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
朱厚照听说要回京城,简直有点欲哭无泪。
终于要回去了吗?
朕出来苦熬这么久,半路上经历那么多艰难险阻,还不得不配合沈先生做了那么多表面文章,现在终于可以走了?
江彬看到朱厚照激动的神色,心中一动,上前请示:“陛下,是否安排人手到京城预作安排?”
朱厚照回过神来,轻叹道:“朕到底是出来体察民情,民间乱象,百姓苦不堪言,朕本不忍心就此离开,要跟灾民同甘共苦,不过……朕出来时间稍微有些长了,就怕朝中有乱事发生,只能中断微服私访,回京处置朝事,将百姓急需的赈灾钱粮落实。”
小拧子钦佩地道:“陛下英明!”
这种拍马屁的话,朱厚照压根儿就不想听,此时他满脑子就是一件事,那就是尽快回到京城。
出来游玩不管有多自由,却没多少乐子,旅途辛苦是他无法承受的,此时朱厚照再也不想理会沿途风景有多美妙,回到京城才是第一要务。
“行,你现在就去跟沈先生说一声,朕准备动身回京。”朱厚照对小拧子道,“这次归途别绕远路走居庸关,干脆直接往紫荆关,由房山、良乡抵京……江彬,你对周围地形了解,回京城最近的路应该就是这条吧?”
江彬仔细想了下,重重点头:“正是。”
朱厚照眉开眼笑:“那就这么定下来了,让沈先生把地方上的事情处置好,回京沿途也别见什么地方官,朕现在很疲惫,因探访民情太过辛苦,偶染风寒,身体极度不适,需要好好休息,故一应繁文缛节能省则省……好了,你们去吧,哦对了,江彬,记得拿两坛好酒到朕房中。”
小拧子本想说,您老人家不是说需要好好调养身体吗?怎么还要饮酒作乐?
不过很明显先前一番话只是皇帝找的借口,小拧子就算再愚钝也明白此时应该装聋作哑。皇帝归心似箭,喜欢说一些场面话,他作为奴才自然要维护主子的脸面,就算揣着明白也要装糊涂。
其实此时小拧子自己无比怀念宫中和豹房的高床软枕,心想:“终于能回京城去了,再也不用过这种居无定所的苦日子,近来可把我给折腾坏了!”
朱厚照往屋子里去了,江彬跟进去伺候,作为近侍太监的小拧子却没资格侍候。
小拧子心中多少有些不爽,他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皇帝冷落,心里对江彬产生了一丝妒忌,但转念一想,若真能将江彬收在身边听用,那以后自己的话语权还会加强,也就按下了对江彬的敌意。
“陛下身边人,就好像流水一样,今日谁得宠明日谁失宠,全看陛下的心情……不对,还得看是否得罪朝中大员,若得罪旁人还好说,得罪了沈大人,基本距离失势不远了,刘瑾、张苑就是前车之鉴!这个江彬这么爱出风头,沈大人不对付他才怪。”
小拧子心中多了几分淡然,好像谁得宠对他来说已不重要,他却不知江彬有一身媚上的本事,只是本能地拿江彬去跟钱宁作对比,觉得皇帝身边宠臣的周期也就一两年,时间到了情义也就淡薄了,新欢就该露头了。
在君王身边待久了,小拧子想到之前沈溪说的,宁肯做卑微的近侍太监也别去争夺司礼监掌印之位当那出头鸟,想想刘瑾等人的前车之鉴,他便愈发觉得有道理。
……
……
驿馆内,沈溪正在房间里看书信。
谢迁已从居庸关出发回京,临行前给沈溪写了封信,让沈溪在送皇帝回京途中去一趟居庸关,将驻扎在那里的数万大军遣散。
“……谢阁老的信函,是通过快马传来,并没有给陛下上呈奏疏,只有给大人的这封信。”云柳站在旁边,将具体情况说明。
沈溪放心手里的信函,没有过多非议,他知道云柳对谢迁非常尊敬,不想破坏谢老儿在粉丝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沈溪道:“此番我会亲自护送陛下回京,居庸关那边暂时不能去了,内阁已通过太后调配接管军权之人,现在兵马控制权并不在我手上,况且那部分兵马本就是陛下亲自统领的中军,怎轮得到我去调派遣散?”
