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鉴宝秘术 > 第二六七零章 所谓捡漏

第二六七零章 所谓捡漏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曾经一个大行如此对他的客户说。

        意思是,你别急,你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好东西还很多,你要多走,多看,少买。

        这是对客户负责的说话。

        很多古董商抓到一个客户,巴不得什么都让你买。

        因为不懂行的客户,即便是他有渠道规避真赝的风险,他也没有办法知道该买什么?

        该买什么?——这是玩古董的人,投资古董的人,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而不是什么真的假的问题。

        你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圈子流通的东西基本都是有共识的,或者说绝大部分在真赝上是没有争议的。

        就如你看着每一期苏富比佳士得的拍卖,那里头的东西基本都不存在真赝的问题,青铜器可以做碳四十的鉴定,古陶瓷可以做热释光的检测,你买了可以去做检测么,结果不符你可以找他们退货。

        况且他们拿上去拍的,基本都是做过这些检测的。

        要不人家百年生意怎么做?

        可即使是这样,面对这纷纷杂杂的东西,你依然不知道该买什么,什么是值得的,有潜力的。

        只要是真的,买了就不会亏!好像有专家业内人士如此这般说。

        对此说法,张天元只能喷他一句——不负责任!

        你问问那些开发房地产的,只要拿到了块地,就不稳赚不赔?

        是嘛,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嘛。拿到了就是升值的嘛。

        或许,如果他完全是自筹资金完全没有资金链周转的风险,似乎可以这么说。

        更何况,是市场就会有起伏的。

        即便是不可再成资源,它的优势也是展现在长期持有上的。

        长期持有,对于古董来说是什么概念?

        ——那可不是股票基金的2,3年就算是长期持有了。

        那甚至是二三十年,一代人一辈子甚至更长。

        你熬得起吗?

        即使熬得起,对你这辈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要是生意,就要承担着资金周转,大量资金被积压闲置的风险。

        假如一个人持有一百件货,很可能只有十件是投入周转的,另外九十件就被搁置,闲置了,有的时候是卖不掉,有的时候是不能卖,我要做这个生意,就必须保持这样囤货量积压量,这是我的资本和底气。

        几百万几千万就是被压在那里不能动的!

        一个行家尚且如此,你让一个不在这个圈子里流通周转的人,哪怕他买了几件东西都是对的,又有什么用呢?

        那些什么鉴宝之类的节目,即使东西对,给估价多少多少万,又有什么用呢?

        是的,这世界上真的有中了彩票的人,可又有几个富人是靠买彩票致富的呢?

        来得快,去得也快罢了,甚至还带来无妄之灾也说不定。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捡漏。

        捡漏的话,当然不用在意资金周转问题,因为买到的东西都比较廉价。

        捡漏,似乎是人们对古玩行最熟悉的一个词了。

        这个词充满了投机和暧昧的成分,让人觉得这行当是如此的不可捉摸,充满了赌博运气的成分。

        也有人说,这个世道,是越来越公开,这个市场是越来越透明,一件东西一出来,整个行圈相关门类的人,几乎会在同一时间收到资讯。

        捡漏?是越来越难了。

        那么,什么是捡漏呢?在地摊上淘个宝就是捡漏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捡漏,那只怕除了张天元这种人,还真没几个人能遇上。

        把捡漏的目标放到这上面,搞不好一辈子也遇不到。

        李明光老师理解的捡漏让张天元感觉很有意思。

        举个例子吧:

        05,06,07年的时候,中国古代陶瓷中的唐宋陶瓷这个大类的市场,陷入了低谷。

        欧美人不买了,香港人不来了,国内的收藏市场虽然风风火火,但都在疯的是明清官窑。

        唐陶宋瓷?

        没有多少人懂,没有什么人玩。

        老一辈玩这个的藏家行家们都是80年代那一拨兴起的,这会儿早已垂垂老矣,几乎退出市场,守着压货,看着新兴的资本市场,不知所措。

        年轻一辈的,90年代进入这行的,此刻也都想趁这明清官窑的风火赚一笔,积累一笔。

        可这次资本追逐的狂潮,是因为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兴起。

        这种资本,是强劲的,炙热的,疯狂的,行家们绝大多数都无力与这样的资本竞争。

        可人都是买涨不买跌的。

        大多数的行家尽管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还是拼尽了全力,在周边追逐着。

        很多有实力的同行,合伙从美国欧洲香港的二三级市场,买回些明清瓷的中档货,什么康熙的青花五彩,清中晚期的官民窑等等,提供给国内疯狂的市场。

        别以为古董都是外流。

        这就是一拨强劲的回流,哪里出的价高往哪里流罢了。

        只是这些都是玩古代陶瓷最浅认知的东西。

        老外们会把这些靓仔货处理卖给中国人,而真的好东西,他们没那么轻易拿出来的。

        他们在等着你懂,引导着培育着你懂,因为你懂了以后还是要回头跟他们买更好的,他们再在那些更好的东西上叫百倍的价。

        现在便宜点卖给你只当是培育这个内地这个庞大的新兴市场罢了。

        在这个时期,也有不少的唐陶宋瓷的精品,出现在国际拍卖大市上。

        而遗憾的是,很多90年代以来新入行的行家,懂得人,凤毛麟角。

        因为这种代表着更高的,形而上的审美的东西,这辈的行家没有接触过,系统学习过,没有经历过它们高峰的市场。

        而有那么几个极少数的人,买下了这几年出现在国际大市的这批东西。而这些人,无不有着各自的原因。

        但相通的两点是:一是他们都是发自心内的认可唐陶宋瓷,二是他们早年都在唐陶宋瓷上交过学费。

        有的是主动交的,有的是被迫交的。

        那些学费交的无比心痛。

        那些坚持的时光也无比寂寞,可这一刻,市场给了他们回报。

        再就是09年,美国次贷危机,几场国际大拍的专场,无人出价或者价格低得惊人。

        几件欧美大藏家流传有序的宋瓷精品又被这几个人以超低的价格收入囊中。

        现在回头再看,那两次真是唐陶宋瓷百年来最便宜的时候啊。

        (未完待续。)


  (https://www.mpshu.com/mp/3450/4418399.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