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卫国衰败【二合一】
一个月后,公子卫瑜的家眷,由高括、种招以及青鸦众们,亲自护送到大梁。
得知此事后,赵弘润亲自出城迎接,当然,不是以「魏王赵润」的身份,而是以「外甥」的身份,因为搬至大梁的卫瑜家眷中,还有卫瑜的母亲「大卫姬」,也就是赵弘润生母「小卫姬」的姐姐。
鉴于沈太后所言,赵润的生母在世前与其姐关系甚为亲密,赵弘润认为自己理当持晚辈之礼,亲自出城迎接这位姨母。
因为是乔装出城,赵润只带了卫骄、吕牧、穆青等人,以及大概十几名穿着寻常衣物的禁卫军士卒,不过暗地里有多少青鸦众在旁保护,那就连赵润都不得而知了。
而与此同时,在前来大梁的官道上,赵润的姨母大卫姬,正抱着孙子卫云坐在马车上,跟抱着女儿宁宁的儿媳卫陈氏低声说着什么,依稀可听见「外甥」、「性子如何」等词,大概是在向儿媳探听魏王赵润这位外甥的性格。
看得出来,年近五旬大卫姬,似乎尚未从痛失儿子的悲伤中脱离出来,只见她死死搂着孙儿卫云,仿佛生怕这个亲孙子也跟儿子卫瑜似的突然就故去了,且她的眼眶,依旧微微泛红,怕是多半在无人的角落,因为思念儿子而偷偷哭泣过。
“魏王陛下……”
可能是怕马车外的高括、种招等青鸦众听到,不太合适,卫瑜的遗孀卫陈氏压低声音说道:“亡夫与媳儿当初与他相处日子不多,不过总得来说,是一位非常重感情的人呢……”
的确,当年卫瑜作为质子被卫王费遣到大梁后不久,赵弘润就因为前太子赵誉的关系,离开大梁前往商水县,后来赵润返回大梁,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倒还真没有与卫瑜夫妇有太多的接触。
大卫姬点点头,正要再问什么,却见马车传来了高括的声音:“老夫人,据高某的属下来报,得知您来到大梁,我国陛下亲自出城迎接你。”
『咦?』
大卫姬吃了一惊,有些难以置信。
虽然她论亲份确实是赵润的姨母,而赵润也的确是他的外甥,但考虑到这位外甥如今已贵为魏国君主,且魏国目前就是那般的强盛,大卫姬实在想象不到这位外甥居然会亲自出城迎接她的到来。
但事实证明,她那位外甥,还真是亲自出城迎接了。
这不,片刻之后,在大梁城东的十里亭,大卫姬便见到了她的外甥,魏王赵润。
“外甥赵润,拜见姨母。”
待等大卫姬下了马车后,赵弘润主动上前拱手行礼,规规矩矩,丝毫没有因为他是魏国的王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倨傲。
然而是大卫姬这位长辈,一开始显得有些拘束。
不过待等赵弘润将大卫姬请到亭中小叙了片刻后,大卫姬这才逐渐适应。
至于谈论的话题,无非就是卫瑜的身后事。
大卫姬告诉赵弘润,卫瑜的丧事已经在卫国办过,是由卫瑜生前麾下的得力干将夏育、孟贲几人操办的。
夏育、孟贲二人将卫瑜的尸体安葬在卫国「无盐县」城郊的山上,毕竟无盐县曾是东军的大本营。
说着说着,大卫姬眼眶便难免微微泛红,而在旁的卫瑜的遗孀卫陈氏,亦哽咽起来,忍不住说道:“恳请魏王陛下发兵为亡夫报仇。”
听闻此言,赵弘润不禁有些为难。
卫瑜之死,东军那边几乎普遍认为是公子玠下的毒手,但这个猜测其实并不靠谱——公子玠那种庸才,有这个胆量么?
很显然,肯定是别有用心的幕后黑手,在杀害了卫瑜之后,将这件事嫁祸给了公子玠。
遗憾的是,这个幕后黑手究竟是谁,青鸦众暂时还没有什么头绪——这的确很难追查,公子玠派去看押卫瑜的部下玩忽职守,连卫瑜什么时候悄然死在屋内都不得而知,这种事怎么追查?