云柳想了下,回道:“谢阁老的意思,似乎是让大人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前去主持大局。”
沈溪摇了摇头:“我现在这个兵部尚书更像个虚职,陛下不在中枢坐镇,谁会听我的?一切等回京城再说吧,陛下回京后朝中秩序便会恢复,现在我人在外,专程绕原路去居庸关掌兵,朝中对我非议声会更多……我宁可少些波折,过点安稳日子,陪陛下回京能轻省许多。”
此时沈溪看起来淡薄名利,没有那种非要将军政大权掌握在手上的野心,更像是一个疲倦归家的旅人。
云柳望着沈溪,明显感觉到沈溪脸上的倦色。
过去几个月沈溪长时间都处于跋山涉水的状态,即便完成征服草原的战争,回京城的路上皇帝又整出那么多事情来,沈溪奔波劳累,苦不堪言,云柳暗中替沈溪心疼。
云柳请示道:“大人,该如何回复谢阁老?”
沈溪一挥手:“稍后我就写信,谢阁老总归还是愿意讲道理的,应该不会强人所难让我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吧?让人绕道数百里走居庸关这种事,也就他会安排,自己不把事情处理好,却指使别人……唉!”
不由自主的,沈溪抱怨了一句,但没继续说下去。
云柳明白,沈溪跟谢迁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最大的症结便在于谢迁这个文官集团的首脑人物跟快速崛起的新贵沈溪间的身份冲突,朝廷到底以后谁来执政,这将是未来大家都要面对的问题。
虽然谢迁现在地位崇高,占据正统地位,但因沈溪耀眼的军功,还有来自皇帝的信任,风头犹在谢迁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很难和平共事,以后明枪暗箭的争斗少不了。
云柳又问道:“大人可要在最短时间内将信函送到谢阁老手中?”
沈溪摇头:“不急,他都已回京去了……呵呵。今晚我会将书信写好,你派人送去。明天咱们就动身回京,早点儿回去也可以过几天省心日子。朝廷下一步应该会休养生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留在京城,不再东奔西跑。”
“是,大人。”
云柳行礼,对沈溪的恭敬发自内心。
沈溪当即抬手写信,很短时间内便将信函写好,交由云柳送走。
……
……
长夜漫漫,灵丘城中一处小院。
精致的卧房内,沈溪正在跟熙儿缠绵。
云柳去办差,没有过来,熙儿难得有跟沈溪单独相处的机会,非常珍惜,对沈溪可谓百般逢迎,终于使得沈溪宣泄出长久以来心中积累的狂躁之气。
等一切平息后,熙儿简单整理了一下身上,等她抬头望向沈溪时,发现沈溪靠在床头,目光发直,好像在想心事。
“大人。”
熙儿看着沈溪,目光中有几分不解。
虽然平时熙儿喜欢多言多语,但在沈溪面前,她却没这种傲气,就像一只乖巧的小猫一样,尽可能把自己温柔妩媚的一面呈现给沈溪,因为她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沈溪把她当作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不是公事上的下属,因此她只需做到女人应该做的事情,才能讨得沈溪的宠爱。
沈溪没有低头看熙儿,柔声道:“累了的话,早些休息吧,明天咱们就要动身回京城,你跟你师姐不与我一道走。”
“奴婢明白。”
熙儿重新低下头,没有依偎过来,只是半跪在那儿,好像也在想心事。
