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夫人们的茶话会(十)
表妹泪眼婆娑。
她儿子的仕途不能毁,那她的清白名声就不重要了?
让她从良籍入妓子的贱籍,她这辈子都没资格当正室了,生下来的孩子也要被人鄙薄一生。
“不、不签!”
老妇人气得不行,正欲动粗,表妹捂着肚子弯下腰,面色苍白如雪。老妇人一瞧,又气又怒,“这是要生了?我的心肝孙儿啊还未足月啊,你这没用的赔钱货!怀个十月都做不到!”
府邸又乱成一团,老妇人趁着女子生产意识不清的时候,强行让对方签了身契。
男人拖关系将身契录入官府,第二日拿着身契为自己伸冤。
不止这个男人,另外几家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薄情寡义得令人心寒。
杨思全部做了冷处理,将人打发回去,让他们先在家反省。
没有逾制纳妾,但宠妾灭妻可是推不掉的。
看着这些身契,杨思不由得摇头感慨道,“果然够毒!”
一旁的姜弄琴冷笑道,“全该死。”
杨思紧张看着她,“你可别管这事儿,免得惊到肚子里的小的,这些渣滓自有人收拾。”
杀了他们是不可能的,姜姬的本意也不是这个。
有些手段可是比死亡还要痛苦。
过了几日,这个消息刚刚平息一些,丸州第一笔的载驰居士发布新书了。
那些效力于官府的职业说书先生第一时间拿到了前几章内容。
百姓听说这个消息,纷纷涌到茶馆酒肆等地,坐等故事开讲。
说书先生道,“时隔一年,载驰居士再出新作,今日便由小的为诸位客观奉上第一节!”
百姓们不由得支长耳朵,认真听说书先生讲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积极基调,这次的作品虽然保持以往水准,但基调略显阴郁低沉。
新书的主角变成了身世清白又善良聪慧的良家女,十三岁定亲,彼此倾心,只等及笄便能成婚。孰料天有不测风云,良家女的父亲嗜赌残暴,一次酒醉玷污了美貌年轻的女儿……
这是第一节的内容,观众们还以为这是个良家女奋斗成长、造福一方的故事,孰料末尾剧情陡然一转,吓得百姓都蒙蔽了。卫慈将良家女塑造得多好多美多善良,她被酒醉父亲玷污的剧情就有多膈应听众,不少百姓都想原地爆炸了。父亲强迫女儿,这不是畜牲么!!!
说书先生心里也苦,他看了新稿内容,差点儿没哇得一声哭出来。
载驰居士是被渣男丈夫休了么?
为何这次的新作如此虐心?
说书先生又说第二节内容。
兽父害怕东窗事发,一边欺骗妻子,一边恐吓女儿,将女儿卖入牙行。
回家之后撒谎说女儿不安于室、见钱眼开,半夜跟着某个男人私奔跑了。
实际上,良家女被某户富户老夫人挑回去当她儿子的侍妾。
本以为苦尽甘来,孰料刚出虎穴、又如狼窝。这户家人也是奇怪,上有阴沉沉的老夫人,中有端方美丽却十分憔悴的正室,下有自小耳聋的大郎君和不受重视的自闭大娘子。
那位老爷却是一直未曾谋面。
她刚被买回去,面对陌生环境正惴惴不安,无意间撞破陌生男人和老夫人侄女的苟且,之后才知道男人是府上的老爷。紧接着又目睹老妇人呵斥掌掴正室夫人,挑刺的理由也是莫须有的。最后,良家女听到两名仆妇对话,对话中隐隐提到府上大郎君耳聋的真相……
咻的一下子,三节新稿都说完了。
听书的百姓道,“下面呢?崔娘最后怎么了?”
说书先生无奈道,“稿子还没下来呢。”
百姓急,他也急啊。
迫切想知道崔娘在这户人家又有什么经历,府上藏着什么秘密,崔娘最后能不能化茧成蝶!
百姓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有人发现,这个故事很耳熟啊。
“这不是长安巷那户人家的……”
“……你不提醒还不知道,一提醒……真像啊!”
因为卡文卡剧情,百姓意犹未尽,回去交流交流,发现剧情和长安巷那户人家高度吻合。
在卫慈的有心操纵下,长安巷这户人家的事情也被百姓扒得干干净净。
看热闹的百姓又吃足了瓜。
原来载驰居士的故事有原型啊。
原来富人家纳妾有这么多规矩啊,不是他们想象中想纳多少就纳多少啊。
原来长安巷这个大户吃相这么难看啊,故事中的情节有多少是真实发生过的?
卫慈这本写得很快,百姓很快就知道了故事下文。
良家女崔娘见证这户人家从兴盛到衰败,男主人为求自保,强迫曾经恩爱的妾室伪造身契,那个曾经备受宠爱的表妹也在生产中被迫画押,最后难产血崩,生下一个女儿撒手人寰。
老妇人露出憎恶的嘴脸,不管血淋淋的女婴,骂骂咧咧离开。
原先的富户落得个落魄抄家的结局。
崔娘侥幸逃过一劫。
故事的最后,崔娘失魂落魄地回了家,隐隐听到家中传来异样动静。
她偷偷去瞧,骇然瞧见那个毁了她的父亲正恬不知耻地压在小弟身上,做那苟且之事。
故事,完。
不止吃瓜观众被这个结局吓了一跳,作为载驰居士的书迷,杨思也被吓得三观崩坏。
这家伙受了什么刺激,靠着这种手段报复社会?
这种报复社会又重口味的剧情,哪像是卫慈这般光风霁月的人写得出来的?
卫慈表示呵呵。
舆论水军还没真正发力好么?
载驰居士这篇新文之后,另外几个文名颇盛的小说家也写了相关的新书。
若是有心人仔细注意便会发现,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故事中总有孩子遭受来自父母、亲戚、邻居或者村人的伤害,不仅仅只是身体还有精神,这些孩子原先的塑造都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一听就是很讨人喜欢的邻家小妹或者小弟,下场却是一个比一个凄惨可怜。
这些小说家将塑造出来的美好人物亲手毁掉。
越是如此,越是致郁。
有些百姓觉得危言耸听,但更多的百姓在愤怒伤心的同时又不寒而栗。
因为他们发现,这些故事情节有些十分耳熟,几乎每一个都有原型!
(https://www.mpshu.com/mp/8512/404254707.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