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我刘协,开局杀董卓救貂蝉 > 第114章 难以解决的难题

第114章 难以解决的难题


小董贵妃跑到刘协边上,说要玩那曲辕犁。

  董承见到自己的女儿这样,赶紧走过去,对小董贵妃说道:

  “玩什么?没什么好玩的!那是耕田的,是男人家干活用的东西,你一女儿家,要玩也是玩刺绣织布!”

  小董贵妃可怜巴巴地看着刘协,希望刘协帮她说话。小董贵妃已经看出来了,她的父亲会听刘协的话。

  刘协转头,笑着对董承说道:

  “你就让她试试,不要紧的。”

  董承原本阻止女儿,就是担心刘协会在意女儿动这些不是女儿家该动的东西。此时,董承看到刘协毫不在意,当然也就没必要阻止了。

  而且,刘协发话了,董承也没法阻止。

  董承只得对小董贵妃说道:

  “那你小心点。”

  董承说完,退了下去。

  小董贵妃开心地走到刘协边上,伸出双手,与刘协一起扶住了曲辕犁的扶手。

  刘协对小董贵妃说道:

  “我松手了,你扶得住吗?”

  小董贵妃点了点头,说道:

  “我扶得住。”

  刘协的左手牢牢抓住牵牛的绳子和赶牛的树枝,然后,与小董贵妃一起扶住曲辕犁的右手慢慢地离开扶手。然而,当刘协的右手一离开,小董贵妃一个人的力气就扶不住了,曲辕犁开始歪倒!

  刘协赶紧将离开的右手抓回到曲辕犁扶手上,将要倒下的曲辕犁扶稳。

  此时,小董贵妃的双手扶在犁扶手上,刘协的右手也扶在犁的扶手上,曲辕犁被三只手稳稳地扶住。

  小董贵妃笑着说道:

  “我们一起扶着,你快赶牛走。”

  刘协点点头,然后,扬了扬左手的树枝,驱赶着耕牛前进。

  耕牛拉动曲辕犁向前移,刘协与小董贵妃两人在后面一起着扶曲辕犁犁田……

  很快就又犁一圈。

  睁大眼睛在边上看着的老农,看到曲辕犁这么好用,连小孩的力气都能操作,忍不住大喊道:

  “好好好!真是好啊!”

  于是,关于曲辕犁的出现,后世的史书有这样一段简单的记载:

  “时曲辕犁初成,不知其效,帝与董妃共扶犁试耕于田。有民观之,赞不绝口。”

  这一小段记载,在千百年后,引起了后人激烈的争论。

  有的人说,当时观看的平民赞不绝口,是因为曲辕犁好用,赞的是曲辕犁。

  也有人说,曲辕犁试耕的时候不好用,只是一般般,史书上记载的观看的平民赞不绝口,赞的不是曲辕犁,赞的是帝妃之间扶犁共耕的美好感情。

  最后,为了解决这一争论,专门设立了一个史学项目,全国最顶尖的历史学专家经过艰难的考据研究后,得出结论:“当时有很多平民在观看,称赞的人很多,有的人是在赞曲辕犁,有的人是在赞帝妃之情。”

  然而,对于这一折中的结论,还是有很多人表示反对,甚至有人攻击那些专家,说他们是专家,没点屁用只会骗经费。

  这一史学难题,一直悬而未决。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一直持续下去。

  当然,刘协并不知道,他和小董贵妃一起耕个田,也会成为后世难以解决的史学难题。

  两人耕了几圈后,停了下来。

  刘协看到边上的老农兴奋的样子,问他:

  “老伯,你要不要试试?”

  那个老农一直睁大眼睛在看,早就想亲手试试了,听到刘协如此说,赶紧下去扶犁驱牛耕了起来。

  老农才耕了一小会儿,就乐哈哈地说道:

  “好啊!真是好!有这东西,以后耕田就容易多了。以后可以多租种些田,多收获粮食了。”

  刘协见到连老农也认可了这曲辕犁,觉得基本没多大问题了,对董承说道:

  “你让不同的工匠分别再造几个,像今天这样再分别试一试,对比一下,选一个最好,再按那个最好的为模板大批量造。”

  董承拱手一拜,表示领旨。

  之后,刘协在常府禁军的护卫下,开始回长安城。

  回去的路上,小董贵妃话多了起来,聊到最后时,问刘协:

  “大哥哥,我以后还能不能再找你玩啊?”

