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书屋 > 汉阙 > 第445章 我把你当兄弟

第445章 我把你当兄弟


    大司马张安世看着下朝时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塞到自己马车中的东西,陷入了沉思。

  粗糙皂色布袋封装,里面是长一尺二寸的简牍,这不是一般的投书,而是张安世再熟悉不过的“封事奏疏“。

  作为名义上的中朝第一人,大司马车骑将军张安世是有实权的,与奉车都尉霍山共尚书事。

  这是有先例的,昭帝初立,大将军霍光柄政,与金日磾、上官桀共领尚书事,只是后来霍光将政敌一一干掉,权力集中到一人手中。一般来说,吏民奏疏分正副两份,霍光时,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眼下,则是张安世与霍山共观副封,二人合议,决定这是大事还是小事,是否要上报给天子决策。

  所以不管谁上疏,都逃不过霍家人的眼睛。

  除非是不合程序的私投。

  张安世素来谨慎,没敢打开,直到回了家,屏退所有人后,才躲在密室里缓缓舒展,里面的内容差点将他吓死。

  却是御史中丞魏相将霍氏比喻成鲁之季孙,欲危乱国家。

  什么“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冢宰”,然后还弹劾了霍夫人和诸子女的僭越行为,认为应该稍夺其权。

  这魏相不要命了?

  不过仔细想想,已经两次进入廷尉诏狱的魏相,确实是个硬骨头,什么都敢说,确实是不怕再进第三回,这次或许便是他不愿为霍氏察觉,故想通过张安世,密奏上疏。

  “不对!”

  但张安世一皱眉,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魏相做御史中丞,是由丞相丙吉所举荐,丞相也有上疏之权,为何就不借丙吉之力呢?

  退一万步说,即便魏相觉得丙吉也是霍氏故吏,不信任这位新丞相,但听说魏相在牢狱中时,与梁丘贺为友,又一同出狱为官。已是博士的梁丘贺近来颇受天子信赖,加给事中之衔,常被召入省中,天子与其问对《易》,探讨枯燥的学术问题。

  若是魏相要上疏,通过梁丘贺进密奏,无疑是最方便的。

  可现在,这份根本不必经张安世手就能抵达皇帝面前的密奏,却偏偏摆在他面前。

  张安世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或许这是故意投至老夫车上,想要试探我的态度。”

  会是霍家人故意为之么?但张安世旋即就乐了,自己的亲家们,哪会这么聪慧。

  那便只剩下一个可能:天子自为之!

  皇帝刘询或已看过此奏疏,却故意让人再投至张安世手中——也许就是自家儿子张彭祖投的,只可惜张安世找不到他影子。

  天子此举,就是想看看张安世会如何选择。

  偷偷告知霍氏、将这奏疏匿下,还是将其送入未央省中!

  此策绝妙的是,即便张安世向霍氏告密,霍氏也只会盯着魏相报复,让此人倒霉。

  匿下亦无意义,只会让天子记恨,将张氏与霍氏划到同一阵营。

  “还是到这一天了。”

  张安世不由回想起,当初大将军逼迫他在上官桀、桑弘羊和霍氏之间站队时,用的是类似的手段啊——将杜延年举咎二人与燕王谋反的信,送给张安世过目,笑着问他

  “子孺以为这是真,是假?”

  回忆过往,张安世打了个寒颤,他知道,决定张氏未来十年兴亡的时刻,又到了。他想起自己得到“大司马”之衔后,诚惶诚恐多次拜辞,皇帝却不允许,不但连儿子张彭祖等也加官进爵,还直夸他为“今之灌将军”是什么意思了。

  “如此手段。”

  张安世只感慨道:“陛下不愧是大将军之婿,也是他的好‘弟子’啊!”

  ……

  当次日,那份魏相对霍氏开炮的奏疏兜兜转转,再度回到刘询手中时,张安世的态度,已经十分明了了。

  张安世猜的没错,魏相确实是通过梁丘贺上疏,而刘询又故意让这奏疏在外面流转了一圈。

  没有人乐意整日处于权臣的操持之下,刘询对霍氏已经极尽恩宠,又是给大将军崇厚的身后名,又是让才能平平的霍氏子侄女婿列于高位。

  他们只需要听明白暗示,交出手里的兵权,便能保持现状的富贵,甚至与国同休——刘询对霍光的怨,已经远没有对他的感激多了,若是霍皇后能生产男嗣,就算日后不为太子,起码也是一位无忧无虑的诸侯王。

  但霍家人不知是贪恋权势还是太愚蠢不明白,天子的恩赐他们照单全收,自己却一点表示都没有。

  在大将军薨后第四个月,刘询的耐心也到了尽头,眼看西安侯任弘将大将军墓修得差不多了,摊牌的时候,看来也快到了。

  “魏相说得不错啊,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思索既定,刘询先是这个月第二次提拔了魏相,召入省中问对,大为欣赏,再以他为河南太守,即日东行赴任。

  魏相在多年前就当过河南太守,在当地威望很高,他被当地豪强举咎逮捕入狱时,河南郡在京的数千戍卒甚至为其拦下了霍光的车驾喊冤,如今重归旧职,简直是驾轻就熟。

  而后,刘询又先派人去知会任弘一声,并按照二人之前商量好的计划步骤,下了一道制令:

  “孝武皇帝曾言,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而博陆宣成侯生前亦欲困胡,惜哉,师未出而身先薨。”

  “今朕承世宗之宗庙,又继故大将军光之遗志,当从其故议,发二十万卒,来年击匈奴!”

