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视频收尾
推荐阅读:儒侠英豪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普通人,但外挂是神明 绑定星际系统后,我暴富躺平了[经营] 灵气复苏:我有阴阳曼陀罗 和影帝意外官宣后 一篇换受单元文 春神 原来你是这样的女明星[娱乐圈] 欢迎进入华夏诸神直播间
【说赵光义的文治能看,那是因为乍一摆出来确实很唬人。
什么改革制度,完善科举,鼓励屯田,大修书籍。
再加上由于赵光义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文人士大夫这一边,对于赵光义的功绩,那宋朝文人自然是要发挥一下自己的“主观能动[xing]”了,有三分,那也得拼命往三十分上吹啊。】
赵光义很是愤慨。
是了,你天幕都知道他于政治上改革制度,甚至于体贴入微,还改革了登闻鼓制度,体现了自己的拳拳爱民之心,选官任人唯贤,于科举之上可谓费劲了心思,又关注民生与文化教育。
为何还要说他的文治也平平?
还说什么乍一看很唬人。
分明这些事情在他听来,可是一番大事业呢!
当局者迷,其他皇帝早已通过天幕惯常夸人的言语之中窥见了一丝规律。
像这种不提成果的“夸人”,就好像虽然你干了很多事,但啥事也没干成,更埋汰人了好嘛!
【但是,当我们翻开史书仔细瞧一瞧,就会发现,虽然赵光义好像把所有文治大类能囊括的那些事都干了一遍,但是每一项都不忍细看。
原因无他,一看就暴露了呀。
且不提赵光义基本照抄他亲哥的作业,甚至还是个非常不高明的抄袭者,可谓是取其糟粕,自创垃圾的那种。
以至于在评价他所有的文治的时候,如果想要夸他,属于是看书只能看一半,没办法,紧接着就要转折了呀。】
很好,破案了,原来天幕你说话说一半就开始转折的习惯都是从这里来的。
赵匡胤感觉自己的脑袋有点凉飕飕的。
赵光义感到十分不服气,他分明在他哥的基础上做了这么多的变化,你们愣是一个也看不到是吗?
哦,看到了,甚至还骂他自创垃圾!
竟然评价他的政策是垃圾!
是可忍[shu]不可忍。
这都是天幕在妖言惑众,一个字也不能信!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光义对中央与地方都做了一定的改革,主要方向就是以文制武。赵光义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直接文臣统兵,理由嘛也十分可笑,认为武臣不通政事,恐会误事,于是便将一大批文臣调入军中,领兵管辖边疆郡县。
但即便是文臣掌兵也仍旧难以让赵光义安心。
那怎么办呢,在制度上多整点花活嘛,多设置一些眼花缭乱的官职来相互制衡!冗官问题开始逐步凸显。】
汉唐的武将们:???
说谁不通政事,会误事呢?
他们上马就得为陛下开疆拓土,下马还得点灯熬油处理政务,一点都不比那些文官们虚!
自己害怕驾驭不住武将就直说,扯什么奇奇怪怪的理由呢。
也是,就之前那种打法,真作为武将,心里没点怨言那是万万没有可能的。
赵匡胤:…
…
他不背这个锅!
本来他大宋的边境就没有什么天险可以守,
还派文臣去统兵,
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冗官、冗官,既然要有这么多萝卜坑,那么要从哪里搞来这么多萝卜呢?于是,赵光义开始着手改革科举制度。
有一说一,在科举制度的改革之上,赵光义还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变化的。
什么糊名法、礼部试锁宿等,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xing],这些制度也都得以沿用。
还确立了延续千年的贡院制度。
大量文人被纳入官僚体系之中。
并且这些中了进士的官员立马就能被授予京官,很快便能扶摇而上,终宋太宗一朝的进士,就有十几个人在本朝位居宰执,要知道,宋太宗才当了一十一年的皇帝啊!】
什么?这玩意还当了一十一年皇帝?
还有没有天理啊?
不过……
这个什么考试糊名,还要锁宿,听起来倒是有点意思。
哪个真正有所作为的皇帝不想选拔出一些真正有才学之人呢?
只有才学没本事的那种还是婉拒了吧。
【除此之外,为了增强苦读数年方得中进士的文人的自豪感与参与感,宋太宗推出了“进士唱名赐第”的制度。
让时人感慨,纵使统兵数十万,恢复幽燕之地,在太庙奏凯歌,也比不上状元及第的荣耀。
这给予了后人以无限的灵感,韩琦那个著名的洗脑包贬低狄青的黑料“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便是由此衍生而来,广为流传。】
其实韩琦对这个天幕的兴趣并不算太大,出于对于天幕说到他们宋朝太宗的尊重……
好吧,出于同僚们看热闹分外积极的原因,他也被拉出来一同鉴赏天幕,听着同僚们因为天幕好不容易提到他们宋朝的皇帝,还是太宗陛下,竟然用如此贬低之言而愤愤不平,他本人的心态倒是十分良好。
他们宋朝的皇帝干得怎么样,他心里还是很有点是数的,他也不是很在意。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就凑个热闹的事,竟然还有自己的份。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什么从东华门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儿?
