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太宗上位计【十八】 这不就是他亲爹为……
推荐阅读:儒侠英豪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普通人,但外挂是神明 绑定星际系统后,我暴富躺平了[经营] 灵气复苏:我有阴阳曼陀罗 和影帝意外官宣后 一篇换受单元文 春神 原来你是这样的女明星[娱乐圈] 欢迎进入华夏诸神直播间
【朱元璋所主持的《皇明祖训》其实内容是很多的,上到国政法律,下到出行仪仗,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定,朱元璋信心满满,不过自信嘛,一直是朱元璋的一个“良好”品德来着。
譬如他借着胡惟庸的案子永久[xing]废除了丞相制度,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上千年之久的制度从此告一段落,皇权终于得以至高无上,再无掣肘,成为了彻底意义上的“家天下”,这原本在朱元璋心中,是多么理所当然的美好蓝图啦。
但朱元璋可能想象不到,变态严苛之下,必有天才。
“[ri]月为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这句对联,大大咧咧被明朝内阁首辅挂在家中堂上。
虽然其权力之大主要靠的是自己天才般的政治手腕,但是明摄宗,这个戏称一般的庙号,仍旧是我们对于他权力及贡献的认可。
明朝十六位皇帝,却能凑出十七个庙号,正是拜其所赐。
哦,不对,咱judy也有两个庙号呢,所以是十八个。】
朱元璋这次的怒火,远比听到朱棣造反还要愤怒百倍。
毕竟一个是自己家亲儿子,还有一个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官员,这让一直对官员保持一万颗警惕之心的朱元璋格外恼火。
他就知道,这些官员没有一个好东西。
他是废了丞相,那不是因为丞相制度他不好用吗?
再说了,他都废了丞相,不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不肖子孙搞出一个“类丞相”的制度出来膈应他的!
四方颂太岳相公?还[ri]月并明!
你凭什么?
大殿之内滴水成冰,一片寂静。
开什么玩笑呢,老头子[rou]眼可见地滋滋冒火,谁敢上去触这个霉头啊。
永乐朝
朱棣:……
他也没想过要有两个庙号的!大可不必一直向他强调他是为了给后世不孝子孙的亲爹挪位子才被换的庙号!
他倒宁可是朱高炽那小子自作主张给他改的。
这样他就能立马狠狠收拾一顿始作俑者了。
现在,鞭长莫及啊。
不过……
内阁首辅,竟然能有如此大之权力?他大明的子孙后代都是怎么回事。
懂了,一定是那个改了自己庙号的混蛋的后辈,跟他朱棣可没有半点关系!
【当然了,对于朱元璋所立祖训的打脸,明朝的后辈们一直在路上。
朱元璋最恨贪官污吏,但明朝之贪腐现象,那是蔚然成风,在华夏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
朱元璋曾经定下宦官不得干政与读书的祖训,但是明代之宦官势力,足以与东汉、晚唐一争高下,还整出了一个“九千岁”。
俗话说的好嘛,想要遵循的祖训才是好祖训,不想遵循的祖训,那就是一沓厕纸。】
朱元璋人已经气麻了。
他是让子孙严格按照祖训治国,你们竟然当他的祖训是厕纸?
对此,明朝上到王侯,下到小吏皆有话要说。
毕竟也不是谁都跟他们那位大刀阔斧废除了丞相的祖宗一样勤奋的好吧。
每天处理上百件[ji]毛蒜皮的事务,这谁受的了,自然是[jiao]给手下人去做了。
既然没了丞相,那他们也只有内阁文官与身边的宦官可以信任倚重咯。
官员们听着这天幕说他大明的贪腐现象,脸不红心不跳。
反正太|祖早已入土不知道多少年了,前朝的剑管不了本朝的官!
朝廷给的俸禄就这么一点点,真靠俸禄养家,早就饿死街头了吧。
再说了,一年到头的休息时间加起来才十来天,上朝还有被廷杖的风险,还在苦苦坚持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背后的利益了。
【但若说到祖训的妙用,第一例还得看我们明成祖朱棣的!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传位于时任皇太孙,昔[ri]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
你可能要问了,朱允炆并不是太子朱标的长子,更不是嫡长子,是怎么让坚持嫡长继承制不动摇的朱八八同志费劲千辛万苦,从一众宗室之中扒翻出他来,给他搞成嫡长继位的呢。
那当然是因为,比太子死的更早的,是太子的嫡长子。
朱雄英死于洪武十五年,比他爹还足足早死了十年啊。
而已然薨逝的太子妃留下的幼子朱允熥年纪尚小,若幼主即位,其庞大的母家分分钟上演汉朝外戚明朝分戚的节奏,这当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坚决不信任大臣的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事。
那没有适龄的嫡长孙又怎么办呢?
朱八八有办法,创造一个出来就好了嘛。
于是朱元璋将朱允炆之母扶正,朱允炆便成了实实在在的嫡长子,遂被立为皇太孙。】
东宫之中,年幼的朱允炆感受到了胳膊一阵剧痛。
竟然是他的母亲激动之下紧紧攥住了他的胳膊。
朱元璋嘛,已经麻了。
他的好大儿啊,你怎么一家都去的这么早啊!