沈溪伸出手,想将她拉到怀中,熙儿却没有顺从,此时的她表情凄哀,惹人怜爱,整个人带着一种忧伤的气质。
“怎么了?”沈溪不解地问道。
熙儿回道:“大人,师姐很辛苦,她……”
熙儿想替云柳表功,可当她抬起头,跟沈溪四目相对时,却什么都不敢说。
沈溪叹道:“我知道你们的辛苦,这次回到京城后,你们就可以过一段舒心的日子了。虽然金钱田宅未必是你们需要的,但女人始终需要这些阿堵物来傍身……睡吧,我有些累了。”
“大人疲惫,是该好好休息。”熙儿关切地道。
沈溪苦笑:“可惜我没有早睡的习惯,每次都要到后半夜才能入眠,每当夜深人静,我想的事情便会很多,哪怕是现在,我脑子也被事情装满,你无法理解……”
熙儿想了下,自己的确没法理解沈溪的心境,她那满含深情的眸子望着沈溪,想用自己的目光温暖沈溪。
可惜的是她的目光始终不能照射进沈溪心中,沈溪想的事情她无法理解,两个人的思维无法同步,注定了她无法抚慰沈溪那颗迷茫的心灵。
“大人。”
熙儿有种挫败的感觉,轻声细语,“奴婢是不是很没用?既帮不了大人,很多时候还要扯师姐的后腿。”
沈溪安慰道:“你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你跟你师姐帮了我大忙,我很感激你们!”
听到这话,熙儿终于松了口气,但她真的想找到可以替沈溪分忧的方式,但可惜,她根本没那本事,一时间感觉很无力。
最后她只能缓缓靠过来,躺进沈溪怀中,仰头望着沈溪坚毅的脸庞,好像要看穿沈溪内心所想,但此时沈溪却完全没在意她,目光中是一种让熙儿向往的东西,熙儿看了很久,直到累了才睡过去。
……
……
谢迁回到京城,朝野瞩目。
朱厚照暂时没回京,但正德朝有一个特点,皇帝只是起到象征性的作用,朝廷内外的事务主要还是靠文官来做,谢迁回来后对于朝中很多官员来说算是吃了颗定心丸,以后再有什么事也不需要自行做主承担责任,直接来问谢迁,就算出了事也有人担着。
皇帝不在朝中,首辅不在,司礼监掌印空缺,大部分人都不想主动承揽责任,极少有像杨廷和这般挺身而出勇于任事的大臣。
谢迁回来后,没有马上去见杨廷和,很多事在谢迁看来并不需要立即做,反而觉得保证六部正常运转更为重要,尤其是兵部、户部两位尚书不在,同时吏部和礼部尚书又身体不佳难以支撑大局的时候。
谢迁回朝第一件事,便是登门拜访何鉴。
老友相见,自然会有很多感慨,这一别便是大半年,何鉴见到谢迁后不由带着几分欣慰,虽然二人官职跟身份与之前并无差别,但这半年多时间足够改变朝堂格局,对鞑靼的战事结束后,朝廷也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
二人在何鉴的书房里坐下,先是寒暄一番,没着急说公事,最后还是谢迁主动将话匣子打开,将近来居庸关到京城,乃至蔚州到灵丘一线发生的事情,详细跟何鉴讲了一遍。
何鉴叹道:“陛下孩子心性,居然会不顾朝堂那么多眼睛关注,擅自到民间游乐,不过好在情况还算不错,之厚巧妙安排,把陛下出游当作巡查地方,体查百姓疾苦,如此既顺利解决一场政治危机,又让百姓感受龙威浩荡,之厚此行可说不辱使命。”
何鉴对沈溪的评价很高,他知道自己这个吏部尚书已做不了多久,下一步有很大的可能是沈溪接替他,他心中也倾向于沈溪来接班,这个年轻人做事妥帖稳当,这次不管怎么看都是沈溪用圆滑的手段解决了问题。
大概只有何鉴这样对皇帝脾性了若指掌的老臣,才知道沈溪的良苦用心,朝中很多人都以为皇帝真的是去体察民情了。
谢迁问道:“你真这么认为?”
