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星火2003 > 第291章 大型直升机

第291章 大型直升机


第291章  大型直升机

    几天之后,西工大。

    陈念坐在书桌后,梳理着手头最新的进展和计划。

    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之后,剩下的工作实际上并不属于陈念,而是由上级专门成立的一个灾备工作组负责。

    这个灾备工作组完全独立于星火小组,只接受星火小组的技术支援,而没有领导从属关系,目的就是为了能最高效、最客观地进行准备工作。

    陈念并不在小组名单里,原因很简单,在这方面,他既不专业,也没有任何应对的经验。

    所以,在提供完信息、输出完有关“地震盾”的技术之后,陈念的工作重心,又重新转回了技术研发上。

    “两舰”、“五弹”的项目已经进入到自运转阶段,金属氢方面,由于陈果那边与艾萨克的沟通暂未取得进展,陈念也不着急浪费源点去强行推动。

    所以,他的近期目标,就转移到了直升机上。

    其实在此之前,他就已经跟朱学军说过,要支援陆军的话,也是从直升机开始。

    而现在,正好可以把这个目标落实。

    事实上,如果要说华夏跟老美在军事装备上差距最大的一个领域,也许有人会提航母,有人会提高性能战斗机,也有人会提战略核潜艇。

    但如果抛开各型装备的战略地位和战斗力,光从绝对的“技术差距”上来分析的话,陈念觉得,首当其冲的,还得是直升机。

    在2007年这个时间点,包括旋翼、发动机、电传飞控、轴承传动等等在内的一系列直升机研发关键技术,国内都是远远落后于美方,甚至在某些方面,直接就是一片空白。

    哪怕在十几年以后,直-20、武直-10都服役了,我们的直升机技术却仍然还落后老美20年以上。

    因为,直-20只能算是黑鹰的改良型号,而武直-10,虽然大部分军迷都用它来对标阿帕奇,但其实,它也就是一款第三代中型机而已    而之所以直升机技术落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钱。

    因为没钱,所以有限的资源只能投入到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武器装备上。

    这绝对是正确的思路。

    毕竟造一架直升机,和造一架战斗机,孰轻孰重,相信没有人选不出来。

——    不过,陈念之所以现在要点开直升机这条路线,理由其实也很充分:

    时代变了。

    华夏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内,我们需要执行的任务也不再只是你死我活、血拼到底的“毁灭战”。

    以非洲为例,如果吉布提军港能有几架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直升机坐镇,那么在处置一些小规模冲突、小规模威胁事件时,就会得心应手得多。

    当然,除了军用领域,就像之前所说的,哪怕单纯考虑后续的救灾用途,我们也应该拥有自己的重型运载直升机。

    短期可以靠买解决燃眉之急,那么长期呢?    总归还是要靠自己的.    想到这里,陈念深深吐出一口气,随即在本子上写下了几个选项。

    武装直升机。

    重型运载直升机。

    通用直升机。

    针对每一个选项,他又在后面列举了几个最具代表性机型。

    比如武装直升机对应的长弓阿帕奇AH-64D,雄鹿MI-35,X-2。

    通用直升机对应的是V-280、直-20。

    至于重型运载直升机,对应的则是最经典的米-26、CH-47支奴干。

    陈念逐一分析了这几款直升机的性能,在进行综合考虑之后,确定了他这一次要解析的目标。

    一架性能超过15年后服役的X-2的重型武装直升机,以及一架对标米-26的重型运输直升机。

    前者弥补陆军战斗力的短板,后者填补我国在此类机型上的空白。

    不过,由于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机型,陈念只能选择自己去做初步的性能设计。

    现在国内发动机、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各个领域都有了长足进步,如果还满足于米-26的56吨最大起飞重量就有些不思进取了,陈念决定直接一步到位,上到80吨以上。

