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 > 第 148 章 太宗上位计【二十】

第 148 章 太宗上位计【二十】


【朱棣对于耿炳文的作战风格自然十分了解,因此果断采取了奇袭的策略。

  他干脆趁着南军八月十五中秋夜宴饮之时奇袭南军先头部队,而后转而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不得不说,南军这福利措施做得还挺到位的哈。

  八月十三才到战场,八月十五还照常放假呢。

  耿炳文战败,无奈之下,只好率十余万残部退守真定,但耿炳文不愧是以防守著称的宿将,因此自其决定坚守真定之后,燕军攻城,三[ri]不克,只得班师回北平。

  如果就这样僵持下去,燕军到底势弱,情况不容乐观。

  但……

  要不怎么说朱允炆的[cao]作下饭呢。

  听说了耿炳文战败的消息,那个亘古不变的疑问再一次上演。

  将军老矣,尚能饭否?

  于是听从黄子澄的建议临阵换帅,换上了“大明战神”李景隆。】

  临阵换帅,这可是兵家大忌啊。

  擅于征战的朱棣和朱元璋都忍不住在心里对朱允炆的[cao]作嫌弃了一番。

  朱棣更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难怪自己最后能造反成功。

  李九江那小子,骄傲自负,眼高手低,却偏偏最是纨绔,素不知兵,为人又颇为刚愎桀骜,让他来当统帅,那不是给自己送人头来的吗?

  这妥妥的下一个赵括的节奏嘛。

  按这个道理来讲,天幕改编廉颇的典故,倒当真很是贴切呢。

  身在府中原本只是出来凑个热闹的李文忠一时之间沉默了。

  自己的儿L子水平怎么样,他自己心里是很有些数的。

  虽然李景隆确实一直对战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作为久经沙场的将领,李文忠看都不用多看一眼,就知道自家这小子绝非是当将军的材料啊。

  何况燕王的军事才能,那是有目共睹的,能打得过才怪呢。

  年岁尚且不大的李景隆却很是开心,忍不住拉着亲爹的手道:“爹,天幕在夸儿L子呢!儿L子也要上沙场当跟爹一样的大将军!”

  李文忠:……

  天幕出现了这么几回,这傻小子竟然还没发现若是称呼之左右加上了奇怪的符号,其实是在反讽吗?

  他心中总觉得有些不妙的预感。

  总感觉这小子干出来的事情恐怕会超乎他的想象。

  【要看这李景隆的面板呢,那确实能称得上一句金光闪闪,主要是他爹的金光。他爹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功绩实打实的明初前三,真配享太庙的那种。

  且李文忠最擅长骑兵作战,在明朝建立之后,又多次出兵追讨北元残兵,让蒙古人自此再也不敢回望中华,死后谥号“武靖”,是对他赫赫战功的认可。

  但是他的这个被戏称为“明初第一战神”的好大儿L嘛,那就很是让人一眼难尽了。

  俗话说的好,敌人下饭的[cao]作,就

  是我们炫饭的动力。

  听说朱允炆将主帅换成李景隆,统御五十万大军,朱棣简直是大喜过望,表示“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

  也就是说,兵法上说一共有五种败相,说来好巧,李景隆每一个都踩中了呢。】

  李文忠一言难尽地看了一眼渐渐将自己松开的儿L子。

  其实这种时候,天幕就大可不必将他的功绩一起带上了。

  他还是想要点脸的。

  永乐皇帝朱棣则美滋滋表示,也不是每一个儿L子都能跟自己一样优秀地继承老爹的军事才能的嘛。

  【因此,朱棣甚为放心地将北平的防务[jiao]给了姚广孝与世子朱高炽,自己率兵去支援被辽东军围困的永平了。

  当然,说来很是心酸,作为自己这一方唯一的作战核心兼战术大脑,虽然要远程驰援永平,但是计策还是得留下来的,拒绝了诸将死守卢沟桥的建议,反而决定以空桥计利诱之,希望南军可以孤军深入。

  李景隆不负朱棣所望,听说朱棣率兵走了,又看到卢沟桥前无守兵,丝毫没有怀疑,甚至还觉得十分开心,一定是因为朱棣已无计可施。

  于是也不等援军,立刻马上就准备攻城。】

  嘿,这话说的。

  朱棣对此很是不满。

  听着好像是他没怎么把李景隆当回事一样,好歹当时的李景隆手下还有那么多兵丁呢,自己怎么也会意思意思重视一下的嘛。

  只是卢沟桥前无守兵,李景隆就是再贪功冒进没有脑子也不会顺利上套的嘛,当然还是需得自己分军而出,做出一副北平城防务空虚的样子给李景隆看才行。

  何况……

  当时他早就盯上大宁城自家弟弟手下的[jing]兵很久了。

  都是亲兄弟嘛,亲兄弟不就是用来坑入伙的嘛!

