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甘草泻心汤
推荐阅读:爱情公寓:开局我被宛瑜打了 综影视之女主总是在救人 白月光失忆后,漂亮少爷被宠上天 灭元1399 综影:从甄嬛传开始撕碎女主假面 霸道总裁之夜总的小娇妻 弃官后,看我去盘国企 漂亮小团子被偏执反派宠上天 玄幻:宇宙最强体,横推荒天帝 努力成为佛爷贴身副官的日子!
李介宾微微颔首,表示同意:“刘教授真是目光如炬啊!没错,正是甘草泻心汤。”
然而,老刘却心生疑惑地问道:“甘草泻心汤并不稀奇,但这里面添加肉桂和附子又有何深意呢?”
此时,一旁的老唐由于对经方并无深入研究,思维明显比其他人滞后了一些。
甘草泻心汤, 是仲景五泻心汤之一。
张仲景的泻心汤之所以被命名为“泻心”,是因为古代人心下所指代的往往并非真正的心脏,而是心下的那个部位,大约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胃部。
这种观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且在经方派和古方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所谓泻心,其主要治疗对象是胃痞症状。
若是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许更应该将其称为“泻胃汤”,这样会更易于让人明白。然而,如果真的采用了这个名称,岂不是瞬间降低了它的格调?
毕竟,一个富有深意且雅致的药名总会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泻心汤”这个名字不仅准确地描述了药物的功效,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众多的泻心汤方剂之中,要数半夏泻心汤最为出名和经典,甚至可以将其称作治疗肠胃疾病的首选良方。
与之相比,其他种类的泻心汤则显得声名不够显赫。就拿甘草泻心汤来说吧,它同样能够用于医治胃肠炎等病症,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者们经过实践探索后意外地发现,对于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这一顽疾,该药方竟然具有更为显着的疗效!
神奇不神奇?别说是那些对中医学一知半解的人了,即便是许多中医师本身,对此也深感诧异和神奇啊!
然而说到底,这一切不过是因为现代人的固有思维在作怪罢了。
他们将“烂嘴”与“上火”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并将其视为一种常识。却未曾想过,也许有一种“烂嘴”的原因并非仅仅是“上火”这么简单,而是阳虚所导致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判断事物,并且认为这就是背后的真相。就像这个关于“烂嘴”的例子一样,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要出现“烂嘴”症状就是上火引起的,从而忽视了其他可能存在的因素。
这就是火神派生存的土壤,当大部分中医师被“清热”这个固定思维所影响的时候,火神派的医家则是敏锐的发现,有很多被忽略的疾病是治疗后疗效不好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观念来处理这些症状,很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延误病情。
因此,提醒大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被表象所迷惑,多角度分析问题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也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启示。
说起来简单,但是老唐脑袋转不过这个弯儿。
而老刘虽然知道,却没有参透这里面的精髓。
反复性口腔溃疡,病情持续了那么久,就算一开始是实热,拖了那么久还没好,难道就还是实热吗?
所以甘草泻心汤本来是治疗胃肠炎的,但是因为重用了甘草补虚,加上半夏、生姜、黄芩、黄连平调寒热,所以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奇效。(关于泻心汤的详细方解,打算在后续剧情中详讲。)
但是往往像这种情况,三剂是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效果的。
民国名医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曾经说过甘草泻心汤可以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但是他提到了,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见效。
所以李介宾则是直接在这基础上加了肉桂、附子。
既然要补虚,那就看准了,一补到位!
这才是这个方子的精髓。
王天赐听完李介宾的解释后,还是不理解:“那之前又是怎么发现甘草泻心汤可以治疗口腔溃疡的呢?”
毕竟胃肠炎跟口腔溃疡……有什么……关系?
咦,大胆点联想!肠胃炎是肠胃里面发炎,也就是粘膜受损,而口腔溃疡是嘴里粘膜受损,好像也完全说的通呀!
李介宾听了之后,对这个老实人刮目相看了,这倒是个有意思的想法,也能说的通。
老刘老唐则是不满意,咱们是中医,这种说法说起来有点道理,但是不够中医呀。
李介宾笑笑,老头子讲究还挺多。
如果是按照中医的说法的话,倒也不是不行。
关于病名学,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客观来说,中医的病名并没有西医的规范,这是吃了年代的亏,承认了也不丢人。
很多中医的病名,其实就是症状本身,如同鼓胀、水肿、咳嗽等。
现在不是都搞什么中西医病名对照嘛,比如中医的感冒跟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
什么?你不知道呀,感冒最早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诸风》,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
西医对应的病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
所以中医其实一直都是深入人心的,只是大家不知道,很多嘴里叫着感冒以为这是西医病名,没几个说自己是上呼吸道感染的。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
因为目前古代中医大部分的病,都能找到相应的西医诊断,以及现代研究。但是有少数病,到现在都是个迷。
比如,狐惑病,或称百合病。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这个病,很神秘,也很奇怪,历代的医家对其多有阐述,但是几乎没人遇到过。
翻译成现代汉语怎么理解呢,就是以口咽、阴部蚀烂,目赤如鸠眼,小腿结节红斑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除眼、口、阴部三联症状外,尚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各组织,如皮肤、关节神经系统、静动脉等,具有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的特点。
我们现在学习的疾病,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经过了千年的发展整理而来的,而没有整理归纳的,如同狐惑病,就如同克苏鲁一样,难以识别,或者说,不可名状了。
黄煌在经方使用手册中说:“甘草泻心汤,古代狐惑病的专方,适用于以消化道、生殖道、眼睛等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为特征的疾病。”
药理研究:具有抗炎、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抗溃疡的作用。
适用疾病: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癣、手足口病、白塞病、红斑狼疮、子g颈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溃疡、直肠炎、胃溃疡、精神病等。
注意事项:方中甘草用量在6g以上,有用到30g的,但需要注意甘草过量会导致反酸、烧心及浮肿等副作用。
(https://www.mpshu.com/mp/37846/13125.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