这完全不在自己的预料之中啊。
他打算绵延一整个大明的“立长”的皇位继承制度竟然从一开始就出了问题!
【虽然朱允炆顺利即位,但当他坐上皇位,往天下四周这么一扫视,简直是如坐针毡。
托他爷爷的福,他拥有了二十四个具有封国的叔叔,其中不乏如“带甲八万,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的宁王之流。
一直为明朝戍守北方边境的燕王与晋王二人更是拥有强悍的府兵,甚至于连中央派出的将领也听其节制。
想想汉朝的七国之乱,再看看晋朝的八王之乱。
这朱允炆能不害怕吗?】
朱元璋:……
什么叫托他的福,才有了二十四个具有封国的叔叔?
好似老四都是因为他的原因才造的反一样。
知道元朝是怎么灭亡的吗?
不就是因为主弱臣强,宗室又无藩屏之助吗?他大明既然得了这天下,便绝不能再走元朝的老路。
分封诸国,才能让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家人的手里。
大明帝都位处东南,北疆总要有大将戍守,不放你叔叔们去,难道还搞几个封疆大吏不成?
忘了唐朝咋亡的了?
再说了,他大明的藩王又怎么能跟汉朝的诸侯王一样呢,那是只有爵位没有子民,更是没有封国土地的,便是燕王,朝廷不给粮饷,他自己能征用多少兵丁?这不比汉朝的诸侯王好解决的多了,还不得乖乖听皇帝的话?
再退一步,便是真的如何,你不会照着汉朝的方法削藩吗?
如此简单的事情,还要咱教你不成?
所以他至今都没想明白,那朱允炆是怎么被老四夺了天下的?
之前说天幕说老四一开始带着多少人来着?
哦,想起来了,八百。
什么?八百?!
方才回过味来的朱元璋沉默了。
这究竟应该评价是老四太出类拔萃,还是他亲自选中的孙子太过不争气呢?
【既然害怕,那便解决就是了。于是朱允炆登基当年,便火速开始了其削藩之旅。
不过世上有这么多削藩的方法,朱允炆最终经过蛇形走位,选择了最离谱的那一种。
首先,是在先啃硬骨头还是先捏软柿子的选择上,朱允炆选择了先捏软柿子,但是吧,虽然决定捏软柿子,还得要[jing]神胜利大法。
朱允炆声称,周王是最难解决的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削周王就是削燕王,于是率先拿周王开刀,周王被贬为庶人。】
啊,这个嘛……
就很难评。
神一般的削周即削燕。
你真的不是在给燕王做造反前的心里建设吗?生怕燕王造反的决心不够坚定是吗?
不过也行吧,那就一起迅速推平也不是不行。
赵匡胤更是觉得,先打好打的有什么问题吗,他也是决定把最难打的辽国留到最后再说啊。
【不到一年时间,建文朝便迅速推平了五位藩王,周、齐、岷、代四王皆被废黜,喜提软禁。而湘王更是不愿受辱,自焚而亡。
如此势如破竹之下,藩王与朝廷的矛盾立马尖锐起来。
朱允炆虽然仍旧一颗真心向削藩,却又开始有些打鼓犹豫,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先缓一缓再慢慢削,生怕自己无法同天下人[jiao]代。
犹豫就会败北,何况是皇帝天赋技能完全没点上的朱允炆呢。】
对于削藩很有些经验的刘启终于也被朱允炆的[cao]作震撼到了。
虽然当时他因为晁错之言削诸侯王是稍微有些[cao]之过急了,但是……
他可从来不是会犹豫的人。
朱元璋:!!!
什么,朱允炆竟然搞死了他叔叔?
削藩就削藩嘛,搞死他儿子干什么?
收了兵权不就行了嘛!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终于下定决心,也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收拾好了自己的八百壮士,准备开始造反了。
当然了,造反这话可不兴说哦,自是需要找上一个合适的理由。
“清君侧”这个自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打出来的旗号,历经千年,仍旧十分好用,历史上用了都说好呢,是经过时间洗礼的好理由啊。
于是朱棣自然也选择了这个理由。
再加上还有他亲爹为自己背书。
朱棣反手掏出他爹留下来的祖训,只见字里行间写满了那句“如朝无正臣,内有[jian]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这不就是他亲爹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好理由吗?不就是在期待藩王搞事情吗?
真是史上最豪华最有底气的一次清君侧啊。
你说什么?没有密诏?等他造反成功了,不就有密诏了吗?计划通。
这句话后面还有半句?问就是没看到。
这些都是小问题,不要在意嘛。】
朱元璋如鲠在喉。
今天他终于知道了,什么叫灵活运用他的祖训。
怎么就没看到了?
他没写上吗?
“既平之后,收兵于营。”
他才没有期待藩王搞事好吧!!
永乐皇帝朱棣深藏功与名,没错,正是如此。
天幕说的有道理啊。
这就去宣扬一下,正是他爹死前给自己留的密诏,让他见状不妙,就造反。
这都是他爹对自己这个宝贝好大儿的爱啊。:,,.
(https://www.mpshu.com/mp/8004/13188.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