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超神级学霸 > 第313章 细枝末节

第313章 细枝末节


终究还是卷起来了。

    当数十家企业在当天晚上都宣布捐赠不少于2亿美元给正在筹划中的乔泽自然科学基金之后,全世界都要沸腾了。

    当年诺贝尔奖成立的时候,资金池也没这么厚重啊!

    有通宵睡不着觉的好事者,将一家家公开承诺捐赠款项数额加起来,然后发现不算乔泽跟苏沐橙捐的那五十亿人民币,这些大洋彼岸的企业总计合计捐款数额已经破百亿,而且还是美元。

    这换算成人民币都快破千亿量级了。

    而且似乎还在不断有国外的企业加入到捐赠的行列。

    最初捐赠的企业还集中在那些老牌的建筑承包商,紧跟着还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车企也加入进来,用行动来证明这些企业对乔泽自然科学奖的看好。

    效果已经明显到全世界都开始讨论乔泽自然科学奖,关于诺贝尔奖都快没人提及了。

    是,诺贝尔奖基金会据说也管理着数百亿美元。但那些都是各种投资,普通人也没谁有那个耐性去查阅基金会的财务报表。

    这些公司跟企业捐赠给乔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可都是现金,还没有转化成各种股票、证券、贵金属跟不动产的现金,在这个现金为王的时代,如此大一笔钱交给人工智能管理,说不定还能掀起一波风浪。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不止是美国企业,连欧洲企业都开始叛变了。

    诺贝尔奖从某种意义上说可是欧洲的骄傲,这些企业是真的要把学术话语权拱手让人?

    当这些企业都开始用钱投票的时候,原本义愤填膺的瑞典科学院竟然变得非常冷静。没有再发表任何公开的文章或喊话。

    当然这大概也跟他们此时实在没有精力有关。

    能参与那些机密会议,拿到录音甚至对现场会议了如指掌,画出现场速写的都属于科学院里掌权的一帮人。所以是谁把如此机密的东西泄露给记者,导致了现在这种被动的局面?

    内部一地鸡毛,每个人都得防着身边的同事,哪怕真有什么想法,这個时候也不敢随意表态,自然也没可能对外做出什么反应,结果便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乔泽自然科学奖疯狂的壮大声势。

    看着网络上无数普通人开始被洗脑,真去思考这种全程公开的评审模式是不是真的比那种闭门会议要好很多。

    许多人的观念是真的会因为媒体不停的洗脑而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把销售策略看得比研发更重的原因。

    当无数人从各种渠道开始了解乔泽自然科学奖的评审办法,发现这种公开的评审模式能让所有普通人都参与到获奖科学家的评审,而不再是所谓的权威科学家时,甚至许多瑞典本地普通人都动摇了原本的想法。

    有一句经典的话术叫,有些权利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数学题或者不会解,但数学家的名字跟有哪些成就拆开了我还看不懂么?

    当然普通人的感情往往是朴素的,虽然感觉乔泽自然科学奖这套评审方式更好,但依然觉得诺奖才是正统,他们单纯只是希望不管是克拉福德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应该改变曾经的评审方式,向更先进的评审方式看齐。

    当然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唯一没想到的大概是,乔泽自然科学奖是用人工智能豆豆来进行动态管理的。并不需要太多人工参与,就能将候选人在评审周期内所有的成果自动转化成相应的贡献度分数。

    直到最后前十名才需要专家介入到评审工作之中。

    如果让评审团来做这件事,那这些评审专家们每天可以什么事都不用干了,就盯着所有被推荐的候选人实时动态。

    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最终科学院所能做的大概也就是默默的将之前发的那篇文章从官网上给撤了下来。

    虽然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中,给乔泽自然科学基金捐款的都是传统建筑或者制造的老牌企业,在普通人中的知名度并不高。并不像苹果、谷歌、微软、ibm等等这样的高科技企业那么知名。

    但这些企业大都存续了数十年时间,能在之前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本就已经说明了这些企业的实力以及背后深厚的底蕴。更重要的是,跟那些高科技企业不同,这些企业大都是西方世界硕果仅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这些企业更是吸纳了最多的蓝领就业人群。每家企业都影响本土数万甚至数十万人的饭碗,更别提还控制着上下游一圈的产业链,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碰瓷的。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高兴。

    比如雅各布斯集团的金牌业务员之一赖恩·杰姆斯。

    刚刚集团内部公布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之前签署的合同又能顺利推进了,材料危机已经在集团高层的斡旋之下顺利解决。

    这意味着他们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

    坏消息则是,因为种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集团之前承诺的各项奖励不得不减半执行。当然这可不止涉及到赖恩·杰姆斯一个人,而是整个集团业务部超过三千人的群体。