何鉴笑道:“于乔,看你这神色,心里还是放不下啊,本以为你已能以平常心待之,之前你说之厚这场仗不该打,但现在打完不就那么回事?草原平定,大明边疆安稳,国库又没大的损耗,下一步朝廷的重心就会放在发展民生上,国力要不了多久便可蒸蒸日上,你还有何可担心的?”
言语间何鉴非常轻松,之前这半年时间发生的事情他很满意,并不想去揪着一些小辫子不放。
谢迁道:“之厚做事是没问题,但关键在于陛下对他的信任太过,他能怂恿陛下打这场仗,下次就会有别的冒险举动……你我在朝尚能阻挡一二,若以后退下了,谁来劝谏?或者说,那时就算有人站出来,但能阻止之厚吗?我看很悬哪!”
……
……
谢迁很固执,无论他之前对沈溪表达如何的善意,但在一些事上成见很深。
他认为沈溪擅权,逐渐脱离控制,这个认知由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至于沈溪在朝中地位上升,包括现在用沈溪去做一些事,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会影响他对沈溪这个人的整体判断。
何鉴听了谢迁的话,叹道:“看来你还是放不下。”
谢迁道:“无所谓放得下放不下,之厚是会办事,也由此成为陛下身边最受宠的大臣,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要靠边站,他的功绩足以铭记史册,但莫要忘了,他做的这一切,都建立在铤而走险的基础上,结果看起来是很好,但过程呢?若中间有一步出了差错,导致失败,大明又将何去何从?”
何鉴笑了笑,没有回答,因为他知道谢迁总能吹毛求疵,找出沈溪的很多问题,毕竟沈溪不是在谢迁的控制下取得的耀眼的成就,总是一意孤行,虽然结果不错,但隐患不小,这也是他所言谢迁放不下的真正原因。
谢迁继续道:“若陛下顺利回京城还好,若中途出了什么意外,大明可能因此陷入动荡,从张家口出发他就没有严防陛下任性出游,这便是过失……当时能阻拦陛下的,除了他还能有谁?”
何鉴道:“话不能这么说,他到底已经尽力了,此番成功劝回陛下也基本是他的功劳,对一个年轻人不能要求太高!”
谢迁摇头:“你还是偏袒他,以前你做事还能相对公允,不想现在竟然……也算可以理解吧,谁让他取得的结果还算不错呢?有时候甚至我自己都觉得,应该退下去,让这些年轻人放手做事,不要阻碍他们。但一想到离开朝堂后,原本的规矩和秩序会因此打乱,一群年轻人总想以他们那种冒险突进的方式求得功名,然后试着赢得陛下的信任而获取提拔……届时国将不国啊!”
何鉴点头道:“所以你想维护朝廷的纲常秩序?”
“正是。”谢迁点头道,“陛下回来后,会对此战功劳进行赏赐,吏部和礼部可能是这次变化的重点,兵部最好别动,继续让之厚留在现在的位置上,已是对天下人最好的交待。”
何鉴没有接茬,因为他并不觉得谢迁说的话合适,他更属意沈溪接替他吏部尚书的职务,他也好就此离开朝堂过清静日子。
至于你谢于乔将来怎样,跟我有什么关系?到时候朝中发生再大的乱子,也跟我无关,我反正已经老了,过几天算几天。
谢迁皱眉:“看来你还是希望他更进一步?”
“一切随你吧。”
何鉴不想去跟谢迁争论什么,毕竟老友久别重逢,见面后总在争论一些事,还老跟沈溪有关,他便觉得一阵心累。
何鉴叹道,“不过于乔,你该改改性子了,有时候不妨试着放放手,让之厚在朝中独当一面,看看结果如何?毕竟他是我们这帮老家伙看着成才的,或许会有惊喜呢?回归平常心,日子终归要一天天过下去!”
