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 > 第66章 他坏了规矩

第66章 他坏了规矩


张德祥如今手握兵权,实力雄厚。他的队伍强大,兵强马壮,枪弹充足,八个大队,六七百号人,皆对他敬仰有加,对他有着绝对的忠诚和信任,他是能征善战的军事天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民间领袖。尽管身处如此强大的队伍,张德祥却深感遗憾,他发现什么事儿都是自己亲力亲为,什么事儿都要冲在第一线拼杀,自己的身边缺少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人才。缺少关羽、张飞、赵子龙那样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缺少诸葛亮那样的谋臣。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队伍的强大离不开人才的储备,而张德祥深知这一点。他需要的不仅是勇猛的战士,更需要智勇双全的英才,这样才能让他的队伍更加强大,无往不胜。

  张德祥的队伍犹如一把利剑,锋芒锐利,他更需要一块磨刀石,时常磨蹭,保持刀剑的锋利。而这块磨刀石,就是文能安邦天下,武能冲锋上阵的人才,为了寻找这样的人才,张德祥决定在兰封县寻找一个大户人家,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他需要钱,需要足够的资金吸引能人前来应聘投奔,更需要钱来应对眼前的困境,否则,他的骑兵队可能会沦为刘汉山的队伍,成为孔家大院看家护院的兵丁。这是一场危机,也是一场挑战。

  张德祥知道此时此刻说什么都没有用,只要有足够的额经费,找来更多的能人,充实自己的人才库,才能确保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他决定冒险,吃吃窝边草,寻找那个能够与他并肩作战,共同开创辉煌的人。这个人,或许就在兰封县,或许就在张德祥的身边,只等着他去发现和挖掘。

  张德祥的这一举动,无疑打破了老抬长期以来坚守的“三不抬”的规矩。这一规矩在当地被视作一种不成文的传统,它具体表述为:“近邻户家不抬,血缘近亲不抬,官宦学子不抬。”每一个细节都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哲理和人生智慧。

  首先,“近邻户家不抬”的规矩,是老抬对于邻里关系的深思熟虑。俗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邻里之间若是发生了抬棺这样的冲突或纷争,一旦日后内情暴露,必然会导致关系破裂,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更何况,邻里间相互熟悉,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议论和猜测,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其次,“血缘近亲不抬”的规矩,则体现了老抬对于家族伦理的尊重和维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深入人心,血缘关系被视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纽带。若是因为抬棺而破坏了这种关系,不仅会受到家族成员的指责和唾弃,还可能引发家族内部的分裂和矛盾。因此,老抬选择避免涉及血缘近亲的抬棺事宜,实则是出于对家族和谐的维护。

  最后,“官宦学子不抬”的规矩,则显示出老抬对于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的敏锐洞察。官宦之家往往势力庞大,关系错综复杂,一旦卷入其中,很可能惹来无尽的麻烦和纠纷。而对于学子来说,他们虽然目前尚未成名,但前途未可限量,说不定三五年后就成为一方父母官。若是与他们产生冲突或矛盾,日后难免会受到他们的打压和报复。老抬选择避免与官宦学子发生抬棺的冲突,实则是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谨慎防范。

  张德祥第二个失误就是对解家情况不了解。且不说解家在省城京城和外省市为官经商的一干男女,只凭解家和兰封县胡萝头等几个有名的老抬的密切关系,张德祥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他更没想到,解家为富仁义,解庄百姓对解家大楼视若自己的家。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张德祥率领着他的两个大队,共计二百多名英勇的战士,对解家大楼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要攻克这座大楼,然而,大楼内的三十多名保安队员也誓死扞卫,战斗异常激烈。

  张德祥的部队从南门进攻,紧接着转向东门,再转到北门,攻势猛烈,但解家大楼的保安队顽强抵抗,使得张德祥的部队久攻不下,无计可施。他们开始考虑撤退,解家大楼附近的农家院子里突然飞出了无数砖头、石头,还有土枪土炮,张德祥的士兵们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受伤。撤退的道路被封锁,张德祥的部队被困在了村里。

  就在这危急关头,胡萝头率领的援兵赶到,他们对张德祥的部队进行了三面夹击。张德祥的士兵们英勇奋战,但终究实力有限,装备全部被缴获,他们不得不投降。这场战斗,让张德祥和他的部队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他们更加明白,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解家大楼的解飞龙,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身材高大挺拔,如同山岳般屹立不倒。他的面皮白净如玉,没有丝毫岁月的痕迹,似乎岁月对他格外宽容。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如同春风吹过湖面,让人听了心生安宁。无论男女老少,见到他都不禁心生敬畏,却又不觉畏惧,因为他的善良和慈祥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那一天,解飞龙站在解家大楼的庭院里,目光如炬,注视着满院的俘虏。他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张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惶恐与不安。解飞龙看着这些俘虏,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怜悯。他转头对保安队长解三胖子说道:“先将这些人关到后面的红薯窖里,务必确保他们的安全。然后,你派人给张德祥送信,让他过来领人。”