    甚至不止是业务部门,其他包括工程部都受到了些许影响,或多或少而已。

    好在这次赖恩·杰姆斯并没有感觉多愤怒。

    毕竟如果这件事情搞不定,可不是奖金减半的问题了。

    如果那些签好的合同无法按时动工、交付,那可是涉及到赔偿的问题。对于他们这些一线的销售人员来说,可是要首当其冲面对那一堆的麻烦。

    到时候别说奖金了,可能工资都是问题。

    毕竟如果集团正因为这事破产了,哪怕去告都没什么用。

    当然,对于从头到尾都在关注整件事情,并有自己判断的人来说,这件事该怪谁还是有最基本判断的。

    该死的兰利!

    这些家伙就没干过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他们乱来,哪可能搞出那么多名堂来?!

    不过另一边也是什么好鸟!

    什么叫我们的网络已经被人工智能控制了?!

    明明是被一群废物控制了!

    ……

    华夏。

    大佬们大概明白了乔泽那句货币可以是奖金也可以是赔款到底是什么意思。

    许多人是真没想到豆豆的操作竟然有如此多的伏笔。

    许多官方层面不方便做的事情,豆豆出马,就变得颇为顺利。

    以人工智能的名义去做一些事情,有着很特别的效果,甚至都没什么人抗议。

    掌握的消息更多,便愈发对这些魔幻事实感觉惊诧。

    竟然没有调查,没有通过官方途径投诉,没有叫嚣着要用别的方法反制,恰恰相反,一众受到威胁的企业纷纷主动慷慨解囊给华夏自然科学基金捐款。

    就好像大家一夜之间都变得讲道理了。

    这是因为了解到人工智能是真不讲道理么?

    真的,这一套操作下来,把许多人都给整不会了。

    总觉得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的,但当一笔笔汇款是真的进入到乔泽自然科学基金的账户后,才发现这个世界是真能抽象跟魔幻的如此具体。

    很多网络上的俚语是真的话糙理不糙,比如要脸伤钱!

    了解事情始末的人当然知道豆豆这一套连环操作纯粹是不要脸了。

    比如最初后台禁售给出的理由是,这些材料的生产运输会威胁环境安全。

    接下来这大半个月什么都没做,又开发出了一套采购权系统,重新在后台允许了生产企业制造接单。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这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属于要脸的行为,但对面偏偏就吃了这套。甚至没有人怒斥华夏这些企业不遵守合同以及相应的商业规则。资本大度的程度超出了太多人的想象。

    对于许多研究社科类的专家而言,这绝对属于极好的素材,水几篇论文说不定还能上顶刊。

    比如人工智能的资本博弈论。

    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是否有“脸”的概念。

    或者引申得更明白些,人工智能是否真的理解人类在法律之外的道德底线跟行为准则。

    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

    这次事件带给学术界最大的震撼还是一个心态问题。

    又或者学术自信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夏学术界太多人骨子里是不自信的。

    具体表现就是,论文能发表在国外知名期刊上,就能拿到更多奖励。如果能拿到国际大奖,往往比拿到国内的奖项更被认可。

    这其中或许有历史跟现实诸多复杂因素,但说白了,终究是对国内评价体系的认可度并不高。

    包括徐大江都极为希望乔泽能拿到克拉福德、诺贝尔、菲尔兹等等这项奖项,来奠定西林数学学派的地位。

    谁想到乔泽压根不按常理出牌,大家只是希望他刷新一下获奖者最小年纪,这年轻人直接上来就把老桌子掀了,直接上新桌子。

    这次着实是把一票人都整不会了。

    乔泽自然科学奖如果真成功了,意味着目前华夏学术界一系列评价体系都要改写。

    包括今年西林数学研究所刚刚创办发行的《数理新发现》,评级都得往上升。

    不止是因为这则学术界季刊已经有了不少高质量的文章,更因为运营期刊的数学研究所还同时运营着在未来也许能跟诺贝尔奖比肩的科学奖。

    一份学术期刊的价值跟地位,本就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还有些人则因为这一系列事情,陷入茫然。

    那种精神世界遭受严重冲击后的失落感,根本无法如同用语言来形容。

    外界几乎能用乱成一片来形容的时候,西林数研所的小院里依然保持着平静,或者说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比如吕北此时就坐在安保室里,盯着没什么动静的内部街道,脑子里想着一堆有的没的。

    小院里四具机器人身体,也懒洋洋的在角落里呆着,甚至懒得动动轮子到处滚滚。

    二楼的办公室里,几个人或是对着屏幕皱眉苦思,或是拿着笔在稿纸上写写画画。

    毕竟不管豆豆弄到了多少钱,都跟他们没什么直接关系,尤其是对于二楼里那些博士生来说,现在毕业才是最重要的。以博士后的身份先到流动站报个道,然后凭借脸熟再来数研所厮混段时间,等有位置了直接调进来才是正理。