  【攻城就攻城嘛,还指挥失当,几次攻城都没能成功。

  其实也不是一面倒的败局,其中李景隆麾下的都督瞿能险些攻下张掖门,但李景隆这人素来刚愎贪功,不愿手下人建此功业,因此十分忌惮,喝止了他的行动,于是北平安然无恙。

  趁夜,燕军汲水浇于城墙上,十月的北京,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次[ri],城墙便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南军难以攀登,又因天寒地冻的,李景隆竟然还让士兵们植戟立雪中,于是冻死者不计其数,南军攻势顿时大减,只好退守山海关。】

  朱元璋:……

  他之前就知道李景隆并不擅长兵法韬略,但也万万没想到,骁勇善战的李文忠的儿L子竟然能拉跨到如此程度。

  再一次刷新了他对于天幕带有特殊符号的称谓的认知。

  你们这些后世之人,意有所指的骂人是真的要命啊。

  他甚至不用思考就能想到李景隆的脸[se]会如何变换。

  如果不是因为身处在他爹身边,朱棣是一定忍不住想笑的。

  哎,他今天怎么就没称病不来呢。

  陪老头子看

  天幕有什么意思,

  他就该躲在自己的府里悄悄看的嘛。

  这样连刚刚那鞭子都不会挨呢。

  失策失策。

  朱棣只好深深吸了[kou]气,

  强行忍住。

  【至于此时的朱棣嘛,三下五除一将永平搞定之后,自己抄小路就往宁王所在的大宁城而去,见着自家弟弟宁王朱权就握着人的手哭诉自己如今有多么多么的艰难,表示想要弟弟多收留自己几[ri],让朱权帮忙给朝廷上书谢罪免死。

  原本就更在两方之中踟蹰,尚未听从朝廷的诏令返回京师的朱权心有恻隐,于是收留了朱棣。我个人觉得,搞不好朱权其实也是半推半就。

  毕竟朱棣要是玩完了,下一个大冤种搞不好就是他自己。

  反正史书上说:居数[ri],情好甚洽。

  过了几天,朱棣提出自己要告辞了,朱权便率领全家前来送行。如果真是信了朱棣那一番话,那怎么会朱棣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不得等朝廷派兵来押人?】

  嗐,这话说的。

  干嘛要分析得这么明白,他不得给自己留点后路?

  万一他哥要是造反失败了,他还好说自己只是被胁迫了呢,这样还能保下全家的[xing]命呢。

  主要是……

  在亲哥手下如何还不好说,但是在朱允炆的手下,他恐怕是要么死要么软禁,再也想不出第三条路来。

  朱棣则丝毫不意外。

  他虽然喜欢出奇兵,但也不喜欢打无准备的仗,既然敢只身赴大宁城,自然是看到了宁王的犹豫,也自觉自己那一行成功的机率至少有八成以上方才会出手。

  他可不是莽撞的人。

  再说了,哭诉卖惨什么的,这种东西,还不是手拿把掐?