……
……
何鉴对此态度暧昧,并不在于他想当什么墙头草,中立派,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都要致仕归乡了,根本没必要多管闲事。
以后无论谢迁跟沈溪产生怎样的利益纠葛,或者说文官集团内部发生如何变化,他都会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看待,而不是亲自参与其中,这对何鉴来说算是一种心态上的潜移默化。
至于谢迁对沈溪态度如何,何鉴实在看不懂。
明明是你自己栽培起来的后起之秀,现在你却处处提防他,或许仅仅是因为这个后生的崛起之路没有按照你规划的线路走,让你觉得乱了朝堂的规矩,才会出面打压,以前你全面控制朝局,打压也就罢了,但现在就怕你没有这能力……不过,你是否有这层觉悟我也不管了。
随后谢迁再跟何鉴说什么,何鉴都故意回避沈溪的问题,就事论事,将这半年多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
一些重要的人事变动,何鉴会详细跟谢迁说明,毕竟谢迁长时间在延绥,对此有些闭目塞听。
最后何鉴主动问道:“于乔,司礼监掌印太监悬而未决,你可有听到什么风声?长久以来,司礼监都没人用印,朝廷内很多事亟需处理,仅靠官员勉力维持,实在力不从心,朝廷缺少个决策者啊!”
谢迁道:“经过宣府时,大概听说陛下回京后会选拔司礼监掌印,几个候选者你应该知道是谁,谁能上位实在不好说。”
何鉴再问:“那选拔是由之厚提议的吧?我记得有人这么说过,但不能确定。”
“嗯。”
谢迁点了点头。
何鉴叹了口气:“陛下长久没定下司礼监掌印人选,现在不是应该快刀斩乱麻,尽快任命吗?居然还要做什么选拔,回京途中更是偷偷溜出去游玩,这一来二去,朝廷要耽误多少正事啊!不过好在年底前应该都能解决,今年的年终总结,还有明年的年度预算,都会在接下来几个月内完成。”
说话间,何鉴又轻松了许多,想到皇帝马上就要回来,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正德三年跟正德四年的事情应该都不会耽误,而且取得对鞑靼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这一年下来,大明可说收获颇丰,没有因为皇帝御驾亲征造成多大影响。
谢迁道:“司礼监掌印的位置,不能给年轻人,如今陛下身边最得宠的太监,应该是拧公公,此人其实就是陛下跟前近侍,陛下登基的几年里,刘瑾跟张苑都未能将他压下来,反倒让他趁机崛起。若之厚跟他联手,你不怕之厚将来将内阁架空?”
“不会。”
何鉴摇头道,“之前有传闻,不管沈之厚举荐谁来当司礼监掌印,陛下都会应允,但沈之厚却没有这么做,说明他还是守规矩的。最后陛下只得说公开选拔,若人选不合心意,于乔你不会进行干涉?再者……拧公公到底算是东宫嫡系,他上位对于乔你应该算是一个收获吧?”
谢迁一怔,随即意识到何鉴话里透露出的意思。
一旦司礼监掌印不够强势,就轮到内阁首辅掌控一切,所有事情都会由内阁票拟来决定,司礼监掌印就此成为了摆设。
关于谁来做司礼监掌印的事情,谢迁一直都觉得很无力,因为他根本就没法参与,无论是之前张苑倒台,又或者之后皇帝定下司礼监掌印选拔模式,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但这并代表谢迁不会插手,他稍微思索何鉴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
与其找一个德高望重但难以控制的老太监来当司礼监掌印,或许真不如找一个年轻人上位,年轻意味着没多少阅历,缺少做事的经验,人脉关系也不如那些老家伙丰富,自然就会将权力旁落,要不然遇到刘瑾这种老奸巨猾的存在……谢迁想想都心有余悸。
如此一对比,谢迁反而觉得小拧子上位不错,至少这位对他很恭谨,也能受他驾驭。
随即他又打消提拔小拧子的念头,心想:“我怎能有如此想法?小拧子到底没什么真才实学,就靠陛下一点信任,他当上司礼监掌印不跟摆设差不多?大明会因此而兴盛?司礼监掌印人选,一定要找个有能力的人来担当!”
