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 > 第296章 放弃

第296章 放弃


这座院落是第一任知州建的,只是建好后他还来不及住便病逝了,家人也没有接过来都定城。院子便一直空着。

  后来的几任知州为了自身安全都住在州衙内宅,那座院落便一直空着。

  再后来院落便被已经砍头、抄家的黄家购买。黄家买了之后,才住了没两天,李延宁便来了,一系列的手段下来,黄家怕了,早就搬走了。

  现在这座房子的地契就在州衙,姚邕整理入库后,这些抄家者的院落本来就要拍卖的。李知府想买,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

  李延宁去看过这座院落。四进院,建得恢弘大气,布局合理,可以看得出来第一任知州想在都定城长居久治,还想把家人接过来。可惜事与愿违。

  苏熠薇和叶柔看过房子后也都喜欢,这里离州衙非常近,李延宁上职很方便。既然家人喜欢,那便买下来。

  李延宁以都定城现在房子的市场价买下这座院子。都定城房价不高,这么大一座房子也才三百多两银子。现在都定城还没发展起来,房子、铺子都很便宜,李延宁建议家人有想要哪里的房子和铺子可以趁早去卖。

  房子、铺子都是不动产,以后就算他调动去别的地方了,这些也是固定资产,可以继续开铺子盈利,就算不开铺子,租给别人也行。

  买下房子后,李家又请人修缮了一番。局部地方稍作修改。春节前夕便乔迁,搬进了新家。叶柔和苏熠薇将新家布置得红红火火。

  过年期间,很多人来李家拜年。李延宁每天在家都有人上门。他挑着一些人接见招待。对于来他这里拜年的各县县令,李延宁是非常热情且欢迎的。

  还好有这几位骨干,不然各个县衙都没法运转了。

  过年期间,李延宁还收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来信。其中李延峰的信让李延宁心里有些难受。大哥在信中告诉李延宁他不想继续乡试了。

  前年九月份李延峰参加了乡试,榜上无名,他失落了很久。原来也想继续努力奋斗,但是李延宁被调去都定城任官,李征被他叫去京州管理李家产业。东临府的生意便都是李延峰和林娴珞在照看。

  可林娴珞生了孩子后,李延峰的心思更无法集中在学习上。除了生意,他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学习没有什么进展。学不下去又逼自己不得不学,痛苦万分。

  看到叶明在锦州和江州的生意越做越大,李延峰眼热,他也想把李家的生意做到别的州去,可科考的绳子绑着他,他挣脱不得。

  林娴珞看相公整日纠结苦恼,她也心疼,她劝李延峰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论他做什么选择她都支持。

  最后李延峰在深思熟虑了两天后彻底断了科考的念头。林娴珞一点也不奇怪相公的选择。科考道路之难,她听公婆提过宁弟的刻苦便知道。

  相公没有宁弟的读书天赋,也没有宁弟的勤勉自律。还不如发挥特长,将李家的生意做大做强,为宁弟的仕途添砖加瓦。

  林娴珞是商户之女,她没有相公必须读书科考的执念。李家已经有一个前途无量的四品知府,相公就去做他想做的吧。

  李延宁看完李延峰的信,心里挺为大哥可惜的,不过转念一想大哥也确实没有太多读书的天赋。童生和秀才都是他一路开小灶补习过来的。

  他一去京州,无人辅导,无人督促可不就松懈了。不过信中大哥已经找到自己的目标了,李延宁也为他高兴,人各有志,他尊重大哥的选择。

  想当初如果他考不上举人,他也会放弃科考重新选条路走。如今李家的门楣他已经换了,大哥就去让李家更富起来吧。

  李延峰放弃科考,胡万里也放弃了。胡万里也想跟着叶明去别的州做生意。

  李延宁回信支持大哥的选择,也建议大哥去齐州和晖州开拓生意。

  而另一封信是顾淮谨写的,里头讲了一个好消息,王时雨去年十一月底给顾淮谨生了一个闺女。

  书信中是顾淮谨难以言喻的欣喜,李延宁就说他是女儿奴吧,还真是。两人在书信中交流了一番初为人父的心得。

  沈颂冕的密信告诉了李延宁一些朝堂信息。入冬后,天气骤降,皇帝感染了风寒,生病了几天。上朝时都一直咳嗽。

  皇帝已经六十三岁了,身体不再如壮年那般有精力,三王爷和四王爷的斗争更加激烈了。现在京州表面风平浪静实在暗潮涌动。

  皇上迟迟不立太子,朝臣们各个观望,举棋不定,既想有从龙之功,又不想搭上身家性命。

  李延宁开春后更忙了,现在很多百姓在自家的薄田上种植红薯,去年拍卖会上流拍的一些古玩字画,过年期间他让李严给胡鹏程送年货时顺道送去玉山县拍卖。

  胡鹏程照猫画虎,也办了个拍卖会,不仅将李延宁寄卖的物品拍卖出去了,还筹集到了不少钱,开春后,他先修了玉山县到都定城的路。

  李青鹤建的造纸坊、酿酒坊已经完工,春耕后便开始招工生产。李青鹤特地去找当初负责监督修路的护卫,了解当初修路时一些人品端正、踏实能干的百姓。

  招工时特别注意观察这些人,作坊都是流水线生产,试用期一个月,通过了转正。一切规章制度李青鹤在千山村都做过,这次少了摸索环节,上手很快。

  孙大夫和卢大夫在探索了三七的种植条件后,指导了高林村的一些百姓种植三七。三七能不能种成功起码得三年之后才能初见成效。

  他们两位大夫在都定城的另一条街又开了一家医馆,招收学徒,不少百姓的孩子想去学医,两位大夫对于勤勉善良的孩子都收下了。

  李知府鼓励建作坊扩大生产,都定城里有些老板们紧跟李知府的脚步建立起来。

  开春后还有一件事要忙,那就是善济院。这件事李延宁交给苏熠薇去打理。

  苏熠薇在都定城里买了一个大院子,将街上的小乞儿、孤儿和年纪大了、行动不便的人接进来住。请了几个孤寡无儿无女的婶子、老婆婆照顾。

  州衙会拨一些钱给善济院保障孩子和老人的生存,其他的钱财来源,只能靠社会捐赠。这些苏熠薇都做了计划,后面再慢慢来,现在先将都定城里的小乞儿和孤儿接进来。


  (https://www.mpshu.com/mp/45084/13038.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