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大唐之最强太子爷 > 第488章 圣意

第488章 圣意


  弘文馆学士-李嗣真、吴兢,是永祯十三年的进士,年轻、儒雅、有上进心,所以李承乾调他们为起居郎,专门记述《起居注》。

今天要记录的就一个---河渭转输线。为备关中、河南出现灾荒,在洛州、晋州、绛州设立转运仓,以新丰水师为轮输,在河渭之间开启粮米转输线。

一旦出现灾荒,则就近起运,周旋两地,朝发夕至,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粮食运到受灾州县。

李承乾招呼两位起居郎:“朕少年时,喜欢出入军营,也总是惹祸,所以总是触犯军法。”

“当时的军法官,是已故的琅琊公-牛进达。他是瓦岗寨出身,是有名的黑面神,谁犯了错,都是要收拾的!”

“朕也不例外,有一次,他竟然打了朕十记军棍!而事后,陛下向他问罪,他却说营地里只有他的兵,没有太子!”

先帝被他说的哑口无言,因为先帝在让他监理军法的时候,曾经约法三章,那就是他在军营里的一切事,都由他自己做主。

所以,先帝反过来说李承乾,要他去军营的时候,注意点规矩,别再被行军法,丢了皇家的脸面。

“可朕呢,那时候年少,根本听不进去先帝的话,依然是我行我素,所以还是会挨牛进达的军棍。”

“有一次,他打完了朕,给朕上药的时候,讲了讲他在瓦岗寨时,随军攻击洛阳之事。”

那时候攻城,不比现在,有大炮,还可以用投石机抛射火药弹。只能靠着云梯,攻城凿,让士兵拿命去拼。

在理论上讲,攻防的比例是一比三,但久经战阵的人都知道,这都是唬人,也是一种自我安慰,但实际上这个比例会因为将领、环境等原因,随机扩大或缩小。

贞观四年,夷南接受颉利的时候,趁机南扩,侯君集仅仅带了三千人,便把夷南挡在了白龙关外,踯躅十七日!十七天,薛延陀在白龙关下损失了三万多人,锐气全无,以至于长孙顺德带兵一到,薛延陀部一触即溃。

牛进达等人,当时负责啃虎牢关这块硬骨头,作为重兵防御的天下雄关,他们啃的很辛苦,兵力损失很大。

在那个乱世,粮食是硬通货,无粮不聚兵,所以瓦岗寨拿出二十万石军粮出来募兵,能拿多少都行,只要能来当兵就行!

可到了最后,他们只募集到了三千五百人,而且是老少都有。粮食这么多,为什么招不到兵呢?那是因为饥饿和战乱,死了太多的人,周围的县、乡已经没什么人了。

牛进达告诉他,他的很多士兵都是因为一口吃的才来军营的。但凡能糊口,谁会拿着锄头,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跟着瓦岗寨走呢?

从那刻起,李承乾知道,治天下其实很简单,只要能保证人人都有饭吃,便不会再有百姓揭竿而起。

但想做到这个目标,太难了!

这里面涉及了太多的人和事,想把所有事都解决,那就得大费周章了!

李承乾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去积攒资本,去积累财富,去干预这个国家的粮食运转。

随后,又用了十五年的时间,陆续在全国各道之间,建立了两百九十五座常平仓,转运用于灾年的转运。

很多官员都觉得这么做,太费周章了!要建立粮仓,要配置官、吏,监察制度,甚至还要为转运、储存买单,钱花的太多了。

可他们的态度,在李承乾听来,就是拿百姓的命在赌,他们赌不会闹天灾,他们赌粮食可以及时转运,他们赌在赈灾的过程中不会有贪官污吏与地方豪绅勾结,上下其手大发国难财。

是啊,他们可以去赌,因为江山不是他们的,他们自然可以去赌。

但李承乾不行,这个国家是他的,他不能为了省两个糟钱,就拿民心去赌。

贞观时,百姓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但现在呢?

刑部今年秋决的人,高达八百九十二人。

不是说,现在的吏治、法治、人治不如从前,而是大唐每天的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利益多了,人心不古,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利益熏心。

蒲州刺史-皇甫忠,是贞观名吏-皇甫无逸的孙子,祖孙两代人为官清廉,罢除贪暴,任用廉吏,法令严明,政绩皆为天下优等,都是有名的清官能吏。今年,蒲州因为天旱,粮食欠收,但他却没有向朝廷伸手。

李承乾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上书要粮,难道是怕影响自己的考核?

皇甫忠上书回他,他在蒲州八年,下面的七个县,六十一个乡,每一个乡都有一个乡仓。每年丰厚,每家每户都要拿一些粮食出来,存入乡仓,以备荒年。这些乡仓,平时都是有乡民来轮流看守,管理则是交给乡里德高望重的乡老。遇到灾年,乡老便可以自省做主,将粮食拿出来,分发给乡民,所以也就不用担心肚子,自然也就不用逃荒了。

皇甫忠想在了朝廷的前面,也做到了朝廷的前面,这种人好不好,好,千挑万选都难找到。这种官,搞十年的科举,也未必能找到一个。

朝廷能怎么办,只能多耗费国帑,让他们按照朝廷制定的政策去做。这是大势,也是没办法扭转的亏损。

“你们要把起居注写好,把朕的话都写进去,要让后世的帝王都知道,做皇帝的,一定要想在所有人前面。”

“做皇帝的,如果不能未雨绸缪,那大臣们也会不知所措,永远不能把国家大事,完全依靠于臣下,这样的天子,才是天子!”

李嗣真、吴兢一遍记,一遍用崇敬的眼神看看李承乾,他们都是听着皇帝的故事长大的。对他们来说,皇帝的英明丝毫不必太宗皇帝差,其开明也是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才有如今的永祯盛世,国力甚至不输于开皇盛世。

“谨遵圣命,臣等按实记述,一字不改!”


  (https://www.mpshu.com/mp/64608/48998075.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