一方面想找个软柿子容易拿捏,另一方面却想找个德高望重有能力可以主持大局的人,谢迁一时间非常纠结,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持何等立场。
“于乔?”
何鉴见谢迁不言不语,不由问了一句。
如此谢迁才回过神来,目光中带着一丝迷惘,摇头道:“司礼监掌印人选,要等陛下回朝后才能定下来,你我现在关心再多也是徒劳。至于你所说的,之厚干涉司礼监掌印任免……量他不会这么做,他知道什么是避忌。”
何鉴笑了笑:“于乔你能想开就好,有些事全看你如何想,多说无益……好了,你刚回来,很多事你得亲力亲为,留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回头吏部这边会把近来的工作纲要整理好交给你,你快去做别的事吧。”
谢迁叹道:“内阁有介夫坐镇,事情基本已办妥当,我需要担心什么?不如直接打道回府……许久没回家,不知家里人如何了。”
突然间谢迁变成了一个恋家的人,以何鉴的年龄能理解谢迁这种心态,权力场上的勾心斗角,始终不如一家和睦来得实在。
何鉴心说:“于乔到底不是冷血之人,他针对之厚也不是为了争名逐利,仅仅是为了保持大明国运昌隆,跟我倒还有几分相似。”
因为何鉴早就已经产生了离开朝廷的心思,所以何鉴对朝事的关心程度很低,反倒不如对家的眷恋。
谢迁站起来要走,何鉴起身相送,却被谢迁拦下,摆手道:“你这把老骨头还不如我呢,留步吧,我这就回家看看。这一去便是大半年……”
跟旁人出外做官不同,谢迁去延绥近乎于被皇帝发配,且谢迁家里有妻有妾,除了二儿子谢丕成人外,剩下的子女年岁还小,谢迁前半生就是太在意求学和做官,以至于忽略了家庭。
……
……
谢迁没有欺骗何鉴,他急着回去的确是要去见家人。
离家久了,他很希望回去看看,至于别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此时的谢迁心态改变,多少跟觉得自己老了,年轻人已可独当一面有关。
虽然谢迁有了离开朝堂的想法,却不会跟何鉴等人一样一走了之,他会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尤其涉及接班人的问题,他需要有人在朝中牵制沈溪,显然梁储在这点上有所不足,这也是谢迁一直担心的地方。
回去的路上谢迁依然在想这个问题:“叔厚虽然能力很强,但他跟之厚关系密切,二人因为叔厚恩师的事情有一段渊源,之厚回朝后,让叔厚暗中制衡,大概难以完成。不过介夫做事似乎又过于急切,冲动行事会加剧朝局动荡,于大局无补。”
谢迁跟梁储和杨廷和相处久了,对二人性格自然有清楚的认知,虽然他觉得杨廷和更有机会制衡沈溪,但又担心杨廷和做事的风格会激化朝廷内部纷争。
一边是老好人会跟沈溪相安无事,一边有魄力却可能会做出一些激进的事情,两个人中让他选一个出来当自己接班人,谢迁自然要好好想想。
回到家门,但见家仆已列队等候,之前谢迁已派人回家通知,他走下马车,见到儿子谢丕过来迎接,同时前来迎接的还有弟弟谢迪。
“兄长终于回来了。”
谢迪很高兴,上前用力地抱着谢迁,体现出他对这个大家长的尊重。
谢丕眼里含着热泪,上前行礼。
谢迁伸出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脸上满是倦色,倒不是他的身体有多疲累,毕竟从居庸关到京城这段路很短,而且相对平顺,远不如他从延绥到居庸关那段路那么颠簸,更多的是心累。
谢迁向家人点了点头,不想说太多话,恰在此时谢迪道:“兄长,内阁杨介夫正在您的书房等候。”
谢迁一听不由皱眉,没料到杨廷和居然会先一步到他的家里来守着,而且杨廷和没有出现在出门迎接的人中,猜想大概是杨廷和觉得这次迎接算是谢家人内部见面,不如等谢迁先跟家里人寒暄过后,再到书房说正事。
“他来了多久?”谢迁脸色不冷不淡。
谢迪道:“已经有一两个时辰了吧……从你进京城开始,他就一直在这里等候。却也奇怪,他为何不到内阁去等?莫非兄长知道他不在宫城,所以才赶回府来?”