正因为查到真凶的机会非常渺茫,因此,无论是夏育、孟贲也好,亦或是大卫姬与卫陈氏,都将卫玠视为了杀害卫瑜的凶手——反正计较下来,卫瑜的死,卫玠肯定是有责任的。
但问题是,卫玠再怎么说也是卫国的公子,虽说赵润的确有能力弄死卫玠,但这件事若是别人故意歪曲,未免不太好听——卫国已经失去了卫公子瑜,你赵润再弄死一个卫玠,难不成是希望卫国失去所有继承人么?
更何况,要说责任的话,卫王费也有责任,难道赵润还能连带着弄死卫王费不成?
想到这里,赵润为难地对大卫姬说道:“表兄的事,我大魏实在不好过分介入,还望姨母谅解。”
大卫姬闻言点点头,随即长长叹了口气。
说实话,大卫姬与卫王费的感情并不是和睦,与丈夫相比,想来大卫姬更亲近儿子卫瑜,毕竟卫王费是一个很贪图享乐的人,贵为卫国君主的他,身边自然不缺年轻貌美的女人,难免会疏忽夫妻间的感情。
这从大卫姬在儿子卫瑜死后,带着儿媳卫陈氏与孙儿卫云来投奔外甥赵润,就不难看出。
但话说回来,就算夫妻俩感情再不好,卫王费终究也是大卫姬的夫婿,是故,大卫姬并没有恳求外甥赵润发兵为她儿子报仇,因为她知道,一旦魏国发兵介入此事,那么,她丈夫卫费的王位,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
眼下的她唯一所考虑的,带着带着儿媳与孙儿孙女投奔外甥赵润,代替儿子卫瑜好生将孙儿孙女抚养长大。
待等孙儿卫云长大,她夫婿卫王费多半也已不在人世,到时候,她自然会恳请外甥赵润的帮助,借助魏国的力量,让孙儿卫云继承卫王的位置——似这种事,在这个时代并不罕见。
“润、呃……赵……”
看着赵润,大卫姬有些迟疑于对这位外甥的称呼。
见此,赵弘润笑着说道:“姨母就唤我弘润即可,要不然,阿润什么的也无妨。”
大卫姬仔细地看着赵弘润的眼睛,见这位外甥在说这番话时眼睛中透露着真诚,心下不禁很是感慨,感慨道:“淼儿有你这样的儿子,也是前世的福气了……”
赵弘润愣了愣,这才意识到这位姨母口中的「淼儿」,大概指的就是他的生母。
随后,卫陈氏与卫瑜的妾室刘氏,领来卫瑜的儿子卫云与女儿宁宁,与赵润相见。
看得出来,两个小家伙还是有点拘束,在轻轻唤了一声叔父后,便躲在了母亲身后,让大卫姬与卫陈氏都感觉有点尴尬。
不过赵弘润倒是不在意,笑着与两个小家伙说道:“叔父家中,也有几个小鬼头,年纪呢,比你二人要小两岁,是你们的弟弟妹妹,日后你俩替叔父照看弟弟妹妹,好么?”
两个小家伙虽然有些拘束,但还是有些向往地点了点头,毕竟小孩的天性,在得知有同龄人时,当然心中欢喜。
在自认为与两个小家伙拉近了一点关系后,赵弘润笑着对大卫姬说道:“姨母,时候也不早了,我等先回大梁可好?”
大卫姬点点头,庄重而感激地说道:“那就拜托你了,弘润。”
“哪里的话。”
赵弘润笑着摆摆手,在亲自将大卫姬扶上马车后,一行人便径直返回了大梁。
此时在大梁内,赵润早已为大卫姬、卫陈氏等人安排好了府邸,就在城北宫前那条直道一带,而且附近就有一个禁卫军的哨所,并且他也提前叮嘱过禁卫军,治安方面那是完全没有问题。
大卫姬与卫陈氏跟着赵润来到那座新的府邸,且在后者的陪同下大致参观了府内的建筑设施,无论是对府内的建筑设施还是府内的下人,皆十分满意。
“姨母,你们身边有什么老人么?”
期间,赵弘润随口问道。
他口中的「老人」,即是指信任的心腹,毕竟大卫姬也好,卫陈氏与刘氏也罢,皆是女眷,就算赵弘润已嘱咐过内侍监照顾她们,提供日常所需,但三女身边也需要用来使唤的亲信。
听闻此言,大卫姬说道:“过些日子,有我儿的旧部会来大梁……”
看了一眼少不更事的孙儿卫云,她难得展露笑脸说道:“夏育、孟贲、孟冲那些人说,我儿待他们恩重如山,纵使我儿不幸过世,他们也要追随幼主……”
“夏育?孟贲?”
