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满朝文武都等我瓜吃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永兴帝鸡贼的帝王之术

第一百四十九章 永兴帝鸡贼的帝王之术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

  永兴帝就抱着沈云瑶去上朝了。

  永兴帝踩着红地毯,抱着沈云瑶前往大殿上朝。

  他身穿金衣,头戴玉冠,几近走过大堂时扬起的烟尘都被他的气场瞬间镇压。

  而沉默的沈云瑶则被束缚在他的怀中,显得既无助又娇弱。

  大殿里肃杀而又庄严。宏伟的柱子和富丽堂皇的壁画,在永兴帝的身边去失去了本该有的浮夸和华丽,而是展现出更为严肃的一面。

  就连西墙上哪一尊主持贤文的像头也是精神集中,严肃端庄地伫立在那,似乎对于属下的臣民们已经不容有一丝的半点的宽容。

  永兴帝抱着沈云瑶走过殿前,士兵也都竖立方阵,沉庄而又不失威慑的气息散发了出来。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中,永兴帝站在金龟椅上,展现出了一袭的沉稳。

  当初永兴帝抱着三岁半的九公主沈云瑶去上早朝,这个场景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阵微妙的骚动。尽管如此年幼,沈云瑶已经因其出身和地位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永兴帝的意图很明显,他希望从小培养女儿对国事的敏感度,尽管她还只是一个稚嫩的孩童。

  可是现在,沈云瑶已经是北昭的骠骑大将军,加丞相。

  是故再也没有人怀疑什么。

  满朝文武低着头,谁也不说话。

  生怕说句话,就九族不保。

  是故朝堂内,文武百官肃立两旁,每个人的表情都尽力维持着严肃和庄重,但内心无不破口大骂:陛下这个孙子,被皇后拿菜刀追了三十六公里,还没出气呢!

  今天上朝,果然又把沈云瑶给带来了!

  陛下不开心,我们满朝文武就得九族的脑袋搬家呗!!!

  凭什么?!

  永兴帝的目光如同往常一样锐利,他环视了一圈,似乎在无声地告诫众人,即使在他最近身体不太行的情况下,他的权威和对国事的关注丝毫不减。

  沈云瑶坐在父皇的怀中,小手紧紧抓着永兴帝的龙袍,她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这些穿着华丽官服的大人们。她的稚嫩之声不时响起,问着一些童真无邪的问题,而永兴帝则耐心地为她解答,试图让她理解这些复杂的政务。

  随着朝会的进行,大臣们开始汇报国事,从税收到农事,从边疆防御到内地治安,每一项议题都需要永兴帝的审视和决策。沈云瑶听着听着,渐渐地,她的小脑袋靠在了父亲的肩膀上,睡意朦胧地闭上了眼睛。

  永兴帝感受到女儿的体重轻轻地靠在自己身上,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柔情。他知道,沈云瑶还太小,无法真正理解朝政的复杂,但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将清楚,什么才是帝王之术!

  朝会结束,永兴帝轻轻抱起熟睡的沈云瑶,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动作温柔而缓慢,生怕惊醒了这个小小的梦者。他对着大臣们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

  “诸位爱卿,今日的朝会就到此为止。”永兴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希望朝堂的衮衮诸公记住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百姓吃不上饭,就会用脚,来决定他爱不爱北昭!办不好事,朕拿尔等狗头祭天!”

  大臣们齐声应诺,纷纷退出了朝堂。永兴帝抱着沈云瑶缓步走回后宫,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女儿的无限爱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云瑶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

  学会了装孙子……

  她才不想学什么狗屁的帝王之术,帝王之术说白了就是愚民。帝王和普通人区别又不太大,皇族和百姓区别也不太大。

  都是为了生活,皇族也会和门阀世家联姻。

  说白了,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百姓如此,北昭也是如此!

  有钱才能一起玩耍!

  虽然沈云瑶很不满意这样,但是也没有办法不是?