    至于什么学术中心,跟诺奖比肩这种话题……

    对于在这栋楼里的人来说这压根不需要去争论什么。

    他们是见识过乔泽有多神奇的,自然毫不怀疑乔泽自然科学奖能把诺奖完完全全的比下去。

    什么普林斯顿、伯克利、朱西厄……未来终究都是要被西林数研所踩在脚下的。

    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一系列研究的内容证明了,每天把自己锁在三楼那人,有着将整个学科发展向前推动的实力。

    至于楼上那个人每天到底在干些什么,没人问,也没人关心。

    不是不好奇,而是真的不想再自取其辱。

    就连五百米外那栋楼里专门研究乔代数几何那些教授们都来的越来越少了,必然不是因为不想跟整套理论的发明者沟通。

    套用所长李建高的话说:“现在乔泽研究的内容,全世界能弄懂的应该不超过十个人。”

    不过大家都觉得李所长的评价还是太保守了。

    能有五个人能搞懂乔泽在研究什么就不错了。

    这个世界真没那么多天才。他们这辈子能把乔代数几何这套理论往前推进一点点,就足以自傲了。

    至于利用这些东西去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不是他们能办到的事情。

    此时三楼里,李建高正跟乔泽面对面的坐着。

    当然不是在讨论学术问题。

    实际上自从乔泽从博士毕业之后,李建高便没跟乔泽讨论过任何关于学术的问题,甚至连乔泽又要发表什么论文都没问过。

    就连上次帮着乔泽把哥德巴赫猜想的手稿改成论文,李建高也没有找上门跟乔泽面对面的进行学术探讨。

    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方面很难沟通。

    就比如乔泽口里蹦出一个定理来,可能需要他几个小时才能理解这个定理是怎么个情况,甚至几个小时都不够用,这样的探讨不但效率低,而且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光理解了一个定理,也无法对整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有所了解。

    李建高也实在不想让乔泽再给他布置一百篇论文去研读。

    他现在的研究工作进展的还挺顺利,不想受打击。

    不过除了学术问题外,所里也还有些其他事情需要跟乔泽商量。一般的杂事他也就自己处理了,但有些事李建高也没法做决定就会找到乔泽这边。

    这段时间外界发生了许多事情,从上月底克拉福德奖正式公布开始,李建高就关注着,过程之跌宕甚至一度让这位性情温和、善良的教授一度觉得胆颤心惊。

    一整波操作下来,大洋彼岸献祭了一位资深院士,一位新上任的兰利局长,据称还有爆料称瑞典皇家科学院多位资深院士遭到威胁。另外上一任兰利局长的下台据说也要归功于豆豆。

    大家都是搞学术的,怎么还玩出血雨腥风那一套了?!

    说实话,李建高是不希望乔泽掺和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里的。不止是从安全层面考虑,也不希望乔泽把精力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

    不过想到对外都是豆豆在做主,这些担心也只是压在心里。

    今天来谈的主要事情是关于数学研究所打算筹建一座超算中心的事情。

    西林数研所发展的很快,快到研究所的教授们已经不满意跟其他院系、实验室、研究中心共用学校的超算中心。

    单纯的数学理论研究的确不需要太多的超算支持,但现在西林数研所那些教授跟博士们经过半年时间的磨合,早已经很默契的各自选择了感兴趣的方向。

    自然有人义无反顾的奔向了关于乔代数几何的应用研究。

    很现实的选择。

    不管是利用乔代数几何基础理论构建各类模型跟算法,还是用于模拟、仿真的研究,都是消耗算力的大户。虽然学校已经对西林数研所这些研究员们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显然并不能让人满足。

    不过话又说回来,学校的超算中心本就是超负荷运转状态。尤其是学校那些重点材料实验室更是把算力安排得满满的。

    至于去外面租……

    自从有了材料模型跟豆豆之后,全国上下算力的都很紧张。一堆的材料实验室要搞各种材料,需要消耗大半的算力,还有搞开放智能平台、仿真世界的……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

    价格也已经被推到了一个相当夸张的地步。

    更可气的是,还真不是有钱就能租到足够的算力。外面的超算中心更倾向于把算力租给那些长期稳定使用的用户。

    对于西林数研所的这些研究员来说,需要用算力的时候往往很急,但得出结果之后,又可能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压根就不是人家的目标用户。

    所以建设一座属于研究所的超算中心势在必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https://www.mpshu.com/mp/7222/13015.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