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31章 内廷职官

第131章 内廷职官


商定了西南、西北、辽东事务的负责人,还调整了文官丁忧制度、文武散官勋级、尚方宝剑权限、交战区戒严制度,设置宗正寺、镇抚使和护军体系,甚至处理了西北欠饷和部分阉党附逆人员,撤换户部尚书侍郎和地方督抚……

    群臣感觉今天确定的事情实在太多,有些心力交瘁,不想继续商议下去,请求结束会议。

    朱由检虽然觉得还有辽南事务需要商议,登莱巡抚、东江镇、朝鲜等地的事情没有定下来。但是想想毛文龙即将进京,到时候再商议也不迟。遂应群臣所请,结束这次会议。

    群臣长出口气,觉得皇帝太勤政也不是好事,各种各样的事情太多了些。

    一些人甚至怀念万历时期,那时的皇帝完全不管,官员真是轻松。

    朱由检回到乾清宫中,同样长出口气,身体放松下来。

    皇帝和群臣之间的关系,虽然不像韩非子说的“上下一日百战”,却也要时刻小心,避免掉进陷阱——

    大明皇帝的权力,就是在和文臣的博弈中,一点一点丧失的。

    朱由检如今在调整权力分配,对文臣的每一个提议都要倍加小心。

    只有回到后宫,才能放松下来。

    尤其是如今的后宫中没有了魏忠贤,朱由检不用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时刻要顾虑魏忠贤的反应。

    这让他感到久违的轻松,甚至险些睡下来。

    不过,皇后那里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的神经再次紧绷,知道后宫还不安全:

    “武清侯的夫人,入宫向皇后和皇嫂哭诉。”

    “说是武清侯没有附逆,不该罚没家产。”

    “常参会议上的事情,怎么传的这样快?”

    刚刚决定的事情,这么快就传到了宫外,甚至让武清侯做出反应,派内眷入宫哭诉。

    这让朱由检觉得,皇宫就像个大筛子,消息传的太快。

    “看来这个宫里面,要好好整顿一下。”

    “那些不靠谱的人员,都要清理出去。”

    目前他对皇宫的掌握,仅限于乾清宫、养心殿,其它地方都没腾出手来,没有撤换人员。

    武清侯派人入宫这件事,让他感觉清理后宫已经刻不容缓。否则他在皇宫,仍然不够安全。

    “勋贵经营百年,很多在皇宫中有眼线。”

    “王安和东林党也多有勾结,他名下的曹化淳等人,不能让人放心。”

    “宫里面要重整一遍,切断这些关系网。”

    对大明皇帝各种莫名其妙的死亡实在有些害怕,再加上自己继位以来改了那么多制度。说不定就侵犯了谁的利益,想要谋害自己。

    例如武清侯被列入第五等,要被罚没财产,这就侵犯了他的利益。如果自己重申嘉靖旧例,不让他这个外戚爵位传下去,还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朱由检下定决心,要把后宫全面整顿。武清侯李家也要赶走,不让他们在京城搅风搅雨。

    整顿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摸底,朱由检唤来刘若愚,让这个熟悉典章的太监,为自己介绍宫中各个部门。

    刘若愚把宫中衙门介绍一遍,朱由检非常满意,对宫中各个衙门的职责,有了更深理解。

    然后他又询问:

    “宫中有多少品官?”

    “每年俸禄多少?”

    刘若愚一时也答不出来,只能说道:

    “宫中有十二监四司八局,按照洪武旧制,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每司各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五品。”

    “每局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

    “但是实际上各个衙门,是任命掌印、监督、提督太监,还有管理、佥书、写字、掌司、管事等等,并无定员。”

    “按照太祖定制,月支廪米一石。”

    不按品级发放俸禄,只是每个月给一石粮食。太祖想的很好,可惜全不现实。

    想想从那些太监家中抄到的财产,朱由检就知道这些太监有多贪。宫中腐败的地方,绝不是一处两处。

    再想到少监、监丞这些称呼很少听到,朱由检询问道:

    “为何各衙门不按祖制任命官职,反而任命提督、佥书?”

    刘若愚看了皇帝一眼,小心翼翼地道:

    “若按祖制,只有十二监有太监一员,宫中有十二名太监。”

    “陛下想提拔人,只能由奉御升为典簿,再由典簿升为监丞,再由监丞升为少监,然后才是太监。”

    “所以洪武之后,逐渐不按祖制,陛下直接任命掌印太监、提督太监等太监,执掌各个衙门。”

    朱由检这下明白了,又是皇帝带头违反祖制的锅。

    太祖朱元璋之后,宫中太监逐渐得到重用,尤其是十二监之首的司礼监,更是能和内阁抗衡。

    皇帝为了把自己的身边人尽快提上去,掌握宫中大权,经常跳过监丞、少监等级别,任命他们做太监。

    所以太祖定下的祖制明面上仍旧存在,十二监四司八局也还是那些衙门,但是官职体系,已经完全变了。

    像是刘若愚,他担任过奉御、监丞,实际却完全没有做奉御、监丞的事,这两个官职更像是加衔,代表他在宫中的地位。

    甚至掌印太监、提督太监这些职位,也有加衔化的趋势。例如御马监掌印、督师辽东太监刘应坤,他就是以御马监掌印的身份,奉命外出督师。

    『怎么和外廷的尚书、侍郎、正卿、少卿一样,职位还能当做加衔?』

    『难道要和外廷一样,专门设置各级加衔?』

    升起这个念头,朱由检摇了摇头,懒得为内廷设置各级加衔。

    外廷的大臣他需要尊重,所以专门设置各级加衔,把那些人身上的尚书侍郎正卿少卿换了。

    内廷完全不需要,朱由检把他们身上的官职都撸掉也没人敢说什么。

    朱由检完全不需要顾忌他们的感受,为他们设置各级加衔。

    不过定品是必要的,要给内廷宦官确定品级,给他们升级空间:

    外廷文官有职位、加衔、散官、勋级。

    内廷宦官职位可以用掌印、提督、协理、佥书,略微改个名字就行。

    太监、少监、监丞这些就不置了,毕竟现在是个宦官都被称为太监。

    勋级是给宦官的弟侄百户千户等荫袭,这些人没有子嗣,更加看重这个。

    最后剩下的就是散官了,朱由检记得有内官散官,可以用来定品。

    和之前的皇帝一样,朱由检也认为祖制定下的内廷官职任命不方便,打算把它们虚置,用散官确定品级。所以询问刘若愚:

    “内官的散官如何授予?”

    “哪个衙门负责?”

    (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30516/13203.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