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粮食增产 -----晋·江文学城独家……
推荐阅读:普通人,但外挂是神明 一篇换受单元文 不许没收我的人籍 栌城之夜 国民神医 灵气复苏:我有阴阳曼陀罗 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 绑定星际系统后,我暴富躺平了[经营] 酒厂卧底的我成了boss 欢迎进入华夏诸神直播间
自打昨日知府大人说了要收割水稻的事,后寺村的村民们可以说是兴奋了一夜。
几个月的辛勤劳作,马上就要有了收获,且还提早了这么多天,怎可能不高兴呢。
等吃过了早饭,村民们几乎全家出动,拿镰刀的拿镰刀,扛稻桶的扛稻桶,还有挑着箩筐的,大家都齐齐去了地里。
等到了地头一看,好嘛,知府大人竟然比他们还早,已经在等着了。
见村民们过来,手里难得提着一把铜锣的林远秋,也不耽搁,叮嘱大家一定要仔细收割后,就“铛铛铛”的敲响了开始收粮食的锣。
这把铜锣,是林远秋特地从府衙带过来的。
都说战前擂鼓气势十足。
心下里,林远秋是准备把今日的收割粮食,当成一场好收成大仗来打的。
话说,村民们还是头一回遇到割稻子还要敲锣的,更何况这个敲锣之人还是知府大人。
所以,被铜锣声给鼓舞到的村民们,一个个拿着镰刀弯下了腰,飞快收割起了稻子来。
因着今日要现场统计重量,所以每户人家都是一边收割一边把谷粒打在稻桶里。
看着沉甸甸的谷穗,老林头实在没忍住,卷起袖口和裤脚也下了地,村民们见状忙说使不得。
老林头心说有啥使得使不得的,自己又不是金贵的人儿,见村民们陪着小心,老林头笑道,“有啥使不得的,往上数三代,谁家不是从地里刨食出来的,我家孙儿没当官之前,老头子我也是个种地能手呢。”
说着,老林头拿着镰刀,很快唰唰唰的收割起稻谷来,这熟练的动作,一看就是做惯了农活的。
看到老爹下了地,林三柱忙卷起衣袖和裤脚跟着去打下手。帮着老爹把割下来的稻子一把把抱到谷穗堆子那里。
林三柱可以肯定,今日他要是让自家老爹累着了,等回到家,老娘绝对会拿大扫把拍他。
第一个喊着称重的是张里正家,为了拔得今日的头筹,张里正不但全家出动,就是住在其他村子的亲戚都招来了五六个。这不,人手多了速度就快,才用了一个来时辰,就把一亩地的稻谷连割带打全都收好了。
而他家的几个孙子和孙女,这会儿还在收割过的地里搜寻着,想看看有没有掉落的稻穗。
其他村民见了,也喊家里的小孩子快快拾稻穗去。这些可都是粮食呢,要是落在地里就可惜了。
看到已用麻布袋装好的十几袋稻谷,此时林远秋的心与张里正一样,也是既兴奋又紧张。
按理,这样一麻布袋的稻谷,四十多斤肯定是有的,而这会儿足足有十二袋,那不就等于有四、五百斤了吗。
想到这里,林远秋的脑袋瓜突然有片刻的空白。
若自己没记错的话,原本一亩地稻谷的产量最多在三百斤左右。
所以这次一定能超出不少吧
几个衙差手脚麻利,很快扛着府衙收粮税的大称,开始一袋袋称起重量来。
第一袋四十六斤,第二袋四十二斤,第三代四十斤,衙差们边称边大声报着数,一旁的书吏则拿着毛笔往册子上一笔笔登记着重量。
而原本还在收割着稻谷的村民,在听到衙差报出的斤数后,全暂停了手里的活计,很快都围了过来,一双双眼睛都盯着称杆上的称星。
称好了重量,书吏们马上拿出算盘,噼里啪啦地拨起了算盘珠子。
“多少”
“你说多少”
等听到书吏报出来的总数后,众村民忍不住用手扯了扯自己耳朵,都不敢相信。
方脸书吏笑着又重新报了一遍,“十二袋稻谷,共计四百二十七斤”
终于听得清清楚楚的村民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个个都惊喜了起来。
“老天,竟有这么多”
张里正也很兴奋,“我家这亩地,往年收成最高时也只有二百八十多斤呢。”
几个老农听后也是连连点头,话说他们种地几十年,也还是头一回见到这般好的收成,这可是足足多出一百三、四十斤啊。
而水田多的那几户人家,更是笑成了木鱼,要是都有四百多斤一亩,那么他们家里,多上一、两千斤粮食是肯定有的。
不止是村民们,高同知与钱通判,还有书吏和衙差们也都心情激动。
特别是高同知,这几年他一直主事着石洲府的粮税,对辖内的粮食产量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若按现下四百二十七斤的稻谷亩产,那么每亩地的田税就要多交九到十斤。
高同知忍不住算了算,一亩地多交这么多,那么十亩地就是一百来斤了,而一百亩可就是一千多斤了。再一想整个石洲府的水田亩数,高同知差点忘记了呼吸。
村民们很快又跑回到了自己地里。
此时此刻,大家想的是快些把自家地里的稻谷收了,这样也好让衙差给称称重量,看一看他们家的亩产是不是也是这个数,或者比张里正还要更多一些。
