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落难情缘 > 9040章 无一不是相(16)

9040章 无一不是相(16)


  我们意境上,烦恼里面还有烦恼,有时梦中觉得自己还在作梦。

像天下雨,或是出太阳,绝对没有想留给自己用,普遍地施给一切众生,不分好坏。

功德代表善的成就,有功劳有辛苦是功,有建立有所得是德。

有人问人家有没有时间,过去我们是问人家有没有工夫,工夫就是代表时间,有时也写成功夫。

功德是佛经借用的,原文出自《尚书》。

我们常说人功德无量,但是一经说出来就有量了。

菩萨所作的功德无量无边,因为他自己不要,“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回向就是这个意思,以你修持、念经、礼佛等等的功德,与你亲属一切众生等共之。

学佛的人有四种最根本、最重要的行为:

慈、悲、喜、舍。

有的同道面无笑容,一付来讨债的样子,再不然就是一张嗔恨的脸孔。

我要你们学佛第一步,先学弥勒菩萨那个欢喜佛的笑容,尤其打坐时两条腿在痛,你就一边痛一边笑嘛!

笑上三年,你笑惯了,你就不讲话脸上都有笑容的。

笑有什么好处?

你一笑神经肌肉都松了,打坐咬紧牙齿,何苦呢?

念佛喊得那么痛苦,搞什么东西嘛!

学佛这基本的四个行为,要倒转来先学舍,一切放下。

这个字做不到,那当然也喜不起来。

第二学喜,再来学悲,最后是慈。

尤其这个喜很重要,有的同道志大才疏,要想救世界,算了!

你先把自己脸上的细胞救好,松一点,带点笑容。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脸上带笑,别人想打你骂你都算了。

我告诉你们,我学遍所有武功,最后学到一种天下第一拳,就不用再学其它拳了,现在传给你们,有人要打我骂我,我就拱手跪下:“你都对!”就行了,这是无往而不胜利的。

你没有人缘,还能度谁?我常告诉大家,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

要成佛要先自度,自度的道理就在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了。

什么是喜?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帮助人的、利益人的,决不后悔,就是喜。”

有时大家作了好事又后悔,像是布施二贯钱,后来想想,其实一半就可以了,就后悔了。

贪、嗔、痴、慢、疑、悔,为什么悔在根本烦恼中有这么重要?

每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后悔中,比如吃饭,多吃了半碗,饭后要吃消化药,后悔多吃了,这也是悔。

真正的喜心是,布施出去了就忘了。

我常劝那些人不要向人化缘,四川人讲:“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让人愈想愈痛,不是功德啊。

有个故事说孙悟空成佛之后,世界上出了个魔王,神通本事比孙悟空还大,大闹世间。

大家公推孙悟空来降魔,孙悟空来了一看,这个魔王我老孙降伏不了。

就去找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打坐,懒得理,叫他去西天找佛。

佛就找了一个小沙弥,给了他一个小小的黄包袱上路。

小沙弥去找魔王,魔王正待发作,小沙弥请他先看个东西,就从黄包袱中拿出化缘簿,请魔王写个名字,魔王一看就跑了。连魔都怕这个,你们不要随便去化缘。

这个“欢喜无悔”非常难,你帮助过的人后来对不起你,你一定愈想愈后悔当初去帮他。能做到“怨亲平等”,才是功德。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

我常说,一看到宗教徒就怕,当然我不是宗教徒,更不是佛教徒,因为我不够资格,我不是慈悲喜舍,一副魔王面孔。

我为什么怕教徒呢?这些人一到他们教主的像前,就下跪求平安求财富,都是求。

如果这些教主、神明因为人家拜了就保佑他们,那第一就犯了贪污罪,收受贿赂。

宗教应该是好的人你要救,不好的人更要救,拜了他要照应,不拜他的也要照应才对。

所以这些宗教徒的心理很可怕的,都是有所求。

大乘菩萨是一切放下,施与人家的恩惠记都不记,没有任何希求,所作的功德自己不求回报。

乃至你打坐修行都不求成佛,只求自己心中的安详,因为自己的安详能影响到他人也安详,如此而已。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这是一个大问题。

人生都在怕中过,今天怕明天,年轻怕老,老了怕死。

最大的问题是怕死,死了到哪里去?

生又从哪里来?

刚才讲了个四川土话:“劝人出钱如钝刀割肉”。

四川人风趣的话很多,他们还有句土话:“除死无大事,讨饭到了家。”

人生除死以外再没有大事,穷到了去讨饭,是穷到家了,没有再穷的了。

如果讨饭都讨不到,那就是第一句,就是死嘛。

这句话比皇帝的气派都大,人生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吗?

生死是大问题,众生在生死中都有恐怖。

尤其到断气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肯死。

这是真的,我看多了。

有一次一个老朋友从医院打电话给我,要我去一趟,因为他马上就要走了。

我去了,他说,“这几年受了你的影响,对生死看得淡了,但还剩下几十万块钱,要我帮他决定是土葬还是火葬。”

我听了火冒三丈,但硬忍下来了,就告诉他,你学佛几十年,还写了许多书和文章,像是悟了道的,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还这么不通?

佛说一火能烧三世业,你死了剩几根骨头还要装个棺材运回家乡埋葬,为什么不把这钱用来做点好事?当然是火葬嘛!

