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公信力
韦黑子蹲在角落里,听村里的人吵成一片,心里也不免有些焦急起来。
昨天里正来通知,王府要收盐酸菜和刺梨干等小东西,里正劝他们全换条子,不要换钱,因为换条子比换钱更划算,等王妃从京城里买粮食回来就会先把粮食换给有条子的,然后才卖余下的。
但村里人却不太想换条子,谁知道以后条子能不能换粮食?只有到手的钱才是真的,里正叹气,劝他们道:“王府难道还能亏我们这点钱不成?这次是衙门牵头,他们总不会赖我们。”
村民们不说话,心里暗道:就是因为是衙门牵头,我们才更不能相信。
到时候王府不给换,难道他们还能赖上王府不成?
里正见状也只能叹息一声,他在这一片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所以衙门才叫他出面,但大家都不怎么信任衙门,他也没办法。
等人都散了,里正就背着手晃悠悠的起身,韦黑子忙跑过来扶住他,里正眯着眼看了他半响才把人看清,“是黑子啊。”
韦黑子不好意思的一笑,“六叔祖,侄孙送您回去。”
里正慢悠悠的点头,到了家门口,韦黑子才问道:“六叔祖,你们家是换钱还是换条子?”
“换条子。”里正淡淡的道,倒不是他对衙门有多信任,他其实也是抱着赌一赌的心态去的。
韦黑子一听里正这么说,心一下就定下来了,回家后就和爹娘媳妇说,“我们家全换条子。”
韦母犹豫,“那万一他们赖账咋办?”
韦黑子咬牙道:“不会的,六叔祖都换的条子,他总不会让自己亏着,要是这都赖账,就算咱运起不好。”
韦黑子低下头道:“爹,娘,我算过了,我们家那点东西换成铜板也不过两三百文,以现在的粮价,买不了几斤米。”
“不是说王妃的粮食价格低吗?”
“先换条子,剩下的粮食我们未必能抢得到,城里这么多有钱人呢。”
韦父韦母对视一眼,都认可了儿子的决定,韦妻更不用说。
王府里,穆扬灵翻看账本,叹息一声,道:“苗寨全是条子,一个要钱的都没有,汉人这边恰恰相反,长者们反复劝说,还带头换条子,但到最后也只有三分之一愿意拿条子。”
齐浩然眉头紧锁,“苗寨酋长的号召力如此之强?”这对国家和对军队都是一个威胁。
穆扬灵关注的却是,“衙门的公信力太弱了,浩然,我们应该想办法提高朝廷的公信力,凡承诺百姓的都要做到,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对大齐有归属感。”
“什么是公信力?”
“就是百姓信任的力量,朝廷的公信力,就是指百姓对朝廷信任力,这次我们让衙门出面,甚至还让德高望重的长者带头,也只有三分之一的百姓愿意选择相信我们,可见这公信力有多差,这其中还不排除是否有胁迫,强制性的事情存在。”
齐浩然在穆扬灵解释完就知道这东西有多重要了,他目光炯炯的看着穆扬灵,问道:“这东西怎么提高?”
“只能一步一步来,首先朝廷做出的承诺要实现,还要尽量帮助百姓们脱贫致富,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朝廷做到诚信,做到百姓第一,久而久之,百姓对朝廷,对国家的信任度就会增加,一旦国家有难,他们才不会轻易放弃国家,”穆扬灵轻声道:“和放弃皇室齐氏。”
齐浩然眼中迸射出亮光,“我写密折给大哥,让他多吃一点腊猪肉和刺梨干……”
这只是一句笑言,齐浩然认真的给齐修远写了一封关于朝廷公信力的建议书。
这封密折齐修远自己收了起来,谁都没给看,他知道弟弟的意思,不仅朝廷的公信力要提高,皇室的公信力更要提高。
百姓不仅要对大齐有归属感,更要对大齐的皇室齐氏有归属信任感,因为只有这样,齐氏才能屹立不倒,即使国家有变。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
齐修远将那封密折单独收起来,打算传于后世。
而眼下,就有提高皇室公信力的一件事,齐修远抱了抱小宝后,就对皇后道:“这次黔南进宫了不少‘土特产’,吩咐御书房一声,晚上用膳就用黔南送来的食材。”
李菁华想到刚才礼单上写的,顿时一愣,道:“吃那些东西?”
齐修远笑道:“尝尝鲜嘛,浩然说他都吃过,味道还不错。”他抱着小宝笑道:“小宝,晚上我们尝尝看小熊在黔南的吃食好不好?”
小宝连连点头。
于是,朝臣刚收到黔南押送贡品的队伍入京,还没打听到敬献的贡品是什么,晚上就传出皇帝把“贡品”给吃了,还给了一个“大赞”的赞赏。
众臣就知道,皇帝对这次进贡很满意,因为傻子都知道这消息肯定是皇帝主动放出来的。
笑话,皇帝登基半年,后宫人少,皇后把后宫管得跟个铁桶似的,一丝消息也没往外漏过,怎么这次贡品才入京消息就这么快的传出来了?
皇帝才用完晚餐消息就传出来,想也知道是谁的手笔。
而且消息传一半藏一半,只说皇帝很喜欢黔南送的“贡品”,却不知道贡品是什么,只知道是吃的,不过话说黔南到底有什么珍贵的吃食?
难道是又一个“荔浦芋头”?
也就皇帝这么宠着荣郡王,生怕他们明日上朝弹劾荣郡王,哼,他们才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虽然不太认同荣郡王此时搞进贡的一套,劳民伤财,但他们也没必要为了这一点小事和皇上唱反调。
皇帝实在没必要急哄哄的吃了贡品表达态度。
但这个想法只维持到第二天朝会时,黔南的礼单正式在朝会上公布,群臣被击得一懵,什么时候,贡品这么廉价了?
还没等有人质问出声,追究齐浩然一个欺君之罪,严渡就出列道:“皇上大幸,我大齐百姓大幸,荣郡王虽进贡贡品,却不劳民伤财,实乃我大齐幸事。”
说着痛哭失声,开始提起荔浦百姓为种植贡品芋头而受的苦,福州百姓为采珠而付出的代价,哭到激动处甚至跪到在地道:“前朝时,臣父就曾规劝过景炎帝,百姓艰苦,应当废除此等贡品进贡,还利于民……”
------题外话------
下一章加更在十一点左右
(https://www.mpshu.com/mp/9704/27096462.html)
1秒记住冒泡书屋:www.mp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pshu.com