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落难情缘 > 9057章 得意弟子(10)

9057章 得意弟子(10)


  九、徐彻(1)

徐彻在张少飞的团队弟子中,以“高谈阔论”出名。

徐彻是大唐国师的第二个孩子,是一个天资聪明、英俊豪爽之人,当初跟随他父亲后,就独自到各地参访游历,地方走得多,明师见得多,自然通晓很多的学术,学会了很多的艺能。

在外数年,有一天,他的哥哥回到故乡,召集村人,公开宣说他所学到到艺能等。

没有出过门的徐彻,知道哥哥回来讲学术,也发出通告,搭起讲台,和哥哥对台同时演说。

徐彻的滔滔宏论,口若悬河的辩才,精彩的演说,把哥哥那边的听众都吸引了过来,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的评判说:“弟弟远胜过哥哥。”

可是,天性好胜的哥哥徐雄,经此打击,便开始嫉妒弟弟徐彻。两人都不服气,一闹就闹到父亲面前。

怒气冲冲的徐雄,先向做国师的父亲说道:“父亲!请您管教管教无法无天的弟弟,他实在太丢我的面子,我是一个游学多年的人,难道我还不如他?他偏偏在我演讲的时候,和我唱对台戏,拉我的听众!”

少年的徐彻,不慌不忙的解释道:“请父亲原谅,学问是公开的,谁都有权利研究和演说。哥哥到外国游历,我在家中研究,我没有要胜过哥哥的心,只想知道这几年来在家中的悉心研究,是不是有一点成绩?哥哥游历的结果是满肚子胜负心,我在家中是真心的做学问。不必麻烦父亲管教,我们自己管教自己最好,希望哥哥也能这样想。”

做国师的父亲,听了两个爱子各执一词的话,竟不知怪谁才对。最后,和他们的母亲商量,把徐彻送到禅龙峡城附近的普佗灵山张一大仙处学习,免得让他在家,使徐雄不能出人头地。

舅父的教示说起张一大仙人,他就是徐彻嫡亲的舅父,是他母亲的长兄,是当时博学而有神通的仙人。

徐彻自从被父亲送到频陀山后,张一大仙人深深欣赏外甥的聪明,恨不一口气把自己所知道的全教给徐彻。

徐彻也不辜负舅父的希望,不久,就对四禅五通,完全通达。

徐彻从此不再思念家乡,其主要原因:

第一、他不想靠着父亲的余荫,因为自己是国师的儿子,才被尊敬;

第二、他想到好胜的哥哥,知道现在更无法和哥哥共处。因此徐彻立定志愿,要另创他的世界。父母差人来接他回去,他也婉言谢绝。

张一大仙人知道徐彻不被家庭恩受束缚,更是欢喜有加。

有一天,就对徐彻说:“徐彻!照你现在的志愿看起来,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但要遇到明师才好。我知道的这一点东西,实在还不够你所求所学。现在有一位大觉者的师尊已经出世,等到成道以后,你要赶快去跟他学习。”

张一大仙人的话,徐彻听了半信半疑,不过,他对自己将来能成为大人物的话,是只有相信没有半点疑惑。

有一次,张一大仙人带着徐彻飘然出山,到了天露山附近,建筑了一间房屋,安居下来。

从房屋完成的那一天起,张一大仙人每天叫徐彻祈祷三次,祈祷大觉者的师尊早日开悟证果。

张一大仙人更告诉他的外甥道:“徐彻!照我的推算预知,师尊不久就要成道了,他成道后一定会先在山央说法。我只能知道如此而已,至于师尊究竟觉悟了什么真理,怕我是没有福气听闻,你要记好,师尊证道后,你要赶快去跟师尊求法和修道!”

张一大仙人说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没有师父的徐彻,从此便向社会眩耀他的学问和才能:父亲是国师,舅舅是张一大仙人,他  虽没有这么想,但社会群众对他供养恭敬,真是无微不至。

可惜徐彻就这么耽于名闻利养,忘记张一大仙人所说要向大觉师尊求道的遗言。

徐彻认为自己已经得道,应该接受世人的供养,何必还希望什么师尊出世。因此在他舅父辞世不久,他就不再祈祷能早日遇到大觉者的师尊。

过了好久,长安城附近的旷野,掘出很多古城的遗迹,其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世人所不认识的字迹,像是写着一首偈文,但没有人会念它,甚至社会上传说,就是那碑文有人识得,可是真义一定也要大觉者才能知道。

有一天,唐王对大臣宣布道:“国家现在获得古代遗留的宝物,宝物中的石碑偈文,大家要赶快把它念出来。不然,邻国会笑我大唐无人。七天之内,如果还无人识得,就把你们的官职,一个个的降级!”

唐王的诏命虽然严格,但大臣们从来就不曾见过这碑文上的字体,大家都面面相觑,没有办法。最后只得建议,希望唐王张榜通示全国,谁能认识石碑上的偈文,就赏他美女和金银财宝。

王榜张贴出去后,消息传到徐彻的耳中,他想到舅父张一大仙人,不但曾经教过他各地各国的文字,就是天上的文字他也认识不少。因此,徐彻很有自信的去揭榜应征。

石碑上的偈文,徐彻的确是认识的,他说那是梵天上的文字,没有神通的人是不会认识的。

因此,徐彻当着唐王面前,把石碑上的偈文翻译诵出来。

那偈文的意思是:

王中之王是谁?

圣中之圣是谁?

何谓愚者?

何谓智人?

怎样离开垢秽?

怎样获证涅槃?

谁是沉溺在生死海里?

谁是逍遥于解脱国中?