  和永兴帝上朝,起码不挨揍呀!

  所以,就假装认真学习学习。

  其实也没什么好学习的,无非就是一些帝王权术。

  今天早朝下的比较早,永兴帝单独留下一些二品以上的大员,其余全部赶走。

  至于沈云瑶也被送回了未央宫。

  永兴帝盯着众人,面色颇为喜悦。永兴帝表示,这几天自己突发奇想,突然了解到西边的秦国就种植筱麦。

  而那里也盛产筱麦种子。

  此刻,宫廷之外的百姓们因为上次朱颜那个饭桶导致的大冰雹,造成庄稼绝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农田荒芜,粮仓空虚,饥饿和绝望在人们心中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永兴帝发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命令——他敦促满朝文武去秦国买种子。

  这个命令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文武百官,习惯了锦衣玉食,对于农事自然是知之甚少。

  然而,永兴帝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和信念,他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穿透每个人的心房:“种子,是希望的象征,是我们未来丰收的起点。今日我们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是对抗灾难、恢复繁荣的坚实基石。”

  “不去的,朕保证让你们过的舒舒服服的。”

  满朝文武被逼无奈,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联络通了去秦国的路。

  而且永兴帝也开出了市场价十倍的价格,直接悬赏公告,购买筱麦种子。

  一时间,北昭的道路上,都是疾驰而过的快马和牛车。

  一车车,一船船的筱麦种子,不到半个月,就到达了北昭的京城。

  这一切沈云瑶并不知道。

  永兴帝也是前几天突然听见了沈云瑶在心里叨咕着说,筱麦种子,秦国就有。于是永兴帝便安排人八百里加急,去寻找,果然和沈云瑶心声说的一模一样。

  往后的日子里。

  永兴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鼓励,往后的几天他还亲自带头,走下御座,走进了田野。

  他的动作优雅而坚定,亲手将种子撒入泥土,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

  朝臣们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他们开始效仿皇帝,纷纷购买种子,甚至亲自下田耕种。

  这一行动迅速传遍了整个国家,从京城到偏远的乡村,从富饶的平原到贫瘠的山区,每一个角落都响起了播种的声音。人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了种子,就有了希望,就有了明天。

  解决了京城周边地区,百姓吃饭的问题,永兴帝的愁心事也就没了。

  永兴帝最近忙过了之后,休息了一番。准备开始着手解决几个大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拖了很久很久的科举考试的问题,这个问题几个月前,就提了出来,可是一来永兴帝因为太皇太后的事受伤,因为许嫔的事劳累,因为被皇后爆发身体虚脱,又因为京城周边颗粒无收而苦恼,故而科举的事一拖再拖。

  最近是要考虑一下了。

  第二个就是三公主沈闻莺和魏国皇子的事。

  由于永兴帝很忙加受伤。

  魏国皇子在北昭京城已经住了小三个月了。

  再晾着魏国皇子,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

  当初永兴帝是动了心眼了,因为魏国和赵国的战争并没有结束,所以他趁机自己受伤,选择观望。

  此刻,两方都已经筋疲力尽,赵国惨败,但是最终守住了赵国的都城,魏国虽然夺取了很多赵国的土地,但是精锐伤亡也特别大,所以这会的魏国和赵国,都是急需休养生息的。

  既然如此,永兴帝讨价还价的底气就更强烈了。

  第三个就是上次在忠王府,以及后续处理镇国公的时候,加上后来华贵妃的生母东方大鹅,都不约而同的将唯一一个共同点,指向了京城外边的大相国寺。

  那个地方,很有问题。

  而灵隐寺的苦无禅师,也同样是大相国寺的苦若禅师的师兄弟。

  这两个秃驴,几乎控制了整个北昭京城周边的和尚,他俩问题很大,永兴帝打算不太忙的时候,要收拾收拾情绪,对那群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和尚,进行一些思想上的教育,或者……