到了正午时分,又有几家村民割好了一亩地,衙差和书吏挨个给他们称了重量。
四百一十六斤,四百一十三斤,四百零八斤,而最多的一家,竟然有四百三十九斤。
不说在场众人觉得不可思议,就是那家村民自己,都以为是不是称错了重量。
严谨起见,衙差们又重新称了一遍,结果还是四百三十九,一斤都不差。
此时的林远秋,心中的激动已不能用言语表达。话说,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让百姓们都能吃饱肚子更让人高兴的事呢。
一连忙了五天,后寺村的粮食收割才全部完成。
整个村三百多亩地,除其中二十六亩地的亩产没达到四百斤,其他的全都在四百斤以上。还有就是,村民们发现今年的稻谷,比起往年,瘪壳的小了许多。
林远秋还是先前的看法,他觉得稻谷之所以增产,还是跟稻谷根部的通风有绝对的关系。
林远秋把每亩地的产量都仔细做了记录,以及与去年粮产的差异,也罗列了出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为预防夜长梦多,关于后寺村采用新的种植方法收获高产粮的事,林远秋很快写了详细的奏折,让人送去了京城。
而后寺村的村民,除了晾晒稻谷,接下来就是忙着翻地准备种萝卜了。
九月的时候,村民们在城里的宅子基本都已完工,剩下的就是晾干以及打制家具了。
到了十月,天渐渐冷了下来,地里也没了活计,已陆续有村民开始住到了城里。
此时,城里人口增加的利处就凸显出来了。不论是开包子铺的,还是卖布匹衣料的掌柜,都能明显感觉到生意忙碌了起来。
再有就是西市比以往多了卖菜蔬的生意,就比如后寺村的村民,自从地里的萝卜长出来后,他们会一次性挖上好多,再拉到城里的住宅,然后每天挑上一些到西市去卖。
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对城中百姓来说,能在冬日吃到新鲜萝卜,自然都是欢喜的。
可以说,后寺村的村民,整个冬日,因着卖萝卜也挣了一些银钱。
“爹”
才回到后衙,林远秋就看到自家儿子隔着琉璃窗跟他打招呼。
他忙朝儿子挥挥手,眼里满是慈爱。
怀孕快四个月,钟钰柔已显怀。
在林远秋的印象里,怀了孕的女人,行走起来,都该是小心翼翼的。
可钟钰柔却不同,不论先前怀宝儿时,还是现下,都是行动自如,没有半点耽搁。
见爹爹进到屋里后,林墨逸挪着小屁股就准备从炕上下来。林远秋很快上前,把儿子抱在了怀里。
到了吃晚饭时,林远秋看到桌上又多了一道兔子肉,看来这又是红枣相公或是桂菊和莲香家里送过来的。
其实不止是她们三个,其他像绣娥她们,也常会送了自家种的菜蔬过来。
今日吴氏的心情很不错,原来,白天桂菊相公送兔子过来时,满脸喜色的说了桂菊已怀了身孕的事。
这让吴氏和冯氏大大松了口气。
从出嫁到现在,二十七人当中,已有十几人怀了身孕,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吴氏最为挂心的红枣和莲香,这两人,再加上一个桂菊,三人年纪最大,吴氏自然希望她们能早早生下孩子,好当上娘亲了。
依照规定,外任的地方官员,三年任期满了之后,都必须依旨回京述职。所谓“述职”,就是外任官员汇报自己在任期中的工作情况。
这其中,官阶在四品及以上的官员,直接向圣上述职。届时皇帝会根据对方在地方上的治理表现,来决定该官员能否升职,还是停留在原位,亦或是革职查办。
至于四品以下的官员,则由吏部、都察院、以及内阁一起考核,考核结果有三个等级,分别为称职、勤职、供职。对于考核达不到等级的官员,朝廷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降调,也有被革职的,更有甚者会被交到刑部判处。
所以外任官员并不是脱缰的马,行为做派也须得有法度才行。
就在林远秋纳闷自己递上去的请诰封奏折,为何到现在还没有答复时,就收到了回京述职的旨意。
林远秋有些不明白,自己虽外任已满三年,可先前两年是待在永宁州和定胡县的。而升任石洲知府后,就代表任期重新计算,所以自己的知府任期才一年呢,怎么这次也让他回京述职了啊
来不及去猜想是什么原因,林远秋已很快收拾起出门的行李。
这会儿已是十月底。从塞北去京城,哪怕轻车简行,也要二十来天才能到,所以他得早些出发才成。
想了想,林远秋把水稻新种植法的册子也放到了行李里,这些册子记录了稻谷从育苗到收割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了。
,,
(https://www.mpshu.com/mp/8060/13112.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