  刘协说道:

  “当然能,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来找我玩。”

  刘协让杨顺给了小董贵妃一块出入未央宫的令牌,然后,对小董贵妃说道:

  “你想来找我时,就可以拿着这块牌子,让你父亲派人带你来找我。

  小董贵妃拿到令牌,好奇地看了起来。

  这时,马车已经快到未央宫了。

  队伍停了下来,小董贵妃依依不舍地下了马车。

  董承带着女儿回家去了,刘协则回到了未央宫。

  刘协回到未央宫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一会儿之后,就有人来报,说是贾诩求见。

  刘协说道:

  “让贾诩进来。”

  贾诩进来后,行礼毕,对刘协说道:

  “陛下,那些救来的女子,已经抽签的抽签,相亲的相亲,都跟士兵们匹配好了。”

  刘协点了点头,问贾诩:

  “相亲时,那些女子都是怎么选的?”

  贾诩说道:

  “陛下,相亲之前,臣按照陛下的吩咐,当着那些参与相亲的女子的面,让一批杀敌勇猛的士兵站出来,臣当众表扬了他们,又当众给他们发放了赏钱,然后,又当众宣布给他们升任新职位。所以,虽是自由选择,但那些女子大多都偏向于选有军功的人。”

  刘协笑道:

  “你办得不错,这就是朕要的结果,这可以让士兵们争着杀敌立功。有好处,要先给有功劳的人。”

  贾诩又问道:

  “陛下,那集体婚礼的事情,哪一日安排?”

  刘协说道:

  “越快越好。”

  贾诩迟疑了一会儿后,又说道:

  “要不要选个良辰吉日?”

  刘协想起了,这个时代的人更讲究个吉凶。

  刘协说道:

  “尽快安排,别让人等太久。只要不是主凶的日子就行。”

  贾诩点了点头,退了出去。

  很快,贾诩就让人选了一个临近的日子,报到了皇帝这里。

  贾诩知道,刘协曾说过士兵们的集体婚礼时要亲自到场参加,所以,要选一个皇帝有时间去的日子,这个日子,得先经过皇帝的同意。

  刘协把参加那七百多士兵们的集体婚礼当成头等大事对待,优先安排,看到贾诩选的日子,立即就准了。刘协又让贾诩安排大的场地,在长安城中选一批百姓,让长安百姓也一起参加,军民同乐。

  贾诩在得刘协确认到日子后,又找来了朝中主管礼仪的官员商议,以确定皇帝到场参加时的流程细节,然后报到刘协那里去。

  贾诩也带着宫中禁军统领张辽去参观城外婚礼场地,好配合张辽到时候安排禁军护卫皇帝安全。

  还有安排餐食、红烛等等事情。

  总之,在集体婚礼之前,贾诩带着人忙上忙下。

  数日之后,士兵们集体大婚的日子到了。

  那天,长安城城南的一大块空地上,用栏杆围出了数公里的一大片区域。

  好在此时是冬季,地上都还没种庄稼,只是临时占用的话,有的是土地。

  在栏杆内的那一大片之区域之内,是婚礼的夫妻对拜的礼台,还有婚宴的酒席。

  出战匈奴的两万士兵,还有长安城中选出的两万多百姓,被安排在栏杆围出的区域内,可直接参与婚宴。

  除此之外,在围住的栏杆外面,有好多百姓围了过来,你推我搡,想挤到靠前的地方,除了观看婚礼,还为的是等待皇帝的驾临,好一仰天子阵仗。

  贾诩事先在栏杆边安排了足够多维持秩序的士兵,士兵们站在栏杆边上,都拿着军棍。有些想要趁机溜到里面吃白食的,被守在栏杆边士兵一军棍就打跑了。

  栏杆内外,以礼台上的七百多对新人为中心,围满了一大片人。

  很多人都在说话议论,人声鼎沸,场面壮观。

  城外这样热闹的场景,以前只有在长安城被攻城军队围攻的时候出现过。

  但现在的热闹,却又与敌军攻城的热闹大不相同。

  攻城时的热闹,是惨烈嘶喊。

  而现在的热闹,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长安城中,很多闲着的人,都跑到了城外,围在集体婚礼场地外面。