  全部弄死的生死教育。

  这是几个永兴帝觉得自己要亲自处理的问题。

  还有一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并没有完全清除隐患。

  诸如太师许家的问题,这个问题太过久远,许家树大根深,太皇太后虽然被永兴帝软禁了,太师许懋德也已经在家养老了,但是许家一天没倒的彻底,就会对北昭形成威胁。

  诸如华贵妃的问题,更是搞的一团糟糕。华贵妃的生母东方大鹅虽然被抓了,但是也没有定罪呢,皇后那边闹得厉害,华贵妃同样也闹得厉害。

  永兴帝就很难抉择。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以前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难题。

  华贵妃的巫蛊之术,虽然伤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极强。而且仗着父亲是驻守边关的抚远大将军,所以我行我素,根本不把皇后放在眼里。

  连永兴帝也感受到了来自华贵妃深深的恶意。

  但是很多时候,永兴帝又有一些力不从心。他相信,只要自己还活着,华贵妃是折腾不起来的,可是万一某一天永兴帝自己嘎了,那么北昭以后,仍旧会因为门阀世家的实力过于庞大,而陷入内耗之中。

  但是处理有兵权的大臣,一定要慎之又慎,一不留神,就会出事。所以永兴帝选择隐忍,缓而图之。

  剩下的问题也还是有的,诸如四公主的问题,诸如丞相人选的问题,诸如很多大臣办事不利的问题。

  还有很多永兴帝父皇留下来的烂摊子,真的很多很多。

  而其中,最严重的便是门阀世家的问题。

  门阀制度是一种以家族出身为社会分层基础的体系,特别是前朝时期,这种制度尤为显着。门阀世家因世代积累的政治、经济资源而享有特权,这往往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导致非士族出身的人才难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由于门阀世家的权力过大,可能会影响到皇权的稳定性,皇权过度依赖门阀世家支持的情况。

  因此,永兴帝试图通过改变现有的门阀制度来集中权力,并选拔更多非门阀背景的人才进入官僚体系,以此来平衡和削弱门阀势力。

  总的来说,永兴帝对门阀世家的不满是基于维护皇权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以及选拔人才的考量。

  门阀世家往往拥有庞大的土地、财富以及由此衍生的影响力。这些家族世代沿袭,形成一种几乎不可逾越的社会等级制度。对于永兴帝这样的帝王而言,门阀世家不仅是潜在的威胁,也是改革的障碍。

  门阀世家由于其地方势力庞大,有时会朝廷产生竞争甚至对抗,这对于想要加强集权的永兴帝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而且门阀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使底层民众不满,有才能但出身低微的人难以获得上升的机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门阀世家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和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垄断,小农经济难以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并且由于过于依赖血统和家世的选拔机制忽视了个人能力和才干的培养,这可能导致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下降和创新能力的缺失。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永兴帝准备通过扩大科举考试的范围和影响,让更多非门阀出身的士子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打破门阀世家对高级官职的垄断。

  所以,针对这一个的情况。永兴帝,对于这次科举考试,格外上心。

  他力排众议,不再把科举考试固定到乡试等看文章的那种节奏。

  而是出了一张特殊的考卷,谁都可以参与的考卷。

  甚至已经为官的人,也可以参与。

  完成那个永兴帝设定的命题,都有机会参加秋闱。

  考卷的题目比较简单:如何国富民强。

  这个题目一出来,朝野上下是议论纷纷。

  上到满朝文武,下到走卒贩夫,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且无论回答的如何,都可以上达天意,由永兴帝作为裁判,来判决,回答问题的人,有没有资格参加秋闱。

  永兴帝直接一个也不看,将数万份关于如何国富民强的书信以及帖子,全部交给了后宫的八百个妃子,一个人分一百份,规定每个妃子一天看十份,并且要认真的写出观后感。

  此事直接让后宫的八百嫔妃直接气的骂娘。


  (https://www.mpshu.com/mp/46204/13185.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