    这算是非常极端的功能设计,达到这个起飞重量之后,这架飞机的唯一用途,就只剩下载重运输这一项了。

    似乎看上去有些鸡肋,但实际上,陈念还另有目的。

    极端设计带来的是极端的技术进步,只要这架飞机能造出来,制造先进直升机所需的种种技术一定能顺势得到突破。

    于是,陈念没有犹豫,确定好性能参数之后,直接便启动了解析。

    他现在手头上还有110点源点,而这架被暂时定名为直-30的重型直升机所需要消耗的源点数量是28点。

    很贵,但也物有所值。

    因为,在直-30完成解析之后,他所设定的具有高雷达隐身性、高火力强度、高机动性的武直-30,所需要的源点数量直接从36点断崖式下跌到了6点!    而这6点源点,其实大部分还是花在了其配套的机体设计、雷达和武器设计上。

    直升机工业中所需的基础技术,已经基本全部打通点亮了。

    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花了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才把两架直升机的技术全部吸收完毕。

    接下来,就是慢慢将技术整理出来,输出给602所去研发落地了。

    想到这里,陈念拿起电话。

    他没有联系陈果,而是直接打给了林永明。

    国内的主力直升机研究所是哈尔滨的602所,这个研究所归属于中航二集团,虽然与一集团并不属于同一个集团公司,但双方交往密切,尤其在无人机研发项目上,之前的彩虹项目,就是双方合作的典型代表。

    所以,找林永明,和找二集团主管的效果是差异不大的-——最多也就是多了一个中间沟通人而已。

    电话接通之后,陈念直接开口说道:    “林总,重型直升机技术的事情有眉目了。”

    “我这边有几个关键技术突破的思路,主要包括无轴承旋翼、大功率涡轴发动机、总体气动布局几个方面。”

    “我想请您联系一下二集团那边,让他们准备启动研发项目——资金从星火小组的预算里出。”

    听到陈念的话,哪怕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林永明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这么快?    要知道,从陈念提出要做重型直升机,到现在才过去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别说“自己创造”,就算是有人把技术文档摆在面前,你想去看懂也没那么容易.    果然,对这个少年,还是不能以常理度之。

    哪怕抛开他身上那些神秘的光环,只看他的个人能力,也可以说是优秀得可怕了。

    于是,他开口回答道:

    “收到,我去跟二集团那边联系。”

    “不过小念,这么短的时间,技术消化起来怕是不容易。”

    “我建议先从涡轴发动机开始,搞定了这一块,后续其他技术的难度梯次下降,进度就能快起来了.”

    “我知道。”

    陈念立刻回答:

    “涡轴发动机肯定是最核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考。”

    “因为,这台发动机的设计功率在13000kw左右,比米-26的D136-2型发动机还要高出40%。”

    “我建议,还是采用H-20当时的策略,与俄方合作,尽可能降低落地过程中的难度。”

    “.这点我赞同,不过你先等等,多少千瓦?”

    “13000千瓦。”

    “.好家伙,伱是想把这台直升机的载重提到30吨以上吗?一个半C130?”

    “不是。”

    听到陈念的回答,林永明稍稍松了口气。

    毕竟,30吨的载重,确实是有点太过夸张了.    然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陈念便继续开口说道:    “按照我的设计,功率上升与自重上升是没有线性相关的。”

    “这架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要达到80吨以上,但是,机体自重要控制在40吨以下。”

    “所以,最大载荷不是30吨,是40吨。”

    “.”

    林永明彻底没话说了,停顿了好几秒,他才开口道:

    “这会不会太极端了?我是说,它的应用场景也许没那么广泛啊”

    “是有点极端。”

    陈念的声音没有丝毫波动,他继续说道:    “但是,这可以看做一种技术积累。”

    “等我们需要建设大型空中平台的时候,这架直升机的所有技术,都不会浪费的”

    几天之后,莫斯科,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

    马罗科夫坐在办公室内,面对着米里厂的负责人侃侃而谈。

    “.所以这一次,对方提出的条件其实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极为优越了,整整5架米-26的采购合同,外加一系列的后期维护协议,如果能做成,你们能够获得的利润将远远超过你们的想象。”

    “更重要的是,华夏已经开始计划研发和生产他们自己的重型直升机,并且意图与我们合作。”

    “如果能获得这次的合作机会,我们的直升机工业,将有机会再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

    “等等,马罗科夫,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负责人诧异地打断了马罗科夫,随后继续说道:

    “‘我们的直升机工业’?以华夏人的技术水平,怎么可能推动我们的直升机工业发展?他们跟我们合作,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我们对他们的单方面援助吧?”