  除了栏杆区域内的四万多人,外面又还有围过来的无法统计的数万长安百姓。

  里里外外,多达近十万人。

  此时,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只有皇帝来了,婚礼才算是正式开始。

  一下子涌来那么多人,这在预料之外,让贾诩等负责此次大婚的人很紧张,生怕出现混乱。

  皇甫嵩和张辽等负责军事戒备的人,更是极度紧张,担心当天子驾临时,会有人惊扰圣驾。

  然而参加婚宴的人和看热闹的人,则一点也不体谅贾诩等人的担忧,他们肆意交谈欢笑着,让长安城城南的上空嗡嗡嗡地一片人海的响声。

  在那嗡嗡嗡的人海声中,有好多人都在询问着相似的问题:

  “天子怎么还没来?”

  “我也不知道,你问我我问谁?”

  “皇帝陛下怎么还没到?”

  ……

  就在人们焦急的等待中,城南的城门处传来了宫中大朝会时才有的威严壮丽的乐器声。那是天子驾临时,仪仗队里的乐师在奏乐。

  在那透着雄浑之韵的乐声响起后,城外人群嗡嗡嗡的议论声开始变小。

  人们预感到,皇帝就要来了。

  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们,则按事先排练好的大喊安静。

  人群的声音终于开始静了下来。

  然后,人群被士兵们推着分出了一条夹道。

  夹道两旁,数万人一齐望向城南城门出口处缓缓行出的天子仪仗。

  这时,天子仪仗队中,有礼官选出的大嗓门的人大声喊道:

  “天子驾临,迎!”

  天子诛董卓,灭李傕郭汜,打退南下的匈奴,在安城的百姓中,早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声望。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跪了下去喊万岁,然后,数万人都开始跪了下去。

  当天子的仪仗到达人群中的夹道时,所有的人都已经跪了下去。

  而维持秩序的士兵,则是按事先的要求半跪着。

  天子仪仗中,有一些高大的人抬着一座上方架着华盖的御辇。

  刘协坐在御辇上,通过了人群中的夹道,来到了最中间的礼台上。

  刘协没有从御辇上下来,因为只要一下来,自己还没长好的身高就会显现出劣势,所以,在公开的场合时,刘协倾向于一直坐在高高的御辇上。

  此时,刘协穿着最正式的龙袍,头戴着前后两端都垂有十二串串珠的帝王鎏冕。

  当刘协戴着十二鎏冕时,刘协的双眼离串珠的缝隙近,可以透过串珠间间隙看清远处的人。

  而远处的人离得远,因为视线效果,看刘协时,就会被远处那鎏冕上的十二串串珠挡住视线,只能看皇帝到被串珠遮挡住的脸。

  当刘协喊平身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人群中大胆一些的人,偷偷直视御辇上的皇帝,也就只能见到鎏冕串珠后面看不大清的脸。

  刘协在御辇上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幸有三军用命,万民齐心,得以击退匈奴,救出数百弱女子。为安其心,配以良配。今日值此良辰,朕带来些许薄礼,祝各新人早生贵子,白头偕老!”

  仪仗队后面,有人抬出来几十个大箱子,那里面的,是皇帝给新婚新人们的礼品。

  下面的七百对新婚新人,齐声喊道:

  “谢陛下!”

  刘协又说道:

  “今天婚礼的七百余新郎,此次都参与了退击匈奴之战,功不可没。朕将在长安建立太学,今日在此成婚之夫妇之子,以后,都可免费进入太学,由朝廷负责一切费用。”

  太学是朝廷的最高学府,东都洛阳的太学,已经在董卓烧洛阳时被一把火给烧了。

  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在场,刘协此时宣布重建太学,正好可以让所有人都知晓朝廷重视教育。

  而且,宣布这些新人的子女免费入太学,等于是又给他们送了奖赏和祝福。

  那几百对新人听到后,都喜不自胜。

  这个时候的太学,可不是一般人能上得起的,在以前,那是只有世家勋贵之子,才能够进入太学,普通人想都不用想。

  现在这几百对新婚新人,男的都是普通士兵,女的大多也是平民之女,一下就获得了子女免费进入太学的资格,这是他们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这几百对新人又再次喊道:

  “谢陛下!”

  他们的喊声,不只是礼节性的,更是发自内心的。


  (https://www.mpshu.com/mp/36964/13220.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