。

    卫尉署署长,由李若琏担任。此人是这一科的武进士,父亲还担任过锦衣卫百户。被朱由检授予从七品少校尉,署理涿鹿区卫尉署署长。

    主持这一科武举会试的陈仁锡,也被授予正六品护军大校,担任涿鹿守备区护军。

    涿鹿守备营的军职,则是从涿鹿三卫的世官和军士中,选择有能力的担任。

    涿鹿区三署下属的官吏,有的是从京城三城区选调,有的是这一科的进士或副榜,或者愿意做吏员的秀才。

    刘宗周被任命兼任顺天府治中,专门负责涿鹿区,筹建涿鹿区谘议会。

    可以说,朱由检把涿鹿区的大权,尽皆放给了他们。看看他们能做成什么样,能不能摸索出新制度,作为治理天下的范本。

    这让刘宗周很是紧张,知道涿鹿区改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关乎重制礼乐。

    这是他押上名声甚至性命要做的事,由不得他不慎重。

    因此,他这几个月,不断在京城和涿鹿区之间往返,甚至把自己的弟子陈洪绶、黄宗羲等人,都派去涿鹿区盯着。

    涿鹿区发生的大小事,都会通过驿道,快速送到他案前。

    陈洪绶是他的学生,非常擅长书画,但如今只是生员。他不怎么愿意当吏员,刘宗周给了他个涿鹿区资政的身份,作为耳目帮自己盯着那边。

    黄宗羲则是在除服后,又来到了京城,在京城太学学习。

    他在祖父黄曰中的教导下,不说放弃了仇恨,情绪却平和了许多。

    刘宗周对他的变化感到满意,时常派他去涿鹿区,帮自己考察那里。

    黄宗羲对此颇感兴趣,写了很多有关涿鹿区改制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面。

    这让涿鹿区的事情更受关注,吸引了很多人注意。

    尤其是京城各大学堂的大学生,没有课程的时候,最喜欢讨论这件事。

    张溥敏锐地认识到涿鹿区的潜力,请示皇帝之后,在《明报》上开设了涿鹿区专版,邀请士子讨论。

    这些士子提出了各种设想,其中颇有一些被采纳,甚至被文震孟邀请,让他们去涿鹿区做调研。

    顾绛、也就是后世有名的顾炎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邀请去涿鹿区。

    他今年只有十六岁,但是在两年前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因此得以有资格,参加各大学堂联合考试。

    在经过初试、复试之后,他和同窗归庄,都考进师范学堂。如今在孙奇逢门下,学习为人师表。

    和他一样的还有不少,方以智、朱之瑜等人,也是同样选择——

    孙奇逢再怎么说也是举人,能够在学业上指导他们。

    选择其它学堂的很少,也就傅青主这样的秀才对医药颇有兴趣,选择考取太医院医药学堂。

    内府监工商学堂、少府寺文思学堂选择的人最少,甚至都没有招满生员。

    很多秀才宁愿去海军学堂从军,都不愿去当工匠。

    顾炎武来到京城后,遇到了很多同道。因为当今皇帝登极后风气的开放,京城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他和归庄的“归奇顾怪”,在京城也算不上什么。

    甚至他和归庄还因为文章写得好,在报纸上如鱼得水。

    这次,他就因为一篇有关涿鹿区改制的文章,在黄宗羲提议下,被文震孟邀请去涿鹿区做调研。

    顾炎武来到涿鹿区后,对涿鹿三卫的改制,有了很深体会。回去后就写了一篇《军制论》,认为“法不变,不可以救今已”,甚至公然说出“高皇帝之法亡矣”,建议把不能胜任的卫所军人田地收回,以新兵补之,尽复国初二百万之兵。

    这在士人中引起了广泛讨论,更多的人关注卫所改制,提出各种建议。

    在各种建议中,卫所出身的士人发现,还是皇帝的政策更好点。至少没有直接剥夺他们的世官和田地,只是清查了一遍,把有问题的派去海外。只有罪大恶极的,才可能被剥夺世官。

    这让很多人向自己家里写信,让父祖上疏支持皇帝的政策,把以前做的错事收尾,甚至主动献出多侵占的土地。

    还有人羡慕海外的爵位,向父祖提议迁往海外,自己开辟领地。

    可以说,卫所改制这件事,在报纸讨论之中,逐渐成为公论。

    所有人都知道卫所制度要改,但是具体怎么改,还有很多争议。

    为了能发出更大的声音,一些卫所出身的士子,组织筹建了《卫报》,在锦衣卫认可和支持下,专门讨论卫所和军事。

    这份报纸甚至得到了一些勋贵的支持,他们之前不说话,是担心被皇帝立刻发配去海外。但他们还有很多亲族,也在卫所里面当世官。

    眼看卫所改制已经成为士林中的公论,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在报纸上发出声音。

    可以说,在皇帝利用报纸掀起舆论,清查光禄寺弊案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报纸的重要性,开始在这个行业发力。

    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发行量也越来越大。他们大多选择使用铅版印刷,让工部和少府寺的匠官,收到了很多专利费。

    这让工部的官员和少府寺的工匠动力更足,在完善蜡版和泥版翻铸铅版印刷后,又摸索纸型翻铸铅版印刷。

    整个印刷行业,在沿着朱由检指出的方向发展。(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30516/12921.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