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量化投资之殇
如果我告诉你有一只基金:它的团队里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一位美联储副主席,此外还有号称“债券套利之父”的金融奇才等等一众大咖。
你是不是眼前一亮,恨不得把身上每一分钱都掏给他们,让他们帮你赚钱。
而这样一只基金从成立到结束只有短短5年时间。
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样的一只超级基金是怎么从繁花似锦到死如灰烬的。
一、“梦之队”启航
在1993年,刚从所罗门兄弟公司副主席卸任的梅里韦瑟,决心打造一家规模宏大、立志高远的对冲基金。
这个基金被命名为"长期资本管理"(LTCM)。
梅里韦瑟设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初始募资25亿美元。
在那个时代,这是一项不同寻常的巨额资金,同年大奖章基金(上周三刚跟大家分享过这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也只有27亿美元。
然而,对于梅里韦瑟而言,仅仅参与竞争远远无法满足其胃口,他必须是市场上最大、最佳的选手。
因此,他计划进军华尔街的金融顶峰,并与那些能在学术界横扫群雄的金融大师携手。
而他选择的合作伙伴,便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理论家罗伯特·默顿和马尔隆·斯科尔斯。
此外梅里韦瑟又拿出了他的另一进攻手段——他说服了当时的美联储副主席戴维·马林斯加入。
虽然最终实际募资未达目标,只收集到10多亿美元,但这一数字已经让LTCM成为当时资本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
梅里韦瑟并不止步于此,他进一步深挖实力,召集了之前的部下,以及一系列麻省理工学院出身的博士加盟。
这样强大的阵容组成了事后业界赞誉的“梦之队”,蓄势待发,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金融市场掀起波澜。
二、梦幻开局“屡战屡胜”
自1994年至1997年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展现了惊人的效率,将投资者的资金增值至近三倍。
其成功模仿了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堪比神话的开局。
在这段期间,LTCM不仅在1994年实现了30%的毛回报,当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之际,它却在1995年取得了高达59%的毛回报和43%的净回报,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长期资本管理以其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精准的风险控制,稳定地实现了超常规的收益。
即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市场,LTCM还是能够调整其策略成功对冲,实现了17.1%的回报。
这个时期,其赚取的利润甚至超过了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如迪士尼、麦当劳和耐克等的收益。
如此神奇的开局,让LTCM成为金融界的传奇,无数投资者慕名而来,希望能成为LTCM神话般故事的一部分。
三、崩溃只在一瞬间
时间很快来到1998年8月17日,那原本只是普通的一天。
然而当天俄罗斯政府突然宣布卢布贬值,并宣布冻结281亿卢布(135亿美元)的国债,停止国债交易。
之后这一事件迅速发酵,致使诸多新兴市场的资信严重恶化,投资者纷纷从新兴市场撤出转而投向美国、德国风险更小、质量更高的债券品种。
而此举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西方国家与新兴市场的债券价差大幅拉开,LTCM由此遭受暴击。
事件导致了全球市场的巨大动荡,市场流动性枯竭,与LTCM投资组合相关的多个金融工具价格波动剧增。
这直接冲击了LTCM的套利策略,因为套利交易的成功严重依赖于价格波动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最致命的一击是各方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撤离风险较高的投资,转向更为安全的投资港。
这导致固定收益产品的价差扩大,而LTCM持有巨量这些产品的未平仓交易。
导致基金净值在短短数月下降90%。最终,LTCM遭受了约44亿美元的损失,它的资本从一开始的44亿美元骤减至不到6亿美元。
在危机爆发后三周,公司管理层四处寻求帮助,但是也没能扭转败局。
短短5年,就从快速崛起、风头一时无两、连续稳定盈利四年,再到1998年快速陨落的戏剧性过程。
四、关于暴雷深层次的反思
LTCM事件对金融市场、对风险管理以及对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这次危机揭示了依赖高杠杆和套利策略的风险性,同时也显示出市场在极端情况下的不稳定性。
1、规模魔咒:资本的极限与市场的反噬
“何时巨大的规模成了我们的敌人?”一位LTCM的投资者可能会在夜深人静时这样问自己。
LTCM的资金规模令人震撼,顶峰时期其管理的资本超过1400亿美元,使得它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市场的积木,而非玩家。
巨额资金推动它去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但市场的机会总是有限的。
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LTCM越发依赖于市场流动性的持续性,尤其是当它背负了庞大的仓位时。
然而,流动性是市场的客观条件,其变幻莫测不受任何机构控制。
在1998年的金融风暴中,市场的流动性在LTCM急需时消失了,那些曾在盘面上畅通无阻的仓位突然变得难以调整,转瞬之间,王者变成了困兽。
2、模型的悬崖:量化交易的美梦与噩梦
LTCM是一个用数学模型做投资的公司,他们很信赖数字和公式。
但这种完全基于历史数据的计算方式有时会有大问题:未来并不总是像过去那样。
当市场出现意外波动,比如突发的金融危机或者某个国家突然还不起债,LTCM的模型就可能失灵。
首先,LTCM的问题在于他们太相信模型了。他们认为只要模型说某个投资有利可图,那就一定能赚钱。但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模型并不是万能的。
事实上,当市场变得不稳定,LTCM的模型反而会让他们加大投资,希望能赚更多。
但这样做其实是在玩火,因为一旦市场崩溃,他们的损失也会加倍。
相比之下,另一家投资公司大奖章就聪明多了。他们的模型也会在亏钱的时候自动减少投资,避免更大的损失。
他们知道市场有时是不讲道理的,所以不会跟市场硬碰硬。这样一来,即使市场出现意外,大奖章也能全身而退。
其次,LTCM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太追求“确定”的收益了。
他们认为只要每次都能赚一点点,积少成多就能赚大钱。
但这种想法也有问题,因为投资本身就有风险,没有人能保证每次都能赚钱。
而且,LTCM为了赚这一点点收益,往往要冒很大的风险,比如用很高的杠杆。
这就像是在推土机前面捡硬币一样危险:一旦推土机开过来,就可能被压扁。
果然,在1998年的时候,LTCM就因为太相信“确定”的收益而栽了大跟头。
他们觉得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肯定不会还不起债,于是就大胆投资。
结果俄罗斯真的违约了,LTCM一下子就亏了很多钱。
3、人性的失算:周期规律下的浮沉
LTCM的故事也是一部人性历史的缩影。
在连续数年的高收益推动下,LTCM的管理团队越来越自信,甚至有些自负。
这种由成功引发的过度自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过度自信偏误”,它使得LTCM的决策者忽视了风险,甚至在面对市场明显的警告信号时选择了更激进的策略。
五、结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投资不能只看数字和模型,还要懂得控制风险。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一个地方去冒险,而应该分散投资,这样即使某个投资亏了钱,其他的还能赚回来一些。
举个例子,就算认为当前整个股票市场都比较低估、或者非常看中其中几只个股公司,但是也不要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股票里;
就算非常看好某一个策略,也不要拿所有的钱都只投资这一个策略,而是提前分配好资金,通过资金分散而降低风险。
同时,我们也要给自己留下一些余地,投资前留好6个月的家庭生活储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总之,做投资要谨慎再谨慎,及时跟踪最新的市场情况,这样才能避免像LTCM那样的悲剧重演。
(https://www.mpshu.com/mp/45538/13282.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