  ……

  既然定在来年开春北伐,那今年下半年就要调遣大将赶赴前线,做好粮秣和各地征召兵卒的准备。

  这次战争,显然是吸取了上次分兵五路,结果三路空出的教训,只以漠北之战为模板,分左右两支大军。

  刘询以右将军赵充国负责朔方,后将军傅介子为副,令陇西属国都尉赵汉儿为骑都尉,赶赴上郡调关西之兵,为一军,来年从朔方出塞。

  又以度辽将军范明友为一军主将,赶赴幽冀调关东之兵,而大司马左将军霍禹为副,念其尚在孝期,暂留京师,来年再随范明友从云中出塞。

  击灭匈奴确实是霍光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事,若非杜延年阻止,恐怕都要提前到今年了,霍氏无话可说。再加上天子旋即下令,让霍家另一个女婿,骑都尉赵平代范明友未央卫尉,未央长乐宿卫仍然掌握在霍氏党羽手里。

  唯一让霍家人在意的是,为何这次调派去前线征虏的人里,没有任弘呢?

  “汝等乐意见到任弘掌兵权?”

  霍禹倒是觉得,留任弘在京师附近做个闲散职务,比起让他再去外面掌兵权更好。何况天子也下诏了,待到十月份,经营好大将军墓后,再让任弘赶赴西域,指挥北庭和乌孙偏师,与两军主力会师漠北。

  他亦是要在那会前往云中,这是霍禹捞战功的难得机会,光是“大司马左将军”霍禹仍不太满意,他希望至少能到“卫将军”,名正言顺掌握南北军,与张安世平起平坐,为日后做大将军做准备。

  天子待霍家太过优渥,加上太皇太后、皇后在,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家最能打仗的范明友离开长安会出什么事,即便任弘有所动作,还有任宣控制的北军诸校在,何惧之有?

  若是霍禹知道他母亲打算做的事,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

  七月初一这天,天子亲自与赵充国、范明友二将授斧钺,仪式不必多言,而后还要分虎符。

  汉家制度,材官、骑士、非虎符不得辄发。鎏金的虎符一剖为二,右在天子,左在将军,凡需要调动军队超过五十人以上者,君王都会派人持右符去前线,与将军手中的左符符合,将军才能出兵。

  所以若没有皇帝的右符,将军的左符就是个废物。

  “连偷都不用偷!”

  任弘得知范明友以及离开长安后,对将一份密诏塞入怀中,要带着一众壮士紧随其后东行的韩敢当,以及负责智谋担当的杨恽道:

  “长安七月中旬时动手,卸除霍氏兵权,至于奉诏配合河南太守魏相,解除度辽将军兵权而归的重任,就交给二位了!”

  一切都会如他和刘询计划那般进行,只要不出意外的话。

  ……

  而另一边,赵充国、傅介子则向北而行,路过茂陵时,右扶风任弘置酒送之。

  面对任弘的相送,赵充国满饮其酒,却阻止了任弘欲与其密谈的打算,只笑道:“为将者只管奉天子之命,征战于沙场,不该想太多,道远不必多言,老夫知之。离开这个是非地,挺好。”

  赵塘主是明白人啊,或许杜延年的急流勇退,已经给他们这些霍光故吏提了个醒吧。

  而轮到傅介子时,他仍阴沉着脸,惦记着昨日任弘递来的密信,和更多靠自己打拼,身上霍氏印记较浅的赵充国不同,霍光于傅介子有知遇之恩,当初他还曾为霍光抬棺。

  如今终于到了这一天,老傅心里恐怕不会好受。

  “傅公还相信弘么?”任弘上前敬酒,态度诚恳,他相信傅介子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快五十岁的傅介子沉吟良久,才叹息道:

  “大将军于我有知遇之恩,士当为知己者死。”

  “但介子,终究是大汉的臣子,唯天子之命是从。”

  他单手接过任弘的酒,一饮而尽,哈哈大笑道:

  “至于道远,自悬泉置中相识已快十年了,你一直如吾子一般贴心……”

  啥?

  任弘一愣,这关系错了吧,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做我义父?

  但重要的是下一句话。

  傅介子在耳边,对他说道:

  “道远,不论如何,老夫和在楼兰、赤谷一样,信你!”

  ……

  PS:第二章在0点前。


  (https://www.mpshu.com/mp/9132/539304683.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