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四合院:60年代一厨子 > 第164章 京茹一家

第164章 京茹一家


两个女人对视了一眼,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要说这两个嫂子,也各有各的特色,二嫂胆子比较小,原生家庭差了些。大嫂为人开朗豪爽,对小姑子也是没话说,一家子人,都没什么太极品的存在。

  “大嫂二嫂快去吧,京茹可念叨了好久了。”

  “去吧去吧。”秦大秦二示意她们赶紧去。

  曹魏则笑眯眯地跟两个哥哥进了屋。

  先是跟老丈人拜了年,然后就从自己带来的东西里抽出了两条烟。

  “爸,哥,带了两条烟,放家里自个儿抽,可别带出去咯。”曹魏把两条“牡丹”放在桌子上。

  “好家伙!牡丹!”秦二惊呼一声。

  “咋呼什么,咋呼什么。”秦大穷瞪了秦二一眼:“小曹啊,这么喊你没事吧。”

  “没事,爸,您怎么方便怎么来。”

  秦大穷松了一口气,对着自己的烟杆吧嗒了一口,在心里有了定义,这个女婿,不孬。

  说实话,他对于曹魏,并不了解。

  从一开始,就是刘三刀在安排,到后来,曹魏倒是来过,人客客气气的,也看不出什么。只知道在城里当大厨,是个了不得的工作。京茹嫁过去不会饿肚子,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可这次回门,京茹那大呼小叫的,还带着这么一些东西。

  秦大穷就知道,京茹没嫁错人。

  “小曹啊,咱们都是乡下人,这些个烟,抽不惯,你回去的时候,就带回去了。在乡下,抽这些个,太招摇了。”

  “爸~”曹魏还没说话呢,秦二先不干了,他老早想尝尝了,“牡丹”这东西,只听过,没见过。

  秦大穷眼睛一瞪,秦二就老实了。

  开玩笑,自家老父亲下手那是真下狠手。

  “爸,我带都带过来了,再拿回去不合适。再说了,这烟,我也就逢年过节的能拿到点儿,我寻思着咱们都是一家人了,我师傅那边,我给送了两条,您这儿,也不能落下。这些烟,咱们放家里抽就成,别拿到外面去,咱们自家人抽自家人的。”

  曹魏也不说这烟很容易拿到。

  那是扯淡。

  “牡丹”这烟向来有“干部烟”的说法。

  而且把话题往自家人身上引。

  “爸,小曹都这么说了,咱们收了吧。”秦大还是比较稳重了,但他也馋啊,也想试试味。

  “哎,说什么收不收的,都是自家人,自家人。”

  听到曹魏这么说,秦大穷也露出了一个笑容,自家人,那就没那么多说法了。

  里屋。

  秦京茹和自家大嫂二嫂,还有自家老娘,叽叽喳喳地聊开了。

  “老三,城里的生活咋样,是不是可好了。”大嫂性格比较开朗,先开口问了。

  “可好了。”秦京茹连连点头,一边点头还一边分东西:“喏,我扯了两匹布,给你们哒。”

  “你这孩子,怎么啥都往家里带。”李巧皱了皱眉:“可别伤了情分。”

  “放心吧。”秦京茹拍了拍胸脯:“魏哥儿让我带哒。还有这些,蛤蜊油,冬天的时候抹一抹,好用,我带了挺多。还有这个……”

  秦京茹那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往外掏。

  一样一样地跟自家大嫂二嫂和老娘说这儿说那儿,说得她们眼睛都直咯。

  “你拿这么多,姑爷没说你?”李巧还是有些不放心。

  “没呢,这些都是他安排的。他说到年底了,两家都要走动走动,他不知道咱们家缺什么,就给我钱,让我自个儿买,我寻思着,带点糖果,再带点好用的回来。”这是秦京茹跟娄晓娥学的,甭管别的,先满足好肚子的需求,再谈其他。

  “那就好……”

  “老三,你说说呗,在城里的日子咋样?”

  “吃得好,睡得也好,就是家地儿小了些,魏哥儿说等过几年,看看有没有机会,跟别人置换一套。还有,每天读书可累了。”秦京茹叹了口气。

  “还要读书?”屋里三个女人都惊奇了。

  听说过带媳妇回家磋磨的,带媳妇回家干活的,带媳妇回家疼的,就是没听说过带媳妇回家读书的。

  “嗯呢。”秦京茹点了点头:“魏哥儿说了,这将来要是有了孩子,孩子要读书,我要是什么都不懂,就容易给糊弄过去。让我多读点儿。”

  “读书有啥子用咯?”大嫂不理解。

  “那可有用了。”秦京茹说起这个,立马就支棱了起来:“我跟你们说,我都打听过了,中专,你们知道吧?”

  “什么专?跟高小比哪个厉害?”

  “那肯定是中专厉害。”秦京茹掰着手指头给她们数:“小学五年,初中三年,中专三年。十一年呢。”

  “乖乖,读书就读十一年。”

  “那可不,只要考上了中专,每年都有补贴的。”

  “上学还有补贴?”这下子,大嫂立马就来了兴致。

  “不单单有补贴,还不少呢,我听说,不少考上中专的,都能养家哩。而且,中专毕业之后,去上班,那实习期工作就有三十七块五,转正就是四十二块五,往后升得很快,不像是普通工人,魏哥儿说前景很好。只要有能力,厉害的一个月能拿上百块呢。”

  “这么厉害?!”三个女人震惊了。

  “不单单这样呢,读了中专,户口就可以直接落到城里去了。”

  “嘶……”

  这在城里人尽皆知的事儿,到了村里,就没人知晓了。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上学,不是因为想拦住自己孩子的前途,而是他们的意识里,上学,可有可无,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干点农活,多挣点工分,闹春荒,那可不好受。

  秦京茹的这番话,很显然,比起桌子上的那些个东西,更令人震惊,也更吸引人。

  虽然村子里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去上学,可大家对于文化人还是很尊重的。如果将来孩子既有文化,又能挣钱,搞不好还能把他们接城里去的话。

  那诱惑力,可是十足十的呀。

  “嫂子,你怀孕了,往后可得让小侄儿上学呀。”

  “嗯!”大嫂认真地点头,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https://www.mpshu.com/mp/55502/13170.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