谢迪不明白,为何谢迁跟杨廷和会在谢府会面,他却不知谢迁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见杨廷和的打算,谢迁做事很有条理,知道哪些人该见哪些人可以延后见面。
谢迁心想:“介夫揣摩我心态,倒是一猜一个准,我回京城必定先见何鉴,之后若是杨应宁在京城,也会见,唯独不会见他跟叔厚。”
谢迁没有回答谢迪的问题,一摆手示意先回去再说。
刚进门,家人便开始放鞭炮,显然都觉得谢迁能回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谢迁本人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
……
谢迁来到书房外,杨廷和出来迎接。
杨廷和大概是听到鞭炮声出来,见到谢迁赶紧过来行礼,谢迁却一抬手示意杨廷和不必多礼,二人进到书房内。
此时距离黄昏还有些时候,天色明亮,谢迁眼前书房整齐,心里多了几分温馨,离家半年多时间,回来后一切如旧。
“无论朝廷发生了多少事,家里还是如以前一样……却不知君儿那丫头怎么样了。”
不知不觉谢迁想到了谢恒奴,毕竟血浓于水,在这种感性的时候,他关心起这个被他嫁入沈家,觉得有所亏待的孙女。主要是因为谢迁对沈溪有一种抵触情绪,明明是一家人,却无法完全像家人那般其乐融融,这让他心里十分不舒服,觉得孙女在沈家肯定过得不会好。
“介夫,老夫不在京城这段日子,你做得很好,朝廷事务你打理得井井有条,你……还有叔厚都是劳苦功高。”谢迁先是称赞了一下杨廷和,算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对方做事能力的肯定。
杨廷和行礼,心里并没有觉得多荣幸,其实自从谢迁回京一直到当下,他心情都有些失落,感觉自己面对朝事的无助。
杨廷和从怀里拿出厚厚一叠书稿,道:“谢阁老,此乃各部这几月来所有批阅奏疏的票拟底稿,至于对应奏疏太多,无法一一呈现,有要紧的已整理下来,明日便可送过来。”
谢迁点了点头:“很好,你想的很周到,值得表扬。”
谢迁越是客气,越让杨廷和觉得别扭,他宁可让谢迁骂自己一顿,这样才会觉得自己在朝中做的事情能掀起一抹波澜。
不然的话,他感觉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谢迁根本不是在肯定他的作为,更好像是在敷衍。
杨廷和道:“之前太后娘娘召见叔厚跟在下,说及陛下安危,也是由我二人提出派兵前去护驾,随后太后娘娘调遣户部尚书杨应宁以及保国公前往。”
谢迁再度点头:“这件事老夫已知晓,在这个问题上,你做得很好,安排也很妥当。”
杨廷和苦笑不已,心想:“难道你就不能说点建设性的东西?一直敷衍称赞我算什么意思?”
杨廷和道:“目前得到的情况,陛下已动身回京,估摸十天左右便能抵达京城。”
谢迁道:“十天恐怕不止,陛下在路上肯定会有所拖延,不过满打满算半个月足够了。陛下回朝后,这次出征就正式结束,这一战可说是旷古烁今。”
杨廷和听这话里的意思,不由有些憋屈,因为谢迁是在称颂沈溪,而将他之前的辛劳置之不理。
杨廷和用失望的语气道:“大明一切安稳,便是百官和万民之福。”
(https://www.mpshu.com/mp/8526/465613813.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