这如何可能是他会说出来的话?
再说了,他也不是状元啊?是说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成?
再说了,他平白无故贬低狄青做什么?
狄青治军严明,赏罚分明,他对狄青又没有意见,为何要出言羞辱人,他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
【总而言之,对外,宋太宗几无胜绩,除了灭北汉之外,无论是针对北方的辽国还是唐末残存的党项与[jiao]趾等地的割据势力,宋太宗的所有对外用兵都宣告失败。
对内,他守内虚外,促使国家彻底走向“重文轻武”的道路,是禁锢了宋朝之“祖宗家法”形成的中坚力量,没有之一,困扰
有宋一朝最大的那“三冗”问题,
每一个都能跟宋太宗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过最终的胜利者脱脱等人在《宋史》之中对他的评价是“帝沈谋英断,
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一时竟难以分辨这究竟是在夸人还是在损人。
虽然志向很远大,但现实很骨感呢。】
好一个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意思是就是没有削平天下之能是吗?
要真是这么说,那还是很有些贴切的。
毕竟他两次征讨辽国的样子,看起来是那么没本事,但是又如此有信心,可不就是“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嘛。
赵光义为了自己的好声名做出了这么多的努力,自然便是想搏一个美好的身后名。
怎么不是夸赞了,没听到还说他“沈谋英断”吗?说明分明哪怕是在后一个王朝的人眼中看来,他都是英明的皇帝!
不接受反驳。
【当然除了太宗开国,是唐朝唯一官方认定的白月光唐太宗、五征漠北,亲自封狼居胥的明太宗、大汉朝盛世白莲花汉太宗和不知道为什么会混进来的宋太宗之外,其实太宗界人才还是很济济的。
元太宗与清太宗那也都是马背上征战过,还取得过不错战绩的皇帝,重点是取得过不错的战绩。
除了都叫太宗之外,还有一个更加巧合的地方。
那就是……
没错,他们的谥号之中都有“文”字,甚至绝大部分的简称都是文皇帝呢。
上帝之鞭直抵欧洲的元太宗更是一骑绝尘,谥号为“英文皇帝”。】
英文皇帝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记[xing]好的某些人已经想起来自己之前在评论区刷到的那些什么“不想学英语”的后世人的言论。
难道是此双关之语?
这又与欧洲有什么关联?
莫非是生活在这什么欧洲之地的人所说之语言便是为“英语”?
欧洲他们是已经知道了的,毕竟只要天幕出现了舆图,那绝对是他们的重点关照对象,天幕已经放出来的那些图他们[ri]夜都会仔细观摩,因此都已[shu]稔在心了。
但是李世民此刻无暇顾忌什么英文不英文的。
文皇帝!这是多么美好的谥号,是他心心念念为之不懈奋斗了一生所求的谥号!
庙号跟人撞了就算了,在谥号上,他可不愿与赵光义为伍!
对了!
他不是叫什么什么文武皇帝吗?按缩写,也应该叫武皇帝才对嘛,他们文皇帝不收这个异类。
武皇帝们:???
谢谢,连个仗都打不赢的皇帝,他们敬谢不敏了。
赵匡胤一锤定音。
管他什么文皇帝武皇帝,反正都跟赵光义无关就是了。
【再回顾一下这些文皇帝兼太宗们的上位之旅吧。
汉太宗诸侯王入京,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宋太宗烛影斧声,明太宗靖难之役,清太宗的上位也并非毫无争议,这么一看,最正常的竟然是元太宗。
但是想想元朝的继承模式,咱就是说,也挺地狱和惊险的。
纵观史册,让人们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什么经天纬地谓之文啊,这分明就是得位不正谓之文嘛”。】
文皇帝们:???
谁懂啊,胸[kou]忽然就狠狠中了一箭。
突然就觉得这个“文”的谥号,也没有那么美好了。
原来从一个人人趋之若鹜的美谥,到心生嫌弃,只需要一个另类解读啊。
主要是……
为什么听起来好像还很有道理的样子?
怎么真就这么巧呢?
不管,一定是第一个文皇帝兼太宗的锅!
刘恒:???
【历史是个回旋镖,镖镖巧合。华夏历史两千年帝制时期的巧合有如恒河沙数。塑造了无数历史笑话,[yin]间plus般的那种,太宗们的故事巧合只能说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主要是连环事故,便更让人津津乐道。
好啦,本期视频的盘点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别忘了一键三连,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是挺[yin]间的。
被狠狠创到的“文皇帝”们久久难以平息,直到天幕化作身前的小屏幕,还险些没有回过神来。!
(https://www.mpshu.com/mp/8004/13173.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