赵弘润愣了愣,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那可是卫瑜生前麾下的大将,是卫国非常知名的游侠人物。
当日,赵弘润邀请大卫姬、卫陈氏等人与沈太后相见,毕竟沈太后与赵润的生母卫姬曾经关系极好,因此,在得知赵润有意将大卫姬一行人请到魏国之后,沈太后亦很希望与卫姬的姐姐大卫姬见一见,她认为彼此应该有很多话题。
果然,大卫姬与沈太后相处地不错,而卫云与卫宁姐妹,也跟赵卫、赵川、赵邯、赵楚等几个赵弘润的儿女相处地不错,彼此接触不到半日,就已经熟络了。
看着一帮小鬼在福延宫前的空地上嬉戏,赵弘润询问跟在身边的高括道:“卫瑜的东军……可曾被濮阳收编?”
“并没有。”
高括摇了摇头,说道:“卫国那边疯传,是卫玠害死了卫瑜,且这件事当中也涉及到卫王,东军哪有可能与濮阳和解?若非我大魏及时出面干涉,搞不好东军会攻破王宫,处死卫王费与公子玠也说不定……”
“弑君?这么夸张?”赵弘润颇为意外地问道。
高括哂笑一声,说道:“陛下那是没看到当时的景象,说实话,当时东军在臣看来,已跟‘暴军’无异……若非陛下欲收养卫云的消息,让东军有点投鼠忌器,恐怕似夏育、孟贲等卫国游侠出身的兵将,绝没有那么简单就答应和解。”
“唔……”赵弘润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卫国的游侠一向忠肝义胆。
“眼下东军的情况如何?”他问道。
高括抱了抱拳,回覆道:“名义上是解散了,想来那帮人也不会接受濮阳的收编。……大部分的人都散了,不过其中,似夏育、孟贲等人决定追随幼主,想亲眼看着幼主长大成人,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回归了「卫东」,据臣猜测,大概是想为日后幼主继位做准备吧。”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有感而发地说道:“卫国,怕是从此一蹶不振了。”
赵润听闻默然不语。
数日后,梁郡各县的县令向朝廷禀报,说最近有大量卫人涌入国内,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小部分则是手持利剑的卫国游侠。
朝廷一开始并没有引起重视,但渐渐地,各县本地游侠与来自卫国的游侠为了抢地盘频繁发生冲突,这就迫使朝廷不得不重视这个现象。
就连大梁府府正褚书礼,在不久后亦向垂拱殿上禀,说大梁近些日子的治安不稳,原因就在于有大量来自卫国的游侠涌入大梁,这些人为了生存而抢了大梁本土游侠的活,以至于两帮人冲突不断,甚至于已闹出好几条人命。
说实话,江湖游侠彼此间的抢夺、厮杀,朝廷原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蛇有蛇道、鼠有鼠道,指望这些人完全消失,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只要这些游侠不给官府添麻烦,朝廷素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鉴于朝廷的威势,魏国本土的游侠历来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就比如两帮人抢地盘,绝不会发生在几条主街上,他们会在某个偏僻的角落自行解决,甚至连尸体都处理掉,不给刑部增加麻烦。
毕竟,一旦窗户纸捅破,禁卫军是肯定要介入的,这对几方游侠们也没有什么好处。
但近段日子,由于大量的卫国游侠涌入魏国,甚至于来到王都大梁谋生、讨生活,这就难免触犯了魏国以及大梁本土游侠的利益,因此发生了冲突。
为何卫国游侠大量涌入魏国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些游侠对卫王费彻底失望了,或者干脆点说,对失去了卫公子瑜的魏国彻底失望了,从而导致卫国人口大量流失,流向魏国。
高括猜得没错,失去了公子卫瑜的卫国,注定从此一蹶不振,但从卫人的民心所向就可见一斑。
鉴于这件事,魏国朝廷久违地出现了争执。
以刑部为代表的司法衙门表示,这些卫人、尤其是卫国游侠的涌入,大大影响了他魏国的治安;而户部、礼部则表示,外来人口涌入本国落户,这不是一件好事么?