  【而在朱棣驻留大宁城的那几天,其手下之人也暗自入城结[jiao]大宁城的官兵,又提前埋伏在了送行的郊外,将宁王一家裹挟着去了北平,大宁城[jing]锐悉数反叛,皆被朱棣收编,于是燕军势力大增,当然,朱权也没有闲着,进入燕军之后经常替他哥[cao]拟檄文。

  既然搞到了兵源,朱棣自然是回过头来狠狠杀向李景隆。

  作为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人物,对上朱棣,李景隆不能说是兵败山倒,只能说是基本没什么还手之力,被朱棣耍的那叫一个团团转。

  郑村坝之战一战,损兵十余万,丢盔卸甲,损失了数十万人的辎重。

  又被燕军一出声东击西佯打大同的行为调动得疲于奔命,最后在冰天雪地里白奔[bo]了一个多月,兵力装备损失惨重,士气也受到重创,但燕军那边却有意外之喜,路上偶然巧遇了蒙古来降的军队,又扩充了一[bo]兵力,打着打着,人还变多了。

  这大概也是唐、明两位太宗的相似之处吧。】

  就是这么巧呢。

  打不过他们投降不是理所当然的嘛,投降了当然就顺便收编了呗。

  反正他最是缺人了。

  但时至今[ri],想起李景隆竟然打不过就轻装逃跑,甚至还

  忘了通知剩下的围攻部队的行为,朱棣至今记忆犹新。

  只能说,感谢李景隆,瞌睡了就给他送枕头。

  其实比起兵源,他更缺的,正是辎重无疑啊。

  【不过嘛,我们Judy那可是不忘初心的一把好手,一直没忘了强调自己清君侧,师出有名的正义[xing],一直向朝廷痛骂齐泰、黄子澄这两位“[jian]臣”。

  对此,建文朝的反应是,没有反应。

  哦,也不能说没有反应吧。

  朱允炆更奇葩的大餐这不就给人端上来了吗?

  齐泰与黄子澄其一人之官职根据战场情况在南京做起了跳楼机,因为李景隆在前线的持续溃败,齐泰与黄子澄被建文帝罢免,试图以此搪塞朱棣,那朱棣当然也不傻,开始向朝廷索要这两个人。

  那建文帝当然是舍不得[jiao]出去的。

  随后不久,建文三年正月,因为上个月前线东昌的大捷,建文帝觉得自己又行了,腰杆子又挺起来了,立马将这两人官复原职了。

  谁知道,三月又兵败大名城,建文帝赶忙火速又贬斥了齐泰与黄子澄,装作好似无事发生的样子。】

  朱元璋:???

  一头雾水,咱就是说,真的是一头雾水。

  你这是在搞什么呢?

  这不是做贼心虚吗?

  你可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天子,人家说你手下的是[jian]臣,为了清君侧,你要么就不做理会,直接将对面打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要么直接就将所谓的“[jian]臣”给砍了,直接砍了对面拉起来的大旗。

  而朱允炆这种行为,除了让对面的燕王觉得你脑子有病,并且加以利用,说你看嘛,朝廷一点信誉都没有,分明知道是[jian]臣,却还是被[jian]臣给迷得五迷三道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哦,可能还是有的。

  会让自己这里手下的人对你也失去信心呢。

  什么叫一手好牌生生打烂了。

  朱元璋如今是真的见识了一番。

  原来把江山社稷[jiao]给不合适的人,看起来情况是这么的不忍卒看啊。

  好在对面是咱的亲儿L子,不然朱元璋恐怕吐血的心情都有了。

  刘启:……

  七国之乱的历史不是学得挺好的吗?

  怎么搁这后续就好像失忆了一样?

  难道你们看史书只看半截的吗?

  不会真的被什么仁义道德给洗脑了吧,不会真以为自己这么做就是爱臣如子的圣明皇帝了吧?

  难道升升贬贬就能显得你很是有帝王威信的样子吗?

  刘启不理解,但是非常震撼。

  时至今[ri],他对于处决晁错的行为都没有丝毫的后悔。

  既能让那些诸侯王哑火又能让朝内那些一直不愿出兵的将领出手,区区一个晁错,他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只有永乐朝的朱棣非常淡定。

  没办法,论起对他那个已经死了的大侄子的了解,还得看他的。

  就他那个没什么担当,又没什么定力和主见的大侄子,要真能下定决心,他还能高看上一眼呢。

  【所以一直有人说,朱允炆这[bo]属实是手里拿着参考答案,但完全不会抄啊。】

  朱允炆气得脸[se]发青。

  什么叫他手里拿着参考答案但是不会抄?

  总不能要他真照着汉景帝那刻薄寡恩的行为砍了自己的老师吧,甚至还是骗去砍的。他可不能留下如此刻薄的身后名。!


  (https://www.mpshu.com/mp/8004/13186.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