他勉强点了头,但是后来还是交待用土葬,把剩下来的钱全部用掉。

唉!这种事我看多了,中国人有句老话:“好死不如恶生”,最痛快的死都不愿意干。

我常去看临死的朋友,人将死的时候,味道很难闻,有股尸气,每次去都是准备生场病的。

文殊师利菩萨在这里问怎么样了生死,学佛的人死后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要详细地讲,起码好几个钟头。

真得道的人一念空,到死的时候很容易明心见性,中阴身最容易得道悟道。

学佛的人常爱讲,自己要是修好就可以不用来了。

我就问,“你要到哪里去?你有去西方极乐世界吗?能不能去得了,还是问题。你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那还有希望,否则就难讲了。”

对不念佛的人,你死了不来,不来是去了哪里?所以叫你们修白骨观,作空观,你修得成,到时一脱离身体,一空灵马上认得,就定住了。

几千年几百年不来,在这里定住很舒服,那是可以。

没有这本事就不行了。

不过大乘菩萨还不住在这样空灵的境界。

现在根本的题目来了。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这个话是密宗了。

从表面文字看,是说菩萨于生死中,靠如来的功德力量来接引。

佛当然是会接引你的,但你平时不烧香,靠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万一如来正巧感冒了,没能来接引你,那你去哪里?

什么是如来?这就要批注了。

你们念过《金刚经》的,如来代表一切众生、一切佛的自性本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生不死,如如不动,当下即是,是如来境界。

你没有功德成就,就做不到如如不动,就空不了。

所以,了生死要依自性如来,不是靠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

“当依如来”,这如来一方面是代表佛的名号,所有的人成了佛都是如来,另一面是代表自性。了生死要依自性,自己的生死自己了。

功德不是出钱布施,而是自己明心见性,修持到了,福德智慧就成就了,才可以了生死。

因此你可以了解,真正了生死非大彻大悟不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大彻大悟,是去留学的,因为那边有几位大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昼夜都在授课,去了是跟他们修习,还是要等你功德到了,见到自性如来,才算成就。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文殊师利菩萨真厉害,一步步追问。

要了生死必须见到自性,既然要见自性,当于何住,住就是定。

大乘不讲定,讲住,是停留的意思。

你们虽然没有开悟,但是能不能回答当于何住?

没有人回答?

太谦虚了,我帮你们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可是维摩居士的答复不用《金刚经》的说法。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他说,应该住在什么境界呢?

是住在度一切众生境界。

这同《金刚经》有什么两样?

《金刚经》讲“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对不对?

六祖在《坛经》上也告诉你,众生要“自性自度”,自己起心动念,乃至自己身上的细胞细菌,都是众生,都使他处在同于空的境界,见到空性。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了,要度心中一切的众生,应当除去甚么?

“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你们天天课诵都念“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只有自救,没有佛菩萨可以帮忙你的。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要断烦恼应该修行什么法门?”

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当下就是,不是很明白吗?

我们这儿有位张居士,他写了一篇文章《传佛的心印维摩居士》,我特别欣赏,是别人没有写过的。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文殊师利菩萨又再追问,“怎么样叫不生?怎么样叫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维摩居士慢慢有点向边上走了,只好方便度众生。

不善的念头就是恶念,不生。

善念头就是正念,不灭。

这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无念法门。

我们一再说过,无念不是没有思想,无者是无妄想,就是这儿说的“不善不生”。

念者是念真如,就是“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善与恶的思想来源谁作了主,哪儿是根本?”

答曰:“身为本。”

善念恶念是从你现有生命的身体上来。

又问:“身孰为本?”那身体又是以什么为根本呢?

答曰:“欲贪为本。”

身体是由男女两**念而生,这一路是从问生与死,讲到生命的来源。

又问:“欲贪孰为本?”

这个世界是欲界,其中的万物不论人、昆虫、植物、矿物都是阳阴两性的欲念来的。

所以他要问,贪欲的根本是什么?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还是由思想观念来的,思想观念是空不了,永远空不了。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

你们要问问题就要这么问,一步一步追。

答曰:“颠倒想为本。”

颠倒妄想是虚妄分别的根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

答曰:“无住为本。”

刚才提出来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思想是不停留的,无所住。

所以你们打坐时拚命想把思想停住,这真是吃饱了饭没事做。

思想要你去停它的吗?

是它来停你,知道吗?

我们活了一辈子,哪个思想留得住的?

你办桌酒席、拿个钩子去钩,思想都留不下来的!

每个念头,就像我讲话一样,讲过了就没有。

你坐在那边,来个思想怕什么?

它根本不会留在那里的,本来无所住,要你去空它干什么?

自性本空,不是你去空它,是它来空你,本空嘛!你想空就已经不空了,你有这个念头就是颠倒妄想。

你不要求空,也不要求不空,思想本来空你的,它不会留在你家里,所以你可以很安详,当下即是嘛!要通这个道理才是。

又问:“无住孰为本?”

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维摩居士对文殊师利菩萨毕竟客气一点,如果是对阿难或是舍利弗,可能就要骂“咄!”了。

“无住则无本”,告诉你无住,空。

空还有个本吗?他接着告诉他,一切法本来无住。

所以你说《地藏经》念一千遍了,放在哪里啊?

你说每天念一万声佛,是放在保险箱还是存银行了?

本来无住啊!如此功德遍一切处,也无功德可得,是名真功德。

这一段好好去体会,学禅、学密、学什么都到了家了,是佛法最中心处。


  (https://www.mpshu.com/mp/39664/48886546.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