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找事


他本来想过些时日,等抽空他自己再向宋瑶表达谢意。

哪知道他父母听后却不赞同。

一来于家夫妇就快回京了,他们听儿子详细说了那天的事。

若不是宋瑶,那么大的雨,于树海就算不被冻死,他那腿被兽夹夹的时间长了,也会耽误救治。

不管宋瑶以前怎么样,对他们而言,这回对儿子是实打实的救命之恩啊。

两夫妻是最正统的文化人,崇尚有恩必报。

况且于妈妈也想见见这个冒着大雨,却能把儿子坚持救下来的姑娘。

她总觉得宋瑶并不像儿子口里之前的那个样子。

至于于树海的顾忌,于妈妈并不以为然,还训斥儿子道,“人常说行的正,坐的端,你们又没真的做什么,怕什么闲言碎语?难不成你要像这些无知村妇一样,为了些没来由的事情连救命的恩情都不敢大大方方的去道谢?

别人的嘴都长在他们身上,今天你怕人说这,不敢去道谢,明天你怕人说别的,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了?就按照别人的标准活着吧!

至于那姑娘,人家救你的时候顾没顾忌什么风言风语?人家能那么坚强的把你救下来,那性子就比你强多了!”

于树海被母亲一通教训,才有了一家三口的今日登门。

王招娣听于树海这么一说,心里就像翻江倒海一样。

这么大的事,闺女一个字都没跟她说!

她瞅着于树海,忍不住又开始嘀咕,莫非闺女对他还不死心?

不然怎么会拼那么大劲把他救下来?

她心里怎么想于家三口不知道,只是没见到宋瑶,于妈妈失望极了。

听说宋瑶去了县里,于家三口只能冲王招娣感谢了半天,把带来的东西都留了下来。

王招娣只扫了一眼,眼睛就睁大了。

妈呀,于家也太大方了,给的东西也太多了。

先不说给宋瑶买了好几身衣服,那料子款式,一看就是从县里的百货商场买的,又鲜亮又好看。

其他的还有两盒糕点,两瓶麦乳精,一兜子水果罐头。

东西也就算了,临了于妈妈非要给留下一百块钱,唬的王招娣连连推拒道,“这可使不得,都是乡里乡亲的,谁看见也得帮忙,可当不得这个……”

王招娣死活不肯要,于妈妈也没勉强,只能笑笑道,“成,那下次我们再来看宋瑶。”

妈呀,还来?

把于家三口送出门,王招娣心里又喜又愁。

喜的是于家爹妈看起来对自家闺女印象不错,而且看起来性子也是和气讲理的。

愁的是宋瑶是不是还真惦记着于树海?不然怎么她每次一提起陆家后生她就生气?

这明明就是心里还有人呢!

倒不是说于树海不好,只是这两天看多了陆长空,不说模样更俊,虽然性子冷了点,但人多热心啊,帮了自家好几回。

王招娣这心就偏了,总觉得陆长空更顺眼。

最关键是,于树海和自家闺女这名声,要是俩人再搅合到一起……

王招娣砸么砸么嘴,觉得头都大了。

另一边,于家三口从宋家出来。

坐上车,于妈妈就忍不住在儿子脑门上戳了一下道,“你什么眼光啊,以前还说宋家人不好?人家怎么不好了?看她妈妈也是个讲理的,至少行事比孙家强多了!哪像你说的那样!”

于树海不吭声,心里也觉得赫然。

其实他对宋瑶一家了解不多,只是以前听多了人们议论王招娣性格泼辣蛮横不讲理,爱贪小便宜,在村里名声不好。

宋瑶又时常纠缠他,他烦不胜烦,对这一家人就产生了固定的不好印象。

可今日一见,王招娣完全不是那样的,要真爱贪便宜,是个小眼薄皮的人家,他家给留的那一百块,她怎么可能不要?

不说旁人,如果是孙家,早就把一百块要走了,说不定还会觉得不够!

他想到母亲说的话,迟疑了一下,问道,“妈,你们真的还要过来见见宋瑶?”

于母叹了口气道,“本来是想多留两天的,但你爸那边估计不行,我们明天就得回去了,倒是你,这次要跟我们走吗?”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这次于树海和孙巧兰就跟他们回京,结果弄成了这样。

于树海伤了腿,虽然不至于走不了路,但也伤到了皮肉筋脉,这一路上要坐两天的火车,天气也炎热,于母怕他一路上折腾吃不消。

于树海本来说要走,脑海里不知怎么突然浮现出那天大雨滂沱中,宋瑶白着一张脸,费尽力气把他拖下来的情景。

他微微垂下头,道,“我还是再等一段时间,等腿好了我自己回去吧。”

至少他要亲口跟她说一声谢谢,他心里这样想。

于母也不反对,点头道,“行,那你就在这里好好休养,妈已经跟你廖叔打好招呼了,这段时间你就住在他家,你廖叔家有电话,你联系我们也方便。”

于树海点了点头。

于家三口走了,留给村里的却是无尽的风言风雨。

这时候大家已经知道了,于家三口去宋家并不是什么求亲,只是为了感谢。

于树海那腿受伤,居然是宋瑶把他从山上救下来的!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村人八卦,甚至流言愈发火热。

宋瑶果然对于树海还有心思,不然怎么那天旁人都没看到于树海,偏偏是她把于树海救下来的?

指不定就是她跟着于树海上的山!

这下好了,救命之恩啊,于树海又跟孙家退了亲,瞅于家爹妈大包小包的登宋家门,指不定两家就要有点啥了!

村里人看热闹不嫌事大,这下纷纷嘲笑孙巧兰。

瞧瞧她偷跑害的于树海受了伤,人又偏偏被宋瑶救了,这可真是-----啥缘分呐!

在村里大家都热火朝天的聊八卦时,宋瑶刚刚把今天的玉米发糕都卖完。

她的筐容积大,玉米发糕又不压秤,挤一挤一筐差不多能装百十多块,两筐下来就能卖出五十多块钱。

刨去成本,宋瑶净赚也近四十块了!

摸着鼓鼓的腰包,宋瑶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也顾不得烈阳当空,晒的她头昏脑涨,麻溜的收了摊,和两边店铺打了招呼,蹬上车子就回家了。

临出县城时想到宋蝉那落了不少补丁的衣裳,她又顺道去了趟大市场,买了两块柔软轻薄的料子。

这才绑着筐,兴冲冲回家,丝毫不知道回去后还有场暴风雨等着她。


  (https://www.mpshu.com/mp/6540/13258.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