久为人们所念不出的神秘偈文,聪明的徐彻终于揭开了那神秘的帐幕,很快的这首偈文传诵了全国。但是虽然大家都会诵念这首偈文,却没有人懂得这偈文指的是什么意思,就是徐彻也回答不出来。

石碑上的偈文,每一句都是些抽象的疑问,若以当时所有的学说来解答,虽然也行,但那解答的仍然是个疑问,这是可以断言的。

唐王对徐彻虽也承认其博学,连天上的梵文都认识,但不能解释偈文的意义,仍然是最大的遗憾,因此,唐王更下令高价悬赏,求教天下的人来解答这首偈文。

徐彻不肯服输,他向唐王承诺,七日之内,他一定要回答那偈文的真意。

徐彻向唐王许下诺言,回去后拼命的思考,可是,这偈文所指的问题,并不是用思考想象就可以明白的,一定要一位大觉者才能解答。

徐彻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去求教别人。

徐彻一连去找了几位在当地可称得上是聪明绝顶的高人请教,但总觉得他们的回答都是肤浅之见,和自己知道的一样,并不是那偈文的真意,有的比自己的见解还要差很多。

徐彻在到处碰壁后,他想起了师尊。

虽然,徐彻想起了师尊,可是他还不肯前去求教。他在心里想:这首偈文是天上的文字,有资格的权威都不知道,年纪轻轻的师尊,哪里能知道呢?

后来他又转念一想:舅父离世前,再三叮咛,师尊成道后,一定要去跟随师尊学习,但年轻的张少飞,怎么能成就功行圆满的师尊呢?

最后,他终于想通了,悟道是不靠年龄大小来决定的,因此他就向岭南的方向走去。

从古到今,如果说真正能够解答这首偈文的,的的确确是只有师尊一个人,不管这石碑上的偈文事实与否,但总是暗示着那意义的深刻。

师尊多年的努力修道,其目的就是要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师尊的证悟,就是这个问题最灵活的答案。

拜见到师尊的徐彻,觉得舅父的话的确真实不虚。

他还没有知道师尊如大海的智慧时,单是师尊的相貌庄严,就使他生起无比的恭敬之心。

徐彻双手合掌,把偈文诵念一遍,希望师尊为他解答。

师尊没有考虑,像被撞击的洪钟,也以偈回答道: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

圣中之圣是大觉师尊,

被无明所染的谓之愚者,

能灭诸烦恼的谓之智人,

修道除贪瞋痴即离垢秽,

能完成戒定慧即证涅槃,

有我法执著者沉溺在生死海里,

证缘起法性者逍遥于解脱国中。

聪明的徐彻,听了师尊的回答,其每一句都流入他的心田,心中的一点暗影,像给朗朗的智慧之光所驱除。

他欢喜兴奋,竟然好久说不出一句对师尊感激的话来……

最后,他诵着师尊的偈语只是向师尊不住地顶礼。

难怪徐彻会激动,他听了师尊的话,当即开悟了,他从此迈进了真理的世界。

师尊很欢喜徐彻,嘉许他的善根深厚,并且又再向他说了些法理,徐彻礼谢后,即奉着师尊的偈语回报唐王,然后,向信他的人宣布,他从此要皈依师尊,做大圣者师尊的弟子。

天资聪明的徐彻,终于被师尊崇高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所感动,成为教团中开悟证果的弟子。

徐彻非常欢喜,不但自己从此得救,更遂了舅父张一大仙人的宿愿。

尊者徐彻,本来就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何况他现在跟随张少飞师尊出家,并证得了阿罗汉果。

他通达很多外道的经论,有很多外道的朋友,他发愿要先把在迷途上彷徨的修道者,一一感化过来皈依张少飞师尊,接受师尊的真理。

因此,徐彻在教团中不但热心服务和修道,在教团外更是热心传法弘化,宣扬佛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张少飞师尊的真理,得着徐彻尊者有力的弘传推动,更容易普及社会人群,深入人心,自是意料中的事。

张少飞的救世真理,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长新的,徐彻越宣扬越有信心,他认为自己能做张少飞师尊真理的使者,实在是最大的荣幸。

因为徐彻对佛法的信心、热忱,使他的大名像百花的芬芳,远远的飘扬,无论谁,一提到徐彻的名字,总是要竖起大姆指。

有一次,张少飞到自己的祖国北方的一条村庄宣化,徐彻也跟着师尊一起,在这里的村庄,无论大家小户,都有他宣化的足迹。有一天,村上有名的丁丰长者病了,他想到要去特别向他说法,解除他的病苦。

徐彻到了丁丰长者的家中,对睡在床上的丁丰长说道:“长者!听说您的贵体有点欠安,我奉师尊的慈命,特来向您慰问。您找医生医治了吗?”

“谢谢师尊和你,我的病怕是无望了,很多医生都说我害的是不治之症。”丁丰长者很伤感地说。

“那您可以称念三宝(念佛、念法、念僧),仰仗三宝的威德,您的心就能清净,病就会好的。”

“尊者!我们皈依三宝,是希望拥护三宝,净化人间,献出自己的所有,不应该对三宝还有要求。”

“那是不错的,无常的世间,不可向三宝要求常住;有病的身体,不可向三宝要求健康。信仰是牺牲个己,成就大我。小苦小病,要自己设法,不要太麻烦佛法僧。但人力无法解救,真心祈求三宝,三宝的慈光仍会普被,您这样做不会错的。”

丁丰长者听了徐彻的话,每天一心一意的称念三宝,他的不治之症就渐渐的痊愈了。

这虽是佛法的广大无边,但也是徐彻关心病人,用佛法的慈悲甘露,治疗众生的病苦。


  (https://www.mpshu.com/mp/39664/48911961.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