  解飞龙的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胡萝头便忍不住插嘴道:“解东家,你可不要心软啊!那个张德祥可不是什么善茬,我们不能便宜了他!”胡萝头左腿压着右腿,不停地颤抖着,显然心中的怒火还未平息。他手里夹着烟,嘴里喝着茶,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他的左边坐着徐大风,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粗犷汉子;右边站着冯春娇,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子,此刻却也是一脸愤然。

  胡萝头继续说道:“解东家,依我看,我们应该让张德祥出点血,掉点肉,然后再扒层皮!这样才算是对得起胡司令和咱们这些弟兄们!”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显然对张德祥的行为深感痛恨。

  解飞龙听了胡萝头的话,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胡司令,你说的也有道理。张德祥这孙子确实不讲道义,我们确实应该给他一个教训。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分。毕竟,大家都是江湖中人,应该讲究个规矩和道义。明天他来领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出点血,但也要适可而止。至于他送不送骑兵大队给我们,那就看他的诚意了。”

  解飞龙的话让在场的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他们知道,解飞龙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他既不会过分宽容张德祥的过错,也不会滥用权势去压榨别人。在他的带领下,解家大楼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声誉和地位。

  看着满院的俘虏,解飞龙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些俘虏都是受害者,他们无辜地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希望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于是,他吩咐解三胖子尽快安排好俘虏的住处,并派人去通知张德祥前来领人。

  张德祥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解飞龙让胡萝头的部下送信,要求领走马匹和装备,这已经足够说明一切。他的双腿发软,没有勇气走进解家大楼。自己捅的篓子,没有人会帮他收拾。无论是低头认罪,还是签订城下之盟,他都必须鼓起勇气去面对。为了尽可能减少侮辱,他需要有一个像赵子龙一样的人陪伴,以确保万无一失。

  在他的部下中,左挑右选,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看着卫兵队的刘汉俊,他灵机一动,立刻决定骑马前往前刘庄。他知道,刘汉山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有勇有谋,神力附身。有他在身边,天大的事儿也不会害怕,有他出面,胡萝头也会礼让三分,刘汉山会增加自己的安全保障。

  张德祥骑马去前刘庄,准备去找刘汉山,带着他去谢庄谈判。张德祥心里一阵欣喜,当年,刘备去江东相亲,带着诸葛亮和赵云,愣是把一步死棋走活了。如今带上刘汉山,岂不是诸葛亮和赵云的合二为一。张德祥心里很提气,曾经的兄弟之情,如今却因为命运的拨弄而变得前途未卜。

  张德祥的思绪飘忽不定,回忆起与刘汉山共同走过的日子。他们曾一起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互相信任。然而,世事无常,如今张德祥落得如此田地,只能无奈地寻求刘汉山的帮助。

  这一天,张德祥来到了昔日兄弟刘汉山的家门。他骑着马,带着一颗沉重的心,敲响了门。门缓缓打开,刘汉山出现在门口。他看着张德祥,脸上没有惊讶,有的只是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像是一道无形的鸿沟,横在了他们曾经兄弟情深的心间。

  张德祥带着哀求的语气说:“汉山弟,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但现在我真的走投无路了,只有你能救我。看在我们曾经的情谊上,你能不能帮帮我?”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诚恳和期待,仿佛在寻找曾经那份兄弟间的默契与信任。

  刘汉山望着张德祥,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他明白,这次帮忙意味着将自己卷入一场未知的风险。然而,想到曾经与张德祥共同度过的日子,他终究还是于心不忍。那些共同拼搏、共同患难的日子,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做出决定。

  “好吧,兄弟一场,我答应你。”刘汉山最终下定决心,决定陪张德祥共度难关。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像是一份承诺,一份坚守,一份兄弟情深的责任。

  张德祥听后,顿时泪眼汪汪,感慨万分。他知道,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自己并非孤身一人。有刘汉山这位兄弟在身边,他信心倍增,坚信他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这份深厚的兄弟情谊,让他们再次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未来的未知挑战。

  在这个充满忧伤和挑战的时刻,张德祥与刘汉山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心中的信念坚定,眼神明亮。曾经的误会与矛盾,在这一刻似乎都已经不再重要。他们知道,只要兄弟齐心,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他们无法克服的。在这片未知的风险中,他们并肩前行,携手共进,誓要战胜一切,重拾曾经的辉煌。

  张德祥的心情十分沉重,但他知道,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前方等待他的,可能是羞辱,可能是困境,但他必须去面对。因为他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错误不再扩大,才能保护自己所珍视的人和事。


  (https://www.mpshu.com/mp/62820/13268.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