    “马罗科夫,我知道你现在是双方合作的关键人物,但你也不能像是一个商业掮客一样,总是站在他们那边说话吧?”

    听到负责人的话,马罗科夫无奈地笑了笑。

    自从H-20项目、PAK  FA项目取得重大成功之后,他就成为了官方钦定的“合作大使”,只要是与华夏有关的项目,都会有他的身影。

    在这种情况下,留下“掮客”的印象倒也不奇怪。

    不过,马罗科夫问心无愧。

    他自认为在这些项目中,自己从来就没有谋取过私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发展。

    于是,他坦然地回答道:

    “我确实是站在他们那边说话,因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确占据着优势。”

    “没错,他们在直升机‘成果’的领域确实还相对落后,但我要提醒你,三年之前,他们在四代机的‘成果’上也很落后。”

    “发展到现在,站稳四代机顶尖地位,开始挑战老去的技术霸主,他们花了多少时间?”

    “直升机领域同样如此——他们既然启动了项目,很显然,就一定是有把握的。”

    听到马罗科夫的话,负责人沉重地点了点头。

    他并不是蠢货,也并不迂腐,所以对马罗科夫所说的事实,他其实也有过了解和思考。

——    只不过,要让他在短时间内放下自尊心,去接受“上下颠倒”的事实,确实没那么容易而已。

    沉默了良久,他终于开口说道:    “这次的合作,我不反对。”

    “但是,我始终认为,项目的时间太紧,要求太严格了。”

    “万一不能按时交付,我们怎么办?”

    “没有万一,哪怕抛弃其他项目,我们也必须完成交付。”

    马罗科夫郑重说道。

    “.那就试试。”

    负责人微微点头,但随即又问道:

    “所以他们到底为什么要的那么急?有什么关键性的战略需求吗?近期他们的压力主要在非洲,哪怕要发展直升机,也应该是从武装直升机开始吧?”

    马罗科夫摊了摊手,回答道:

    “你还真把我当成华夏人了吗?”

    “这样的信息,我怎么可能知道?”

    “我手里的情报不比你们多多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这一次的采购,似乎确实是具有‘专门用途’的。”

    “因为在沟通中,他们已经提出了不少定制化的需求。”

    “但到底用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听到马罗科夫的话,负责人不由得有些疑惑。

    专门用途?定制化需求?    重型运输直升机的应用场景其实并不广泛,在军事上,最常见的用途无非就是“装甲投送”这一项而已。

    难道,他们在边境上,会有大动作?    但似乎也不对,他们那几条有冲突风险的边境线,普遍都用不上重型直升机.    算了。

    这毕竟不是己方这个“合作伙伴”需要操心的事情。

    想到这里,负责人开口说道:    “不管他们将用于什么用途,总之,这次的合作,我们接下了。”

    “告诉他们,只要资金到位,我们可以按时交付装备。”

    “同时,合作的事情,我们也希望进一步详谈.”

    不久之后,华夏与俄方签署了近几年来最大的一笔装备采购协议,而协议的标的,则是整整10架米-26直升机。

    第一批3架直升机将会在9个月内交付,而这三架直升机,也将解决华夏缺少重型空中运输力量的燃眉之急。

    再加上俄方可以随时抽调的两架米-26,在未来,哪怕灾难真的发生,6架米-26,也可以让救援工作,变得顺利得多    (本章完)


  (https://www.mpshu.com/mp/4276/13042.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