最终,朝廷内部达成了一致的态度:接纳这些来自卫国的流民,但是必须对他们有所约束,尤其是那些习惯我行我素的卫国游侠。
数日后,朝廷令禁卫军介入此事,十万禁卫军接到命令,被派往梁郡内各地,对当地的游侠展开打压,只要碰到街头斗殴的,全部先抓到牢里关一阵子再说,至于其中个别反抗拘捕的,通通当场格杀。
游侠势力哪里斗得过禁卫军?
一时间,游侠势力中风声鹤唳,无论是魏国游侠还是卫国游侠,在强大的禁卫军面前,都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夹起尾巴,假装良顺百姓。
如此,一直持续到入冬,待年关相近时,朝廷下令撤回派往各地的禁卫军,那些游侠势力,果然安分了许多,纵使魏国游侠与卫国游侠彼此间还存在有矛盾,也不敢再光天化日、光明正大地斗殴,大多都是相约在偏僻的小巷里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也就继续他们此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了,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似游侠这种有时类似地痞无赖的存在,无论是在什么时代,都是很难彻底杜绝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些投奔魏国的卫国游侠当中,很多人由于找不到谋生,也有希望加入魏国军队的,这让魏国得到了不少青壮的士卒,倒还真是意外之喜。
而在此期间,赵弘润亦曾叫青鸦众关注卫国,他主要是想知道当初卫瑜费心费力发展起来的冶造工坊——虽然很薄弱,但至少在卫瑜的努力下,卫国的冶造技术也算是渐渐发展起来了。
然而惋惜的是,在卫瑜死后,这些冶造工坊也渐渐停工,继而荒废了。
“卫国彻底废了……”
在得知此事后,赵弘润在甘露殿内忍不住叹了口气。
还记得卫公子瑜在世时,卫国虽然弱小,但却渐渐展现出兴旺发展的局面,但这兴旺发展的新面貌,在卫瑜不幸亡故后,一下子就消失了。
甚至于,因为这场内乱,导致卫国有很多人对卫王费彻底失望,以至于如今的卫国,竟比卫瑜出面整顿国内事务前还要弱。
在这种情况下,卫国守得住卫瑜从齐国手中夺得的东郡么?
赵弘润并不看好。
在他看来,目前齐国是仍在与楚国交战,但是无暇顾及卫国,但待等到齐国击退了楚国,抽出手来对付卫国,搞不好卫瑜此前夺取的齐国领土,都将逐一吐出来。
甚至于,卫国的弱小,还会使韩、楚等国家对其心生什么念头。
总之一句话,卫瑜的死,使得卫国错失了一次千载难逢强大自身的机会。
魏兴安二年的冬季,楚国二度进攻齐国,但还是没能攻克齐国的琅琊郡。
鉴于国力已难以继续支撑战争,楚王熊拓终于接受了齐国的和谈,两国以「维持目前疆域」作为基础,在经过了好几次谈判中,终于暂时握手言和,结束了这场长达两年余的「齐楚之战」。
在达成协议后,楚国除了驻军东海郡的必要军队外,其余军队皆陆陆续续撤回国内。
不得不说,这个局面对于魏国而言非常有利,因为楚国虽说攻陷了齐国的泗水、东海两郡,但到底是没能彻底夺取齐国的财富,而鲁国那边,让赵弘润大感意外地,不知什么时候摇身一变成为鲁国将领的原大盗贼桓虎,亦不可思议地击退了楚国三天柱之一的项末,成为了鲁国的英雄——总而言之,楚国也没能得到鲁国的工艺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与魏国命中注定的那场因为中原霸主的战争,只能再次延后。
齐国,到底是凭着一口气活下来了。
而齐国既然与楚国结束了那场战争,那么,相信齐国不久之后,多半也会开始清算卫国趁火打劫攻取东郡的那笔账。
失去了公子卫瑜的卫国,真不知该如何抵挡齐国的军队。
魏国相助卫国?
说实话,除非是齐国的军队打到卫国的王都濮阳,逼近他魏国,否则,赵润还真没想过去帮卫国抵御齐军。
或许正如介子鸱所言,魏卫两国的关系,在公子卫瑜亡故的那一刻就已经淡了,至少不再像曾经那样牢固。
转过新年,即是魏兴安三年,中原诸国迎来了相对和平的新的一年。
但众所周知,所谓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一时的和平,也不过是孕育着更大规模的战乱而已。
(https://www.mpshu.com/mp/8520/398853055.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